溶组织内阿米巴原虫寄生在人体的结肠内,可因摄入污染有成熟包囊的食物或饮水而感染。溶组织内阿米巴的滋养体可随血流侵入大脑,引起溶组织内阿米巴脑病,在大脑内的虫体可通过吞噬组织和释放毒素造成损害,多表现为脑脓肿、脑膜脑炎等。
溶组织内阿米巴脑病一般因摄入污染有成熟包囊的食物或饮水等导致感染,少数情况下其滋养体可随血流入侵大脑,即可引起溶组织内阿米巴脑病。好发于免疫力低下人群、落后地区人群和男性同性恋人群,可由不洁饮食史或与传染源的密切接触史所诱发。
一般因摄入被溶组织内阿米巴包囊污染的水源、蔬菜、瓜果食物等所致,亦可通过污染的手、苍蝇、蟑螂等间接经口传播。
溶组织内阿米巴多数因摄入污染的食物或饮水导致感染。
慢性患者、恢复期患者及无症状排包囊者是本病的主要传染源,可因不良卫生习惯导致粪-口传播。
溶组织内阿米巴脑病呈世界性分布,1988~1992年第一次全国寄生虫分布调查结果显示,人群溶组织内阿米巴包囊镜检阳性率为0.949%,估计全国感染人数为1069万,感染率超过1%的共有12个省。2001~2004年第二次全国调查结果显示,人群溶组织内阿米巴的感染率有明显的下降,在发达国家中阿米巴病暴发流行是由于水源污染所致,发展中国家则以粪-口播散为主。
溶组织内阿米巴脑病一般通过被溶组织内阿米巴包囊污染的手、食品、水源等方式,最终均经口入消化道使易感者被传染。
机体的先天性防御系统可以防御或部分抑制溶组织内阿米巴对组织的侵入作用,但如若机体处于免疫低下状态,则难以抑制虫体的存活。
溶组织内阿米巴的感染率与当地的经济水平、生活习惯和卫生状况密切相关,一般发病率农村高于城市,可因水源污染等暴发流行。
近年来,溶组织阿米巴的感染率在男性同性恋中明显增加,欧美、日本为20%~30%,我国某些省市HIV/AIDS患者血清抗溶组织内阿米巴抗体的阳性率为7.9%,明显高于非HIV感染者。
溶组织内阿米巴脑病患者临床上以腹泻、痢疾和头痛、眩晕、意识不清等神经精神异常症状为主,可伴随有发热、寒战、盗汗、厌食、体重下降等全身症状,多见阿米巴肠病并发症,偶见阿米巴肝脓肿并发。
溶组织内阿米巴首先侵入肠道,可先引起轻度、间歇性腹泻,后可引起暴发性、致死性的痢疾,呈果酱样,带黏液及脓血,伴腥臭。
因溶组织内阿米巴侵入中枢神经系统,吞噬大脑组织并释放毒素,可引起诸如头痛、呕吐、眩晕、意识不清等神经精神异常症状。
溶组织内阿米巴脑病患者可有发热、寒战、盗汗、厌食、体重下降等全身症状。
阿米巴肠病又称阿米巴痢疾,是由溶组织内阿米巴寄生于结肠壁所致的肠道传染病,病变部位主要在近端结肠和直肠,典型临床症状表现有果酱样便等痢疾症状,如原虫未侵袭至中枢神经系统,一般不会引起如溶组织内阿米巴脑病的神经精神症状,CT、MRI影像学检查可协助鉴别。
阿米巴肝脓肿由溶组织内阿米巴通过门静脉、淋巴管或直接蔓延至肝脏,引起细胞溶化坏死,形成脓肿,又称阿米巴肝病。临床表现的轻重于脓肿的位置、大小以及是否继发细菌感染等有关,以肝区疼痛为主要表现,起病大多缓慢,体温逐渐升高,常伴食欲减退,恶心、呕吐及体重下降等症状,部分阿米巴肝脓肿患者可无阿米巴肠病病史,肝功能检查、肝脓肿穿刺液检查和影像学检查可协助鉴别。
出现腹泻、痢疾、肝区疼痛等表现均应及时至消化内科就诊,行粪便镜检等相关检查以明确是否感染溶组织内阿米巴原虫,注意与原发性阿米巴脑膜炎、化脓性脑膜炎等疾病相鉴别。
一般人群如出现腹泻、痢疾等症状,均应及时就医。
对于已确诊的溶组织内阿米巴肠病或肝脓肿等患者,如若出现神经精神症状,应高度怀疑本病,及时行脑脊液检查等相关检查和予以相应治疗。
在未有神经精神异常症状时,推荐患者至消化内科或感染科就诊
如若出现明显的头痛、头晕、神志不清等神经异常症状,推荐患者至神经内科或急诊科就诊。
因为什么来就诊的?
