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赫切特综合征是一种反复发作的累及口、眼、生殖器和皮肤为特征的慢性炎症反应疾病,属于系统性免疫疾病血管炎的一种。患者主要表现为口腔溃疡、外阴溃疡或皮肤损害的反复发作,该病仅少数患者可治愈,多数患者需要长期药物治疗,维持症状缓解。
根据内脏系统受损不同分为:
有大、中动脉和(或)静脉受累。
有中枢或周围神经受累。
有胃肠道溃疡、出血、穿孔等。
目前该病发病原因尚不完全清楚,可能与遗传、感染、生活环境有关。多数人认为贝赫切特综合征是一种多基因遗传病,遗传因素是发病的重要内源性因素,并在外源性因素(如结核感染)的诱发下,有遗传背景的个体易发生免疫紊乱,进而导致本病。
有遗传背景的个体在外源性因素(如结核感染等)的诱发下,发生免疫紊乱,进而导致本病。
贝赫切特综合征属于一种全身性免疫系统疾病,本病由Behcet于1937年首先报道,多见于地中海、中东、中国及日本等地区。本病好发于25~35岁青壮年,男性患者略多于女性患者。
家族中有贝赫切特综合征病史者的人群。
贝赫切特综合征以先后出现多系统多器官病损,且反复发作为特征,依照病损出现的概率多少,可分为常见症状和少见症状两大类。前者包括口腔、生殖器、皮肤、眼等症状,后者包括关节、心血管、神经、消化、呼吸、泌尿等系统病变。
口腔溃疡、生殖器溃疡、眼炎性病变,出现眼睛红肿、疼痛、畏光或视力下降等。
皮肤病变,表现为面部胸背部或其他部位毛囊炎样皮疹、结节型红斑等。
吞咽困难或吞咽时胸痛,以及反酸、烧心、腹痛、腹泻、血便等消化道症状。
关节炎性病变,主要有膝关节肿胀、疼痛,反复发作。
其他诸如呼吸系统、泌尿生殖道、神经系统、心血管系统均可出现不同程度病变。
表现为红色或紫红色疼痛性炎性结节,早期表面平滑,轻微隆起,几天后颜色转为暗红,表面扁平,3~4周后结节逐渐消退。
起初为红色充实性丘疹或毛囊性脓疱疮,继而演变为丘疹型脓疱,中间贯穿毛发,四周红晕带有炎症,1周后可结痂而愈。
头颈部及上肢出现水肿,常伴有头晕、头胀、睑结膜充血。
贝赫切特综合征建议早诊断、早治疗,切忌大意导致病情加重,出现并发症,治疗主要是通过药物治疗减缓病症。
如果患者有反复口腔溃疡以及生殖器溃疡、皮疹、结节性红斑等症状时,建议尽早就医,以防出现病情恶化,并伴有并发症危及生命的情况。
多数患者就诊于风湿免疫科。
主要有哪些症状是什么时候开始的?(口腔溃疡、生殖器溃疡等)
发作频率?(几次一年)
有皮疹吗?
曾经有过眼睛发红、发痒,视力模糊或视力下降等症状吗?
家庭有类似症状的成员吗?
