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髋部骨折多是由于外力因素出现的髋部骨骼完整性和连续性破坏的疾病。老年髋部骨折是一种常见病,主要病因为外力因素。主要临床症状包括髋关节活动受限、疼痛、下肢缩短畸形,可导致股骨头坏死的并发症。目前主要通过手术治疗,预后不佳。
股骨颈骨折,由股骨头以下到股骨颈基底的骨折。
股骨转子间骨折,又称股骨粗隆间骨折,是指从股骨颈基底至小转子水平以上的骨折。
股骨粗隆下骨折,为发生在小粗隆上缘至股骨狭窄部之间骨折。
老年髋部骨折的主要病因为外力因素,随年龄增加发病率逐渐升高。神经肌肉功能减退、骨质疏松和体重下降都是老年髋部骨折的诱因。
老年髋部骨折近90%的是跌倒所致,也就是说老年人发生髋部骨折往往是人们意想不到的较小创伤所引起的,如坐椅子坐空、平地走路时滑倒或绊倒、从床上或座椅上跌下,都可造成髋部骨折。老年人多有骨质疏松,由于骨量减少、骨小梁稀疏、骨的脆性增加,故轻微外力即可造成骨折。
与年龄相关的神经肌肉功能减退,老年人肌肉力量下降,反应迟钝,使保护性反应能力减弱,会增加跌倒的机会。
老年人髋部骨折以女性多见,这与女性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的发生密切相关,女性绝经后由于雌激素水平降低,骨丢失会加快,从而引起骨质疏松,骨密度降低,其骨内细微结构也受到破坏,使骨强度降低。有研究表明老年人股骨近端的强度只有年轻人的一半,平地跌倒时作用于髋关节的暴力超过了老年人股骨的强度就会发生骨折。
体重下降也是危险因素之一,如体重下降10%和更多可显著增加骨折的风险,而体重增加似乎可提供保护,临床上发生髋部骨折的病人以偏瘦的居多。
老年髋部骨折是一种常见病,约在1/1000左右。髋部骨折的发生率随年龄增长而增加,50岁以后每10年增加1倍,尤以女性多见,男女比例约为1:(2.5~3)。
老年髋部骨折好发于缺乏锻炼者、骨质疏松者、偏瘦的老年人群以及神经功能肌肉减退者。
老年髋部骨折患者的典型症状包括髋关节活动受限、疼痛、下肢缩短畸形,部分无错位的嵌插型骨折或无移位骨折,往往症状轻微,患肢无畸形,常见的并发症包括股骨头坏死和骨折不愈合。
患者多主诉髋部疼痛,移动患肢时疼痛加剧,腹股沟韧带中点下方常有压痛。患侧下肢常呈45~60°外旋畸形,下肢活动受限,患肢缩短。
股骨转子间骨折是囊外骨折,局部疼痛剧烈,畸形肿胀明显,下肢活动障碍。因骨折线在关节囊和骼股韧带附着点的远侧,因此远侧骨端呈极度外展位,在程度上比囊内骨折严重。
外伤后患肢骨折处极端肿胀、畸形、缩短,下肢远端外旋,膝、髋关节不敢活动,疼痛剧烈。
部分老年髋部骨折患者,往往症状轻微,患肢无畸形,只是在腹股沟即大腿根部或膝部有些疼痛,一般仍可行走。
坏死的股骨头可塌陷、碎裂、变形,引起创伤性关节炎,严重影响功能。其病理大致分为三个阶段,即坏死期、修复期和塌陷变形期,反映了显微骨折、骨小梁骨折、骨损害及其修复过程。通常认为股骨头骨坏死由血运障碍而致骨细胞死亡引起,故称缺血性坏死。
未经治疗的移位骨折由于界面长久存在剪切应力,多不能愈合。
骨折患者需长时间卧床休息,若不经常翻身活动,容易发生褥疮。
当老年人摔伤后出现髋关节活动受限、疼痛、下肢缩短畸形及时就诊骨科,行体格检查、影像学检查等明确诊断,注意与髋关节后脱位和股骨干上1/3骨折相鉴别。
当老年人摔伤后出现髋部疼痛的情况下需要在医生的指导下进一步检查。
当髋部疼痛逐渐影响日常活动应及时就医。
当老年人摔伤后出现不能站起的情况应立即就医。
大多数患者优先考虑去骨科就诊。
目前都有什么症状?(如髋关节活动受限、疼痛、下肢缩短畸形)
近期有摔倒或外伤吗?