目前都有什么症状?(如腹泻、痢疾、神经精神症状等)
有无不洁饮食史或旅行史?
出现症状多久了?
每日排便次数,大便的颜色,性质等如何?
检查脑膜刺激征、腹膜刺激征、观察有无肝区肿大、疼痛等。
典型的粪便呈暗红色果酱样,腥臭,含脓血,伴黏液,因溶组织内阿米巴滋养体排出体外半小时后即丧失活动能力,故应及时送检标本,观察是否能检出滋养体和包囊。
常用的方法有间接血凝试验(IHA)、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和琼脂扩散法等,这些方法可以从90%的患者血清中检查到不同滴度的抗体。
对于出现神经精神症状的疑似患者应及时行CT和核磁等影像学检查,往往显示病灶边界不清。
粪便镜检检出溶组织内阿米巴滋养体或包囊,血清免疫学检查检出相应的抗体,影像学检查提示大脑有边界不清的病灶等均为确诊溶组织内阿米巴脑病的重要依据。
原发性阿米巴脑膜炎是由福氏耐格里阿米巴引起的一种中枢神经系统感染,一般因接触污染的水源或在污染水源中游泳,病原体经鼻腔侵入所致,以头痛、呕吐、癫痫等神经精神症状为主,少见胃肠道症状,取脑脊液镜检或血清免疫学检查可查到福氏耐格里阿米巴。
此上三类临床均有类似的头痛、呕吐、癫痫等神经精神症状,但不能从粪便或血清中检出溶组织内阿米巴的滋养体或包囊。
溶组织内阿米巴脑病的死亡率极高,早期诊断与及时治疗十分重要。治疗以治愈肠内外的侵袭性病变,和清除肠内外的滋养体与包囊为主要目标,以短期治疗为主,疗程在10天左右。
患者应卧床休息,急性患者宜禁食,静脉输注补充营养。症状缓解后可遵医嘱予流质或少渣饮食,腹泻严重患者应及时补液以纠正水电解质紊乱。
甲硝唑是目前的首选药物,对于急性或慢性侵入性阿米巴患者均适用,口服几乎100%吸收,替硝唑、奥硝唑和塞克硝唑也有相同作用,主要用于清除侵入组织中的滋养体。
对于带包囊患者的治疗应选择肠壁不易吸收且副作用低的药物,如巴龙霉素、喹碘方、安特酰胺等,安特酰胺是抗阿米巴包囊首选的药物,10天疗法清楚包囊的成功率可达85%。
氯喹是针对肠外阿米巴病的有效药物,某些严重病例可辅以肾上腺皮质激素,以减少对心脏的毒性作用。中药大蒜素、白头翁等也有一定疗效,但不能根治。
对脓腔较大,抗阿米巴药物治疗效果不显或无效者,可在B超或CT的定位下行脓腔穿刺引流术,以迅速安全地清除脓肿腔内脓液,降低颅内压,术后也可通过引流管给予抗阿米巴药物提高疗效脓腔穿刺引流术可用于各种部位的脓肿,脑深部或功能区脓肿尤为适用,但因排脓不够彻底,常需反复多次穿刺,治疗过程较长,对多房性或多发性脓肿效果不佳。穿刺抽脓时,多根据脓肿部位,在B超或CT的指导下,选离体表最近脓肿而又不在功能区或大血管的地方钻孔,穿刺入脓腔后,应保持针尖在脓腔中央,尽量抽吸脓液,并反复小心地用生理盐水冲洗脓腔,最后向脓腔内注入抗阿米巴药物,术后定期作CT随访,如脓腔不见缩小,或甚至扩大,应再次穿刺,一般需2~3次穿刺方可见临床好转。
溶组织内阿米巴脑病患者起病急骤,发展迅速,若不能早期诊断和及时治疗,死亡率极高,但也有抢救成功治愈的患者,患者应遵医嘱定期复诊CT。
