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小静脉闭塞症为肝循环的非血栓性梗阻,伴有小叶中心性窦状隙纤维化及常见肝小静脉的纤维化狭窄或者闭塞,患者可出现肝大、腹水、体重增加和黄疸等临床症状。在疾病早期应及时停止接触、摄取和应用肝毒性物质,给予抗凝治疗、抗感染、手术治疗等综合治疗方案。如为轻症者一般能治愈,但重症者有很高的死亡率。
根据疾病严重程度不等,临床分为轻型、中型和重型三种。
症状可消失,血清胆红素水平降至2mg/dL以下。
临床症状和体征进行性加重,出现腹水和胸膜渗出,但没有多器官衰竭。
发生多器官衰竭,如呼吸衰竭、肾衰竭和肝性脑病。
食入含有吡咯生物碱的植物、草药或者茶制品是最常见的肝小静脉闭塞症发病原因,其他因素可能有砷剂、汞等有毒物质、干细胞移植,术前大剂量化、放疗,雌激素等。
主要见于食用了含有吡咯双烷生物碱的植物或食物,我国主要见于土三七中毒。肝小静脉闭塞症还与其他毒物,如酒精、口服避孕药、毒油、特比萘芬或放射性损伤有关。
国外报道造血干细胞移植相关及其他实质性器官移植,尤其是肾移植后发生肝小静脉闭塞症的报道,主要与硫唑嘌呤、环磷酰胺毒性有关。
使用过量化疗方案的患者中肝小静脉闭塞症的发生率很高。新的化疗药物尤其是吉妥珠单抗奥唑米星和奥沙利铂,有较多可引起肝毒性的报道。
我国鲜有骨造血干胞移植相关肝窦阻塞综合征的报道,国内以吡咯生物碱相关肝窦阻塞综合征为主,其中因服用土三七导致肝小静脉闭塞症占50.0%~88.6%。
土三七中毒是该疾病重要的致病因素,因此在服用此药不注意时会出现中毒现象。
常常由于肝脏移植以后出现溶血或者是其他病因导致出现肝管堵塞的症状。
由于放射性物质长期接触人体,会造成患者出现放射物质中毒的现象,导致出现此疾病。
肝小静脉闭塞症是一种以肝大、腹水、体重增加和黄疸为特点的临床综合征,病情严重程度不等,症状表现也有所不同。
典型临床表现是液体潴留导致的体重快速增加、疼痛性肝脏肿大和不明原因的高胆红素血症。病程不同,临床表现也有所不同,根据病程和临床表现,大体可将其分为急性期、亚急性期、慢性期。
一般指起病三天至四周以内,患者有腹胀、肝区疼痛、腹水,肝脏迅速肿大、叩击痛,可伴有纳差、恶心、呕吐等症状,绝大部分患者可有黄疸。
一般在发病数月以后,以腹水和或食管胃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等门静脉高压并发症为主要表现,与失代偿期肝硬化的临床表现相似。
重症肝小静脉闭塞症对治疗反应差,通常会并发严重的肝衰竭常并发多器官功能衰竭,病死率可达98%,预后极差。有的还会伴有门脉高压的并发症,出现脾大、腹水、胃底食管静脉曲张的症状。
肝小静脉闭塞症的预后取决于病情的轻重程度以及是否及时就医、及早治疗,所以对于高危人群或者是误服土三七之后,出现疑似症状,都应及时就医。
土三七服用过量之后应及时就诊,检查是否有肝脏异常。
放化疗患者、干细胞移植者或者在服用成分不明的药物后、饮酒后以及服用避孕药物后,出现原因不明的发热、全身乏力、体重骤增、黄疸、右上腹疼痛等症状,都应考虑肝小静脉闭塞症的可能,应马上就医。
患者出现大量蛋白尿或者肉眼血尿的情况,应立即就医。
一般患者可至肝胆外科就诊。
身上皮肤有无出现发黄的现象?
都有哪些不适症状?是否伴有发热、上腹疼痛等情况?
既往有肝脏疾病吗?
近期是否罹患其他疾病?
近期都用过哪些药物?