疼痛是在摔伤后出现的吗,既往有腰腿疼痛吗?
既往有无其他的病史?
医生通过视诊检查患者有无步态异常,髋部有无畸形及皮下血肿,下肢有无缩短畸形,触诊髋部有无疼痛。
X线摄片是老年髋部骨折的主要检查方法。有些无移位的骨折在伤后立即拍摄的X线正位片上可能看不见骨折线,应加摄髋关节的侧位片。若仍看不见骨折线而又高度怀疑骨折,可等2~3周后,因骨折处部分骨质发生吸收现象,骨折线才清楚地显示出来。因此,凡在临床上怀疑股骨颈骨折的,虽X线片上暂时未见骨折线,仍应按嵌插骨折处理,3周后再摄片复查。
如果临床上怀疑而不能确定骨折,CT检查有助于发现隐匿的或病理性老年髋部骨折。
MRI对非创伤性股骨头缺血性坏死改变比较敏感,但对急性股骨头血供改变能力有限。可以作为无移位或隐匿骨折的辅助检查。
包括99mTc-硫胶体和99mTc-二磷酸盐扫描,前者能检测骨髓的活性并能有效预警股骨头缺血性坏死,后者可评估股骨颈骨不连与缺血性坏死的风险。核医学扫描有助于发现股骨近端的隐匿病变。但核医学扫描有较高的辐射,检查时间长,不能作为常规检查。
患者存在老年髋部骨折典型症状,即髋关节活动受限、疼痛、下肢缩短畸形等。
影像学检查可见到股骨颈、股骨转子间骨折、股骨粗隆下骨折。
满足两点即可诊断为老年髋部骨折。
常见于青壮年,有强大暴力损伤史,患肢弹性固定于屈髋、屈膝、内收、内旋位,在臀后可扪及脱出的股骨头,X线片可见髋关节后脱位,以及可与髋部骨折相鉴别。
青壮年及儿童多见,有明显外伤史;局部压痛敏锐,出现短缩、成角或旋转畸形,可扣及骨擦感和异常活动,X线片示股骨干骨折,以资鉴别诊断。
需要根据老年髋部骨折患者类型和病情程度选择合适的治疗方式,对于无位移的轻症患者一般选择保守治疗,多数患者都需要手术治疗,患者治疗周期较长,需要6~9个月。
病人仰卧于牵引床上,患肢伸直牵引,外展内旋。透视下观察复位情况,行持续牵引,至双下肢等长。分别将健肢和患肢内旋20度,再使患肢由外展位内收至中立位或稍外展。
如牵引不能复位或复位不满意,可经皮往股骨头内打入1~2枚克氏针,撬拨转动股骨头,对合远端,达到解剖复位。
患侧下肢外展位,穿“丁”字鞋,维持时间约为6~8周。一般主张先不负重下地活动,骨折愈合后开始负重行走。
置患侧下肢于外展位,约8~12周后骨折即可愈合。注意在牵引期间患者要经常练习患侧踝关节活动,待骨折愈合后逐步扶拐下地负重。
适用于有移位骨折,一周后摄床旁X线片复查,并进行调整。约8~12周骨折可愈合,注意事项同皮肤牵引,目前牵引治疗已较少应用。
曲马多是中枢性镇痛药物,具有止痛起效快,效果好等优点,对比较严重的髋部骨折且疼痛比较剧烈的患者可以口服。
适用于老年髋部类型骨折,该固定方法主要优点是螺钉在股骨头内固定作用强,即使在骨质疏松的情况下亦能有效固定,套筒内的滑动机制可避免钉道穿透股骨头或髋臼,负重的压力直接传导至全骨而非内固定物,保持骨折部位嵌紧,减少不愈合。它的缺点是控制旋转移位能力较弱,常需要合用1~2枚拉力螺钉。
髓内固定的优点是手术时间短、创伤小(允许微创)、出血量少、减少了对骨折环境的破坏,感染率低、骨折延迟愈合及不愈合率低。缺点是复位困难,闭合复位要求条件高,加压螺钉位置不佳易造成髋内翻,头钉也可切出、松动、退出,术中可能发生骨折等。
用多根可弯曲不锈钢钉(后称Ender钉)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手术需在X线监视屏下进行,钉从股骨内髁上部插入,经髓腔通过骨折部位,直到股骨头,不需要切开骨折部位。手术简便,失血少,可使患者早期负重,促进骨折愈合。
