脊髓内出血是由于外伤或机体自发性的原因导致的脊髓组织实质性的出血,可迅速导致严重的神经功能损伤,起病迅速、危险性高,常表现为剧烈的背痛、截瘫、病变以下的部位感觉消失、大小便失禁等临床症状,容易引起尿路感染、褥疮等并发症,严重者可导致瘫痪。脊髓内出血在临床上较为少见,在老年人、从事高危工作的人群中较为多见。
脊髓内出血的病因有自发性和外伤性两种,常见的包括外伤、脊髓血管硬化、脊髓血管畸形等,外伤是脊髓内出血的最常见病因,危险因素包括高龄、高危职业、脊髓畸形家族病史等。
当背部重伤或跌伤、臀部外伤、猛力举重、剧烈咳嗽等外力情况下,皆可直接或间接的引起脊髓内出血。
自发性脊髓内出血可见于血友病、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白血病、急性CO中毒、脊髓血管硬化、先天性脊髓血管畸形等病。
脊髓内出血目前暂无具体的流行病学数据。
老年人:较为年老者,容易罹患血管疾病,较其他年龄段的人群,脊髓内出血发病概率较高。
从事高危工作者,如建筑工人、空调维修人员、杂技演员等有摔伤风险的人好发。
存在原发疾病,如血友病患者、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患者、白血病患者、先天性脊髓血管畸形患者、脊髓血管硬化患者、脊髓动脉瘤患者好发。
脊髓内出血多为骤然发病,刚起病时伴有剧烈的背痛,数分钟至数小时后疼痛停止,代之以截瘫或四肢瘫痪,感觉丧失,呈“脊髓休克”状态。此时瘫痪肢体肌张力降低,腱反射消失,引不出病理反射。度过脊髓休克期后,可渐渐出现痉挛性瘫痪的表现。受损脊髓节段以下可有深浅感觉缺失及自主神经功能障碍,几乎皆有大小便潴留或失禁。脊髓出血多发生在胸段,颈段脊髓内出血常伴有发热或呼吸困难。
突发的脊髓出血,引发截瘫,起病迅速,表现为脊髓受损所累及的水平面以下的躯体无力、瘫痪。若为颈部和胸部节段的脊髓出血,可出现四肢瘫痪。
多伴随瘫痪症状一起出现,表现为难以忍受的剧烈背痛。
脊髓内出血可导致受损脊髓平面以下的感觉异常,多表现为痛觉、温度觉、触觉的减退甚至缺失。
由于脊髓内出损伤了脊髓神经,影响膀胱和肛门括约肌的功能,可表现为大小便失禁或尿潴留。
严重的脊髓内出血可引发截瘫,导致患者被迫长期卧床,易并发压疮、肺部感染、尿路感染、骨质疏松等。
患者由一个健康人忽然变成残疾人,心理上往往有巨大的落差,易得严重的抑郁症。
脊髓内出血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对于控制病情、改善症状、预防并发症及其重要,尤其对于高危人群(如老年人、脊髓畸形家族病史等),要定期进行筛查。对于有疑似脊髓内出血的临床表现的患者更应该及时就诊以明确诊断。
出现以下情况需积极就医:
若在较剧烈活动中出现剧烈的颈痛或背痛,持续数分钟至数小时后自行停止。
病损阶段水平以下的痛觉、温觉减退或消失,触觉或深感觉正常。
大小便失禁。
大多患者优先考虑去神经外科就诊。
若患者出现其他突发性的严重外伤,应该立即前往急诊科急救。
因为什么来就诊的?
年龄多大?
从事什么工作?
下肢力气怎么样?能走路吗?四肢及身躯是否有感觉?
症状出现前,腰背部是否受过严重外伤或是否进行剧烈的运动?
有什么基础病吗?
CSF压力通常升高,通畅试验可呈不同程度的脊髓腔阻塞。CSF呈血性或黄变,镜检有红细胞,蛋白含量增高。
可发现病变节段有出血灶。
脊髓内出血缺乏特异性的检查方法,医生会根据患者的症状、病史,并结合实验室检查、影像学检查等结果,综合分析后可明确诊断脊髓内出血。
起病急骤,表现为颈背痛、脑膜刺激征和截瘫等,与脊髓内出血的不同是本病无脊髓受压表现。
表现为急性起病的脊髓横贯性损害,病前多有前驱感染史或接种史,起病不如血管病快,CSF细胞数可增加。脊髓内出血常以青壮年者居多,主要以外伤为主,受打击或自高处坠落,臀部或颈部受冲击时易出现。
诊断明确后应针对病因治疗(如处理血管畸形),应急手术清除脊髓内的血肿是脊髓内出血的常见治疗方法。药物治疗的目的在于减轻脊髓水肿、防止脊髓再出血、促进脊髓神经功能的恢复。此外,脊髓内出血急性期过后的康复治疗对受损脊髓功能的恢复也十分重要。
对羧基苄胺、6-氨基己酸、安络血。
消除脊髓水肿,常用20%的甘露醇溶液、地塞米松、氢化可的松。亦可选用抗自由基、钙离子拮抗剂等药物进行治疗。
对症治疗对烦躁不安,疼痛明显的病人,可分别选用对呼吸无抑制作用的镇静及止痛剂,如卡马西平、安定。
乙酰谷酰胺、维生素B。
治疗基本上与脑出血相同,外科治疗目的在于消除血肿,解除脑组织受压,有效地降低颅内压,改善脑血液循环以求挽救患者生命,并有助于神经功能的恢复。常用的手术方法有开颅血肿清除术、锥孔穿刺血肿抽吸、立体定向血肿引流术、脑室引流术等。
