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宫肌瘤是常见的妇科良性肿瘤,好发于30~50岁的女性,由平滑肌组织增生而成,其间有少许纤维结缔组织。肌壁间内凸到黏膜层或是全部位于黏膜层的子宫肌瘤叫做子宫黏膜下肌瘤。患者可有全身乏力、面色苍白、气短、心慌等症状,经药物、手术治疗,能有效改善患者症状,预后良好。
子宫黏膜下肌瘤确切的发生原因尚未确定,但根据一系列临床征象表明,其发病与雌激素增高有关。
细胞遗传学研究显示25%~50%子宫肌瘤存在细胞遗传学的异常。
良性肿瘤多发生于生育阶段的妇女,恶性肿瘤多发生于老年妇女,少部分特殊类型的肿瘤好发于青春期及幼年女性。
与过早分娩、密产、多产等生育因素有关。此外,妊娠时雌性激素水平增高,肌瘤多快速变大。
不洁的性生活引起了生殖器官感染,如阴道炎、宫颈炎、宫颈糜烂等。
很多女性不经医生指导,私自服用含有雌激素的药物、补品及一些美容美肤用品,刻意或在不知不觉中提高了体内雌激素水平。
如大量吸烟、喝酒、长期摄入高脂肪食物。
一方面脂肪会代谢成雌激素,而子宫黏膜下肌瘤依赖于雌激素生长;另一方面妇女每超重10kg,患病风险相应增加21%。
肉食为主的妇女患子宫黏膜下肌瘤的机会比素食为主的妇女高;维生素可降低子宫肌层对雌激素的敏感性,对神经内分泌系统有调节作用,特别是维生素C。
服用避孕药年龄较早的女性,患子宫黏膜下肌瘤的机会相对较高。
长期处于有毒有害环境,比如接触农药,多食用含激素饲料喂养的黄鳝、甲鱼等。
女性最佳生育年龄是25岁,晚生孩子的女性,相对更易得子宫黏膜下肌瘤。
子宫黏膜下肌瘤是子宫肌瘤里一个较为特殊的类型,占子宫肌瘤的10%左右。可见于20%~40%育龄期妇女,35~49岁妇女在人群中发病率是最高的。近年来随着妇女病普查工作的广范开展,以及对绝经妇女病诊治的重视,子宫黏膜下肌瘤的检出率明显增多。
子宫黏膜下肌瘤好发于肥胖、喜爱肉食、长期口服避孕药及年长等人群。此外,由于本病具有一定遗传性,故有遗传家族史的人群也好发。
子宫黏膜下肌瘤的临床表现有月经量增多、经期延长、不孕、阴道白带异常等,需要引起患者的重视。
有时产生大量脓血性排液及腐肉样组织排出伴臭味。
肌瘤压迫输卵管使之扭曲,或使宫腔变形以致妨碍受精卵着床,导致不孕。
若患者长期月经过多可导致贫血,出现全身乏力、面色苍白、气短、心慌等症状,甚至急性的大出血、休克。
为最常见的症状,表现为月经周期缩短、经量增多、经期延长、不规则阴道流血等。
部分患者会出现痛经、下腹盆腔坠胀、疼痛等情况,这是因为子宫会把黏膜下肌瘤当成异物,出现异常的收缩以使其排出,导致子宫出现相应的非特异性症状。
在患者进入妊娠期或产后,子宫黏膜下肌瘤非常容易发生红色变性,也有些绝经期的女性会出现这种情况,主要表现为肌瘤剖面没有光泽,呈暗红色,质地柔软如变质的牛肉。
有些患者的黏膜下肌瘤可因为内部感染而出现化脓问题,导致患者的阴道分泌物增多,患者在这时同样需要及早采取有效方法进行治疗。
年龄较大的患者容易出现肌瘤肉瘤样变化,并且体积会迅速增大,而且有一定的恶变倾向。
如果黏膜下肌瘤长大后血供不足,会导致组织水肿等一系列变化,让肌瘤呈囊肿样,还有些患者的黏膜下肌瘤会发生钙化和脂肪样变化。
子宫肌瘤增大后就会压迫到局部组织,压迫膀胱后会引发尿频、尿急、尿不尽等症状;压迫患者的直肠可引起大便不正常。
如黏膜下子宫肌瘤患者合并妊娠,肌瘤体积往往会迅速增大,甚至出现流产等并发症。此外,黏膜下子宫肌瘤还会影响到受精卵着床,导致胚胎着床位置靠下。
患者在出现子宫黏膜下肌瘤的相关症状后,需及时到妇科就医,以获得最好的治疗效果,提高生活质量。
如果有经量增多、经期延长、不孕、阴道白带异常等症状随时就诊。
若患者出现突发的剧烈腹痛,需立即就诊。
子宫黏膜下肌瘤属于妇科病,建议患者到妇科就诊。
什么时候开始有阴道不规则出血?
