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精所致幻觉症是一种长期大量饮酒所导致的精神障碍,最主要的致病原因就是过度饮酒,其他原因还包括家族与个体的易感性、社会文化因素、神经生化因素等。主要的临床表现为患者在意识清楚的状态下出现各种幻觉,以听幻觉为主,严重的可伴有妄想、相应的情绪障和冲动行为。此病治疗方面包括对于急性酒中毒的治疗和对于戒断症状的处理。
酒精所致幻觉症可由多种因素导致,可以将家庭、个人易感素质、社会与文化环境理解为饮酒问题的起始因素,可以将酒依赖、具体功能损害、冲突暴力理解为结果因素,把神经系统适应性改变,理解为生物学中的中介因素,将心理人格特征理解为心理的中介因素,这些因素相互作用,互为因果,构成了复杂的临床现象。
遗传因素主要是指家族与个体的易感性酒精依赖,有家族聚集性酒依赖的遗传度为51%~65%。
包括男性、受教育程度较低、婚姻破裂、重体力劳动、社会对醉酒者的容忍度、收入低下等。
饮酒者的血小板5-羟色胺水平较低,脑脊液5-羟色胺代谢产物5-羟色胺酸水平也较低,特别是具有冲动与暴力行为的酒精中毒患者。
通过临床可以观察到酒精所致幻觉症的患者往往比较外向、冲动、爱寻求刺激。同样也可以观察到许多患者本身就存在有一些精神障碍的问题,而因为长期大量饮酒,从而导致各种精神病理现象。
流行病学调查显示,由于长期大量饮酒的人大部分为青壮年男性,所以该病的患者大部分为青壮年男性,根据社区调查的结果,有5.4%~7.4%的人均可以诊断为酒依赖或酒滥用,这部分人往往伴发有酒精所致精神障碍,其中就包括酒精所致幻觉症。
酒精所致幻觉症的好发人群最常见于长期大量饮酒的患者,决定因素为饮酒量和饮酒时间的长短。
酒精所致幻觉症患者的症状可以表现为长期大量的饮酒后,也可以表现为突然对酒精的停用或者减量偶尔出现主要是以幻觉为主的精神障碍,表现形式包括幻听、幻视等。幻觉是在患者意识清晰的状态下所出现的,并不包括患者在醉酒状态下所产生的各种幻觉。
幻觉为酒精所致幻觉症出现的主要症状,也是临床上常见且重要的精神病性症状之一,主要的幻觉分类包括幻听、幻视,患者听到的声音可以是单调的,也可以是复杂的;可以是言语性的,如评论赞扬、辱骂、斥责或命令,也可以是非言语性的,如机器轰鸣声、流水声、鸟叫声等,其中言语性幻听最常见。幻视即患者看到了并不存在的事物,幻视的内容可以是单调的光、色或者片段的形象,也可以是复杂的人物、景象、场面等。
妄想常常伴随幻觉而出现,是在病态推理和判断基础上形成的一种病理性歪曲的信念,其中常见妄想,包括关系妄想、被害妄想、夸大妄想、罪恶妄想、疑病妄想、钟情妄想、嫉妒妄想、非血统妄想、物理影响妄想。
患者还可出现一些情感和言行的反应,比如恐惧、焦虑不安、情绪低落、不愿与人交流,表现为社会退缩,影响患者的正常社交与生活。
酒依赖者神经系统特有症状之一是记忆障碍,特别是不能记住最近发生的事情,拿东忘西,学习新知识十分困难,严重者可以并发科萨科夫综合征,表现为记忆障碍、虚构、定向障碍三大特征。
严重的慢性酒中毒病人如果突然断酒开始出现某些戒断症状,随着症状加重,大概在断酒后3~4天会出现震颤、谵妄,震颤、谵妄的前驱症状为胃肠不安、焦虑、失眠,特点是意识模糊,分不清东西南北,不识亲人,不知时间,有大量的自觉异常,如形象歪曲而恐怖的毒蛇猛兽、妖魔鬼怪,病人极不安宁,情绪激越,大叫大喊,还伴有全身肌肉的粗大震颤,上述症状有昼夜节律。
