桡骨、尺骨茎突骨折是腕部骨折中较为少见的一种类型,尺骨茎突位于尺骨远端的背内侧,高度低于桡骨茎突1.0~1.5cm。桡骨、尺骨茎突骨折通常由外伤导致,表现为腕关节肿胀疼痛、活动受限等。治疗方法包括手法复位、石膏固定、手术治疗等,大部分预后较好,小部分遗留后遗症。
桡骨、尺骨茎突骨折好发生于摔伤后,当发生摔倒时,手掌着地,冲击力可能引起桡骨、尺骨茎突骨折,或当直接有强大外力撞击腕关节时,也会导致桡骨、尺骨茎突骨折,也常见于骨质疏松的老年人群。
桡骨、尺骨茎突骨折主要由摔倒、车祸、高处坠落、腕关节遭受外力撞击等外伤引起,前臂受到不同性质的暴力,会造成不同特点的骨折。
碰撞等直接暴力作用在腕部上引起的尺桡骨茎突骨折,骨折线常在同一水平,骨折多为横形、蝶形或粉碎性。
暴力间接作用在腕部,多为跌倒时手掌着地,暴力传导至桡骨,并经骨间膜传导至尺骨。桡骨中上1/3处骨折常为横形、短斜形或带小蝶形片的粉碎骨折。骨折常向掌侧成角,短缩重叠移位严重,骨间膜损伤较重,骨折水平常为桡骨高于尺骨。
多为工作中不慎将前臂卷入旋转的机器中致伤,此种损伤常造成尺、桡骨的多段骨折、易合并肘关节及肱骨的损伤。软组织损伤常较严重,常有皮肤撕脱及挫裂,多为开放骨折。肌肉、肌腱常有断裂,也易于合并神经血管损伤。
由于桡骨茎突骨折本就少见,当合并尺骨茎突骨折时,就更为少见,因此本病目前尚无具体的数据统计。
由于骨质疏松症患者骨骼较常人更为脆弱,更易引发骨折,所以为本病的好发人群。
由于青少年可进行的体育运动非常丰富,不少人喜欢进行如滑雪、攀岩、山地骑行等高强度运动,因此发生运动性事故概率较高,所以也是本病的好发人群。
桡骨、尺骨茎突骨折的特征表现是疼痛、压痛、局部肿胀、功能障碍、异常活动以及骨擦音等。大多为骨折部位的局部症状,严重骨折及未经及时治疗的桡骨、尺骨茎突骨折,常见并发症为皮肤受损、筋膜综合征、神经受压等。
桡骨、尺骨茎突骨折部位不同,骨折的疼痛与压痛程度不同,活动或移动骨折部位时疼痛加重。
桡骨、尺骨茎突骨折时骨组织或周围软组织血管破裂出血,局部肿胀,有时还会出现瘀斑。
桡骨、尺骨茎突骨折移位大者可出现肢体畸形,因为骨折端移位较大造成,如两断端重叠移位可出现短缩畸形;骨折远端由于失去正常的骨连续性,在重力和肌肉牵拉的作用下,可出现旋转畸形和成角畸形。
桡骨、尺骨茎突骨折后由于疼痛、肌肉反射性痉挛,肌肉失去骨应有的杠杆作用,特别是合并有神经损伤时,会丧失正常功能。
桡骨、尺骨茎突骨折后,在检查或移动患肢时会出现异常活动及骨折断端摩擦而产生的骨擦音,而且畸形会更加明显。
当桡骨、尺骨茎突骨折严重的情况下,若出现发热,考虑可能存在感染。
皮肤并发症多数是由外固定时间不妥或固定部位不正确所致。骨折后发生肿胀是一个自然过程,若立即用石膏管型固定,造成皮肤坏死的可能性较大,尤其是桡骨茎突、尺骨茎突,这些骨突部位皮下脂肪较少,软组织缓冲空间较小,局部容易发生血液循环障碍。
桡骨远端骨折后,骨间隔易发生内源性水肿,加上骨折部位临近关节的屈曲,这样静脉血回流减少,如再附加紧密的外固定治疗可以形成或加重筋膜间室综合征。临床特征包括损伤区域以外的疼痛、感觉异常、筋膜间室紧张等。
