骨不连是指骨折的正常愈合过程终止。骨组织具有自身修复的强大能力,当给予骨折适当的治疗,大多数骨折都会愈合很好。一部分骨折却难以愈合。当骨折愈合比较缓慢,称为延迟愈合,当骨折不能愈合,则称为骨不连。在所有骨折病人中,大约5%的患者愈合困难。由于骨折部位的持续活动,骨不连通常伴有疼痛,大大降低了患者的生活质量。本病经规范治疗后多预后较好。
骨折断端血供良好,仅由于缺乏坚强固定而产生的骨不连,断端间有充足的骨痂形成。
尽管骨折断端血供比较充分,但由于骨折面接触过少,没有或仅有少量骨痂形成。
骨折断端缺乏足够的血供和成骨等生物学活动,在生物性和力学性手段共同干预下,造成局部萎缩发生。
涉及感染和骨不连两大难题,感染性骨不连常造成难以忍受的疼痛,伴随软组织问题、全身情况等,是骨不连中最难处理的一种。
骨折后的骨髓腔被滑膜样组织封闭,形成假关节囊,内有滑液聚集。
骨不连的病因包括骨折后局部的感染、血液供应不足、骨折端接触情况、骨折的治疗方法不恰当及骨折局部应力作用等。此外,吸烟、全身状态不良及某些药物的作用可以成为骨不连发生的诱因。
影响骨折愈合最根本的因素在于局部的血液供应,一切影响血液供应的因素,都会造成骨折愈合速度的减慢。骨折断端的骨质和骨膜缺血的程度愈严重,骨膜的新生血管形成就愈困难,发生骨不连的可能性就越大。
骨折后骨折端接触的紧密程度,以及骨折端的接触面积对骨折愈合均有所影响。在存在骨折端接触的情况下,骨折端接触面积越大越容易愈合,接触面积大的骨折,其骨折端间承受的应力相对较小 ,愈合过程中受到的应力干扰也较小,有利于骨折愈合,严重粉碎性骨折端的面积虽然比较大,但由于损伤严重,影响骨折愈合,导致骨不连的发生。
骨折反复手法复位将加重局部软组织及骨膜的损伤,不利于骨折的愈合;过度牵引不但使断端间毛细血管痉挛,影响血液供应,还可造成骨折端分离,导致骨不连;此外,固定范围不够、位置不当和时间过短等,都会在不同阶段增加骨折端的应力干扰而影响骨折愈合。上述因素都可能导致骨不连的发生。
感染可以导致骨折端和软组织的坏死,同时也会延长局部充血的时间,因此,骨折端的坏死和吸收就更加明显,血管再生和重建血运的爬行替代过程延长,骨痂的形成和转化过程也随之受到干扰。严重的感染也会增加骨不连发生的可能。
在骨折愈合过程中受到不利于骨折愈合的应力,如断端间的剪切应力或旋转应力,可以产生骨折端的不利活动,使来自髓腔、骨膜和周围软组织的新生血管的形成及相互之间的吻合过程受到影响,修复细胞的来源和演变变得迟缓,以至骨不连的发生。
吸烟会影响骨折愈合,诱发骨不连的发生。
抗凝药物及抗风湿类药物应用较多,可影响骨折的愈合,强的松类药物的使用更应注意,其可能使骨折愈合减慢,共至会引起骨的坏死,进而诱发骨不连的发生。
可见于糖尿病、肿瘤恶病质、各种代谢性疾病、营养不良、术后过早负重活动、功能锻炼方法不正确等各种情况,均可诱发骨不连的发生。
尽管目前骨科诊疗水平的迅速发展,仍有接近5%的骨不连发生率。
患者如果存在全身营养不良或者糖尿病、代谢性疾病等,可能会通过影响骨折断端血管形成,导致全身营养不良者更容易在骨折后发生骨不连。
吸烟对骨折愈合存在一定影响,尼古丁能够抑制血管长入和成骨细胞功能,吸烟者更容易发生骨不连。
骨不连的症状主要为疼痛、骨折端有异常活动等,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有所区别,此外患者还可因局部感染导致窦道形成或者并发全身感染。
骨折治疗8个月以上,做骨折端活动检查时,若有异常活动,即可诊断为骨不连。
