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阴滑膜肉瘤是指发生在外阴部位,是一种来源于滑膜细胞或向滑膜细胞分化的间叶细胞。临床上属于极其少见肿瘤,组织起源复杂,确切病因不明,好发于青年女性,临床主要表现为外阴肿块、疼痛以及肿瘤压迫、转移引起的症状。手术是主要的治疗手段,肿瘤恶性度高,极易转移,生存期短,预后差。
外阴滑膜肉瘤病因和发病机制不明确,研究显示其发病与染色体异常、基因突变等有关。
外阴滑膜肉瘤的发病与特殊的染色体异常有关,18号染色体上的SYT基因融合到X性染色体上的SSX基因,形成SYT-SSX融合基因是其主要病因。
滑膜肉瘤属于软组织恶性肿瘤,占软组织肉瘤的7%~10%,发病年龄以青壮年多见。
外阴滑膜肉瘤好发于20~40的青壮年女性,既往有外阴肿块,出现肿块近期生长迅速的情况。
吸烟、基因突变者。
免疫力功能低下者。
外阴滑膜肉瘤病变可出现局部肿块、排尿困难、发热、消瘦等症状,症状严重者可出现呼吸衰竭、腹股沟淋巴结肿大、肺转移等。
常表现为局部肿块,质硬韧,稍可移动,边界不清,可进行性肿大,也可过段时问后突然增大。
肿瘤压迫症状:肿瘤较大时压迫局部,可引起局部功能障碍,比如压迫尿道,引起排尿困难;压迫肛门及直肠会引起排便困难。
患者还会出现发热、消瘦等全身症状,肿瘤转移导致的症状,例如肺脏转移引起的咳嗽、呼吸困难,淋巴结转移引起的腹股沟淋巴结肿大,骨转移引起疼痛等症状。
由于肿瘤发生血行转移到达肺脏,造成肺组织的损伤,最终引起肺功能衰竭。这时患者出现咳喘、呼吸困难等呼吸衰竭的表现,进而可导致患者死亡,其是较为严重的并发症。
多为肿瘤发生淋巴道转移到达腹股沟淋巴结引起肿大,严重时可引起患侧下肢水肿,伴有肢体疼痛。
患者出现外阴肿块在短期内快速生长,并出现肿块疼痛等症状时,需要到妇科、肿瘤科就诊,并进行免疫组化、病理检查、超声、CT、MR检查来确诊。外阴滑膜肉瘤患者需要与外阴恶性黑色素瘤相鉴别。
在体检或其他情况下发现外阴肿块在短期内快速生长,并出现肿块疼痛等症状,应及时就医。
大多患者优先考虑去妇科就诊。
若患者出现转移等情况,需做化疗、靶向药物等抗肿瘤治疗时,可到相应科室就诊,如肿瘤科等。
从开始出现不适到现在已经多久了?
肿块生长速度快吗?
目前都有什么症状?(如外阴肿块、疼痛等改变)
是否有以下症状?(如咳喘、呼吸困难、发热、腹股沟淋巴结肿大、骨痛等症状)
既往是否有外阴肿块的病史等情况?
这是确诊的外阴滑膜肉瘤重要检查,病理标本可以通过穿刺活检或者切取活检获得。
免疫组化也是重要的确诊外阴滑膜肉瘤的检查,通过荧光原位杂交PCR技术检测到SYT-SSX融合基因,这是外阴滑膜肉瘤的特征性表现。
主要是评估肿瘤的部位、大小、侵犯范围、是否发生肺脏、骨、淋巴结等部位转移,有助于临床分期、治疗策略的制定,预后判定等。
颅脑MR检查主要是评估肿瘤是否发生脑部转移,有脑转移提示血行转移,预后差。全身骨扫描主要是评估肿瘤是否发生骨转移。有骨转移也提示发生了血行转移,分期为Ⅳ期预后差。
通过以下表现可以确诊:
临床表现:外阴快速生长肿块、局部疼痛、腹股沟淋巴结肿大等。
病理组织学证实为滑膜肉瘤。
免疫组化检查:用 PCR 等方法可检测到SYT-SSX融合基因及其表达产物,这是确诊的最重要标准。
临床上也表现外阴肿块、局部疼痛,也会发生肺、淋巴结等转移出现相应症状,容易与外阴滑膜肉瘤混淆,但两者的组织来源以及免疫组化检查明显不同,可资鉴别。
外阴滑膜肉瘤的治疗以手术切除为主,国内外临床研究表明,术前术后辅以放疗和化疗是提高疗效、改善预后的关键。近年来,靶向药物、免疫疗法也应用于治疗外阴滑膜肉瘤。但术后转移率高,需要长期间歇性治疗。
外阴滑膜肉瘤的药物治疗包括化疗、分子靶向药物以及免疫治疗。
外阴滑膜肉瘤属于对于化疗相对敏感肿瘤,近年来化疗特别是大剂量化疗在滑膜肉瘤的治疗中被广泛应用。