临床表现为左右对称性四肢无力、感觉麻木、针刺样或烧灼样感觉,检查时腱反射减弱,浅感觉降低,闭上眼睛时站立不稳,手足出汗过多,严重时走路时鞋子、袜子掉了也不知晓。
出现酒精所致幻觉症症状的人群应积极就医,可至精神科或心理科就诊,进行精神状况检查、肝功能检查等以明确诊断疾病,需注意与酒精性妄想症、精神分裂症等疾病进行鉴别。
在长期大量饮酒后,无家族遗传病史或重大应急事件的刺激下也出现了幻觉、妄想等精神病性症状,都需要进一步检查。
出现其他与饮酒有关的并发症,如酒精性妄想症、酒精性癫痫、酒精所致的人格变化等,以及在不明所以强制戒酒下出现的戒断反应,应及时就医。
若因为饮酒而出现消化道疾病,如肝硬化,从而导致上消化道出血,应立即就医。
患者首先考虑前往精神专科医院或者综合医院的精神科或心理科就诊。
若患者合并有其他饮酒所致的严重躯体疾病,如合并消化道疾病,应前往消化内科就诊;合并心血管疾病,应前往心内科就诊;合并神经系统疾病,应前往神经内科就诊等。
幻觉是一过性还是持续的?
目前都有什么症状?(如评论性幻听、命令性幻听、幻视、各种伴随的妄想)
是否有以下症状?(如记忆障碍、定向障碍、眼球震颤、四肢无力、感觉麻木)
既往有无其他的病史?
平时喝酒的频次以及量是多少?
精神科医师根据患者的外表与行为、言谈与思维、情绪状态、感知、认知功能、自知力等6大方面来判断患者的精神症状以及患者病情的严重程度,从而得出患者对于合作的治疗度以及应采用的治疗方案。
肝功能的检查包括肝功5项,包括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直接胆红素、间接胆红素、总胆红素。根据这些检查的指标是否在正常范围之内,判断长期大量饮酒者的肝脏是否受到了损害,临床表明在酒依赖患者中,仅肝硬化的发生率在30%以上。
对于头部进行高分辨率CT或者核磁共振的检查,用于检查头部尤其是大脑是否存在器质性病变,精神科一般用作排他性检查。
长期大量饮酒患者在停饮后,并且意识清晰的情况下,出现生动持续性的幻觉,并且伴随妄想或者其他情绪或行为方面的反应,即可初步诊断为酒精所致幻觉症。
酒精性妄想症与酒精所致幻觉症之间在致病原因上有类似之处,都是因为长期大量饮酒所致,但酒精性妄想症以妄想为主要特征,特别是嫉妒妄想,幻觉可有可无,而酒精所致幻觉症以幻觉为主要表现,妄想次之,此为鉴别点。
酒精所致的幻觉症与长期大量饮酒密切相关,发病前表现为突然的对酒精的戒断,而精神分裂症无此项特点,可明显鉴别。
酒精所致的各种精神障碍属于精神活性物质所致的障碍,治疗的第一步往往是建立良好的医患关系,对于长期大量饮酒患者不可突然的中断,以免引发单纯戒断症状的出现,甚至出现震颤、谵妄等。
喹硫平为抗精神病药,用于治疗精神分裂症,可治疗该病所发生的精神病性症状,禁用于对本品的任何成份过敏的病人。
奥氮平适用于治疗精神分裂症,同时也可以缓解各种精神病性症状,如该病所产生的幻觉、妄想,对奥氮平初次治疗有效的患者,巩固治疗可以有效维持临床症状改善,奥氮平口服吸收良好,在5~8小时内达到血浆峰浓度。
氯硝西泮可用于处理由于酒精戒断所引起的戒断症状,不可用于孕妇或哺乳期妇女。
阿普唑仑属于抗焦虑药,用于缓解由于酒精戒断所出现的烦躁、焦虑、抑郁、震颤等症状,治疗短期焦虑症状时,使用几周后即可停用或根据需要继续使用,常见不良反应包括镇静、疲乏、衰弱、抑郁、头晕、记忆力差。