桡骨、尺骨茎突骨折后由于水肿、血肿、骨内压力的影响,拇长伸肌腱、尺侧腕伸肌腱外源性的滑膜营养受损,相对缺乏内源性的血供,再加上拇长伸肌腱在骨突结节表面,导致拇长伸肌腱缺血性断裂。
正中神经损伤原因是因正中神经与桡骨远端关系密切,且固定于腕管内,移动度小,容易受伤。骨折对线不良或远骨折端向掌侧轻微移位,或桡骨远端关节面掌倾角变小的影响,再加上骨折后软组织水肿、血肿压迫,使腕管内压力增加,Guyon管内压力升高,导致继发性正中神经和尺神经损伤。
桡骨、尺骨茎突骨折需要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对于控制症状、改善症状、预防并发症极其重要。若出现疑似桡骨、尺骨茎突骨折的临床表现,如腕部肿胀、疼痛、压痛等症状,应立即到骨科、急诊科就医,做X线检查、CT检查,以明确是否为桡骨、尺骨茎突骨折。
以手掌着地的姿势摔倒,腕关节处出现不适,应立即就医,及时接受治疗。
手腕部受到外力直接撞击后,出现疼痛、肿胀时,应立即就医,及时接受治疗。
优先到骨科就诊。
若是车祸或高处坠落患者,病情较危急,应到急诊科就诊。
怎么受伤的?
出现哪些症状?(如腕部疼痛、红肿等)
出现症状多久了?
有无其他症状?(如发热)
既往有无其他疾病?(如腕关节脱位)
近期做过手术吗?
近期服用哪些药物?
做过哪些检查?
医生通过观察患者手腕部及前臂的外观有无畸形,来进行一个初步的判断,看病情是否严重,同时通过对患处进行触诊,观察有无压痛和骨擦音、骨擦感,用以判断病情。
此方法简单易行、费用低廉,重复性高,可作为腕部疼痛的首选检查方法。X线检查虽然不能直接发现腕关节盘及关节软骨的病变,不能发现软骨下骨髓的结构变化,更不能显示韧带的损伤情况,但可直观地显示尺骨、桡骨阳性变异,反映尺骨茎突、桡骨茎突、月骨及三角骨密度的改变及继发骨性关节病的改变,且平片还可发现桡骨骨折后畸形愈合、桡骨远端骨骺早闭等。
是诊断腕关节盘损伤最常用的辅助检查措施之一,常可显示三角纤维软骨复合体穿孔、三角韧带撕裂。关节造影虽是一种有创检查,有一定的假阴性率,但作为一项操作简单、敏感性高的辅助检查手段,在本病的诊断中有一定价值。
CT比普通X线密度分辨率更高,能清晰地显示囊状骨质破坏区和关节面下骨质硬化征象,可发现平片不能显示的较小的骨质破坏区。对MRI检查禁忌者而言,CT检查可替代MRI进行诊断,尤其在骨质硬化及增生方面。CT关节成像还可清晰显示腕关节软骨缺损以及月三角韧带及三角纤维软骨撕裂等。然而,CT辐射剂量较大,对软组织及骨髓病变的分辨力有限。
敏感性高、定位准确,同时可多平面显示骨关节及软组织的正常影像和异常改变,但特异性较低。MRI对骨髓水肿、变性、坏死等变化极为敏感,在骨损伤早期就能反映骨髓水肿,可作为早期诊断的依据。病变进展,关节软骨损伤、退变加重,MRI显示关节软骨变薄、边缘不规则,或剥脱、消失,晚期可出现软骨下骨硬化及囊变、坏死,变现为骨皮质下边缘锐利的圆形、类圆形病灶,边缘见低信号硬化缘。
关节镜检查是目前诊断三角纤维软骨损伤的最可靠方法,可在直视下观察关节盘形态位置、穿孔大小及韧带的断裂情况,并可观察腕骨、桡骨茎突、尺骨茎突、尺骨头等是否存在软骨软化及腕骨间的动态变化,同时可对一些损伤进行治疗。
患肢桡骨、尺骨茎突位置有皮肤破损、瘀斑、明显红肿的症状。