可根据病情、出血部位和医疗条件,在合适时机选择微创穿刺血肿清除术或小骨窗开颅血肿清除术,及时清除血肿。大量出血或脑疝形成者,多需外科行去骨片减压血肿清除术,以挽救生命。
脑室出血形成脑室铸型,需脑室穿刺引流治疗。
卧床休息,禁止搬动。保持呼吸道及大便通畅,维持心肺正常功能,加强支持疗法,防治各种感染和褥疮,以免情绪及精神刺激,瘫疾肢体保持在功能位置。给予高维生素、高能量、高蛋白质饮食。
有高血压者,给予有效药物进行调整并稳定,保持正常灌注压,忌血压大幅度降低。动脉瘤、动静脉畸形者,可行介入放射治疗或手术疗法。
鉴于脊髓血管畸形,自然预后较差,因而早期诊断、早期治疗十分重要。对于自发性脊髓内出血,应该意识到脊髓血管畸形的存在,若核磁提示血管畸形,应进一步进行全脊髓血管造影。发现畸形的血管,应该进行相应的外科处理,如进行溶栓或手术治疗,期望改善患者的预后。
脊髓内出血常表现一种突发性,早期如果得到积极有效的治疗,可以止血并消除积血,同时肢体无力的症状可以得到有效的改善。
脊髓内出血的患者,如果治疗及时、护理得当、没有发生严重的并发症、精神和心理状况良好,一般不会影响自然寿命。重症的患者,可于几小时之内死亡。
严重的脊髓内出血或者脊髓内出血的早期没有得到有效的治疗,后期出血虽然得到治疗,但是脊髓神经经常因为延误的治疗压迫坏死,导致截瘫或四肢瘫痪,后期有效的康复治疗也只能使得部分运动功能恢复,留下终身残疾。
脊髓内出血的患者在治疗期间,可以正常饮食,需要保持全面、合理、均衡、充分的营养,给予高维生素、高蛋白质、高能量的饮食,多食用新鲜的水果和蔬菜,保证充足的维生素的摄入量。多吃富含纤维素的食物,增加胃肠蠕动,避免大便干燥。
给予清淡、易消化、营养丰富的高蛋白、高维生素饮食,避免辛辣刺激和油炸的食物。
摄入粗纤维食物可以加快食物通过肠道的速度,促进排泄,如小米、玉米糁、燕麦、糙米、高粱面等。
水果中含有水溶性的膳食纤维,如苹果中含有大量的果胶,香蕉中含有丰富的果寡糖,能维持肠道菌群的生长,柠檬、猕猴桃含有丰富的食物纤维,加速胃肠蠕动,具有排毒通便的功效。可根据患者的病情,将水果切成小块,便于咀嚼,或者捣成泥状或榨成汁,分次食用。
脊髓内出血往往使患者丧失部分甚至全部的行动力,对日常生活造成严重的打击,日常生活中的康复训练和截瘫患者的日常生活护理,对患者的身心健康都十分重要。
指导和协助患者洗漱、进食、如厕、穿脱衣服及个人卫生,帮助患者翻身和保持床铺的整洁,指导患者学会使用便器,满足患者的日常生活需要。
鼓励患者正确对待疾病,消除忧郁、恐惧心理或悲伤情绪。
关心、尊重患者,经常与患者进行交流。避免任何刺激和伤害患者自尊的言行,尤其在喂饭,帮助患者洗漱和处理大、小便时,不要流露出任何厌恶的情绪和表情。
要正确对待康复训练中患者表现出的注意力不集中、缺乏主动性和信心等现象,鼓励患者克服困难,增强患者恢复健康的自信心。
至少每两小时协助卧床患者改变姿势,每15分钟协助坐轮椅患者转移重心。
每天检查患者的皮肤情况,同时进行背部护理,如安抚、敲击、揉捏、重擦等。
鼓励患者尽早坐起,取坐位时上肢应始终放置于前面的桌子上,可以在臂下垫一软枕来帮助上举,轮椅活动时,应在轮椅上放一桌板,可以把手放在上面。
协助患者进行主动或被动运动。被动运动通常在按摩之后进行,包括上、下肢关节各轴位的被动运动(屈伸、内收、外展、内旋、外旋、环绕等),先小关节,后大关节,从远端到近端,运动的幅度逐渐加大。主动运动可协助患者进行医疗体操、气功等训练。
综合康复治疗。根据病情,合理选用针灸、理疗、推拿、按摩等辅助治疗,帮助患者早日康复。
预防脊髓内出血应避免背部重伤或跌伤、臀部外伤、猛力举重、咳嗽等直接或间接诱发脊髓内出血的因素。此外,还应治疗可能导致脊髓内出血的原发病。
从事重体力劳动的人应注意安全防护措施,避免剧烈运动。
提高健康意识,及时体检,早发现自发性脊髓内出血可见于血友病、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白血病、急性CO中毒等可能导致脊髓内出血的原发病。
4045点赞
[1]叶文琴,王筱慧,张玲娟.现代临床内科护理学[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9.
[2]饶明俐,吴江,贾建平等.八年制神经病学[M].第3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5.
回复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