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风湿热肾损害是由风湿热引起的一过性、非进展性、病理改变较轻的一种免疫性损害。个别患者有一过性肉眼血尿或轻度蛋白尿,数日后肉眼血尿消失,偶见肾病综合征范围内蛋白尿。急性风湿热肾损害为一过性、自限性,无需特殊治疗,一般随风湿热的好转而好转或恢复正常。
急性风湿热肾损害主要的发病原因在于A型溶血性链球菌感染的风湿热,好发于已经患有A型溶血性链球菌感染和肾脏疾病的患者。
细菌感染造成的免疫应答机制发生免疫应答反应,免疫应答反应所产生的物质聚集于肾脏,对肾脏造成一过性的损害。
约有1%的风湿热患者会患有急性风湿热肾损害,其多见于温带。我国各地均有发生,好发于冬春阴雨季节,潮湿和寒冷是重要的诱发因素。近年国内外报告初发年龄25~30岁以上的新发病例陆续发现。急性风湿热肾损害的发病与人群的生括条件密切相关。居住过于拥挤、营养低下、医疗条件缺乏等,有利于溶血性链球菌的生长繁殖和构成急性风湿热肾损害的流行基础。在经济发达的国家中,风湿热的发病率趋向逐渐下降。20世纪50年代以后,青霉素广泛地应用于预防风湿热,该病的发病率下降更为明显。自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后,急性风湿热肾损害在全球范围内的发病率又有所回升。
研究表明A型溶血性链球菌是急性风湿热肾损害的主要致病菌,因此已经感染了A型溶血性链球菌的患者更容易引起急性风湿热肾损害。
如肾小球肾炎患者、肾盂肾炎的患者或是肾病综合征的患者,由于肾脏本身存在损害,A型溶血性链球菌更容易感染已经受损的肾脏组织。另外,由于部分肾脏疾病患者需要进行免疫抑制类药物进行治疗,这类药物可以降低患者的免疫力,从而使这部分患者成为急性风湿热肾损害的好发人群。
急性风湿热肾损害以一过性肾脏损害为特征,患者典型症状为一过性蛋白尿或者血尿,包括肉眼血尿和镜下血尿,损害较重的患者可以出现一系列全身症状,例如水肿、发热、多汗、疲乏及舞蹈症,其并发症主要为游走性多发性关节炎、心肌炎、心包炎、环状红斑。
肉眼血尿伴有尿痛及轻微蛋白尿为本病的典型症状,并且这种症状会在数日内自行消失,患者往往因为肉眼可见的洗肉水色或鲜红色尿液而去就诊。
如果患者的风湿热过于严重,可能会导致发热、多汗、疲乏、食欲不振等全身的症状,这是由于A型溶血性链球菌引起的一系列自身免疫应答反应而引起的症状。
由于肾脏的功能受到一定的损害,引起了肾脏滤过膜功能异常,导致蛋白质丢失,此时血浆内胶体渗透压降低,血管内的水分就会顺浓度梯度进入结构较为疏松的组织,引起下肢、眼睑的水肿。
舞蹈症是由于A型溶血性链球菌引起的风湿热感染加重的表现,表现为患者手舞足蹈,并且无法自行停止,这种情况多见于儿童和青少年女性患者或者孕妇。
急性风湿热肾损害偶有合并风湿热其他症状,例如尿痛、尿急、关节炎等。
由A型溶血性链球菌的感染所致,患者如果发生了急性风湿热肾损害,则提示感染在进一步蔓延,往往会使得全身的炎症累及到关节,呈现出游走性多发性关节炎。
同样是由于风湿热感染所致,炎症侵蚀心肌,造成了心肌炎,心肌炎的后果非常严重,需要积极应对。
当感染蔓延到心包,可以引起心包炎,心包炎也是感染进一步加重的信号,需要积极控制和预防。
环状红斑是急性风湿热的感染累及皮肤的一种皮肤损害表现,边缘呈红色,中间灰白,称之为环状红斑。当感染得到控制,环状红斑会自然消退。
当患者发现肉眼可见的血尿,同时伴有轻微的全身症状,例如乏力、发热、水肿等,需要尽早就医,就医时,医生会根据患者情况进行尿常规、肾功能等检查,明确病情,并与肾盂肾炎、急性肾小球肾炎等疾病的鉴别。
如果发现有尿痛、尿急症状并且迁延不愈时,应立即就医。
如果发现有血尿,并伴随乏力、发热、水肿时,应立即就医
大多患者优先考虑肾内科就诊。
以治疗风湿热为主的患者建议去风湿免疫科就诊。
患者是否出现尿急、尿痛、排尿困难等情况?
症状持续多久了?
既往有无其他的病史?
有没有青霉素或者磺胺类药物过敏?
身体上是否出现环状红斑?
