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植体周炎是指发生于种植体周围的软组织以及硬组织的炎症病变,可累及种植体牙床,造成种植体周围的骨持续吸收,导致骨结合失败。若不及时治疗,最终导致种植体松动、脱落。种植体周炎是种植义齿修复后最常见的并发症,也是临床上常见的导致种植失败的原因之一。
种植体周围存在大量的能动杆菌、梭形菌和螺旋体等革兰阴性厌氧菌,微生物入侵种植体以及周围组织,造成黏膜红肿、种植体与牙齿骨结合被破坏,菌斑越多,破坏程度越严重。
部分种植体周炎的炎症与修复体部件、修复体无清洁通道以及过多的粘接剂相关,这类型属于医源性的种植体周炎,医务工作者做相关的调整,清除过多粘接剂可以预防医源性的骨吸收。
种植体周炎的根本病因是种植体上的细菌微生物刺激机体产生炎症反应,好发于口腔卫生差者、吸烟者、有牙周炎既往史者等人群,吸烟、酗酒等因素可诱发此病。
种植体周围炎的菌丛主要是革兰性阴性厌氧菌,如能动杆菌、梭形菌和螺旋体,大量的革兰氏阴性菌聚集,导致微生物集聚,微生物入侵种植体,引发炎症,继而出现种植体周炎。
吸烟是诱发种植体周炎的一大独立因素,因为烟草中含有的尼古丁有收缩血管的作用,影响牙周的血液供应以及营养运输。除此之外,吸烟时释放的化学物质能促进中性粒细胞和巨噬细胞产生一些能够对周围组织造成破坏的酶,可对牙周组织造成破坏。另外,吸烟可以改变种植体周围的微生态环境,减少种植体周围健康菌群,增加病原体在种植体周围聚集。
糖尿病患者身体机能差、代谢能力下降、感染风险大且不容易修复,容易出现种植体周围感染,所以有糖尿病既往史的进行种植牙的患者需要严密监测血糖。
义齿与下颌的接触关系异常、上部结构固位差、种植体数目较多、种植体的排列位置异常、上、下颌骨关系异常等情况时,种植体生物力学负载过重,若合并有牙周感染可加速疾病进展。
如果选择的物质不合适,可能会发生食物的嵌塞,引起菌斑的聚集,最终导致本病。
烟草中含有大量的有毒物质,如尼古丁,尼古丁已经被证实具有血管收缩性,严重影响牙周的血液供应,同时吸烟可以改变种植体周围的微生态环境,增加有害菌群在种植体周围聚集。
饮酒可影响骨吸收的修复,影响种植体与牙齿骨的结合。
目前据统计种植体周围炎发生于28%~56%的患者和12%~43%的种植体,种植体周围炎骨吸收的严重程度随着负载时间的延长而增加,在种植5~10年后,约20%患者和10%种植体会受到种植体周围炎的影响。
种植体周炎的根本病因是种植体上的细菌微生物刺激机体产生炎症反应,若不注意口腔卫生,卫生不好,菌斑就多了,容易导致种植体周围发生炎症。对这类患者应加强清洁牙齿的意识,种植牙虽然没有蛀牙的危险但有发生炎症的风险,且后果比较严重。
吸烟是影响种植牙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之一,烟草中的尼古丁有收缩血管的作用,以及吸烟可以改变种植体周围的微生态环境。
种植体周炎与既往牙周病史有很大关系,临床上有牙周炎既往史的患者患病几率更大。所以对于牙周炎患者,应该先治疗牙周炎,然后再做种植牙。
众所周知糖尿病患者身体代谢差、易感染且不易恢复,有种植牙的糖尿病患者牙周易感染出现炎症。
大部分患者是在在复诊时才发现有种植体周炎,该病的典型临床症状为黏膜发红肿胀、探诊出血且深度增加、种植体周袋内有溢脓、骨结合减少。可出现口臭、牙周脓肿等其他症状,可导致颌骨骨髓炎、颌下淋巴结肿大等并发症。
牙龈黏膜炎症性红肿,部分患者呈现增生性黏膜炎。
种植体周炎患者在探诊时容易出血,且探诊深度通常≥5mm。
种植体发生骨吸收后可逐渐形成种植体周袋,种植体周袋可作为牙周微生物群的避难所,伴有感染可有脓液。
Ⅰ期,轻度水平骨吸收。
Ⅱ期,中度水平吸收伴个别垂直吸收。
Ⅲ期,中到重度水平吸收并有广泛的环状骨缺损。
Ⅳ期,重度水平吸收,种植体周各壁垂直骨吸收,骨壁破坏
种植体周炎患者的口腔微生态环境多已失调,而且口腔内的感染、厌氧菌大量集聚导致患者出现口臭症状。
当患者机体抵抗力低下时,较深的牙周袋脓液引流不畅时,可形成牙周脓肿,多伴有剧烈疼痛。
发生种植体周炎后牙龈牙槽骨吸收,出现较深的牙周袋,作为微生物的避难所,局部有脓肿,甚至牙槽脓肿,细菌可以沿着我们的牙槽骨的深部走,继而引发颌骨骨髓炎,患者可出现疼痛、发烧症状。
长期绵延不愈的种植体周炎可引发牙周支持组织的慢性炎症,如出现颌下淋巴结肿大。
种植体周炎出现脓液、植体缺损时及时到口腔科或牙科就诊,进行口腔卫生检查、种植体周黏膜检查、探诊检查等,通过检查进行确诊,注意与种植体周围黏膜炎相鉴别。
种植体周围出现牙龈黏膜红肿,挤压有脓液或出血、松动或缺失的情况,需及时就诊。
优先考虑去口腔科。
出现种植体缺损症状去牙科。
目前有什么症状?
