睾丸肿瘤是指男性睾丸出现肿瘤,肿瘤大多数为恶性肿瘤,主要表现为睾丸肿大、男性乳房发育症状,绝大多数患者睾丸感觉消失,无痛感。当出现肿瘤内出血或坏死时,才会出现睾丸疼痛症状。睾丸同生殖及内分泌关系密切,所以对男性的影响极大。睾丸肿瘤主要好发于青年男性,主要通过手术治疗。
睾丸肿瘤分为原发和继发性肿瘤,以原发性肿瘤为主。继发性肿瘤是指睾丸的转移肿瘤,原发性肿瘤又分为生殖细胞肿瘤和非生殖细胞肿瘤。
生殖细胞肿瘤约占90%~95%,包括精原细胞瘤、胚胎瘤、畸胎瘤、绒毛膜癌、卵黄囊癌等;非生殖细胞肿瘤包括间质细胞瘤和支持细胞瘤等。
睾丸肿瘤目前病因尚不明确,主要与隐睾、遗传、年龄有关。接触致癌物质、内分泌异常、不良的生活方式可以促进睾丸肿瘤的发生,青壮年男性容易导致本病的发生。
隐睾被认为是发生睾丸肿瘤的危险因素,其发生睾丸肿瘤的机会比正常睾丸高3~4倍,睾丸肿瘤中有7%~10%发生在隐睾。据观察,10岁以后手术者不能防止,10岁前手术可明显减少,3岁前手术能避免发生肿瘤。
部分有睾丸肿瘤家族史的患者更容易发生睾丸肿瘤。
母亲怀孕时体内雌激素水平的高低,与胎儿以后发生睾執肿瘤的概率有关。男性在胎儿时会受母亲体内雌激素影响,妊娠反应的严重程度也与睾丸肿瘤发病相关,严妊娠反应可使胎儿今后发生丸肿瘤的危险增加4倍。但更多的研究认为,怀孕时恶心不会增加胎儿今后患睾丸肿瘸的风险,甚至还可能起保护作用。
经常接触致癌物质的患者,可促进睾丸肿瘤的发生。
内分泌失衡的患者,可促进本病的发生。
高脂饮食、吸烟、饮酒等饮食习惯以及缺乏体育锻炼、久坐等习惯,都可导致睾丸肿瘸发病率的增加。
睾丸肿瘤好发于青年男性,绝大多数患者为恶性肿瘤,约占男性恶性肿瘤的1%~2%。
睾丸肿瘤主要发生于15~45岁男性,25~35 岁为发病高峰,之后发病几率下降,但80岁以后发病几率再次升高。睾丸肿瘤的第一个发病高峰刚好在青春期过后,青壮年男性容易导致本病的发生。
睾丸肿瘤的患者早期症状不明显,主要表现为无痛性肿块、下坠由轻度疼痛感,当偶有挤压时疼痛加剧,部分患者可出现远处转移的相关表现。睾丸肿瘤患者可出现肿瘤转移,发生腰背部疼痛等并发症。
睾丸肿瘤在早期症状不明显,典型的临床表现为逐渐增大的无痛性肿块。
可出现睾丸沉重,有阴囊或下腹部、腹股沟牵拉感,在跳跃或跑步时明显,站立过久与劳累后有局部症状加重伴下坠感或轻度疼痛,当遇有偶然碰击或挤压时可使疼痛加剧。
隐睾丸患者,当异位睾丸发生恶性病变时,常于盆腔内或腹股沟区出现逐渐增大的肿块,睾丸肿瘤有时可为双侧性同时或先后发生。
睾丸肿瘤偶可引起内分泌失调的症状,多发生于滋养细胞癌、间质细胞癌及胚胎癌的患者,表现为男性乳房肥大、性早熟或女性化。
部分患者常有类似急性睾丸炎或附睾炎症状,极少数睾丸恶性肿瘤患者的最初症状常为肿瘤转移所致。如腹腔内转移淋巴结融合成团块,压迫邻近组织和腹腔神经丛,而引起腹部和后腰背部的疼痛,亦可伴有胃肠道梗阻症状,或因肺转移而出现咳嗽、气急、痰血。
睾丸肿瘤会影响睾丸局部微环境及性腺功能,睾丸肿瘤的相关治疗,如手术、放化疗也可引起男性性腺功能减退,生育能力下降,甚至不育等。此外,确诊肿瘤后的心理因素亦可能影响男性性功能及生育能力。
对于高危人群,如青年男性人群发现睾丸无痛性肿大或阴囊、下腹部坠胀,伴有轻度疼痛时,应及时就医,可以就诊于泌尿外科,并做相关检查,以明确诊断,但要与睾丸附睾炎、睾丸扭转等进行鉴别。
无论是不是高危人群,一旦体检中出现睾丸肿大时,都需要在医生的指导下进一步检查。
在体检或其他情况下发现睾丸肿大,高度怀疑睾丸肿瘤时,应及时就医。
已经确诊睾丸肿瘤的患者,若出现腰背部疼痛等症状,应立即就医。
睾丸肿瘤患者优先考虑去泌尿外科就诊,若已经确诊也可到肿瘤科、放射治疗科就诊。
症状出现多久了?
