浓缩胆汁综合征又称先天性免疫性溶血性肝炎、胆栓综合征、胆汁浓缩综合征,系指新生儿溶血病后出现明显梗阻性黄疸。浓缩胆汁综合征好发于母婴血型不合的新生儿、父母血型不同的胎儿,一般在出生后2天出现,持续3周,程度轻重不一,粪便呈陶土色。此病治疗方式包括蓝光疗法、换血疗法,一般积极治疗后患者预后较好。
浓缩胆汁综合征主要由多种新生儿溶血症引起,最常见的是母婴血型不合导致,在婴儿出生48小时内就会出现黄疸,一般持续3周左右。
母亲和胎儿间出现,Rh血型不合或ABO血型不合引起新生儿溶血,由于过度溶血,胆汁中胆红素增加,造成胆汁浓度升高,直接损害肝细胞,使肝细胞肿胀,导致继发性胆汁淤积,随后胆汁浓缩,形成胆栓,胆栓聚集形成胆汁栓,从而引起梗阻性黄疸。
浓缩胆汁综合征发病率由于国家、人种不同而有所差异。近来,由于新生儿重症黄疽治疗方法的进展,本病发病率有下降趋势,病死率为0~26.6%。
如果胎儿和母亲血型不合,大约有50%的新生儿会在出生后48小时内出现浓缩胆汁综合征。
如果父母双方的血型不同,例如一方为A型血另一为O型血,则孩子患病的概率会增加。
浓缩胆汁综合征最主要的症状为黄疸、腹部胀痛、食欲减退等,以上症状一般持续3周左右,多数患者较起病隐匿,症状相对较轻,不少患者因慢性并发症、伴发病或仅于健康检查时发现。
一般在出生后2天出现,持续3周,程度轻重不一,呈梗阻性。患儿脸部和手脚呈橘黄或金黄色,眼睛周围颜色变化尤其明显,如果症状持续加重,后期会变成明显暗黄色。
新生儿正常大便颜色为金黄色,患该病后大便呈陶土色,尿色发黄。
随着病情发展,未及时治疗,患儿会出现腹胀腹痛、呕吐、食欲减退等严重症状。
肝内胆汁淤积,由于患者过度溶血,胆汁中胆红素增加,造成胆汁浓度升高,直接损害肝细胞,可导致肝内胆汁淤积,随后胆汁浓缩,形成胆栓,胆栓聚集形成胆汁栓,从而引起梗阻性黄疸,长期持续胆汁淤积可进展为肝纤维化甚至肝硬化。
浓缩胆汁综合征的患儿身体不适无法用言语表达,所以需家长密切关注新生儿体征及异常表现,尤其是母婴血型不合人群,更应提高警惕,尽量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以免因病情延误造成肝硬化等不可逆损伤。对于确诊新生儿溶血症并有黄疸临床表现的患儿,更应该及时就诊以明确诊断。
如果新生儿出生2天内出现面部和手脚呈桔黄色,哭闹不止,拒绝吃奶,大便变为灰白色,尿液变为黄色,需要及时去新生儿科就诊。
多数患儿可至新生儿科、消化内科就诊。
新生儿及其父母都是什么血型?
新生儿出生后多久发现面部暗黄?
孩子平时吃奶正常吗?有没有出现哭闹不止的情况?
孩子大小便是什么颜色?
有没有带孩子测过黄疸指数?
孩子呕吐吗?一天呕吐多少次?
