疣状血管瘤是一种较少见的由真皮、皮下毛细血管及静脉畸形增生形成的真性血管瘤,是毛细血管瘤、海绵状或混合性血管瘤的一种变型。本病进展缓慢,临床上较为罕见,目前为止病因尚不明确,主要表现为下肢、足或股部皮损,多为孤立、蓝紫色的结节,质软。严重者可见继发性出血和感染,甚至危及患者生命,疣状血管瘤以手术治疗为主。
疣状血管瘤目前尚无明确的病因统计,可能与遗传因素有关。
疣状血管瘤目前尚无明确的流行病学数据。
疣状血管瘤主要好发于有本病家族史者。
疣状血管瘤患者的皮损出生时或至儿童期即开始存在,多见于下肢、足或股部,常表现为孤立的蓝红色结节,质软,表面增生,并且随着年龄增长病变呈现为非蓝紫色的不规则疣状增生。
在出生时即有或于儿童期发生,开始为软的蓝红色的血管瘤损害。但在增大的同时,随身体发育而增大,好发于肢体末端,尤其是远侧为甚,外观为角化过度血管瘤样皮损。早期损害为红蓝色、界限清楚、柔软有弹性的丘疹,随后可逐渐增大,有蓝红色结节,最后形成过度角化,排列密集的皮损趋于融合,有时呈线状或匐行性外观,宜尽早切除。
继发性出血,是指外伤或挤压后破裂出血。
感染:创伤后破裂出血,容易并发感染,出现发热等不适。
疣状血管瘤可在出生时即有或于儿童期发生,家长应引起注意,若出现下肢、足或股部的皮损,多为孤立、蓝紫色的结节应及时就医,并通过进一步检查进行确诊治疗。
发现蓝紫色疣状结节,界限分明,表面覆有鳞屑时,严重影响患者的美观,对患者造成极大的心理阴影时,应及时就医。
皮损迅速增大,出现溃疡,高度怀疑恶变者,应立即就诊。
大多患者优先考虑去血管外科就诊。
若患者出现其他严重不适反应或并发症,如皮肤溃疡等,可到相应科室就诊,如皮肤性病科等。
是先天就有还是后天才出现的?
目前都有什么症状?(如瘙痒、疼痛以及溃疡等)
是否有以下症状?(如出血、化脓、短时间内有无增大等症状)
既往有无其他的病史?
可以基本了解皮肤的损害情况,根据皮肤表现进行进一步检查。
切除病变组织行组织病理学检查,可以明确诊断。病理表现一般为表皮角化过度,棘层不规则肥厚和乳头瘤样增生,真皮内见毛细血管瘤或海绵状血管瘤改变。
患者出现典型的疣状血管瘤症状,即角化过度血管瘤样皮损,早期损害为红蓝色、界限清楚、柔软有弹性的丘疹或结节等可以直接判断。
通过组织病理学结果提示表皮角化过度,真皮内见毛细血管瘤或海绵状血管瘤改变,即可确诊。
肢端血管角皮瘤好发于指、趾背侧,膝和肘部,多呈对称分布,见于儿童期和青春期女性,多有冻疮史。皮损表现为暗红色或紫色斑丘疹,针头样大小,表面角化,粗糙,压之有时可退色。部分可见直径2~8mm的紫红色、黑褐色结节,表面角化过度或呈疣状,中央见毛细血管扩张或血痂,外伤后易出血。可通过组织病理病理学进行鉴别,疣状血管瘤增生的毛细血管累及真皮全层和皮下组织,而血管角皮瘤仅累及真皮中层。
线状表皮痣多见于男性,常见于出生时或儿童期,皮损为密集的淡褐至褐黑色丘疹,常排列成线状,表面粗糙,呈疣状增生。皱襞外损害常因浸渍而较软,口周损害可并发颊黏膜和舌损害,疣状血管瘤好发于肢体末端,早期皮损为红蓝色、界限清楚、柔软有弹性的丘疹或结节,由此可鉴别。
外科手术是治疗疣状血管瘤的首选方法,对于早期的疣状血管瘤应进行彻底手术切除。而对于皮损范围广泛,体积巨大的疣状血管瘤,术后往往很快复发,所以手术范围应该广泛。
疣状血管瘤无有效药物可以治疗,首选手术切除。
手术治疗为疣状血管瘤首选的治疗方式,依部位大小决定手术方案。较小的病灶可直接切除缝合或皮瓣转移修复,较大的可采用切除后植皮,可能需要多次治疗,并且术后可能会遗留瘢痕,影响美观。
比如CO2激光治疗,可单独或结合手术治疗。激光治疗可以有效治疗血管瘤。术后可能会出现疼痛、肿胀、水泡,色素异常沉积等并发症。
通过低温的物理治疗,将病损的皮肤坏死细胞,局部组织微循环障碍引起的组织坏死。使坏死组织结痂脱落,刺激皮肤再生。适用于面积较小、颜色较浅的皮损。对于面积较大的皮损可能需要多次、分批治疗,但效果不佳。
用电流灼伤组织,使组织破坏、脱落。不仅可以烧伤血管,而且达到可以止血的目的。
疣状血管瘤经过有效、规范的治疗均可治愈,维持患者正常的生活质量。如果任由其发展,不接受正规治疗,疣状血管瘤可能逐渐增大,出现血管瘤破裂、出血、感染等症状。
一般经过有效的手术治疗大部分患者能治愈,但是对于皮损较大的患者,术后容易复发,常常引起瘢痕形成。早期手术切除,可改善患者的心理压力。
疣状血管瘤经过有效的手术治疗,一般不会影响自然寿命。
术后无症状的患者应每半年体检,主要由医生评估治疗效果。如果患者出现皮损、或者皮损范围增大等不适时随时复诊。
疣状血管瘤患者的饮食无特殊注意事项,以促进患者症状减轻并消退,合理、均衡地分配各种营养物质为主。
避免辛辣食品,会影响瘢痕的形成。
避免甜腻、油腻食物,减少对皮肤的刺激。
多食水果和新鲜蔬菜,多吃清热去火的食物,比如梨、木耳等。
大部分疣状血管瘤患者需要手术治疗,因此患者应在医生指导下进行日常术后护理,注意清洁,避免搔抓,出现感染、出血。
情绪管理:需要手术的患者,术前应调整好情绪,避免紧张、焦虑。
伤口换药:注意保持伤口清洁干燥,避免接触水。注意避免伤口牵拉,影响伤口愈合
对于激光治疗的患者,应该立刻冰敷、湿敷。回家后注意面部护理,并且可能于术后2周左右出现水肿、红斑等,均属于正常现象。
激光治疗的患者在2周内,应注意避免外出,注意防晒。
结痂让其自行脱落,不可撕扯,以免留下疤痕。
非手术患者应保护患侧肢体,避免丘疹破裂出血;术后患者可适当下床活动。
术后密切监测患者体温,观察伤口恢复情况,注意辅料有无渗出。若患者出现体温上升,注意是否存在感染的发生。
术后患者可以适当运动,不需要卧床休息,但是如果是腰腿部血管瘤需要血管重建的患者,最好避免伤口的牵拉,应减少活动。
疣状血管瘤目前的发病机制尚不明确,所以没有特效预防措施。
4087点赞
[1]张学军,涂平.皮肤性病学第1版[M].北京:人卫出版社,2014:17-18.
[2]赵启明,方方主编.皮肤外科学[M].杭州: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2012(09):262-263.
回复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