患者负重、移动肢体或活动关节时,骨折处疼痛,但与新鲜骨折比较,疼痛较轻。
骨折未愈合,固定不可靠或失效,可有成角缩短与旋转畸形。疼痛、长期制动等因素可以导致肌肉组织失用性肌萎缩;由于长期不能使用肢体,关节挛缩畸形与肌菱缩都可出现。
骨干骨折后的骨不连,其负重功能丧失。
骨不连或延迟连接,骨传导音较健侧弱。
当患者骨不连伴有局部感染时,可以有发热、局部窦道、流脓等症状。
患者可因为局部感染后,细菌及毒素随血液播散至全身,导致全身感染的发生。
系骨不连所引起的局部营养代谢障碍、炎症反应等因素导致局部神经受损所致,可出现局部感觉异常、麻木,肢体无力,肌肉萎缩,肢端皮肤发凉、苍白等症状。
骨折患者经过治疗后,如果复查发现8个月时骨痂生长情况不良或者骨折局部出现活动异常等情况时,需要尽早前往骨科就医,完善X线、CT、MRI等相关检查明确诊断,并进一步与骨折延迟愈合、骨肿瘤等疾病相鉴别。
若患者骨折后,超过8个月时骨痂生长情况不良或患者骨折愈合后,不符合康复锻炼要求,或出现畸形与肌肉萎缩、负重功能丧失、骨传导音降低,需及时就医。
骨不连就诊一律建议患者前往骨科。
因为什么症状来就诊的?
上次骨折是什么时候?
上次骨折之后,采取了什么治疗方式?
目前都有什么症状?症状持续了多久?
患者有没有全身性疾病?(如糖尿病、代谢性疾病、营养不良等)
既往有无其他病史?
X线检查为检查骨折及骨折愈合情况的首选检查,可以了解患者的骨质愈合情况。
CT检查适用于X线检查不能完全显示骨折线的特殊类型骨折,如斜形或螺旋形骨折。
MRI检查可以看到患者的骨折端软组织情况,如患者的骨折端的血管生长情况等,对患者的骨不连也起到一定程度的辅助诊断作用。
骨活检对于确定骨不连患者感染或者非感染,及感染的类型均具有诊断意义。
既往有骨折病史。
临床表现为骨折端有异常活动,疼痛,畸形与肌肉萎缩、负重功能丧失、骨传导音降低。
X线摄片、CT可明确诊断。典型的骨不连X线特征有:骨折端有间隙;骨折端明显硬化,骨髓腔封闭,骨折面光滑清晰;骨折间隙进行性增宽,伴随骨质疏松;骨折端萎缩,呈尖锥状或子弹形,是萎缩性骨不连的一种表现;骨折端增粗,骨痂形成较多,但无骨小梁通过骨折线,是增生性骨不连的一种表现。CT检查可以显示骨不连的具体情况,特别是三维重建,可以更精确地观察骨折的移位和愈合情况。
骨折延迟愈合是指骨折经过治疗,超过通常愈合所需要的时间,一般为4~8个月,骨折断端仍未出现骨折连接,称骨折延迟愈合。骨折延迟愈合和骨不连仅为愈合时间上的区别。
不论是原发骨肿瘤还是局部骨肿瘤均可产生与骨不连类似的疼痛症状,二者可以通过患者病史鉴别,骨不连需存在骨折病史。且二者可以通过骨活检进行鉴别。
骨不连的治疗主要是通过手术进行治疗,手术方法主要包括植骨、固定及关节置换、融合。对于存在感染的患者,可使用抗生素控制感染,治疗周期多需3~8个月。
嘱患者戒烟、停止服用可以诱发骨不连的药物,同时积极纠正患者的营养情况。
对于骨不连同时伴有感染的患者,可以根据细菌培养及药敏结果,使用适合患者的抗生素,如头孢呋辛酯、甲硝唑等。
外敷患部,同时进行包扎固定,24小时换药1次,皮肤过敏者停止使用。
植骨是治疗骨不连最常用的方法,骨的来源有自体骨、异体骨、人工合成骨替代物等。植骨或者植骨加上内固定可帮助刺激新骨形成,从而促进骨折的愈合。