感受患肢桡骨、尺骨茎突部位的皮肤温度、活动时有骨擦音,并且压痛明显。
患肢活动异常,被动活动腕关节时存在反常活动及关节活动障碍。
患肢腕关节的周径、肌力、感觉异常。
可清楚识别桡骨、尺骨茎突脱位、静态不稳定、骨折、力线不良等症状。若腕关节正、侧位片发现桡骨、尺骨茎突部位出现骨折线,则可诊断为桡骨、尺骨茎突骨折。
常见的肘部损伤,常见原因是肘关节伸直位摔倒,手掌着地,上后肘外侧局限性肿胀、疼痛,桡骨头周围有明显压痛,肘关节活动受限。X线拍片发现桡骨小头颈部有一横行骨折线,于正位片上可见桡骨小头向桡侧倾斜、偏移、移位。
青壮年桡骨骨干骨折较多,骨折后前臂出现肿胀、疼痛,一般没有显著急性。损伤处有明显压痛,前臂关节活动范围受限。X线拍片发现桡骨骨干重叠、成角、旋转和侧方移位。
腕关节脱位古称“手腕骨脱”“手腕出臼”。手腕受到重压、高处跌落或摔伤时,手腕支撑着地。暴力集中于头月关节,造成头月骨周围的掌背侧韧带损伤,而发生腕关节脱位。影像学表现为月骨发生旋转、月骨向掌侧关节脱位、头骨向背侧脱位等。
桡骨、尺骨茎突骨折的治疗要恢复骨的连续性,通过手法复位、药物治疗、手术治疗可治愈。治疗总体遵循及时、积极而理性、综合治疗、治疗措施个体化等原则。
当桡骨、尺骨茎突骨折对腕关节功能无明显影响时,可以应用手法复位和石膏外固定术进行治疗。
复位成功后通过石膏托外固定能够达到基本的骨折坚强固定要求,采用腕关节背伸尺偏位较中立位石膏托固定效果显著,固定时间为4~6周。具有创伤低、费用低廉的优点。
桡骨、尺骨茎突骨折后若出现疼痛,可给予止痛药物,比如洛芬待因缓释片、双氯芬酸、塞来昔布、对乙酰氨基酚等,可以减轻局部软组织的疼痛。
通过应用一些活血化瘀的药物,促进肿胀的消退。
使用抗生素,头孢类、氨基糖苷类、大环内酯类及喹诺酮类抗生素等,这些药物都可以促进炎症的消退,预防伤口感染。
服用碳酸钙片、双膦酸盐、活性的维生素D3或单独服用钙片,促进骨折端愈合。
对于不稳定型桡骨、尺骨茎突骨折,主张手术疗法治疗,尤其是累及腕关节面与粉碎性骨折患者,保守疗法无法有效恢复腕关节稳定性,复位后再次移位可能性极高,患者预后结局极差,因此多需手术疗法保持骨折断端坚强固定,降低术后骨折端移位风险,最大限度恢复腕关节功能。手术治疗方法如下:
操作简单,愈合后,易将内置物取出,对患者机体损伤小,但骨块稳定性差,通常与其他手术联合应用。
对软组织的压迫力较小,不会对骨折后的骨膜及局部血肿造成损伤,能够保证骨折周围组织血运。
通常用于复杂性骨折治疗,如C型桡骨远端骨折。
分为单根克氏针固定、交叉或平行克氏针固定。操作时取尺侧小切口行交叉或平行克氏针固定,术后功能位石膏托外固定两周,骨折愈合后取出克氏针。克氏针对尺骨茎突基底部骨效果较好,关节功能恢复可,临床运用广泛。
针对桡骨、尺骨茎突骨折术后,不能独立进食、存在吞咽困难者,早期留置胃管、鼻饲,进食流质食物,补充营养,并逐步进行吞咽功能训练,直至恢复经口进食。
术后两天,康复治疗师床旁指导,进行患肢掌指关节及指间关节屈伸功能锻炼,术后两周去除石膏后逐渐加强肩部摆动、肩内收、外展、肘关节屈伸训练,腕关节、掌指关节及指间关节屈伸锻炼。
桡骨、尺骨茎突骨折经过有效且规范的治疗,能够减轻或消除桡骨、尺骨茎突骨折症状,维持正常的生活质量。若未经及时治疗,则可能存在后遗症,影响腕关节功能。