家族里是否也有类似情况?
是否进行过治疗?
有没有其他疾病?
有没有做过检查?
患者需接受详细的查体,包括阴囊内容物触诊、腹部检查、淋巴结检查、胸部检查等,以确定睾丸是否增大、是否有淋巴结转移、是否出现男性乳房女性化。
B超是睾丸肿瘤的常用检查,用于判断睾丸的大小,有无肿瘤。
用于判断肿瘤有无转移,可以发现1cm以上的转移灶。
用于判断肿瘤的分期、有无其他部位的转移。
主要是检查三个项目,即甲胎蛋白(AFP)、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乳酸脱氢酶(LDH)。其中 LDH主要是用于转移性睾丸肿瘤患者的检查,半数以上的睾丸肿瘸患者以上检查指标会明显升高。绒毛膜上皮细胞癌患者的HCG会百分百升高,其他非精原生殖细胞肿瘤患者的HCG,40%以上可能会升高,精原细胞癌患者仅5%可能HCG会升高。
当患者出现睾丸肿大、疼痛、男性乳房女性化等症状,再结合B超检查可见肿瘤,肿瘤标志物检查可见血清肿瘤标志物升高等结果,可以明确诊断。
常见附睾肿大伴触痛,睾丸正常,经抗炎治疗有效,而睾丸肿瘤可通过B超检查出睾丸异常有肿瘤,以此鉴别。
睾丸扭转多发生于青少年,表现为突然发生的睾丸疼痛,通过B超检查可发现睾丸血流明显减少,睾丸无肿瘤,以此可进行鉴别。
睾丸肿大,触摸柔软,可抽出液体,无肿瘤,B超检查可鉴别诊断。
睾丸肿瘤总的治疗原则以手术切除为主,以放化疗结合为辅。手术可选择根治术,也可以选择保留睾丸的部分切除术,具体手术方式视情况而定。睾丸肿瘤需要短期治疗,约1~2月。
睾丸肿瘤的化疗方案可选择的药物较多,如顺铂、长春花碱、博来霉素、更生霉素及环磷酰胺等。
30%的患者化疗后有残余瘤存在,因残余瘤会增加复发风险,因此任何患者腹膜后肿块大于1cm时,理论上都需要行手术切除,术后建议行腹膜后淋巴结清扫术。
睾丸肿瘤多数为恶性肿瘤,多数患者治疗后可复发,一般不可治愈。需要定期复查监测病情进展,5年的生存率可达50%~100%,Ⅰ期及Ⅱ期化疗前肿瘤标记物升高的程度与预后密切相关。
睾丸肿瘤多数为恶性肿瘤,一般不可治愈。
睾丸肿瘤患者的寿命视患者的病情而定,一般5年的生存率可达50%~100%。
睾丸肿瘤患者需要定期复查,避免病情加重。复诊需携带病历资料及检查报告单,可能医生会做体格检查。
睾丸肿瘤患者应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有助于减轻病情进展,缓解疾病症状。合理、均衡的分配各种营养物质的摄入,合理的控制食物热量,合理的餐次分配。禁食油腻、辛辣食物,控制胆固醇的摄入。
宜吃新鲜水果、蔬菜,多饮水,有利于提高免疫力。
忌吃辛辣食物、油腻食物,少吃高热量食物,避免加重病情。
常吃绿色的蔬菜,不过分摄入胆固醇。
睾丸肿瘤患者应保持心情愉快,缓解压力,养成良好的生活作息习惯,有利于病情的减轻。手术后遵医嘱护理,避免感染。睾丸肿瘤患者应注意观察病情情况,出现不良反应及时就医。
保持乐观的生活的态度。
充分休息,保障规律的生活作息,不饮酒、不吸烟、不熬夜。
注意个人卫生,预防感染。
遵守医嘱按时服用药物。
手术后遵医嘱护理,避免感染。
睾丸肿瘤患者应注意观察病情情况、用药后反应,出现不良反应及时就医。患病期间定期复查,以便医生根据症状及检查结果,调整治疗方案。
保持心情愉快,避免情绪激动,学会缓解压力。
发病期间注意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积极去除诱发因素。患病期间定期复诊,以便调整治疗方案。
睾丸肿瘤患者存在部分遗传性,对于有睾丸肿瘤家族史的患者应定期检查,平时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规律生活作息。
B超检查可以确诊是否有睾丸肿瘤,应半年定期检查一次。
避免穿过紧的内裤,保持隐私部位舒适。
注意个人卫生,发现睾丸部位异常时及时去医院就诊。
规律的生活作息,不熬夜,不饮酒,不吸烟。
健康饮食,常吃绿色的蔬菜,不过分摄入胆固醇。
4343点赞
[1]章友康.中华医学百科全书.肾脏病学[M].北京: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出版社,2016.
[2]尤黎明,吴英.内科护理学[M].第6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7.
[3]丛玉隆.实用检验学上册[M].第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3.
[4]刘光泉等主编.泌尿外科微创技术与临床诊疗[M].武汉:湖北科学技术出版社, 2018(06):338-340.
回复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