实验室检查可发现尿液中含有少量的蛋白质以及血尿,可初步判断肾脏功能是否受到损害。
通过血清中成分的含量是否正常,诊断肾小球的滤过功能是否正常,并且可在一定程度上反映肾小球滤过功能的损害程度。
多呈节段性或轻、中度弥漫系膜增生,电子致密物沉积于系膜区,不同于链球菌感染后肾炎的上皮呈驼峰状致密物,偶见急性间质性肾炎的表现,均为一过性病变。
根据以下情况即可确诊为急性风湿热肾损害。
患者具有风湿热病史。
出现尿痛、尿急、血尿、乏力、发热、水肿的症状。
尿常规检查中发现含有少量的蛋白质以及血尿;病理检查呈节段性或轻、中度弥漫系膜增生,上皮呈驼峰状致密物。
肾盂肾炎的发病相对急骤,且症状与本病较为相似,但存在一定的差异,肾盂肾炎发热、腰痛等全身症状往往更加明显,肾脏活检和病史则可以轻易的做出明确。
急性风湿热肾损害在造成了肾脏实质损害的时候,要注意与IgA肾病相鉴别,此时患者的临床表现较为全面和复杂,依然需要通过组织活检来进行明确。
急性肾小球肾炎在症状上较难与急性风湿热肾损害,但两者之间最大的区别就是病史,急性风湿热肾损害的患者具有急性风湿热的病史,而肾小球肾炎的患者通过肾脏的损害程度,肌酐清除率等远期的变化以及肾脏活检穿刺也可以进行明确的判断。
急性风湿热肾损害患者的治疗原则为针对急性风湿热治疗,一般来讲,急性风湿热病情好转后,肾损害就会有所改善,若患者症状一直无好转,要及时使用药物进行治疗,缓解急性风湿热对肾脏的损害,患者一般需要短期治疗。
一般来说,急性风湿热肾损害无需药物治疗,患者的肾脏损害症状往往是一过性的,几天内可以自行消退,对于一部分在数日内症状无减轻的患者,需要应用药物进行治疗。
青霉素是本病最常用的药物,可以有效抑制A型溶血性链球菌的繁殖,通过消除细菌来达到缓解肾脏的损害,但是青霉素过敏的患者禁用。
非甾体抗炎药对本病也有很好的效果,具有解热、镇痛的作用。急性风湿热肾损害的患者使用阿司匹林可以很好的控制炎症反应的发生,预防肾脏内部免疫应答物质的聚集,同时可以缓解患者的尿痛及全身不适的症状。
依托红霉素悬液是青霉素过敏的患者首选用药,同样也可以有效抑制A型溶血性链球菌的感染。
急性风湿热肾损害患者一般不需要手术治疗。
急性风湿热肾损害患者经过治疗后可治愈,且一般不会影响患者的自然寿命,但是急性风湿热容易反复复发,建议患者在治愈后三个月或半年之内进行复诊一次。
急性风湿热肾损害患者经过治疗后,积极控制急性风湿热,急性风湿热肾损害即可治愈。
急性风湿热如果得到有效控制,风湿热造成的肾损害不会影响患者的自然生命。
急性风湿热肾损害患者治愈后需要在三个月或半年之内进行复诊。如果患者的肾脏损害较为严重,需要在1年内进行随诊。如果患者的病程进入肾脏衰竭期,需要终生随诊。
急性风湿热肾损害患者需要多吃优质蛋白质,少吃高热量的食物,减少肾脏的负担,多吃富含维生素的食物,均衡电解质的摄入。
忌吃高热量、高盐食物,忌吃刺激性食物,忌吃发物,以免加重感染,以及增加肾脏负担。
杜绝饮酒和吸烟,烟酒同样会给肾脏带来负担。
宜吃富含维生素的食物,多喝水,增强免疫力,有助于对抗感染,加快人体对毒物的排出。
急性风湿热肾损害的患者在护理上主要针对于急性风湿热,患者要注意保暖、室内通风、环境干净整洁,同时患者要定期检测尿蛋白和血尿的情况,确保自身的健康状态趋于平稳,患者需要按医嘱严格用药,不可擅自停药,造成病情恶化。
应首先保证患者的生活规律,睡眠充足。
另需要维持患者居住环境的干净、整洁,室内勤通风、勤打扫。
家属应疏导患者心理情绪,告知患者此病无需紧张,大多可以自愈,让患者以积极的心态面对治疗和康复。
家属要叮嘱患者规律服药,定期复查,来判断风湿热的治愈情况。
外出时需佩戴口罩,减少呼吸道感染的情况。
确诊急性风湿热肾损害后,需要定期检测患者的尿蛋白和血尿的情况,还有患者的肾脏功能指标,确保患者的健康状态趋于平稳,同时急性风湿热还会对其他脏器造成损害,应提高警惕。
急性风湿热肾损害患者需要额外注意的是,在用药治疗取得成效的时候,为了避免病情反扑,应注意抗菌素用够疗程。切不可在感染得到控制之余放松警惕,感染的再次出现很有可能再次造成肾脏损害,反复的肾脏损害对于肾脏功能来说极为不利,可以诱发更多更严重的并发症。
避免急性风湿热即可有效预防急性风湿热肾损害,如在日常规律作息,增加体育锻炼,在进行医疗操作的时候,需要去正规的机构,避免发生感染,对于已经患有风湿热的患者或者具有肾脏基础疾病的患者应该谨遵医嘱进行治疗,避免发生急性风湿热肾损害。
急性风湿热肾损害无需早期筛查,对于急性风湿热的患者出现肉眼血尿、蛋白尿的应高度怀疑急性风湿热肾损害。
对于可以改变的因素,需要做到规律睡眠,健康作息,饮食营养均衡,增加体育锻炼,提高自身免疫力。同时,在进行医疗操作的时候,例如拔牙、美容、针灸时需要去正规的机构,避免卫生条件不好而引起感染。
对于已经患有风湿热的患者或者具有肾脏基础疾病的患者,应该谨遵医嘱进行治疗,规律服药;对于具有慢性肾小球肾炎、肾病综合征及肾脏衰竭的患者,需要更改饮食习惯,营养均衡,定期复查,预防感冒,保护好肾脏功能,有身体不适应及时就医。
4843点赞
[1]张清慧,陈玉才.中西医结合治疗儿童急性风湿热72例临床分析[J].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2011,13(1):114.
[2]李兴福,张妮.急性风湿热诊断的相关问题.临床内科杂志,2005.22(010):652-654.
回复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