椎管狭窄是指各种原因引起椎管变窄,压迫硬膜囊、脊髓或神经根,从而导致疼痛、麻木、肢体无力、跛行、大小便障碍等一系列神经功能障碍的一类疾病。椎管狭窄从狭窄部位上分为颈椎管狭窄、胸椎管狭窄及腰椎管狭窄,胸椎管狭窄较为少见,从病因上主要分为先天性椎管狭窄及后天获得性椎管狭窄。椎管狭窄主要表现为相应部位的疼痛、麻木和活动障碍,可根据病情的严重程度采取手术治疗或药物治疗,预后较好。
是由于在脊柱的生长形成中,营养外伤等因素造成椎管发育的先天性狭窄疾病,大部分患者开始无症状,到中年后由于脊柱的一些退行性病变或损伤,导致症状和体征出现。
是由于椎间盘突出、椎体增生、椎体滑脱以及后纵韧带、黄韧带增生肥厚等引起的椎管容积改变及硬膜囊本身的狭窄。
颈椎管狭窄症好发节段依次为C5/C6、C6/C7、C4/C5。颈椎是脊柱中活动度最大的节段,运动负荷引起椎间盘退变、椎间隙变窄、椎体边缘产生骨赘,引起椎体排列不良,最终产生颈椎管狭窄或椎间孔狭窄,压迫相应节段脊髓或神经根产生症状。
先天性或后天退变因素等导致的胸脊髓及神经根受压导致相应的临床症状和体征的疾病,相对其他类型较少见。
是指各种形式的椎管、神经管以及椎间孔的狭窄,及软组织引起的椎管容积改变及硬膜囊本身的狭窄等引起的一系列腰腿痛及一系列神经系统症状出现。称为腰椎管狭窄症。
椎管狭窄可以由很多原因引起,有先天性因素和后天性因素,主要包括先天发育异常、退行性病变、外伤、医源性因素和骨质增生等因素,脊柱畸形和肿瘤为常见的诱发因素。
主要为先天性小椎管,由于先天发育异常,导致椎管矢状径变小,压迫、刺激脊髓、脊神经根引发一系列神经症状。
主要是由于脊柱发生退行性病变所引起,随年龄增长而发生椎间盘突出、韧带肥厚钙化、椎板及关节增生、肥大。
脊柱受外伤时,特别是外伤较重,破坏了椎管的骨性、纤维性结构,引起脊柱骨折或脱位时常引起椎管狭窄。
除因手术操作失误外,多由于脊柱融合术后引起棘间韧带和黄韧带肥厚或植骨部椎板增厚,使椎管变窄压迫马尾神经。
是由于关节退行性变,以致关节软骨被破坏而引起的慢性关节病,长期的骨质增生也可导致椎管的狭窄。
特发性,先天性,神经肌肉型,间质性,创伤性等原因都可导致脊柱畸形,脊柱出现形态上的异常,可诱发椎管狭窄。
是发生于脊柱的原发性及继发性肿瘤,良性肿瘤多累及后方结构,恶性肿瘤则多累及椎体,因此导致椎管出现狭窄。
椎管狭窄的发病率与年龄相关,40~50岁的发病率为1.7%~2.2%,70~80岁的发病率为10.3%~11.2%。
这个年龄段的男性的椎管易出现退行性病变导致椎管狭窄发生。
椎管狭窄的症状与病变部位有关,不同部位的椎管狭窄表现略有不同,主要有相应部位的疼痛、感觉麻木,肢体活动障碍,大小便功能障碍和性功能障碍等,严重时可出现马尾神经压迫症、硬脊膜损伤等并发症。
主要表现为四肢麻木,过敏或疼痛,大多数患者为始发症状,四肢可同时发病,也可以一侧肢体先出现症状,但大多数患者感觉障碍先从上肢开始,尤以手臂部多发,躯干部症状有第二肋或第四肋以下感觉障碍,胸,腹或骨盆区发紧。
多在感觉障碍之后出现,表现为四肢无力,僵硬不灵活,重者站立行走不稳,易跪地,需扶墙或双拐行走,随着症状的逐渐加重出现四肢瘫痪。大小便障碍一般出现较晚,早期为大小便无力,以尿频,尿急及便秘多见,晚期可出现尿潴留,大小便失禁。
胸椎管狭窄主要表现为背部的疼痛,疼痛通常是持续性的,椎管狭窄节段以下躯体感觉麻木,可有束带感。双下肢肢体感觉麻木、无力。胸椎管在解剖上更狭窄,因此下肢步态不稳、麻木、无力症状出现更早。
腰椎管狭窄最常见的表现的腰背部的反复疼痛,臀部和下肢可出现放射痛,然后可有下肢麻木无力,肌肉萎缩。疼痛可表现为多种形式,如酸痛、麻痛、胀痛、放电样和烧灼样疼痛。
最明显的表现是鞍区的麻木,大小便障碍,性功能下降。
这是椎管狭窄的最有特征性的表现。走路时可有间歇跛行,站立或蹲下休息后出现好转。
椎管狭窄压迫马尾神经可影响大、小便,甚至造成下肢不完全瘫痪。
脊柱损伤可引起脑脊液漏、硬脊膜假性囊肿。
如果患者出现颈胸腰部的疼痛或麻木需及时就医,医生根据患者的受伤史、特征表现和辅助检查综合判断,椎管狭窄要与脊柱肿瘤、脊柱结核、运动神经元疾病进行鉴别诊断。
出现四肢麻木、无力、疼痛等症状,且疼痛明显影响正常行走时需及时就医。
出现大小便障碍、瘫痪的情况应立即就医。
椎管狭窄患者优先考虑去骨科或脊柱外科就诊。
目前都有什么症状?(如颈、胸、腰部疼痛、活动受限等)
症状出现多久了?
