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母细胞瘤是指起源于成骨细胞、产生骨样组织的肿瘤,一般比较少见,该肿瘤虽无恶性表现,但会具有侵蚀性,可呈进行性增大,甚至可发生恶变。病因与发病机制目前尚未明确。早期症状为身体的局部疼痛以及肢体根性放射痛,夜间疼痛多不加剧。一般采用手术治疗或配合放射治疗。及时进行治疗后可改善症状,减少复发,彻底手术治疗可达到痊愈的效果。
比较常见,为良性细胞瘤。
比较少见,可能出现肺转移或病变,危害较大。
骨母细胞瘤的具体病因目前在医学界上尚未明确,但是有关学者认为可能与病毒感染或者血管出现异常等因素密切相关。
机体被病毒感染后会感染更多的骨周边细胞,从而引起病变,诱发肿瘤。
学者研究发现骨母细胞瘤患者的血管造影,多呈现血管异常。
骨母细胞瘤发病较为少见,约占骨肿瘤总数的1%,患者中男女比例为2∶1,以10~30岁多见,多发于椎骨和长骨,25岁左右为发病高峰。
血管异常的青年人。
受到病毒感染的青年人。
骨母细胞瘤的患者早期可无任何症状,而出现症状时,一般表现为持续性轻度疼痛。如果病变发生在脊柱,常引起肌肉痉挛。肿瘤较大的患者可压迫神经及脊髓,产生肢体麻木或乏力等相应症状。
3/4的患者在一侧腹部可发现腹部肿块,表面光滑,很少超过腹中线(神经母细胞瘤则否)。腹部肿块常需鉴别的疾病有肾积水、多囊肾、神经母细胞瘤、巨脾、淋巴瘤和肠系膜囊肿等。1/3患者有腹痛,与肿瘤出血有关。
约1/3 患儿有腹痛,可能与肿瘤出血有关。
1/3伴有镜下血尿或肉眼血尿。出现血尿说明肿瘤已侵犯肾盂,为晚期表现。
25%~60%患者伴有高血压。可能的原因是肿瘤压迫肾动脉而引起血压升高,或是肿瘤本身产生某种升压物质。
当肿瘤压迫下腔静脉时可引起腹腔积液、腹壁静脉曲张、下肢水肿等。
部分患者可能会出现运动感觉完全障碍或者大小便障碍。
该病可导致患者骨强度的降低,没有外伤或轻微外力作用下导致的骨折。可通过药物、手术、放射等方法进行治疗。
肾母细胞瘤若治疗不及时,患者会出现关节活动受限或者剧烈疼痛的情况,可通过制动或者物理因素进行治疗。
骨母细胞瘤的危害性较大,当出现可疑的症状时,如局部出现包块,出现强烈痛感或者肢体麻木,应该及时去医院肿瘤科就诊和检查,并在专业医师的指导下进行相关治疗。
出现肢体局部疼痛时,应在医师的指导下作进一步的检查。
如出现肢体固定疼痛、局部包块、肢体麻木或乏力时,应及时就医。
出现肢体剧烈疼痛、肢体无法活动或者反常活动时,应立即就医。
建议患者到骨科就诊。
目前都有哪些症状?(肢体疼痛、麻木、痉挛等)
上述症状出现了多久?
期间是否有口服药物?效果如何?
做过哪些检查治疗?
有无既往病史?
