颅骨纤维异常增生症是一种由纤维组织代替骨质而引起颅骨增厚、变形的疾病,也称为颅骨纤维结构不良,多见于青年和儿童,女性多于男性。颅骨纤维异常增生症患者通过治疗能治愈,且不会影响自然寿命。
根据临床症状、CT检查将颅骨纤维异常增殖症分为3型:
单骨型占70%,只累及单一骨骼。
多骨型占30%,多骨型病变范围较广,有单侧发病倾向,常累及一侧肢体的多骨。
多骨型合并皮肤色素沉着(皮肤咖啡牛奶斑)及性早熟。
颅骨纤维异常增生症可能是与胚胎期形成骨质的间质生长异常以及代谢和内分泌障碍有关,好发于女性青年或儿童。
胚胎时期的骨间质生长异常在出生后可逐渐发展为颅骨硬化、薄颅顶,慢慢发展为颅骨纤维异常增生症。
当患有糖尿病、库欣综合征、嗜铬细胞瘤等代谢及内分泌疾病时,骨髓腔内纤维组织增生,颅骨的髓腔扩大使骨皮质变薄而无骨膜反应,从而导致该病。
我国暂无此病较为权威的流行病学研究。
颅骨纤维异常增生症可能由于胚胎期形成骨质的间质生长异常所导致,女性多于男性。而其在儿童时期及青春期发展较快,成年后停止发展。
颅骨纤维异常增殖症病变进展缓慢,早期可无任何症状,后期最常见的临床表现为颅面骨病变和颅底病变引起的脑神经受压症状,其患者各颅骨均可受累,其并发症包括视神经萎缩、传导性耳聋。
常累及颌面骨及颅底,可跨越多块颅骨,以多骨型多见。以筛骨、蝶骨、额骨、颞骨、枕骨多见。颅面骨病变可表现为头颅或颜面不对称和突眼等,称为“骨性狮面”。还可引起肢体的延长或缩短,持重物骨可弯曲,出现跛行或疼痛。
多骨型病变还可合并皮肤色素沉着、性早熟和内分泌紊乱,皮肤色素沉着常见于口唇周围、背部、腰臀部和大腿部皮肤,呈褐色、咖啡样。女性性早熟表现为月经初潮和第二性征过早出现等。
累及额眶部可导致眼眶缩小、单侧突眼、眼球向下移位和活动受限。
累及鞍区、蝶窦和海绵窦者可出现眼睑下垂。
病变如果侵犯到鞍区,或者是蝶窦的时候,可以导致视神经孔狭窄。从而压迫视神经,引起患者的视力下降甚至失明等症状。
病变如果发生在颞骨,可以侵犯外耳道,造成狭窄导致患者传导性的耳聋。患传导性耳聋会觉得别人说话含糊不清,电视或手机声音开得较大才能听清楚。
当普通人群发现头部外形改变、视力下降、听力下降等症状时,应及时就诊于神经外科,进行X线平片、头颅 CT检查,以便明确诊断,注意与脑膜瘤、骨瘤等疾病相鉴别。
当普通人群发现头部外形改变、跛行或出现皮肤咖啡样色斑、性早熟等,需要在医生的指导下进一步检查。
当普通人群出现视力下降、听力下降等症状时应及时就医。
大多患者优先考虑去骨科就诊。
若患者出现其他严重不适反应或并发症,如视力下降、传导性耳聋等,可到相应科室就诊,如耳鼻喉科等。
不适症状出现多久了?
是否有视力下降及听力减退?
既往是否做过头部的手术?
是否在其他医院进行过相关手术或检查?
是否有其他病史?