是否受过外伤?
大、小便是否正常?
既往有无其他的病史?
正位X线片常显示椎体轻度侧弯,关节突间关节间距变小,有退行性变,侧位X线片显示椎管中央矢状径小。
脊髓造影是诊断本病较可靠的方法,正位片可清楚显示硬脊膜腔的大小,如出现条纹状或根须状阴影,表示马尾神经根有受压现象,如影柱呈节段性狭窄或中断,表示为多发性梗阻。
可见鞘膜囊和骨性椎二者大小比例改变,鞘膜囊和神经根受压,硬膜外脂肪消失或减少,关节突肥大使椎管变窄,弓间韧带、后纵韧带肥厚。
CT可清晰显示硬脊膜腔的大小、椎管狭窄的严重程度、椎体周围组织的情况,可通过椎管径线长度与正常状态对比。
椎管狭窄可导致脊髓压迫,神经电生理检查有助于了解脊髓受压情况,通过诱发电位刺激中枢神经的电活动,引起周围神经元的电活动。
椎管狭窄主要表现为相应部位的疼痛、感觉麻木,活动障碍,大小便功能障碍,根据脊髓造影和X线显示硬脊膜腔的大小改变和椎管中央矢状径小,可对椎管狭窄做出诊断。
脊柱肿瘤也可出现椎体破坏,患者一般全身状况较差,X线检查可以显示椎体破坏,但是可以没有退行性改变,一般可以找到原发的肿瘤,磁共振检查可以在椎管内见到肿瘤征象。椎管狭窄正位X线片常显示椎体轻度侧弯,关节突间关节间距变小,有退行性变,侧位X线片显示椎管中央矢状径小,没有肿瘤征象。
脊柱结核的X线检查也可见椎体破坏,椎间隙狭窄,但结核起病缓慢,有低热、疲倦,消瘦、盗汗、食欲不振与贫血等全身症状,一般有结核病史和原发结核病灶。椎管狭窄主要有相应部位的疼痛、感觉麻木,肢体活动障碍,大小便功能障碍,没有全身症状,没有结合病史或原发结核病灶。
运动神经元疾病主要表现为四肢肌肉进行性萎缩、无力,最后进展为呼吸衰竭,一般没有鞍区麻木和大小便障碍,影像学检查椎管内径多正常。椎管狭窄主要有相应部位的疼痛、感觉麻木,肢体活动障碍,大小便功能障碍,管狭窄正位X线片常显示椎体轻度侧弯,关节突间关节间距变小,有退行性变,侧位X线片显示椎管中央矢状径小。
椎管狭窄的治疗目的是解除对硬脊膜及神经根的压迫,减轻疼痛症状,恢复正常生活,根据病情严重程度可选用保守治疗、药物治疗或手术治疗。
可以让患者卧床休息以缓解症状,缓解后应佩戴腰围下床活动,酌情进行肌肉功能锻炼,牵引、按摩、理疗热敷、特定电磁波等有改善局部血液循环的作用。
痛点及穴位封闭药物可选用当归、丹参注射液或2%普鲁卡因加入强的松龙,5~7天一次,压痛点明显病人,治疗效果好。脾胃虚弱所致食欲不振,倦怠乏力大便溏薄或腹泻症者应慎用,脑出血等出血性疾病患者及凝血功能障碍者忌用。
强的松龙可用于封闭治疗,效果显著,但心脏病或急性心力衰竭、严重的精神病史,活动性胃、十二指肠溃疡,新近胃肠吻合术后,较重的骨质疏松,明显的糖尿病,严重的高血压者应慎用。
能改善神经元功能,改善代谢。可通过抗氧化作用,促进神经功能恢复的药物。常用的药物有甲钴胺、维生素B族等。可提高代谢功能,有麦角一类药物,可支持神经正常代谢,支持神经细胞自身营养和巩固的药物,有丁苯酞类如银杏制剂。
能选择性地作用于运动神经终板膜上的N2受体,阻断神经冲动向骨骼肌传递,导致肌肉松弛,可有高钾血症,心血管反应等副作用,常用的有氯唑沙宗、乙哌立松等。
手术治疗适用部分保守治疗无效或者病情症状严重的患者,如马尾神经功能障碍者,混合型椎管狭窄者。目的是解除对硬脊膜及神经根的压迫。
适于压迫节段不多于两个间隙的脊髓型颈椎管狭窄症。首先要充分减压,然后要进行有效的融合,最传统的方法是植入三皮质自体髂骨。
手术为了安全和无痛,原则上选择全麻的方法。手术时将胸锁乳突肌及颈动脉鞘牵向外侧,而将舌骨肌群、气管、食管牵向内侧,颈长肌周围有交感链,一旦损伤可导致Homer综合征,出现眼睑下垂。