一项必要的基本的检查,可以了解肿瘤的全貌。异常时会出现边界清楚、范围大小不等的骨质破坏,并有不同程度的骨化,边缘骨质膨胀变薄。
明确诊断骨母细胞瘤的必要环节,可通过穿刺或切开活检获取标本。异常时会出现大量的骨母细胞、骨样组织和血管纤维组织。
可详细了解肿瘤的形态以及组织受累的细节,帮助医师判断性质。
必要时可以作为选用,有助于了解病变是否复发、转移、恶变等。
怀疑转移考虑到病变多发时才选用此检查,目的是了解病变是否属于多发情况,也可用于判断疾病性质。
可能发现红细胞增多症及镜下血尿。
伴发高血压时可出现肾素升高。
如为神经母细胞瘤时常常升高,用于两者的鉴别诊断。
肝转移时可出现肝功能异常,双肾肿瘤时可出现肾功能不全。
根据病史以及临床表现,如肢体的局部疼痛、麻木等,可基本判断为此病。
X线摄片见骨质破坏以及病灶内有骨化,病理检查见大量骨母细胞及骨样组织,这时可判断为此病。
骨样骨瘤和骨母细胞瘤组织学鉴别非常困难。但骨样骨瘤发展缓慢,瘤巢较小,直径多小于2cm,周围骨硬化更明显。
多发生于骨愈合后,位于骨端。其周围无骨质增生硬化,无骨膜反应,可资鉴别。
病变比较局限,具有明确的好发年龄和侵犯部位。影像学检查具有特征性表现,可进行区分。
手术切除是主要的治疗方法,可以将肿瘤组织中的病灶彻底切除,可以同时或者单独应用放射治疗。另外,植骨时可以采用自体骨、异体骨、人工骨代替治疗。
是一种抗肿瘤的中成药物,具有破血消瘀、攻毒蚀疮的疗效。糖代谢紊乱者以及具有出血倾向的患者慎用。
是抗肿瘤的中成药,临床上用于中晚期肿瘤的治疗,具有消肿、止痛的功效。偶有胃肠道反应,后期会减退或消失。
患者的肿瘤范围较大时,需要进行局部切除。切除困难时,或四肢病变范围较小时进行搔刮,如果肿瘤无法彻底切除,在术后需要结合放疗。局部刮除的效果良好,复发率也比较低。
患者同时有神经根或脊髓压迫症状时,适宜减压手术。减压的效果主要取决于压迫的程度和时间以及减压手术是否彻底。
适用于无法手术彻底切除、术后复发恶变且出现远部位转移的患者,或需进行辅助治疗的患者。属于应用化疗药物治疗肿瘤的一种治疗方法。一般搭配手术进行治疗,减少复发。
适用于术后需进行康复或者关节活动严重障碍的患者,主要通过按摩或一些红外线能量等物理手段,促使人体某些部位血液循环,从而达到消除局部炎症反应缓解疼痛的方法,有助于更好地缓解机体相关症状。
骨母细胞瘤患者经手术切除肿瘤后预后良好,一般很少复发,但是应当警惕肺转移或者恶变的可能性。若发生肺部转移,则疗效欠佳,预后不良。
患者积极采取治疗,则可能治愈,治愈率为80%。
患者及时治疗后,若护理得当,肿瘤没有出现复发恶变,一般不影响自然寿命。
术后3个月、6个月、1年时复查随访,以后每年一次,5年后视情况可停止随访。
复诊时检查项目包括X线摄片、胸部CT检查、核磁共振。
骨母细胞瘤患者应健康合理搭配膳食。摄入多种食物,并减少脂肪的总摄入量,忌食辛辣刺激之物,减少疾病恶性转变的可能性。
宜高纤维饮食,如全谷麦片、豆类、蔬菜、水果等。
放疗患者宜选择易消化的食物,多饮水。
限制摄取酒精类饮料。
限制腌制、熏制等含亚硝酸盐类食品的摄入。
骨母细胞瘤患者的术后护理十分重要,除一些日常生活检测外,还需术后在医师的建议下定期随访复查。
患者适当进行患肢肌群和关节功能的锻炼。
注意避免剧烈运动,防止出现病理性的骨折。
遵医嘱按时服用药物或进行某些搭配治疗。
患者需监测自身肢体情况,若突然出现肢体疼痛加剧或运动感觉障碍严重,需及时去医院复诊。
青年时期出现肢体疼痛或麻木时予以排查。
骨母细胞瘤对人体的危害较大,目前没有有效的预防方法,但合理安排饮食以及作息规律,保持清洁等,可在一定程度上减少疾病的发生。
4910点赞
[1]姚振均.骨与软组织肿瘤诊断治疗学[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11.20-45.
[2]魏俊利.实用泌尿科疾病临床诊治重点丛书实用泌尿系肿瘤诊治重点[M].2018,151-152.
回复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