血清透明质酸、vWF-裂解蛋白酶、AD-AMTS13和CA125已被评价作为肝小静脉闭塞症的早期标志。其他内皮损伤标志,如血栓调节蛋白和P选择素也增高。
可以观察患者皮肤有无存在发黄的现象,同时可以用手指按压患者小腿侧,观察患者是否存在水肿的现象。
腹部多普通超声是一线的影像学检查方法,可发现腹水、肝大、肝静脉变细和(或)胆道扩张等表现。然而,这些特征都不具有诊断特异性,必须结合临床情况综合考虑。
观察到门静脉血流减少或逆向可提示肝小静脉闭塞症,二维超声图中肝动脉阻力指数显著升高可能是肝小静脉闭塞症相关性肝损伤的一个敏感指标。
CT可见肝脏斑片状增强,CTA或MRA可除外肝静脉流出道阻塞,以与布加综合征鉴别。
可测定肝静脉压力梯度,行肝活检,有助于判断预后。
早期的组织学异常包括伴小叶中央环伺的肝窦充血和之后的肝小静脉纤维性闭塞性病变,伴位于腺泡三区的组织学损伤,通常在发病几周后出现肝纤维化。
Baltimore标准血清总胆红素水平上升(≥2mg/dl),并有以下三条标准中至少2条:有触痛的肝大;体重上升超过基线>5%;腹水。
Seattle标准在SCT后20天内发生以下事件中的2项:高胆红素血症(≥2mg/dl);肝大或肝脏源性右上腹痛;因液体积聚所致不能解释的体重增加(超过基线>2%)。
患者有用药史,符合上述临床标准,加上彩超多普勒逆向血流以及CT肝脏斑片状增强表现,除外布加综合征,基本上可以作出诊断。肝活检和肝静脉压力梯度(HVPG)测定为金标准。
肝小静脉闭塞症曾被认为是布加综合征,原因是两种疾病的临床表现有相似之处,其实肝小静脉闭塞症与布加综合征无论从病因、病程、病变特征及治疗方法均存在显著的差别。
布加综合征与高凝状态及血栓形成等多种因素有关,具体的病因不明确。而肝小静脉闭塞症与骨髓移植、放化疗及服用土三七中毒等直接损伤有关,病因明确。
布加综合征相对较长,而肝小静脉闭塞症发病急,病程短,大多在病因损伤后3周左右发病。
布加综合征表现为肝静脉血栓性静脉炎,肝静脉近端有隔膜或节段性闭塞,由于肝静脉近端阻塞肝静脉血流淤滞,肝静脉分支及中央小静脉内有血栓形成,肝叶间可见广泛交通血管形成。而肝小静脉闭塞症病理损伤特征在于肝小静脉的内膜肿胀、内皮增厚、纤维化,无血栓形成。
肝硬化伴原发性肝癌常见,但后者有慢性乙肝病史,CT检查病灶强化为快进快出方式,而肝小静脉闭塞症为动脉期低灌注,静脉期和平衡期明显斑片状强化。
多伴有远端肝内胆管扩张,CT增强动脉期不强化或不明显强化,肿块延迟时强化多为不规则环形,是其特征表现,肝小静脉闭塞症见斑片或地图样强化。
对早期可疑肝小静脉闭塞症病例,应及时停止接触、摄取和应用肝毒性物质。在急性期采用支持治疗、抗凝治疗、对症治疗、防治感染等综合治疗方案,慢性期可采取经颈静脉肝内门体分流术,缓解门静脉高压,对肝衰竭患者可酌情行原位肝移植术。
早期应给予抗纤维蛋白溶解剂以促进纤维蛋白的降解,伴或不伴抗凝治疗,但发生严重出血时应避免使用。去纤维蛋白多核苷酸是一种具有抗纤维蛋白溶解和抗栓活性的多聚脱氧核苷酸,可减少白细胞滚动和与内皮的黏附,降低凝血因子的产生和循环中PAI (血浆纤溶酶原激活抑制剂)的水平。
当患者出现肝小静脉闭塞症时,应该防止患者血栓形成,可选用低分子肝素或酌情选用华法林。
当患者出现合并感染的情况,出现红、肿、热、痛等感染症状时应该应用抗生素抗感染治疗。
患者常常会存在转氨酶异常,提示肝损伤较严重,可以适当的服用保肝药物进行治疗,常用药物有谷氨酰胺、N-乙酰半胱氨酸。
有助于解除充血肝窦的压力,减轻门脉高压和预防肝小静脉闭塞症患者发生肾衰竭。严重肝小静脉闭塞症已发生多器官衰竭者,一般不建议做经颈静脉肝内门体分流术。