什么时候镶的种植体?
定期复查过吗?最近一次复查是什么时候?
吸烟吗?每天吸烟多少根?
既往有没有糖尿病病史?
以前有没有患过牙周病?
通过检查口腔,判断口腔环境卫生及种植体松动情况。当菌斑和牙石数量较多时,口腔卫生环境差,患种植体周围病变的风险高。
通过X线检查可以了解患者的骨吸收情况,X线片上通常可以看见水平或垂直的骨吸收,种植体周炎的典型X线显示为对称的“浅碟型”或“弹坑样”的骨吸收。
可以通过叩诊和触诊来检查种植体的松动度,也可通过应用种植体动度检测仪检查,可以发现种植体周围骨结合的早期破坏,从而早期判断种植体周炎。而触诊和叩诊检查出的种植体松动通常已到达骨破坏晚期,种植基本宣告失败。
通常是使用专用的牙周探针施加轻力,对种植体周围进行探诊,以检查种植体周是否有出血,测量牙龈边缘到牙龈沟底部的深度,通过检查可以判断炎症范围以及骨吸收的程度。
种植体周炎患者通常伴有黏膜的发红、肿胀,可以通过黏膜检查明确炎症的程度以及鉴别是否为特殊类型的黏膜增生性炎症。
通过检查种植体上部结构咬合力,辅助判断种植体周围炎。咬牙时压力过大,对种植体周围炎的发生发展具有重要的影响。临床检查中使用咬合纸或蜡片检查咬牙时压力有无过大或过小。
经典的细菌培养技术是微生物检测的金标准,可以分离鉴定标本中不同菌种,同时可以获得药敏试验结果,但是敏感性稍差,培养时间较长。
是利用受检细菌的单克隆或多克隆抗体,与其表面抗原特异结合,通过荧光标记或酶联反应检测靶细菌。这种方法对取样要求不高,只要靶细菌量足够大即可;特异性较高,操作相对快速,可以对靶细菌作半定量分析,但是可能发生交叉反应。
共振频率分析是目前最新的种植体稳定性测量工具,是判断种植体是否形成骨性愈合的一种有效的方法,并可对种植体的稳定性进行长期的监测。最突出的优点在于可定量评价种植体骨界面,能够反映界面的微小变化,测量过程不会影响正常的组织愈合,有无创、无痛、操作简便等优点。
临床上诊断种植体周炎的标准包括进行探诊检查时出血且探诊深度≥5mm、种植体周袋内有溢脓、X线显示边缘骨丧失≥2mm。
种植体周炎治疗原则是去除菌斑,控制感染,消除种植体周袋,制止骨丧失,诱导骨再生,可根据情况采取手术治疗,如牙槽骨的修整、翻瓣清创术等方式。
5%浓度的氯已定可用来含漱,达到清洁口腔,维持口腔卫生的目的。
抗生素多用阿莫西林或替硝唑或者二者联合用药来控制细菌感染。
如对于因咬合力过大导致的种植体周炎,可考虑调牙合等方法,使种植体周围病变患者的咬和力恢复正常。当种植体周围有菌斑时,可以用塑料器械或钛刮治器或超声洁治器进行机械除菌斑。
对于感染严重患者考虑行翻瓣清创术来清除口腔内的感染组织。在翻瓣清创术的基础上,在骨组织被破坏的区域进行生物被膜的应用,使组织和细胞不能长入骨缺损的区域,防止患者骨密度和体积的减小。同时保护骨细胞顺利增生,填满骨密度和体积减小的骨组织表面,诱导完全骨组织的生长。
对于骨组织破坏严重需要修复的患者应进行再生性手术,诱导骨的生长修复。在翻瓣清创术的基础上,在骨组织被破坏的区域进行生物被膜的应用,使组织和细胞不能长入骨缺损的区域,防止患者骨密度和体积的减小。同时保护骨细胞顺利增生,填满骨密度和体积减小的骨组织表面,诱导完全骨组织的生长。
切除性手术主要包括骨切开术和骨成形术,目的在于防止骨密度的下降和体积的减小。使种植体牙龈边缘到牙龈沟底部深度变浅,清除感染组织,除去种植体表面的菌斑,牙石和细菌毒素,保持患者口腔种植体的卫生。