疾病活动期可能出现贫血、红细胞沉降率增快、C反应蛋白升高等,一些自身抗体,如抗主动脉内皮细胞抗体对疾病诊断有一定提示意义。结核菌素试验约40%呈现强阳性,HLA-B51检查有助于判断患者的遗传易感性。
脑磁共振成像可用于神经白塞诊断和治疗效果评估,胃肠钡剂造影及内镜检查、CT核磁血管造影、血管超声,有助于诊断肠白塞及血管白塞病变部位及范围。肺部X线、CT等有助于肺部病变诊断。
要通过观察针刺皮肤处24~48小时后的反应,可同时进行多部位试验,是判断本病皮损特异性较强的试验。
白塞病诊断(分类)标准主要依据2014年白塞病的国际标准评分系统,得分≥4提示诊断白塞病。患者出现眼部损坏,2分;生殖器溃疡,2分;口腔溃疡,2分;皮肤损害,1分;神经系统表现,1分;血管表现,1分;针刺试验阳性,1分。针刺试验是非必须的,最初的评分系统未包括其在内。但如果进行了针刺试验,且结果为阳性,则加上额外的1分。
虽然此病可以反复发作,但通常不伴有贝赫切特综合征的生殖器溃疡、眼炎、皮肤病变等,据此可进一步鉴别。
贝赫切特综合征治疗主要目的是为控制现有症状、防止重要脏器损害、减缓疾病进程,具体情况视患者的病情轻重、受累范围而定,做出有针对性的治疗。
主张用于病情严重者,如高热、急性发作性的眼部病变、中枢神经系统病变、严重的血管炎和关节病变、胃肠炎等。严重的口腔或生殖器溃疡,病情控制2周后逐渐减量,严重的神经和眼部病变者可用甲泼尼龙冲击疗法。
可有效治疗和预防红斑结节样皮损及关节炎,减少女性口腔和生殖器溃疡的复发,应注意肝肾损害、粒细胞减少等不良反应。
对严重的口腔和生殖器溃疡及毛囊炎样皮疹有效,但可引起短暂的红斑、结节发作频率增加。妊娠妇女禁用,因其可引起胎儿畸形及神经轴索变性的副作用。
可有效缓解白塞病,关节症状及脓疱性皮肤损害,与糖皮质激素合用可增加疗效。
可减少眼部损害,口腔及生殖器溃疡和关节损害的发生率及预防复发。
可减少眼部疾病的发病频率和严重程度,小剂量环孢素联合糖皮质激素效果更好,且肾脏毒性更小。
抗TNF-α,快速有效地治疗对常规治疗效果不佳的白塞病,无明显的不良反应。
对白塞病的口腔溃疡、结节和脓疱样皮肤损害及关节炎均有明显改善。
贝赫切特综合征多进行药物治疗,若患者出现血管壁膨出、过薄,有破裂风险,甚至可影响心脏功能或出现严重血管狭窄者,建议进行手术治疗。
绝大部分贝赫切特综合征患者预后较好,有眼病的患者可使视力下降,早期积极治疗可明显缓解,若不及时治疗,病人可能有失明等严重的后遗症。本病由于可累及中枢神经系统、心血管系统、胃肠道,若控制不佳,偶有致死或留有严重后遗症。
贝赫切特综合征目前仅极少数患者可治愈,大多数患者的病程很长,反复发作。发作的症状轻重,持续时间的长短差异较大,常可自然缓解,缓解期短者数月,长者数年。
贝赫切特综合征一般不危及生命,少数可合并呼吸系统、心血管及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等危重症。
饮食需注意卫生,不吃生冷和辛辣刺激的食物,保持营养均衡,同时饭后漱口保持口腔卫生。
患者应尽量选择清淡、柔软、易消化的食物,多吃水果、蔬菜等补充维生素,注意营养均衡,忌生冷和刺激食物。
病情稳定以及好转后坚持规律作息,有利于身体恢复。
饭后漱口,不吃剩菜、剩饭,不吃生凉拌菜,少吃辛辣、刺激的食物,保持营养均衡。
不仅能提升生活质量,对疾病治疗和预后也有积极影响。
可以增强患者自身免疫力,有助于病情恢复。
一旦发现有口腔溃疡,生殖器溃疡反复发作的情况应及时就医,不可大意,以防出现肠穿孔、动脉瘤破裂等严重的并发症,危及生命。
贝赫切特综合征病因尚不明确,无针对性的预防措施。
5129点赞
[1]葛俊波,徐永健,王辰.内科学(第9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8:843-847.
[2]张学军,皮肤性病学高级教程(第1版).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10:270-272.
[3]刘洋著.口腔内科学[M],北京: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出版社,2018.420.
回复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