溶组织内阿米巴脑病患者能否治愈取决于是否早期诊断与及时治疗,大多数溶组织内阿米巴脑病患者均为死亡,但也有采用甲硝唑配合脓肿穿刺引流术抢救成功的患者。
溶组织内阿米巴脑病的死亡率极高,若未能及时施治,多在出现症状后3-5天内死亡。如在早期及时施治,抢救成功,则有治愈的希望。
溶组织内阿米巴脑病患者行脓肿穿刺术后应定期复诊,进行CT检查,如脓腔不见缩小,或甚至扩大,应再次穿刺。当临床症状、体征均消失,CT复查显示脓肿缩小(直径小于1.5cm)、皱缩,则说明脓腔已闭合,可停止穿刺,但仍应定期随访0.5~1年。
本病是世界范围的公共卫生问题,多经口传播,常因摄入污染的食物或饮水所致,故应注意饮食卫生和个人卫生。
忌生冷食物,食物未经煮沸消毒,其上附着的阿米巴滋养体或包囊可随进食侵入人体,造成感染。
忌饮生水,未经处理的生水中包含大量微生物和寄生虫,可引起一系列相关疾病。
溶组织内阿米巴脑病患者应卧床休息并予以相应的营养支持,注意饮食卫生和个人卫生,因病情严重,宜留院观察,遵医嘱定时用药,且应监控患者各项生命体征的变化,以防水电解质失衡、脑疝、癫痫等。
遵医嘱用药,因病情严重,一般需留院观察。
应注意饮食卫生和个人卫生,勤洗手,避免食用未煮过的食物,避免饮用未经处理过的生水,注意餐具消毒。
若患者有腹泻症状,宜密切关注患者每日排便次数、量、颜色及性质。
密切关注术后患者各项生命体征,如体温、血压、脉搏、神志、呼吸、皮肤弹性等,以防出现水电解质失衡、脑疝、癫痫等病症。
溶组织内阿米巴脑病患者起病急骤,发展迅速,死亡率高,宜在早期采用甲硝唑配合脓腔穿刺引流术抢救,在脑干尚未发生不可逆的继发性损伤之前消除病变,解除脑受压。术后宜根据患者情况,注意营养和水电解质平衡,采用高渗、利尿脱水剂(如20%甘露醇等)和抗癫痫药对症治疗。由于类固醇激素有抑制炎症反应的作用,不利于脓肿包膜形成,易引起CT假象,目前多不主张常规应用,仅在合并有严重脑水肿病人中短期应用。
我们平时要注意个人卫生,避免直接饮用自然界中未经处理过的水等,阿米巴肠病、阿米巴肝脓肿患者应及早进行脑CT筛查,避免出现溶组织内阿米巴脑病,患者若从事餐饮服务工作需立即调离岗位。
溶组织内阿米巴脑病多由阿米巴肠病和阿米巴肝脓肿继发,故阿米巴肠病患者和阿米巴肝脓肿患者均推荐行脑CT扫描,如出现头痛、头晕、昏迷等神经精神症状,应行脑脊液检查。
早期发现和治疗无症状溶组织内阿米巴包囊携带者和阿米巴病患者,从事餐饮业者需立即调离岗位。
注意个人卫生,吃新鲜卫生的食物,养成饭前便后洗手的习惯。
避免直接饮用自然界中未经处理过的水源,避免在停滞的、不流动的河水或温泉中游泳。
4632点赞
[1]诸欣平,苏川.人体寄生虫学.[M].第9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8.31.
[2]李兰娟,王宇明.感染病学.[M].第3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5.448.
回复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