可作为对药物治疗无反应的干细胞移植后肝小静脉闭塞症患者的抢救性治疗。恶性肿瘤和多器官衰竭的存在是肝移植的禁忌症,对肝移植本身之后发生的肝小静脉闭塞症,由于肝脏是唯一损伤器官,可再次行肝移植作为抢救性治疗。
有条件者给予高压氧治疗,对重症患者更有裨益。它能促使消除循环系统中的低氧血症,减轻肝脏水肿,改善全身能量代谢过程,尤其是肝细胞线粒体的再生过程。
部分患者需要对症治疗,如通过限制钠的摄入、利尿剂和腹腔穿刺术来治疗腹水。严重的患者常需纠正凝血素乱、脏器衰竭和预防感染,并通过清除肠道感染来避免细菌的异位。
肝小静脉闭塞症患者体重增加的比例、胆红素、腹水和末梢水肿与存活较差有关,HVPG>20mmHg是独立的死亡预测标志。
轻型患者可以自愈,中型患者经过对症支持治疗也可以得到康复,重症患者死亡率极高,往往死于心、肺、肾脏等多器官衰竭。
轻症者一般不影响自然寿命,重症者有很高的死亡率。
治疗出院后每月复诊一次,如病情变化,随时就诊。
肝小静脉闭塞症患者出现恶心、呕吐症状时应禁食、禁饮,待消化道反应缓解,恶心、呕吐症状停止后方可进食清淡、易消化的流质饮食,以后逐渐过渡到半流质和软食,根据患者的口味给予高热量、高蛋白、高维生素饮食。
豆类和乳类食物含有丰富优质蛋白质,适合患者食用,但易引起腹胀,故腹胀的患者应少食。同时忌食生冷、煎炸、坚硬、刺激性食物,并少量多餐,以免诱发消化道出血。
患者每日食盐摄入量不超0.5g,水分摄入控制在1000ml/d左右,有显著低钠血症者,食盐摄入可适量增加,但饮水量应控制在500ml/d以内。补充适量的蛋白质,可予蛋白质含量较高的瘦肉。
当肝昏迷的患者处于半昏迷时吞咽动作存在,给予流质饮食,如米汤、豆浆、酸性果汁。在清醒期给予半流质饮食,如稀饭、藕粉、面条等以维持热量,并保护胃黏膜,防止发生应激性出血。
通过病情观察、对症护理、心理护理和健康宣教等可改善肝小静脉闭塞的临床症状,促进患者的早期康复,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遵医嘱服用药物。
剪短指甲,以免抓破皮肤引起感染,患者贴身衣物以棉制为主,穿着宽松、柔软的衣服,并及时更换。
耐心听取其倾诉,给患者提供宣泄不良情绪的途径,观察其情绪变化,及时疏导负性情绪,提供家庭和社会支持,做好睡眠指导及护理。
家属注意观察患者腹壁紧张度,有无腹壁静脉曲张、腹水和双下肢水肿的消长情况。由于患者常伴有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同时肝功能受损导致凝血酶原降低,凝血因子减少伴脾亢,易发生出血,应观察血压、脉搏的变化,呕吐物和排泄物的量、颜色和性状,以判断有无消化道出血情况。
由于严重肝小静脉闭塞症患者缺乏有效的治疗方法,必须优先采取预防措施,包括不滥用药物(尤其是土三七),高危人群考虑使用药物进行预防。
误服土三七是我国引起肝小静脉闭塞症的主要原因,应注意避免。
避免接触砷剂、汞等有毒物质。
遵医嘱用药,尤其是雌激素等药物。
4858点赞
[1]林果为,王吉耀,葛均波.实用内科学.第15版[M].人民卫生出版社,2017:1622-1623.
[2]张智翔主编,消化系疾病的诊治思路[M].广东科技出版社,2008.07:344.
[3]王韬骅主编,肝硬化病学[M].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2001.09:381.
[4]池肇春主编,实用临床肝病学[M].人民军医出版社,2015.06:253.
回复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