月经来潮时是否会出现腰痛、腹痛等不适症状?
是否有以下症状?(如腹痛、白带异常等症状)
既往有无其他的病史?
是否有过生育史?
通过三维的定位来判断子宫黏膜下肌瘤的位置信息、肌瘤和子宫内膜的关系,以及肌瘤暴露在子宫腔的大小。
在一定压力下判断子宫肌瘤和宫腔之间的关系,有助于术前的评估和手术方案的制定,还可对手术一次性成功的概率进行初步评价。
可帮助判断子宫黏膜下肌瘤可能存在的血供、肌瘤数目,有助于术中对出血可能性的判断。
能够更加精准的判断子宫黏膜下肌瘤的形态和位置,但如果仅做单一检查,需要考虑宫腔镜器械、消毒、麻醉等费用,成本较高,无法体现其优势价值。
能够比较好的判断子宫黏膜下肌瘤的个数、位置、类型。
子宫增大或正常大小,子宫内膜变形、缺损或消失,宫腔内低回声、中等回声或稍高回声,肿块边界清,呈椭圆形或类圆形,内回声欠均匀,呈漩涡状或编织状结构,彩色多普勒可见环状或半环状血流信号。
可见子宫黏膜下肌瘤内凸。
孕妇有停经史、早孕反应,随着停经月份增加子宫大、软、光;子宫黏膜下肌瘤患者无停经史,子宫大、硬、形不整,可借助血、尿HCG及B超检查鉴别。
患者可有子宫不规则增大,并有月经过多等现象。有继发性痛经,进行性加重之特征,子宫很少超过2~3个月妊娠大小,可借助于B超加以鉴别。
病人可有月经过多史,检查可发现附着在子宫上有囊性或实性肿物,有时难以与肌瘤相区别。B超加以鉴别,抗炎治疗后有效。
子宫畸形自幼即有,无月经改变,B超或腹腔镜可鉴别。
子宫口或脱出于阴道内的有蒂子宫黏膜下肌瘤,尤其是伴感染者,需与菜花型子宫颈癌相区别。子宫黏膜下肌瘤常有不规则流血,如发生于绝经前后的妇女,应与子宫内膜癌相鉴别,可做宫腔镜、活检或B超检查加以区分。
从疗效和并发症等角度来看,子宫黏膜下肌瘤的治疗方式的选择需要考虑两方面,一是患者是否有生育需求,二是要根据术前的评估,制定完善的手术治疗方案。
子宫黏膜下肌瘤保守治疗必须符合以下条件:肿瘤不超过6周妊娠大小;已绝经且无症状;近绝经能用非手术治疗减少出血量者;不能耐受手术者。
适用于年龄在40~50岁以上,并开始有绝经现象,临床上又无明显出血过多、疼痛等症状的人群。
不用任何药物和其他治疗。每三个月进行一次妇科内诊、B超检查。若无瘤体快速增长,出血、疼痛症状未加剧,则可通过年龄的增大,性激素水平的日益下降,期待子宫黏膜下肌瘤的日渐萎缩。
可调节女性患者的内分泌和体内微循环,调血理气、散瘀化结。
可用雄激素治疗,年近绝经、月经紊乱、子宫内膜无恶变者,常用甲基睾丸素治疗。此外,患者可以使用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激动剂,通过连续使用使雌二醇抑制到绝经水平,造成假绝经状态或称药物性卵巢切除,借此抑制肌瘤生长并使其缩小。
适用于肌瘤大小相当于妊娠子宫一个半月以上的人群。此外,若肌瘤生长速度较快,瘤体向腹腔内突出并有扭转倾向的,也应手术切除。另外还应考虑其他适应症,如严重贫血、心脏疾患、全身状况等。
适用于肌瘤体积大、症状重、保守治疗无效或有恶性病者。该手术完全摘掉了子宫,也根除了其症状。但可导致患者丧失生育能力,并不会再有月经。34%的妇女在术后2年内出现卵巢衰竭和更年期症状。子宫切除影响盆底的完整性,缩短了阴道,性生活受到了一定影响。子宫切除后卵巢功能早衰雌激素减少,心血管发病率上升,患者易出现肥胖、高血压、心脏病、骨质疏松症等不良反应。病人术后需要4~8周的恢复期。