具体适应证包括颈椎间盘突出症、单节段或双节段的颈椎管狭窄症压迫脊髓或神经根,或明确造成顽固的交感神经型颈椎管狭窄症的节段。不应选择的条件有明显的广泛颈椎管狭窄、外伤性脱位骨折、明显的颈椎不稳定、准备手术的间隙活动已经消失、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此外一个明确的颈椎间盘假体置换手术的禁忌证就是骨质疏松,因为椎间盘假体上、下两侧的金属终板有陷入邻近椎体的可能。手术后颈托固定两周。手术第2天下地开始功能锻炼。
基本目的是通过椎板减压间接解除对脊髓的压迫。适于发育性颈椎管狭窄症、压迫节段超过两节的脊髓型颈椎管狭窄症和后纵韧带骨化症。常见的术式包括平林法及黑川法。
切除棘突,将一侧椎板根部切开,对侧椎板根部用咬骨钳咬薄形成合叶,将椎板向一侧翻开并用线悬吊。方法简单,但是椎板开大的多少不好掌握。容易出现神经根减压综合征,轴性痛比较常见。
保留棘突,使用细钻头将棘突从中线劈开,再椎板两侧的根部用微型磨钻制作纵沟,形成合叶。将椎板向两侧分开棘突间植入髂骨块用钢丝绑缚固定。
椎管狭窄患者经过及时规范的治疗一般可以恢复结构正常,恢复正常的生活质量,消除疼痛,预后较好,手术治疗效果优于保守治疗。
椎管狭窄经过规范治疗可以治愈。
椎管狭窄治愈后不影响患者的自然寿命。
椎管狭窄患者治愈后无特殊情况无须复诊,若出现功能恢复不良等情况需及时到医院复诊。
椎管狭窄患者治疗后需卧床休息,胃肠道的消化功能减退,应多食蔬菜、水果等易消化促进排便的食物,不食生冷坚硬的食物。
对使用激素治疗的患者要给予低盐、高蛋白饮食,注意补钾。
多进食水果、蔬菜等纤维素含量高的食物,避免发生便秘。
避免食用刺激性食物,防止肠蠕动过多及胃肠道炎症引起腹泻。
椎管狭窄患者应遵医嘱进行护理,日常要养成良好的站姿、坐姿,治疗期间应遵医嘱用药,减少运动,后期可遵医嘱进行腰背肌锻炼,有助于疾病的恢复。
患者应经常变换体位,避免长时间用同一姿势站立或坐位,不要长时间穿高跟鞋站立行走。
积极参加体育锻炼,尤其注意腰背肌功能锻炼,以增加脊柱的稳定性,同时加强营养。
需要用药物治疗的患者,应遵医嘱用药,了解药物的用法以及副作用,不可擅自调整用量。
术后患者应注意保护伤口,避免牵拉、抓挠伤口,避免伤口接触污物,保持伤口的清洁、干燥。
日常生活中要注意颈、背、腰部保暖,避免颈部、腰部受寒,夏天后背不能直吹空调或电扇。出汗或淋雨后及时擦干等。
患者应注意监测自身病情变化,若出现疼痛、感觉麻木,肢体活动障碍,大小便功能障碍等症状加重或出现用药后的不良反应,应及时就医。
椎管狭窄患者因丧失不同程度的劳动能力,可能会产生心理障碍,情绪低落,同时担心手术效果及能否恢复正常活动,家属应因势利导,关心安慰患者,做耐心解释,增强患者的治疗信心。
椎管狭窄术后患者需睡硬板床,取左、右侧卧位,双膝间置软枕,肩背及臀部放置枕头以保持体位平稳,使患者感到舒适安全。
椎管狭窄包括先天性和后天性椎管狭窄,先天性椎管狭窄暂无有效的预防方式,后天性椎管狭窄与后天的不合理习惯姿势和疾病密切相关,所以预防的重点是注意日常生活和工作中的保护和正确姿势。
中老年人或从事对腰部劳动强度大的职业的人可在未出现明显症状时进行椎管测量,提前了解椎管病变情况。
平时要多注意合理的劳动姿势与良好的生活习惯,搬抬重物时注意姿势和用力方式。
坐立或伏案工作不用太久,应避免因长期保持一种姿势所带来的软组织疲劳,剧烈运动前,注意准备活动及保护。
对于使用腰部劳动强度大的职业,要佩戴有保护作用的宽腰带。
4211点赞
[1]胥少汀,葛宝丰,徐印坎主编.实用骨科学:下册.第4版[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16:1990-1992,2017-2031,2065-2072.
[2]丁淑贞,丁全峰主编.骨科临床护理[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9:248-251.
回复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