难治性溃疡是指标准计量的质子泵抑制剂(PPI)或H2受体拮抗剂(H2RA)正规治疗一定时间(胃溃疡PPI8周、H2RA12周、十二指肠溃疡PPI6周、H2RA8周)后经胃镜证实未愈合的溃疡或愈合缓慢、复发频繁的溃疡。常发生于胃、十二指肠,主要是胃肠黏膜发生炎性缺损,典型症状为上腹痛、厌食、嗳气等,经久不愈,可能引起消化道出血、消化道穿孔等,及时治疗预后良好,不及时治疗、长期存在可能恶变或危及患者生命。
难治性溃疡根据部位的不同分为十二指肠溃疡、胃溃疡。
病变部位在十二指肠,多见于青壮年。
病变部位在胃部,多见于中老年人。
难治性溃疡常见病因是幽门螺杆菌感染、服用非甾体类抗炎药等,病因未去除,病情迁延不愈,好发于任何年龄,长期服用非甾体类抗炎药的病人容易发病,不良因素如吸烟、酗酒、精神因素等可以诱发。
幽门螺杆菌感染导致粘膜防御机制减弱是引起难治性溃疡的主要因素。
胃蛋白酶是消化性溃疡发病的另一个重要因素,胃酸、胃蛋白酶对胃黏膜的侵袭作用与黏膜屏障的防御能力失去平衡造成胃黏膜损害。
长期精神压力过大或出现紧张、焦躁不安等负面情绪与溃疡的形成有关。精神因素对消化性溃疡有加重作用,一方面说明体内应激反应的存在,另一方面表明,精神压力过大、患者睡眠质量差,导致免疫力下降,加重消化性溃疡。
长期服用非甾体抗炎药、糖皮质激素等,诱发消化性溃疡。
不良因素如吸烟、酗酒、食用刺激性食物等导致胃黏膜损伤,诱发消化性溃疡。
难治性溃疡是消化性溃疡的一种特殊类型,男性多于女性,可发生于任何年龄段,十二指肠溃疡多于胃溃疡,两者之比为3:1,近几年来,阿司匹林等非甾体药物应用增多,老年消化性溃疡发病率有所增高。
该疾病任何年龄均有分布,长期服用非甾体类抗炎药的病人容易发病。
难治性溃疡典型症状有上腹痛、厌食、嗳气、反酸,经久不愈,可能出现恶心、呕吐、呕血、黑便、消瘦、乏力、贫血等症状,病情持续发展,可出现消化道出血、消化道穿孔等并发症,少部分胃溃疡患者还可出现恶变。
难治性溃疡常见的典型症状是上腹痛。胃溃疡的疼痛表现为进食后加重;十二指肠溃疡主要表现为饥饿时疼痛加重或夜间痛,疼痛可分钝痛、灼痛、剧痛、饥饿样不适。
表现为食量减少,没有食欲,吃很少东西就觉得饱。
胃部发胀,食物不消化,有不停打嗝、嗝气的表现。
有酸水从胃里反上。
部分患者出现恶心、呕吐、呕血、黑便、消瘦、乏力、贫血等症状。
难治性溃疡侵蚀周围血管引起出血,是消化性溃疡最常见的并发症,可伴随呕血、便血症状。
病灶向深部发展,穿透整个胃壁和肠壁引起穿孔,可伴随剧烈腹痛、休克等症状。
患者出现反复上腹痛,进食后加重或空腹时加重,伴有恶心、呕吐等,需要及时就医,通常就诊消化内科,病情危重可就诊急诊科。
患者出现反复上腹痛,饮食后加重或空腹时加重,伴有恶心、呕吐、黑便、头晕、乏力、消瘦等,需要及时就医。
消化性溃疡患者突然出现剧烈腹痛、手脚冰凉、肢体无力等需立即就医。
患者出现反复上腹痛,伴有恶心、呕吐、黑便等就诊消化内科;突然出现剧烈腹痛、手脚冰凉等需就诊急诊科。
上腹痛多长时间?通常在什么情况下出现?是否伴有恶心、呕吐、嗳气、厌食等症状?
有没有服用药物?
以前身体状况如何?
有无不良嗜好?
作息是否规律?
是否做过相关检查?