该种手术方法切口小,盆腔粘连形成少;术后恢复快,多数病人手术当天下午即可下地行走、进食;伤口疼痛及术后发热少,很少需用镇静止痛药;切口小、美观,符合年轻人审美心理;缩短了住院时间,一般术后48小时就可出院。
利用海扶刀切除肌瘤,对身体伤害小、可以保全子宫,不出血、痛苦少、恢复快。
子宫黏膜下肌瘤是最为常见的妇科肿瘤疾病,发病率较高,普遍存在于50岁左右的中年妇女。通常经过规范的治疗,该病可以治愈且不影响寿命。
子宫黏膜下肌瘤一般能治愈。
子宫黏膜下肌瘤一般不会影响自然寿命。
子宫黏膜下肌瘤治疗后需要继续定期复查超声,一般三个月左右复查一次。
子宫黏膜下肌瘤患者的饮食调理需注意营养的搭配,保证身体充足的营养,促进身体的恢复。
饮食宜清淡,不食羊肉、虾、蟹、鳗鱼、咸鱼、黑鱼等发物,以及辣椒、麻椒、生葱、生蒜、白酒等刺激性食物及饮料。手术后饮食不宜过于精致,对于术后卧床的病人,吃粗纤维食物能增强胃肠运动,维持大便通畅。
应食用营养丰富、易于消化的食物,如鸡、鱼、豆腐等。还有含维生素丰富的食物,如动物肝脏、胡萝卜、菠菜、白菜、韭菜、荠菜等。对于年老体弱者,应适当延长吃流质、半流质食物的时间,以利于消化,如藕粉、橘汁等,或选用瘦肉或鲜鱼熬汤,既能保证营养,又能增进食欲。
术后进食不宜过早,一般在肛门排气后开始喝少量水,如无不适,可吃流食,如米汤、菜汤等,以后逐渐过渡到软食和普通食物。
子宫黏膜下肌瘤患者要注意防止过度疲劳,保持外阴的清洁和干燥,尤其是在经期需要多休息,保证充足的睡眠。
适当缓解工作压力,注意多休息,避免劳累过度,增强自身的抵抗力,减少疾病侵入。
避免服用保健品。
在治疗期间不要同房,子宫次切术、子宫全切术分别在术后2~3个月到医院复查正常才可恢复性生活,避免过早同房导致疾病迁延不愈。
生育年龄妇女应定期进行妇科体检。子宫黏膜下肌瘤手术后,患者应在术后一个月复查宫腔镜。
出院后外阴及阴道需保持清洁,一周后再沐浴,一个月内禁盆浴。
一般出院时可能仍有轻微的切口处痛,不时有针刺样痛均属正常,如腹部疼痛明显,需医院复查。可能出现的异常症状有阴道出血,一般不会超过10天,均属正常,如大于半月应上医院检查。
子宫黏膜下肌瘤发生跟体内激素水平有一定关系,可通过保持稳定、定期体检等方法,进行监测和预防。
可对于有阴道流血等症状患者行超声或宫腔镜检查,早发现、早治疗,不要延误病情。
保持心情开朗,不要生气,避免精神抑郁。
已婚女性应定期进行常规体检,做到早发现、早治疗,才能最大限度的减少疾病的影响。
性生活前后注意卫生,防止生殖道感染。
女性应改掉吸烟、饮酒等不良习惯。
4365点赞
[1]谢幸,孔北华.妇产科学[M].第9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8.303-306.
[2]曹泽毅.中华妇产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0.614-618.
[3]郎景和.子宫肌瘤的诊治中国专家共识[J].中华妇产科杂志,2017,52(12):793-800.
[4]华克勤主编.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妇产科示范案例[M].上海: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16.281.
回复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