该检查对颅骨纤维异常增殖症的诊断具有诊断性的价值。该病X线检查表现多样,相应的病变有相应的表现。
CT对病骨内的囊变、破坏、钙化和骨化显示较X线平片敏感准确。病变区骨质呈膨胀性丝瓜瓤样改变。
有助于明确病变的部位及范围,帮助诊断疾病,各种病理成分的显示较常规X线或CT检查更敏感。病灶在T1加权像和T2加权像等常规MRI图像上均呈低信号。如在T1加权像上呈不均匀的中低信号,而在T2加权像上呈弥漫分布的小片状高信号,结合X线平片所见应属典型的“丝瓜慨”样骨纤维异常增殖症。
根据颅骨纤维异常增殖症患者的临床表现(头颅或颜面不对称和突眼、肢体的延长或缩短)、X线平片的结果,主要表现为颅盖板障内圆形或类圆形透光区,颅底病变表现为骨质致密增厚,由于正常的骨质被纤维组织所代替,并有骨的增生和有软骨残留,所以其表现可多种多样)进行联合诊断。
常有头痛、癫痫和神经系统定位体征。脑膜瘤所致颅骨改变为内板、外板和板障均增生,局部骨质硬化,头颅CT较易将两者鉴别。
瘤体较小者一般都无自觉症状,较大者可有轻微胀痛或麻木感。X线表现为局限性、圆形或椭圆形、均匀一致的骨密度增高区,部分病例可为界限模糊的骨密度减低区,内、外板多同时受累,以发生于额骨、顶骨多见,而颞骨、颅底骨较少发生。根据好发年龄、部位及X线特点,容易鉴别。
多发生于额骨、顶骨,常表现为在较短的时间内突然出现头部疼痛性肿块。局部淋巴结不增大,但病人有乏力、低热,很像轻度的化脓性骨髓炎。颅骨X线片可见局部骨质破坏,周围可有增厚的骨反应。血象有嗜酸性粒细胞增多,依据以上特点可将两者相鉴别。
颅骨纤维异常增生症症状轻者无需治疗,症状较重时可手术治疗,缓解症状,患者一般需要长期间歇性治疗。
颅骨纤维异常增生症是一种自限性疾病,有自愈倾向,在青春期以前发病较快,成年后绝大多数自行停止发展,如未引起特殊神经系统功能障碍、病变范围不大、不影响美容者,多无需手术。
颅骨纤维异常增生症患者一般不采用药物治疗。
是目前常用的一种方法,适用于病变比较广泛,或病变累及重要结构无法行根治性切除者。手术方法是如同雕塑一样,将突起、变形的骨骼局部削除打磨,参照正常侧进行塑形,进而达到改善面部外形的目的。该方法的主要优点是手术相对简单,创伤小,不需要植骨。缺点是治疗不彻底,为姑息性保守治疗,术后有复发的可能。一旦复发,可再次行切削术。
同时采用自体骨或骨生物代用品进行修复重建。随着外科技术的提高以及相关技术的改进,该方法目前已逐渐为多数学者接受,明显地提高了手术效果。对于单骨型非重要功能部位的病变,可采用此方法进行彻底的切除,同时采用下列方法予以修复重建。
对于并发骨折和严重骨痛、畸形的患者,可依照切除联合植骨和内固定的矫形外科程序进行治疗。手术要求骨窗不宜过小,直视下切除病灶,用石炭酸等化学烧灼剂处理残腔,灭活可能透留的病变细胞,用羟磷灰石、自体骼骨等植骨可以利愈合。
颅骨纤维异常增生症患者通过治疗能治愈,且不会影响自然寿命,可能会出现颅骨变形等后遗症,患者需要遵医嘱定期复查病情发展。
颅骨纤维异常增生症患者通过治疗能治愈。
颅骨纤维异常增生症患者经过积极治疗,可不影响自然寿命。
颅骨纤维异常增生症患者可能会出现颅骨变形等后遗症。
颅骨纤维异常增生症患者的饮食忌辛辣、高胆固醇的食物,适量食用动物蛋白质、豆类蛋白质及各类豆制品,多吃高纤维素的食物,保证身体的营养。
忌辛辣食物,辛辣食品多食易生燥热,会导致手术部位发痒。
忌食高胆固醇的食物。
宜适量食用动物蛋白质、豆类蛋白质及各类豆制品,多吃高纤维素的食物,适量摄入新鲜蔬菜和水果,保证大便通畅。
颅骨纤维异常增生症患者手术后应该加强护理并观察患处的变化,鼓励患者早期下床活动,但要循序渐进,逐渐加大活动量,以促进病情的恢复。
注意休息,避免剧烈运动及过度劳累。
保护头部,防止头部外伤。
手术后1个月方可洗头,避免抓挠伤口,以头皮破损造成感染。
外出时,戴遮阳帽,避免头部在日光下暴晒,局部要避免受摩擦。
遵医嘱,定期复查。
颅骨纤维异常增生症患者要监测治疗后患处的变化,如果出现化脓、疼痛等异常,应及时到医院就诊。
目前颅骨纤维异常增生症暂时没有特殊和有效的预防方法。
4728点赞
[1]吴江,贾建平.神经病学[M].第3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5.
[2]李新钢,王任直.外科学神经外科分册[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5.
[3]贾建平,陈生弟.神经病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6.
[4]王忠诚.王忠诚神经外科学[M].第2版.武汉:湖北科学技术出版社.2015.
[5]张波,朱慧勇.骨纤维异常增殖症的发病机制及治疗的研究进展[J].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2013,39(5):1081-1084.
[6]艾玉峰,柳大烈.面部轮廓整形美容外科学[M].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2015.04:382.
[7]尹志伟,侯键.骨伤科影像学[M].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16:155.
回复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