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肝硬化是一种以肝组织弥漫性纤维化、假小叶和再生结节形成为特征的慢性肝病,临床上有多系统受累,以肝功能损害和门静脉高压为主要表现,晚期常出现消化道出血、肝性脑病、继发感染等严重并发症。
引起老年肝硬化的病因很多,常见病因包括病毒性肝炎、酒精中毒、长期接触工业毒物或药物等,在我国以病毒性肝炎所致肝硬化为主,国外以酒精中毒多见。
主要为乙型、丙型肝炎病毒感染。
患者通常长期大量饮酒,每天摄入乙醇80g达10年以上即可发生肝硬化。
长期接触四氯化碳、磷、砷等或服用甲基多巴、四环素等。
如胆汁淤积、循环障碍、营养障碍、免疫紊乱、血吸虫感染等。
营养不良可降低肝细胞对有毒和传染因素的抵抗力,而成为老年肝硬化的诱发因素。
不同的国家,不同的地区,老年肝硬化的发病原因不同。我国以病毒性肝炎引起的老年肝硬化多见,而西方国家以慢性酒精中毒引起的酒精性肝硬化多见,男性多于女性,男性的预后比女性差,男性感染肝炎病毒后更容易发展成肝硬化,女性酒精性肝硬化的发病率也比较低。
在国外,长期大量酗酒是引起老年肝硬化的主要因素。
在我国,病毒性肝炎尤其是慢性乙型肝炎,是引起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的主要原因。
老年肝硬化代偿期可无症状或症状不典型,缺乏特异性,以乏力、食欲减退出现较早,且较突出,可伴有腹胀不适、恶心、上腹隐痛、轻微腹泻等。上述症状多呈现间歇性,因劳累或伴发病而出现,经休息或治疗可以缓解。
可出现全身乏力、消瘦、食欲减退,伴有腹胀不适、恶心、上腹隐痛、轻微腹泻等。还会出现肝掌、蜘蛛痣、皮肤色素沉着、男性乳房发育等症状。
可出现脾大、脾功能亢进、腹腔积液、胸腔积液、食管胃底静脉曲张、腹壁静脉曲张等症状。
会有双下肢水肿、尿少、心包积液等症状。
会有齿龈出血、鼻衄、紫癜、贫血等症状。
上消化道出血是老年肝硬化最常见的并发症,表现为呕血与黑便,大量出血可引起失血性休克或诱发肝性脑病,出血原因多为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
肝性脑病是晚期肝硬化最严重的并发症,也是最常见的死亡原因。肝硬化肝功能衰竭时,肠道和体内一些可以影响神经活性的毒性产物,未被肝脏解毒和清除,透过通透性改变的血脑屏障进入脑部,导致大脑功能紊乱,主要表现为神经和精神异常。
老年肝硬化与肝癌密切相关,病理检查显示,50%~90%的原发性肝癌合并有肝硬化,多为乙型、丙型病毒性肝炎导致的结节性肝硬化。
老年肝硬化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重者甚至威胁生命,故出现肝掌、蜘蛛痣、恶心、呕吐等症状时,需积极就医,配合医生进行治疗,改善预后,降低病死率。
老年人既往有病毒性肝炎病史,近期出现乏力、食欲减退,伴恶心、呕吐、腹泻,需要在医生的指导下进一步检查。
肝功能检查提示异常时,应及时就医。
老年人出现脾大,腹腔积液形成,出现肝掌及蜘蛛痣,伴有牙龈出血、紫癜时,应立即就医。
大多患者优先考虑去消化内科、肝病科就诊。
若患者出现其他严重不适反应或并发症,如上消化道出血等,可到相应科室就诊,如消化内科、肝胆外科等。
因为什么来就诊的?
既往有无长期饮酒史或病毒性肝炎病史?
目前都有什么症状?(如乏力、食欲减退、恶心、呕吐,以及皮肤黏膜出血点、牙龈出血、肝掌、蜘蛛痣、下肢水肿等)
年龄多大了?
既往有无其他的病史?
代偿期肝功能正常或轻度异常,失代偿期肝功能明显异常。转氨酶轻度或中度升高;血浆总蛋白可正常或降低,白蛋白下降,球蛋白升高;胆红素有不同程度的增高,合并活动性肝炎时以间接胆红素升高为主;血清单胺氧化酶(MAO)多呈高值;凝血酶原时间有不同程度的延长等表现。
在肝硬化代偿期多正常,在失代偿期有程度不同的贫血。脾亢时,白细胞、血小板明显减少。
在代偿期一般无异常,在失代偿期有黄疸时,尿胆红素和尿胆原均呈阳性,合并肝肾综合征时可见蛋白尿、管型尿和血尿。
血清IgG、IgA、IgM均可增高;半数以上患者T淋巴细胞数低于正常;乙型肝炎的病毒标记HBsAg可呈阳性反应。
肝硬化腹水一般清而透明,为典型的漏出液。
可观察肝脏大小、外形改变情况及脾脏大小,门静脉高压症时可见门静脉扩张,直径>14mm,脾静脉直径增宽>9mm,有助于诊断,有腹水时可发现液性暗区。
X线可见虫蚀样或蚯蚓状充盈缺损、菊花样充盈缺损等表现。
镜下可见静脉曲张的程度及其部位,阳性率较X线为高,并发上消化道出血时,对判断出血部位和病因均有重要意义。
对疑难病例进行肝穿刺病理学检查,若有假小叶形成则可明确诊断。
对肝硬化和慢性肝炎、原发性肝癌的鉴别诊断有帮助。
对晚期肝硬化CT诊断可替代腹腔镜和肝活检,CT扫描对大结节性肝硬化较小结节性肝硬化易于辨认。
肝硬化时肝脏摄取核素减少,可呈现核素稀疏和分布不规则图像,而脾脏则核素浓集。失代偿期肝影缩小。