阿霉素是治疗滑膜肉瘤最有效的药物之一,其有效率为20%~30%,疗效与剂量相关。目前临床治疗方案主要是以阿霉素单药或以其为基础的联合方案,包括阿霉素联合异环磷酰胺、阿霉素联合氮烯咪胺及阿霉素、氮烯咪胺以及异环磷酰胺三药联合(MAID方案)等联合方案,MAID方案可作为治疗滑膜肉瘤的首选方案。
多西紫杉醇和吉西他滨等新药也逐步应用于临床,但临床研究仍处于Ⅱ期临床实验,疗效尚不肯定。
目前多种靶向药物用于外阴滑膜肉瘤的治疗,包括安罗替尼、阿帕替尼、瑞戈非尼、帕唑帕尼等。
包括过继性T细胞治疗、SYT-SSX衍生多肽疫苗接种等。
手术切除是目前治疗滑膜肉瘤的主要方法,手术切除不彻底极易复发,延误治疗的最佳时期。因此手术时需根据术中快速冰冻病理检查,可辅助判断切缘是否为无瘤。滑膜肉瘤手术后约有50%~60%的患者发生转移,最常见的转移部位是肺。
根据患者癌痛的不同程度,按照WHO的三阶梯镇痛治疗原则,按阶梯给予镇痛药物治疗,多数情况下给予阿片类镇痛药物治疗。
外阴滑膜肉瘤初期病程较长,但患者多数出现症状才会就诊,病期晚,因此预后差。肿瘤大、浸润深、手术切除范围不足等都导致肿瘤易复发及转移,预后差,生存期短,多数肿瘤临床不能治愈,建议患者定期复查。
外阴滑膜肉瘤恶性度高,多数患者就诊已是晚期,已转移至肺脏等器官,无治愈可能,生存期短。
不能手术和已转移的晚期肉瘤患者预后很差,一般生存期从治疗开始不到1年。
外阴滑膜肉瘤术后的患者每4~6个月复诊一次,至少需随访10年以上;对于晚期已有远处转移患者,化疗、靶向治疗以及免疫治疗期间,应当每两个治疗周期结束后复诊一次,评估疗效以及监测病情变化。
外阴滑膜肉瘤患者需要通过饮食中高蛋白食物的摄入来补充蛋白,同时需要摄入能增强机体自身免疫力的食物,进而有效对抗肿瘤。
均衡丰富多种营养物质,注意高蛋白质、高维生素、易消化饮食等,例如鱼汤、瘦肉汤、新鲜蔬菜等。
为增强机体自身免疫力,多食富含维生素C、叶酸、微量元素硒等食品。
避免服用腌渍、辛辣、刺激性饮食等,例如咸鱼、高糖碳酸饮料、油炸类食品等。
做好术后切口的观察护理,注意补充白蛋白等,从而加强营养支持。观察化疗、靶向以及免疫治疗措施等应用期间的不良反应并及时处理。
患者术后要遵医嘱注意伤口护理和用药注意事项,术后保证敷料及时更换。术后有留置尿管的患者,应保持留尿管的干净,避免感染。
患者观察应用放、化疗后的不良反应,如出现不良反应,如头晕、呕吐、脱发等,应及时反馈给医生,以便医生及时调整治疗方案,评估治疗效果。
外阴病灶区域保持干燥清洁、活动谨慎,以防局部溃破出血、感染等。应穿着摩擦力较小,对外阴刺激较少的纯棉内裤。
对于晚期卧床的患者,家属应其协助翻身、拍背等,以防患者并发肺炎、褥疮等疾病。
外阴滑膜肉瘤可以通过超声、CT、MR检查监测肿瘤是否进展、评估治疗的效果,治疗期间一般每两个治疗周期后复检1次,每年需要做一次全身骨扫描检查,需要长期监测病情变化。
外阴滑膜肉瘤患者需要进行长期随访,推荐长期随访时间超过10年。
外阴滑膜肉瘤目前尚没有病因预防方法,但定期查体使外阴肿块能早期发现、早期诊断、争取早期手术切除治疗,仍是有效的预防措施。
20~40青壮年女性建议每年妇科查体,争取早期发现肿瘤。
对于高危年龄的女性做好健康查体,早期发现、早期诊断以及早期治疗是最佳预防措施。
4770点赞
[1]任晓华,邬晓等.滑膜肉瘤的诊断和治疗进展[J].医学综述.2009:541-542.
[2]潘伟汉,张世权.滑膜肉瘤的治疗进展[J].中国骨与关节杂志.2019:443-447.
[3]孙志丰,李素萍.外阴滑膜肉瘤1例[J].大连医科大学学报.2011:33(1).
[4]刘睿宏,吴芳.左侧腹股沟滑膜肉瘤超声表现1例[J].中国超声医学杂志.2017:958.
回复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