桡骨、尺骨茎突骨折能治愈。
桡骨、尺骨茎突骨折患者如果护理得当,治疗及时,一般不会影响自然寿命。
桡骨、尺骨茎突骨折术后三个月内每个月随访一次,术后6、12、18个月各随访一次。门诊定期复查腕关节正、侧位X线片。
桡骨、尺骨茎突骨折患者饮食需注意膳食多样化、定时定量、合理控制总热量、避免不规律进食、减少刺激性饮食、避免暴饮暴食。建议多食用富含维生素A、维生素D以及含钙丰富的食物,还要多进食新鲜的蔬菜、水果。
进食适量优质蛋白质,如鸡蛋、牛奶、豆类、鱼类等,以利于骨组织的形成。
避免生冷、刺激性饮食,如火锅、烧烤、冷饮等。
限制饮酒量,每日食盐量<6g。
多吃新鲜的蔬菜和水果,补充维生素和膳食纤维。
桡骨、尺骨茎突骨折后,在石膏固定期间,需要密切观察末梢血液循环状态,检查石膏松紧度。
了解各类治疗桡骨、尺骨茎突骨折药物的作用、剂量、用法、不良反应和注意事项。
运动时注意保护患肢,建议进行常规运动,如散步,以增强体质。
戒烟限酒,养成规律的生活作息,保证充足的睡眠,提高免疫力。
留意桡骨、尺骨茎突骨折人群的生命体征,药物效应是否正常。需自我监测,观察腕部皮肤颜色、皮肤温度、血液循环、功能状况等。若出现红肿、疼痛等情况及时报告医生,给予处理。
需要进行功能康复训练,尤其加强对肩部、肘部以及手指的活动锻炼,防止老年人出现肩关节僵硬的情况。
术后一个月内注意休息,不可使用受伤手臂。术后三个月逐渐恢复手臂日常活动功能,但不可受力、拉伸。
预防桡骨、尺骨茎突骨折的方法包括增强体质,预防骨质疏松,骨质疏松高危人群建议定期到医院进行检查骨密度,是否存在骨质疏松。创造安全的家居环境,防止跌倒摔伤。
该病为突发疾病,无法早期筛查,但老年人可以定期体检,明确有无骨质疏松。
保持充足钙、低盐、适量蛋白质和富含维生素的均衡饮食。
避免过量饮酒、吸烟、过度饮用碳酸饮料和咖啡,以及过度减肥或过度肥胖。
可以增加骨密度,改善骨重建,而且可以增加肌肉力量及耐力,改善关节灵活性,减少跌倒和骨折的发生。
随着年龄的增加,跌倒发生的次数也逐渐增加。需要创造安全的环境因素,比如调亮灯光、避免路上有障碍物、路面防滑和卫生间安装扶手等。
4216点赞
[1]曾卡斌,潘俊晖,吴天旺.尺骨茎突骨折类型对桡骨远端骨折治疗效果的影响[J].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2018,33(01):88-89.
[2]刘振利,杨晓敏,于从海,杨波,丁明斌,赵建勇.桡骨远端骨折的早期并发症及防治[J].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06(14):1113-1114.
[3]刘庆梁,高斌礼.桡骨远端骨折的治疗进展[J].骨科,2019,10(04):363-366.
[4]游利.骨质疏松症的现状、筛查和预防[J].中国全科医学,2016,19(14):1616-1619.
[5]田伟.实用骨科学.第二版[M].人民卫生出版社,2016:462-464.
回复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