早期肝硬化诊断较为困难,对于病毒性肝炎、长期饮酒的患者,必须严密随访观察,必要时做肝活检以早期诊断。
肝功能失代偿期的肝硬化,有肝功能损害和门脉高压的临床表现,配合实验室检查和其他检查能确诊。
慢性肝炎与早期肝硬化常为移行的过程,无明显界限,故可在同一病人并存。若血清中反映肝纤维化的指标明显升高,超声波检查有门脉高压,直肠-门静脉核素闪烁显像测定心/肝比值及肝活组织检查发现肝纤维化、假小叶,有助于诊断肝硬化。
肝硬化患者常可并发肝癌,某些肝细胞再生结节在影像学上不易与肝癌鉴别,若AFP定量>200μg/L持续8周,>500μg/L持续4周以上;B超或CT或MRI发现有占位性病变,在B超引导下细针穿刺作病理检查等皆有助于诊断肝癌。
老年肝硬化关键在于早期诊断,并针对病因及时处置,同时加强一般治疗,防止和延缓疾病进展,对已进入失代偿期的患者采取对症治疗,改善肝功能和抢救危急的并发症。
B族维生素有防治脂肪肝和保护肝细胞的作用;维生素C有促进代谢和解毒的作用;维生素E有抗氧化和保护肝细胞的作用;维生素K可在凝血障碍时应用。
如熊去氧胆酸、还原型谷胱甘肽、复方甘草酸苷等,能促进胆汁排泄及保护肝细胞。
目前多主张螺内酯与排钾利尿剂呋塞米联合应用,可减少电解质紊乱,并有协同利尿的作用,宜从小剂量开始使用,以免诱发肝性脑病、肝肾综合征和电解质紊乱等。
可定期、少量、多次静脉输注白蛋白或血浆,提高血浆胶体渗透压,以改善机体状况,恢复肝功能,促进腹水消退。
适用于低蛋白血症的大量腹水,对利尿剂无反应的难治性腹水及大量腹水需迅速消除者。但感染性或癌性腹水、严重心肺功能不全、凝血障碍、上消化道活动性出血者,不宜应用此疗法。
是目前最常用的门脉高压症的手术治疗方法,适用于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大出血各种治疗无效而危及生命者,或预防再出血,特别是伴有严重脾亢进者。
对有明显肝硬化或肝功能衰竭患者,原位肝移植可延长存活期。
老年肝硬化早期经适当治疗,病情可稳定,症状好转,可保持劳动能力,肝脏病理改变亦可部分逆转。若病因持续作用,肝脏炎症、坏死处于活动状态,则病情继续发展,由代偿期进入失代偿期。
不可治愈,老年肝硬化进程一般是不可逆的,故需积极治疗。
老年肝硬化临床1~5期的年死亡率,分别为1%、3.4%、20%、57%、>60%,肝移植后患者1年生存率90%,5年生存率80%,并发症的出现与否与老年肝硬化患者的死亡风险密切相关。
定期复查肝功能,超声检查可显示肝硬化及侧支开放状况,估计腹水量。
老年肝硬化患者宜进食高热量、高蛋白、足量维生素、低脂肪,及易消化的食物,避免进食粗糙、坚硬的食物。有腹水者应低盐饮食,有肝性脑病先兆者应限制或禁食蛋白。
蛋白质是肝脏组织细胞修复、再生最主要的原料,因此,蛋白质的供给一定要充足,按每日每千克体重1.5~2g供给,一日蛋白质总量约为100~120g。应多食一些优质蛋白质丰富的食物,如牛奶、鸡蛋、瘦肉、鱼、虾、豆制品等。
高热能可保证膳食中供给的蛋白质充分被机体利用合成自身的蛋白质,修复变性、坏死的肝细胞,同时也为肝脏提供足够的热能。
充足的碳水化合物可提供热能,合成肝糖原,保护肝细胞,防止毒素对肝细胞的损害。
维生素B族是催化体内生化反应的辅酶,吃高碳水化合物食物时,体内对维生素B族的需要量也增加了;维生素C可保护肝细胞,增强抵抗力。
当肝功能减退时,胆汁的合成和分泌减少,使脂肪代谢受到影响。脂肪吃的过多容易在肝细胞内沉积,造成肝细胞损伤。
当肝硬化晚期出现浮肿、腹水时,应限制食盐摄入,根据病情采用低盐、无盐或低钠饮食。
如生葱、蒜、胡椒、辣椒等。
每餐进食量不宜多,可适当增加进餐次数。
老年肝硬化患者肝功能代偿期可参加一般轻工作,注意劳逸结合,避免过劳,失代偿期或出现并发症者需卧床休息,加强劳动保健,定期体格检查。
节制饮酒,注意合理营养,避免应用对肝脏有损害的药物,以免加重肝损害。
卧床休息,不可过度劳累,注意防寒保暖。
注意个人卫生,定期体检,出现感染要及时治疗。
此病应积极防治并发症,防止上消化道出血和肝性脑病的出现。
病毒性肝炎的防治是预防本病的关键,应加强疫苗接种,防止通过血液传播肝炎病毒。慢性肝病患者应注意劳逸结合,合理营养,慎用有损于肝脏的药物,定期检测肝功能。
积极预防病毒性肝炎,增高生活水平,合理营养,调整影响肝脏功能的药物,少饮酒。
定期体检,及时发现无症状的肝硬化,监测肝脏结构及功能状态,防止严重的并发症的发生,并采取适宜的保健措施。
4270点赞
[1]倪伟,陈新宇,张泉.内科学新世纪第四版[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19.
[2]葛均波,徐永健,王辰.内科学第9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8:405-415.
回复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