当种植体周围有菌斑时,应进行机械除菌斑,可以用塑料器械或钛刮治器或超声洁治器清理种植体周围包括龈上和龈下所有的菌斑和牙石,此方法可以提高治疗效果。
若患者种植牙有多余的粘接剂残留时,需要用刮治器去除干净后,再用双氧水、生理盐水交替冲洗,然后局部应用盐酸米诺环素缓解炎症,医生可以考虑进行粘接时用个性化粘接戴型去除多余粘接剂,防止粘接剂残留。
种植体周炎经过系统治疗以及长期的口腔护理可以完全治愈,不会影响种植体使用寿命,患者在出院后第1、3、6个月复诊,后期需每年照1次X线片,观察是否存在骨吸收。
种植体周炎及时治疗,可以达到治愈的目的。
种植体周炎通常不影响患者的寿命。
种植体周炎患者需要在出院后第1、3、6个月复诊,1年内无异常者以后每半年到1年复诊1次。复诊时需要检查牙周软、硬组织,每年照1次X线片,观察是否存在骨吸收,有不适症状时或者高危病人可作微生物检查,及时发现感染的早期征象。
种植体周炎患者日常生活中应该注意饮食清淡,不吃刺激性食物,避免刺激口腔组织。术后的种植体周炎患者应该注意吃流食,不吃过硬过烫的食物影响愈合。
清淡的饮食以及富含维生素的食物有利于口腔黏膜的恢复,如苹果、香蕉、芹菜等。
切勿吃冷的冰淇淋、辛辣刺激的菜、油炸类食品等,避免刺激牙龈、刺激口腔组织。
术后患者应以流食为主,不能吃过硬的食物,避免用力咬合影响伤口愈合。
种植体周炎患者维持口腔卫生是很重要的,所以患者应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除此之外日常生活中应该注意合理用牙,尽量避免咬合压力过大造成种植体损伤。
注意口腔卫生,养成早晚刷牙、饭后漱口的好习惯。
纠正患者的偏侧咀嚼习惯,应该双侧交替咀嚼。
夜间磨牙的患者可以考虑佩戴牙合垫,避免种植体咬合压力过大。
通常来说种植体周炎患者无自觉症状,从发生种植牙轻微炎症开始到种植牙脱落这过程,患者可能没有一点感觉。所以应该严格遵从医嘱,定期检查和维护种植体,监测病情发展情况。
种植体镶嵌术前应该仔细询问患者病史,有无吸烟、酗酒、牙周病既往史,以及是否夜间磨牙,慎重考虑选择合适的时机镶种植体。
保持口腔卫生可以有效预防种植体周炎的发生,除此之外,有既往糖尿病的患者需要严格控制血糖。戒烟、酒,所有患者都需要定期复查,及早发现种植体周炎的早期症状,尽早进行干预措施。
对于种植术后有糖尿病、吸烟、酗酒的高危人群,在定期复查时还需要进行微生物检查,以早期发现菌群失调现象并给予干预措施。
种植体修复术后应尽量避免即刻负重,避免过早负重,避免过度负重。
保持良好的口腔卫生,定期进行专业清洁维护可以有效预防菌斑聚集。
戒烟戒酒,防止种植体周炎的发生。
4920点赞
[1]夏雨凝,陈吉华.种植体周围炎的病因分析和治疗进展.西北国防医学杂志[J].2017,38(07):482-485.
[2]孟焕新.牙周病学,第四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2:23-318.
[3]李亚清,刘雁鸣,章燕珍.种植体周围炎的病因及治疗方法的研究进展[J].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2012(04):809-812.
[4]陈江.口腔种植的风险防范[M].人民军医出版社,2015:235-237.
[5]张翼鹏.口腔执业医师历年考点精编2015[M].人民军医出版社,2015:128.
回复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