纳曲酮属于阿片受体阻滞剂,试验表明内源性阿片类物质在酒精一类的强化作用中起一定的作用,所以该药物能够降低酒依赖患者饮酒量和复发率。
酒精所致幻觉症一般无需进行手术治疗。
心理治疗主要包括社会心理干预,其中包括认知行为治疗以及团体治疗。认知行为治疗,主要目的在于改变导致适应不良行为的认知方式,帮助患者应付急性或慢性对酒的渴求。团体治疗使患者有机会发现他们之间的共同问题,制定出切实可行的治疗方案,能促进他们相互理解,在治疗期间相互支持、相互监督。
酒精所致幻觉症患者由于长期大量的饮酒,其他身体机能也会遭到不同程度的损害,因此相当一部分患者需要治疗的不仅仅是酒精所致的精神障碍,同时还有酒精所致的器质性疾病,大多数症状在患者戒酒后可以迅速改善。
酒精所致幻觉症能治愈,但治疗周期较长。
酒精所致幻觉症患者若积极治疗,治愈后一般不影响患者寿命,若未采取治疗措施,可不同程度的影响自然寿命,具体存活时间视患者病情而定。
可在药物治疗或心理治疗2~6周后再进行复诊,根据患者的酒精戒断状态的保持和是否再次出现幻觉,从而判定患者的预后情况。
酒精所致幻觉症患者的病因就是因为长期大量饮酒所致,因此在以后的饮食中一定要戒酒,至少也要严格的限制酒精摄入,同时饮食清淡,不宜给心脏血管以及肾脏再造成过重的负担。
饮食中禁忌饮酒,若是已经完成对酒精的戒断,再次饮酒可以引起更加严重的酒精依赖,因此坚决不能再让患者摄入酒精。
低盐、低油饮食,高盐会给身体的血管以及肾脏造成不必要的负担,而多数患者因为长期大量的饮酒常常有相应的肝硬化和心血管疾病,因此低脂饮食对于患者的预后也有好处。
宜多食用低脂、高膳食纤维的食物,例如燕麦、苹果、萝卜、海带等;宜多食水果和新鲜蔬菜,保持营养均衡,因为长期饮酒仅能提供能量,不能提供机体所含的蛋白质、维生素、矿物质等,所以病人常常消瘦,甚至营养不良。
可适当饮用小米粥、薏米粥等,有助于修复由于饮酒所造成的胃肠肝脏功能的损害。
通过对酒精所致幻觉症患者的社会心理干预,来改变患者长期饮酒的认知方式。患者的家属也应当详细的进行相关知识的科普学习,给患者进行家庭治疗,也能间接的督促患者养成良好的生活方式,防止以后每次出现酒精依赖。
患者应进行适量的运动锻炼,加强体质,从而能够更好的面对社交场合所带来的恐惧与焦虑感。
患者的家属在患者面临恐惧焦虑时,应当给予鼓励与安慰,同时照顾好患者的生活,例如监督、协助或者替患者合理的安排生活,包括饮食、卫生、睡眠等。
由于社会文化因素在饮酒方面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中国又是以酒文化而著称的国家,饮酒往往是日常生活的一部分,所以首先应积极的改变社会中存在的饮酒习惯,也包括一些有关酒的习俗。
青少年应了解学习过度饮酒的危害,抵触过度饮酒,即可积极避免成年以后出现酒依赖的现象。
对于反复纠结的心理问题应及时的找到专业人士进行疏导,避免出现独自饮酒和借酒浇愁的现象,否则很容易造成大量饮酒。
4743点赞
[1]李凌江,陆林.精神病学[M].八年制第三版.人民卫生出版社,2015:216-225.
[2]郝伟,陆林.精神病学[M].第8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9:79-81.
回复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