可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交所髓内针内固定或动力加压钢板固定。交所髓内针适于长骨骨不连,如胫骨、股骨、肱骨等,如果对线尚可或可以闭合复位,则不必切开骨折部位,一般也无需植骨,当需要切开时,一般也仅需局部的显露和切除。动力加压钢板适合于周围软组织条件较好并且没有骨质疏松的骨不连,可用钢板螺钉固定,依情况植骨或不植骨。
关节置换术是治疗关节骨折骨不连的最可行治疗方法,既能消除关节疼痛等临床症状,又能改善关节的运动功能。适用于大于60岁以上患者,存在晚期假体松动等并发症。
人工关节虽然有着其独特的疗效和优势,但由于其并发症限制了其使用,因此,并不能完全替代关节融合术。因此对于年龄小于50岁、从事体力劳动的成年人,在发生关节骨折后骨不连时,还是一般主张使用关节融合术。
骨不连患者一般经积极治疗后,预后良好,也不会影响患者的预期寿命,但一般建议患者在手术后每隔一个月做一次复查。
骨不连患者一般经积极治疗,可以达到临床治愈。
骨不连患者经治疗达到临床治愈后,是不影响患者的预期寿命的。
一般建议患者在手术后每隔一个月做一次复查,内容包括观察临床症状、负重情况、假关节活动、压痛、叩击痛及X线检查。
骨不连患者的日常饮食中要注意营养的均衡摄入,尤其要注意补充钙质,戒烟、戒酒,适当的饮食调理对于患者的骨折预后具有很重要的帮助。
饮食上避免食用油腻、辛辣的食物,如辣椒、动物内脏等,同时应绝对戒烟、戒酒,以防止发生血管痉挛,影响骨折的愈合。
增加钙质的摄入,多喝牛奶,多吃豆制品。同时多食新鲜水果、蔬菜,如西红柿、苹果等,补充维生素含量,保证营养均衡摄入,以满足机体需要,促进骨折愈合。
骨不连患者的护理包括患者日常生活的管理、病情监测、术后护理等,合理有效的护理有助于患者的恢复。
术后患者应注意观察患处的表现,引流管是否通畅,避免大幅度的运动,避免发生引流管的扭曲。
术后患者应注意康复锻炼,术后1周可根据恢复情况进行小范围的负重锻炼,并逐渐增加活动量。
用药需根据医嘱进行,勿自行更改药量,以免导致不良后果。
对骨不连患者的病情监测要重点监测患者的手术伤口情况,注意观察患者的引流管中的引流液及手术敷料的清洁,避免患者的伤口出现感染。
骨不连患者在治疗后,一定要戒烟和谨慎服用导致骨不连发生的药物,避免在愈合中再次出现不愈合或者愈合延迟。
骨不连的预防重点在于骨折后患者的治疗及恢复,此外还包括患者的自身身体状态的维护和原有疾病的治疗。
对于骨折的患者,治疗期间应嘱医嘱定期进行X线或CT,了解骨折愈合情况,若出现骨折愈合不理想时应进一步完善MRI、骨活检等检查了解有无骨不连的出现。
患者骨折后,应选择正规医院就医,由专业医生选择最合适的治疗方案。
骨折的愈合过程中,患者应注意禁烟禁酒,对于可能导致骨不连发生的药物,如泼尼松等,也要在专业医生的指导下慎重使用。
积极治疗影响骨折愈合的原发疾病,如糖尿病、代谢性疾病等。
在骨折期间注意营养的均衡摄入,避免营养不良的发生。
4430点赞
[1]张堃.骨折术后骨不连的诊疗再认识[J].中华创伤骨科杂志,2020,22(5):373-374.
[2]吴孟超,吴在德,吴肇汉主审;陈孝平,汪建平,赵继宗主编;秦新裕,刘玉村,张英泽,孙颖浩,李宗芳副主编.外科学.第9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8.627-628.
[3]孙贺,孙亮,李忠,薛汉中,张堃.股骨干骨折术后骨不连的诊疗进展[J].骨科,2020,11(04):344-347.
回复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