抽血检测血液中的血清胆红素是否正常。
如果检测结果显示阴性,则可确定溶血的发生,为确定具体病因提供有利的依据,有利于后期医生制定具体的治疗方案。
通过抽血了解患者的血型,进而确定是否有溶血发生,如母亲血型是O型,在孕期检查发现抗A(B)IgG效价>1:64者,则可确定溶血发生,是确诊本病的重要一环。
通过胆囊超声,检查胆内是否存在引起梗阻性黄疸的胆汁栓,结合面色发黄、腹胀等临床表现来确诊,是最常见的检查方法之一。
黄疸在出生后数小时至48小时内出现,持续3周以上。
血清胆红素增高,并具有梗阻性黄疸的特征。
絮浊试验阴性。
母婴血型不合,新生儿有溶血性疾病的临床表现。
满足以上4点即可诊断为浓缩胆汁综合征。
起病较缓,常在生后数天至数周内出现黄疸,持续时间较长,可伴有食欲下降、恶心、呕吐、消化不良、体重不增等症状,大便颜色变浅,严重时可呈灰白色,但有时浅时深的动态变化,尿色深黄。肝脏轻度至中度肿大,质稍硬,少数脾脏亦大。通过抗人球蛋白试验、絮浊试验可与浓缩胆汁综合征鉴别。
是新生儿持续性黄疸的最常见原因,是一种进展性的胆管硬化性病变。本病突出的表现是梗阻性黄疸,出生后2周后本该消退的黄疸反而加重,巩膜和皮肤由金黄色变为绿褐色或暗绿色,大便变成白陶土样,小便颜色加深呈浓茶样,尿布染黄。通过抗人球蛋白试验、絮浊试验、B超或者CT检查可与浓缩胆汁综合征鉴别。
浓缩胆汁综合征由溶血引起,因此先要根据溶血类型来治疗,只有溶血解除,黄疸消退,患者才能彻底治愈。
本病无有效的药物治疗,必要时可使用碳酸氢钠进行纠酸治疗。
浓缩胆汁综合征一般无需进行手术治疗。
通过蓝光连续或间歇照射进行治疗,使胆红素下降到7mg/L以下,治疗时间一般不超过4天。蓝光照射治疗是比较常见的治疗方法,效果比较好。需要注意的是,避免蓝光直射到眼睛以及生殖器官。
对于比较严重的患儿,可能需要通过换血来降低胆红素,达到康复目的。但是换血容易产生不良反应,如呼吸暂停等,一定要根据患儿的体质情况及接受程度进行。
经过正规治疗,浓缩胆汁综合征的患儿面部肤色变得红润、吃奶正常、大便颜色变为金黄色、体重增加,大部分患儿恢复良好,不会留下后遗症。部分严重的患儿,可能会出现肝脏损伤等后遗症。
浓缩胆汁综合征一般可以治愈。
浓缩胆汁综合征经过及时治疗,一般不会影响自然寿命。
部分严重患儿可能会出现肝脏损伤等后遗症。
本病持续3周左右,患儿1周回医院检查1次,主要测量黄疸指数,如果指数呈下降趋势,则表示药物治疗效果较好。
浓缩胆汁综合征患儿尽量母乳喂养,少量多餐,出生第一周奶量以每次30毫升为宜,每间隔1~2小时喂一次,一天喂10次左右。母乳不足可添加配方奶粉,注意奶量和温度适宜。
减少食用可产生血氨的食物,多吃含有富含维生素的食物,特别是B族维生素,因为B族维生素可促进消化、保护肝脏。另外维生素C、维生素A、维生素D等对肝都有不同程度的保护作用。因此,患者多吃蔬菜、水果、粗粮、蛋黄、瘦肉等食物。
定时定量进食低蛋白高热量食物,土豆是低热量、高蛋白、含有多种维生素和微量元素的食品,还有菌类,金针菇、香菇、黑木耳是最佳选择。
患儿家长应注意按照医嘱给予患儿服药,不可擅自更改用量。
注意定期检查,在家用药期间,应1周检查一次,测量患儿的黄疸指数。
严密观察生命体征变化,伤口敷料有无渗血渗液,观察甲床、嘴唇、脸色有无苍白,如出现异常要及时向医生说明。
浓缩胆汁综合征的病因较为明确,可根据具体病因进行针对性预防,如夫妻双方血型不同,可在备孕前进行新生儿溶血产前抗体检查,以预防此病的发生。
4632点赞
[1]鲁臣溪主编.消化系统综合征[M].2008
[2]李建提,劳玉玲,谢国均主编.方万强,邝绮慈,冯满欢等编.英汉外科与妇产科临床综合征词典[M].2001
[3]钱家鸣编著.肝胆疾病[M].2005
[4]石景森,王炳煌主编.外科黄疸疾病诊断治疗学[M].2003
回复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