通过近端螺钉加压,骨折部的固定很坚强,并且通过股骨颈部螺钉、股骨远端锁钉及主棒自成一体的特点,很好地把股骨颈与股骨远端连成一体,将股骨头颈部与股骨干牢固固定,允许骨折部嵌插从而增加稳定,恢复正常的解剖结构,有效克服了由于大粗隆部骨质粉碎,局部无支撑点的这一力学缺陷。一般术后1~2周可扶双拐下地部分负重,4周左右完全负重。不稳定型者则在术后4~6周才部分负重。
运用人工关节置换治疗老年髋部骨折已得到尝试和探索,并取得良好疗效,有人认为人工关节置换适应于老年髋部骨折晚期出现骨不连、创伤性关节炎等并发,关节置换手术通常都能实现早期活动和负重,从而降低了并发症。
老年髋部骨折患者经过及时有效的治疗多数预后比较好,可以治愈,一般不影响自然寿命,但很容易出现骨折不愈的后遗症,所以患者要根据医嘱进行复诊。
老年髋部骨折患者经过及时有效的治疗多数可以治愈。
老年髋部骨折一般不影响患者自然寿命。
老年髋部骨折致残率较高,患者很容易出现骨折不愈的后遗症,严重影响生活质量。
老年髋部骨折患者要根据医嘱进行复诊,复查影像学等检查,以便观察病情恢复情况。
老年髋部骨折患者饮食应注意按时期进补,早期应多喝水、多食用蔬菜、蛋类、豆制品、水果以及鱼汤等;中期可适当的使用高营养价值的食物,适当地补钙;晚期患者可正常饮食。
骨折早期应多喝水、多食用蔬菜、蛋类、豆制品、水果以及鱼汤等。由于骨折早期,患部关节仍处淤血水肿期,应忌食酸辣、油腻、燥热、骨头汤、肥鸡等太过滋补的食物以免引起淤血积滞,骨折早期一般在1~2周。
骨折中期可适当的使用高营养价值的食物,适当地补钙、可适当的食用骨头汤、鸡汤、动物肝脏等食物,满足骨痂的生在需要。骨折中期一般在2~4周。这个时期如果伤口还有剧痛或者明显红肿,宜局部涂抹药酒消炎、促进微循环和损伤组织的修复。
对于后期,骨折患者的饮食的建议是因为已经开始骨痂的生长,患者只要继续使用营养价值高的食物即可。
老年髋部骨折患者术后注意休息和康复训练,保持室内通风,避免感冒,同时患者及家属通过观察髋部活动及疼痛有无好转,下肢有无畸形对病情进行监测,家属也要注意对患者进行心理疏导。
必须预防患肢做髋关节内旋、旋后、内收和外展。老年患者应该采取半躺的姿势,做更多的深呼吸练习和咳痰训练,以防止并发症,如肺炎。建议多按摩老年人的下肢,或者进行压力波疗法来促进老年人下肢的血液循环。
注意休息,在进行完髋部骨折手术之后患者一定要注意休息,尽可能减少不必要的活动。但是由于长期卧床有可能导致褥疮的出现,所以即使在术后需要休息也要适当的翻身,以减少压疮对于身体的影响。
保持室内通风,因为在手术之后患者因为大量减少运动,所以免疫力会在短时间之内降低,继而导致感冒高发。为了自身健康着想,建议大家始终保持室内通风透气,以防止患者出现呼吸道感染。
老年髋部骨折患者及家属通过观察髋部活动及疼痛有无好转,下肢有无畸形,对病情进行监测,注意每年进行髋部影像学检查。
髋部骨折老年人中比较常见,家属在护理过程中要注意时刻关注患者的心理状态,要对他们进行心理疏导,多使用鼓励性的语言,树立起患者积极的心态。
老年髋部骨折是致残率较高的疾病,手术治疗后一定按照医嘱进行患肢固定及复健,不要自行活动。
注意避免外伤,平时活动时注意家人陪同或拄拐。
患有骨质疏松的老年人注意早期治疗。
老年人注意戒烟忌酒,避免体重过低。
建议适当的进行身体锻炼,提高身体素质。
4865点赞
[1]张川.老年髋部骨折[J].大家健康(学术版),2014,000(002):420-420.
[2]阮慧光.骨质疏松与老年髋部骨折[J].医药前沿,2017,7(006):89-90.
[3]何文晶.临床综合干预护理对老年髋部骨折患者术后焦虑状态的影响[J].农村经济与科技,2018,029(002):288-288.
回复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