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罗综合征是一种复杂的神经-皮肤-黏膜疾病,呈现一种广泛复发性口面部炎症和自主神经系统的表现。此病是一种罕见病,病因不明确,可能与感染、免疫功能紊乱、遗传、过敏反应及自主神经血管舒缩功能紊乱等多重因素有关,对于其具体发病机制尚无定论。主要临床症状包括复发性唇面肿胀、复发性面瘫、裂纹舌,可导致偏头痛、视力障碍、感觉障碍等并发症。目前尚无特异治疗,一般通过药物及手术治疗缓解症状。
以复发性口唇面肿胀、复发性面瘫、裂纹舌三大主症同时出现为主要特征。
三主症中任两种联合或只有一种症状合并病理结果(上皮细胞肉芽肿)即为不完全型。
梅-罗综合征的主要病因尚不明确,可能与遗传、感染、免疫功能紊乱、过敏反应及自主神经血管舒缩功能紊乱等多重因素有关,对于其具体发病机制尚无定论。梅-罗综合征好发于青少年、有家族史者、易过敏者,目前尚未明确其诱发因素。
梅-罗综合征可能与局部病灶有关,如根尖炎、龋齿、扁桃体炎,考虑与感染有关。
自主神经紊乱导致局部血管运动性障碍出现微循环障碍,导致梅-罗综合征。
梅-罗综合征为不全显性遗传,有研究认为病变基因位于9号染色体长臂11区。
梅-罗综合征可能与酒精、谷氨酸钠等物质过敏有关。
梅-罗综合征是一种罕见病,发病率为0.2/10万,20岁以下的患者比较多见,男性发病率略高于女性。
流行病学调查显示梅-罗综合征好发于20岁以下的青少年,男性发病率略高于女性。
梅-罗综合征可能和某些过敏因素有关。
梅-罗综合征有遗传倾向,有家族史者属于高发人群。
梅-罗综合征的典型症状包括复发性唇面肿胀、复发性面瘫、裂纹舌。还可出现嗅神经、听神经、舌咽神经和舌下神经麻痹。部分患者可出现嗅觉异常、偏头痛、视力障碍、感觉障碍等并发症。
复发性唇面肿胀是梅-罗综合征最常见的症状,表现为局部反复肿胀。上下唇可同时发病,上唇多发,肿胀先从一侧开始,逐渐向对侧发展,波及全唇。肿胀部柔软,时肿时消,时轻时重,早期唇能恢复正常,反复发作后可发展成不同程度的巨唇。从侧面看,唇增厚外翘突起。颜面及口腔的其他部位黏膜亦可发生肿胀,如鼻部、颏部、眼睑、上腭、两颊。
以突然发病为特征,与贝尔氏面瘫不易区分,面瘫通常为单侧的,也可双侧受累。可自发地消失,有间歇性,继而成水久性,部分或全部面神经支配区域有麻痹症状。若单侧性唇肿胀时,面可以与唇肿胀不在同侧。
表现为舌背处的纵行深沟,向周围放射状排列。由于深沟中易繁殖细菌、真菌出现感染,可表现为舌体肿大、味觉障碍等症状。
患者还可出现嗅神经、听神经、舌咽神经和舌下神经麻痹,出现嗅觉异常、头痛、头晕。
部分患者出现偏头痛,以发作性中重度、搏动样头痛为主要表现。可伴有恶心、呕吐,光、声刺激或日常活动均可加重头痛,安静环境、休息可缓解头痛。
部分患者可出现听力异常。
部分患者面部感觉迟钝,或口腔感觉异常。
部分患者出现唾液分泌过多或者过少。
当出现复发性唇面肿胀、复发性面瘫、裂纹舌的症状及时就诊口腔科,行体格检查、实验室检查、组织病理活检明确诊断。注意与贝尔面瘫、沟纹舌、糜烂性唇炎相鉴别。
当出现复发性唇面肿胀、复发性面瘫、裂纹舌的情况下需要在医生的指导下进一步检查。
当唇面肿胀、偏头痛反复发作影响日常生活应及时就医。
患者考虑去口腔科就诊。
目前都有什么症状?(如复发性唇面肿胀、复发性面瘫、裂纹舌)
这些症状出现多长时间了?
直系亲属有类似症状吗?
是否刚出生就发现舌头有裂纹?
是否有其他的感觉障碍、听觉障碍、唾液分泌异常?