对消化性溃疡的诊断有重要的意义,是确诊消化性溃疡的首选检查,检查时取细胞组织做活检。
主要用于胃镜检查有禁忌或不愿接受胃镜检查者,不能作为确诊的依据。
可以发现穿透性溃疡或穿孔。
目前应用最多的是碳13或碳14尿素呼气试验了解有无幽门螺杆菌(Hp)感染。血常规、粪便隐血有助于了解溃疡有无活动性出血。
患者病程较长,周期性发作,节律性上腹痛,结合患者病史和临床表现、体征等,考虑消化性溃疡。经过数月治疗,治疗疗效不佳,溃疡仍未愈合,结合胃镜检查、CT检查、实验室检查等,与胃癌、促胃液素瘤相鉴别,可以明确诊断。
难治性溃疡应注意与恶性肿瘤相鉴别。胃癌形态多不规则,常大于2厘米,边缘呈结节状,底部凹凸不平,根据胃镜和组织学检查,可以明确诊断。
促胃泌素瘤以多发溃疡常见,溃疡多位于不典型部位,易出现溃疡并发症,对正规抗溃疡药物疗效差,具有高胃酸、高促胃液素分泌等特征,根据检查可以明确诊断。
难治性溃疡治疗原则是去除病因,控制症状,促进溃疡愈合,预防复发和避免并发症。常用药分为抑制胃酸分泌和保护胃黏膜两大类。存在幽门螺杆菌感染,必须根除细菌。难治性溃疡并发消化道大出血、穿孔,需做手术治疗。药物治疗周期较长,十二指肠溃疡4~6周,胃溃疡6~8周。
常用药法莫替丁、雷尼替丁、艾斯奥美拉唑、奥美拉唑、兰索拉唑、雷贝拉唑、泮托拉唑等,减少胃酸,迅速缓解疼痛。
常用药包括枸橼酸铋钾、铝碳酸镁、硫糖铝等,中和胃酸,起效较快,可缓解疼痛,不作为治疗溃疡的单独用药。
有幽门螺杆菌感染的患者,必须使用抗幽门螺杆菌治疗,疗程10~14天,应找有经验的消化内科医师就诊,遵医嘱服用相应药物。
胃大部切除术和迷走神经切断术是治疗消化性溃疡最常用的两种手术方式,但目前也很少应用,主要是术后出现并发症较多,如胃肠吻合口破裂或瘘、术后梗阻、缺铁性贫血、吻合口溃疡等,切除仅用于可疑癌变患者、急性穿孔等。
难治性溃疡经过综合治疗,治愈率较高,预后较好,青壮年消化性溃疡一般不会影响患者自然寿命,老年人合并较重的基础病,不及时治疗出现大出血、急性穿孔可能会影响自然寿命,治疗后1~2个月及时复诊,检查项目碳13/碳14以及血常规、胃镜等。
难治性溃疡能治愈。
难治性溃疡中青年一般不会影响自然寿命;老年人合并基础病,出现大出血、穿孔等不及时治疗可能会影响自然寿命。
难治性溃疡治愈后1~2个月及时复查碳13/碳14、血常规、胃镜等。
难治性溃疡患者饮食应格外注意,需按时就餐,少食多餐,不能暴饮暴食,选择营养丰富、易消化的食物,病情较重的患者以面食为主,戒烟戒酒,少喝浓茶咖啡,避免吃机械性、化学性、刺激性较强的食物。
少食多餐,不能暴饮暴食,每天进餐4~5次,进餐时细嚼慢咽。
选择营养丰富,易消化的食物,病情较重的患者以面食为主。
戒烟、戒酒、少喝浓茶、咖啡,避免吃机械性或化学性刺激性较强的食物,如生、冷、硬的食物以及粗纤维多的蔬菜
难治性溃疡患者注意加强日常护理,停用损伤胃粘膜的药物,必要时更换其他药物治疗,避免精神压力过大,提高自身免疫力,出现异常立即就医,服药期间一定要注意观察药物的不良反应。
停用损伤胃粘膜的药物或更换其他药物治疗,如非甾体类消炎药、激素类药物等。
平时注意劳逸结合,避免精神压力过大。
建立合理的饮食方法和结构,尽量少吃辛辣、生冷、粗糙、刺激性食物。
积极锻炼身体,提高自身免疫力。
服用药物期间注意药物的不良反应,如恶心、呕吐、头痛、皮疹等,出现异常及时就诊。
难治性溃疡是消化性溃疡的一种类型,预防的关键在于避免幽门螺旋杆菌感染,避免使用NSAID药物,平时注意饮食卫生,一经发现感染及时抗菌治疗。
早期可给予定期碳13/碳14的检查,发现异常给予治疗。
预防的关键在于避免幽门螺旋杆菌感染。平时注意饮食卫生,一经发现感染及时抗菌治疗。有感染的家属需使用公筷或进行分餐制。
避免长期服用对胃肠黏膜造成损伤的药物,如阿司匹林、强的松等。
4307点赞
[1]贾建平,陈生地,钟南山,陆再英.内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8:359.
[2]袁兴卫.难治性消化性溃疡的病因、诊断及中西医治疗进展[J].双足与保健,2018,27(14):177-179.
回复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