医生通过视诊检查患者唇面部肿胀程度和范围,观察患者面部运动有无障碍。进行口腔内检测有无口腔黏膜破损,舌面裂纹,伸舌是否居中,有无运动障碍及感染病灶。触诊面部有无感觉异常和疼痛,视力检查有无视力下降。
若患者合并细菌感染,血常规可出现白细胞及中性粒细胞升高。部分患者自身免疫抗体升高考虑出现免疫反应,进行过敏原检测有无过敏反应有助于明确病因,进行基因检测明确有无基因突变。
通过对唇面部进行组织活检,可见组织标本有典型的上皮样细胞肉芽肿表现。
梅-罗综合征的诊断主要依据复发性唇面肿胀、复发性面瘫、裂纹舌的典型症状,出现其中两项可基本确诊。通过对唇面部进行组织活检,见组织标本有典型上皮样细胞肉芽肿表现可确诊。
患者一般发病前没有吹风、受凉的病史,也没有耳后疼痛等先兆症状,表现为口眼歪斜、嘴角不能闭合、吃饭时漏水、面颊藏饭、上眼睑不能完全闭合、鼓腮漏气、不能皱眉、额纹消失等。一般没有唇面部肿胀,通过临床症状、病史可与梅-罗综合征相鉴别。
沟纹舌主要症状就是舌背上有一道沟,而且纵横的沟纹。因为有比较深的沟纹可能会留有食物残渣,导致出现炎症,炎症比较严重舌头可能会出现肿大现象。遇到辛辣食物等刺激,舌头可能有疼痛的感觉。患者一般没有唇面部肿胀及其他全身症状,通过临床症状可与梅-罗综合征相鉴别。
糜烂性唇炎表现为唇红部反复糜烂,有炎性渗出物,可形成黄色结痂,有出血时可形成血痂,痂皮脱落后露出糜烂面,疼痛明显。病理学检查一般没有肉芽肿形成,可与梅-罗综合征相鉴别。
梅-罗综合征需要长期持续性治疗,目前没有特异的治疗方式,早期面瘫可用糖皮质激素改善症状。对于严重的巨唇、舌裂患者可通过手术修复。
糖皮质激素是治疗梅-罗综合征最有效的药物,临床常用泼尼松、地塞米松,具有强大的抗炎、抗过敏的作用。经治疗后可有效改善症状,但不宜长期使用,注意脂代谢异常、内分泌紊乱、骨质疏松的并发症。应用激素量比较大的时候,应该注意补钾。
常用药物包括硫唑嘌呤、柳氮磺吡啶,可发挥免疫抑制作用,缓解症状。
常用青霉素、四环素等,可抑制细菌生产。
裂纹舌伴有真菌感染时,用2~3%碳酸氢钠溶液于进食以后含漱,冲洗舌头上食物残渣,防止继发感染。根据不同的症状,还可以选择氯己定和3%复方硼酸液,对多数细菌有较强的杀菌作用。
唇成形术适于唇部持续性肿胀形成巨舌的患者,通过手术切除部分唇部组织,可以缓解患者唇面部肿胀导致的胀痛和畸形。
对位缝合术适于严重舌裂,疼痛明显的患者,通过对位缝合促进裂口愈合避免发生感染。
梅-罗综合征发病可呈急性、复发性或慢性过程。虽然可以出现自发性症状消退,但完全缓解率低,身体健康者预后较好,易间歇性发作。
梅-罗综合征较难治愈。
梅-罗综合征一般不影响自然寿命。
梅-罗综合征反复发作者可出现唇部永久性肥厚、面肌萎缩、永久性面瘫,对患者生活质量造成严重影响。
梅-罗综合征患者应避免辛辣刺激食物及吸烟饮酒,同时注意补充蛋白质、纤维素等营养元素。
梅-罗综合征患者的饮食以清淡营养为主,注意补充蛋白质、纤维素等营养元素,如牛奶、鸡蛋、鱼、虾、瘦肉、新鲜果蔬等,但需要避开过敏原。
梅-罗综合征患者如果因舌部裂口或面瘫而饮食不便,可以以流食或半流食为主,喝米糊、粥、汤等,食物避免过烫。避免辛辣刺激食物及饮酒,减少对舌部的刺激。
梅-罗综合征患者的护理以注意休息、口腔卫生及皮肤护理为主,同时注意用药护理,对疾病的康复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患者日常注意休息,偏头痛发作时避免光、声刺激,日常避免疲劳导致免疫力下降和头痛。
梅-罗综合征患者注意口腔卫生,每天早晚刷牙,饭后漱口,可以用碳酸氢钠液、复方硼酸液含漱,有助于冲洗舌裂缝中的食物残渣,避免出现感染。
长期口服药物的患者需要按照医嘱剂量服用,避免自行加减药量或突然停药,每月监测生化功能,避免出现肝肾功能损伤、血钾异常等。
患者及家属通过观察唇面部肿胀、舌裂、面神经麻痹症状有无缓解或发作频率有无降低进行病情监测。
部分患者因唇面部肿胀出现自卑心理,长期反复发作可失去治疗信心,家属需要及时疏导和安慰,给予患者治疗信心。
梅-罗综合征只能通过提高机体免疫力或改善生活方式进行预防,对于有家族史者孕前进行遗传咨询。
适度运动,规律作息,避免过度疲劳,提高机体免疫力。
身体出现不适及时进行治疗,避免感染进行性恶化导致免疫系统紊乱。
对于有家族史者孕前进行遗传咨询,产前可行基因检测,有一定早期筛查作用。
4092点赞
[1]赵民,周曾同.梅-罗综合征临床及病理学研究进展[J].口腔医学,2013,23(005):309-311.
[2]杨文明,何望生.梅-罗综合征研究新进展[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6,13(004):78-81.
[3]郭良蓉,李健东.食物不耐受与梅-罗综合征[J].国际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2017,35(005):257-259.
[4]陈谦明.口腔黏膜病学[M].第3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145-146.
[5]凌均棨.高级卫生专业技术资格考试指导用书.口腔内科学高级教程.精装珍藏本[M].人民军医出版社.2015.350-351.
回复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