垂体性闭经是属于病理上的闭经现象,主要是因为颅脑内部的垂体组织存在某些特殊性的损害之后,导致垂体功能出现受阻问题后而影响到促性腺激素的分泌状态。促性腺激素的分泌状态是否正常会直接影响到女性激素的分泌状态,并直接影响到卵巢内部的运行状态,在缺失促性腺激素的运行期间,卵巢部位无法正常运行的情况下,自然就会造成女性出现提前闭经的现象。
垂体性闭经的病因有很多,如垂体梗死、垂体功能损伤、垂体肿瘤等,以及精神影响、环境因素共同参与其发病。
由头颅损伤或颅内手术、放射、炎症等原因使垂体损伤引起垂体功能减退,卵巢功能低下,导致闭经。
系器质性疾病中引起闭经的最常见原因。
常见的为席汉氏综合征,由于产后大出血休克,垂体缺血坏死,尤以腺垂体最敏感,造成各个腺体功能异常,卵巢功能异常表现为闭经。
由于垂体外的保护膜先天发育不全或被肿瘤、手术破坏,可能会使脑内循环的液体涌入,将垂体压扁,引起闭经。
地中海贫血、淋巴性垂体炎等疾病也与垂体性闭经的发生有关。
女性生产后长时间持续哺乳可能会发生垂体性闭经。
当精神长期出现消极情绪,如恐惧、抑郁、焦虑等情况时,大脑、下丘脑就会发生功能性失调,从而导致垂体性闭经。因此,针对这种原因导致的垂体性闭经,患者要及时主动调整好自己的心态。
有些药物会影响到下丘脑的内分泌功能,因此,当有可疑情况时要及时咨询医生,看是否由相关药物引起。
产后大出血没有及时纠正。
垂体性闭经是一种妇科常见病,目前暂无权威的该疾病发病的相关数据。
中青年女性是垂体性闭经的好发人群。
有家族遗传史的人群。
分娩时大量出血的人群。
在耳鼻咽喉手术或颅内手术损伤到垂体的人群。
垂体性闭经的临床症状与垂体前叶损伤破坏的部位范围和功能衰竭程度,以及与减退的促性腺激素其相应靶腺萎缩程度有关,其典型症状以激素缺乏为主。部分患者还可以并发甲状腺功能异常、骨系统疾病、肾上腺异常以及其它妇科疾病。
依发病年龄而不同,青春期前发病者表现为原发性闭经,青春期后发病者表现为继发性闭经。月经紊乱表现为月经稀发、经量少,或不规则阴道出血。
为本病主要症状,但多数病人未必出现。多为双侧性,也可呈现单侧性。
早期为持续性钝痛,位于两额部、前额、眼球后或鼻根部,也可呈胀痛伴阵发性加剧。如头痛剧烈,呈弥漫性并呕吐,提示肿瘤侵犯面广,引起颅内压升高所致。
垂体肿瘤的早期症状为视野缺损,多为两颈侧偏盲,由于肿瘤向鞍上扩展,压迫视神经交叉所致,亦有一侧性或两侧性视力减退,甚至失明。
由于促甲状腺激素不足导致,患者常常感到身体疲倦、乏力、怕冷。
表现为阴毛、腋毛、眉毛脱落或者毛发稀疏。
有些垂体损伤性闭经的患者主要是由于垂体缺血、炎症、放射及手术等破坏了垂体前叶的功能导致的,这个时期的患者还可能会出现低血糖、低血压、低基础代谢、性欲减退等疾病症状,有时候还会出现第二性征的退化。
垂体性闭经后妇女不排卵,因而不能受孕。
长期患有垂体性闭经,还可能会使患者引发一系列的妇科并发症出现,例如子宫萎缩、卵巢囊肿、附件炎、子宫内膜炎等,严重的还可能会引发癌变产生。
如果闭经是由雌激素水平过低引起的,患者患有骨质疏松的风险会增加,骨折的风险也随之升高,而且还会增加心血管疾病的危险。
部分患者可能会并发心理疾病,如睡眠障碍、焦虑症、抑郁症等。
垂体性闭经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对于改善症状、预防并发症极其重要,尤其是出现月经不调、停经,一定要及时就医治疗。
患者出现以下症状时均须及时就医咨询:
育龄期女性出现月经不调、停经,甚至超过三个月经周期。
乏力、消瘦、食欲异常等全身症状。
性器官萎缩。
毛发脱落。
出现其他严重、持续或进展性症状体征。
患者优先考虑去妇科、内分泌科就诊。
是从什么时候开始不来月经的?末次月经是什么时候?
既往月经正常吗?初潮是什么时候?有没有痛经的症状?痛经严重吗?
既往出现过月经周期延长的情况吗?
是否伴有恶心、呕吐、腹痛等症状?
除了不来月经以外还有什么其他症状吗?
近期有过性生活吗?初次性生活是什么时候?
在出现闭经前受到过什么精神刺激吗?
最近是否有在减肥?饮食正常吗?有没有节食的情况?
分娩时有无产时、产后大出血?
了解宫腔深度、宽度、形态、有无畸形、有无粘连,取内膜检查有无病理改变。
直视子宫及性腺外观,除外先天发育异常,闭经的检查必要时取卵巢活检。
了解宫腔形态,有无畸形,输卵管是否通畅,除外结核病。
孕激素和雌激素试验,观察子宫内膜有无反应。
了解雌激素水平。
了解雌激素水平及有无孕激素影响。
了解有无排卵及黄体功能。正常月经周期中卵泡期体温比较平稳,一般波动在36.5℃以下。排卵后体温上升0.3~0.5℃,维持12~16天,在月经前一天或月经来潮当天下降至卵泡期水平。这种前半周期低而后半周期升高的基础体温称双相体温,双相体温一般提示有排卵或黄体形成。无此变化的体温称单相体温,表示无排卵。闭经患者基础体温多为单相,但子宫性闭经因其卵巢功能是正常的,因此可表现有双相基础体温。
了解卵巢功能。
一般用药后15~30分钟,促黄体生成素值高于用药前的2~4倍,为垂体功能良好,如不升高或升高很少说明病因可能在垂体。
如PRL<50μg/mL,闭经的诊断应进一步作PRL,兴奋或抑制试验,以鉴别PRL的功能性分泌增多与垂体腺瘤。
以除外垂体肿瘤。
可以除外性发育异常。
典型垂体性闭经症状(闭经、月经稀发、畏寒、乏力、毛发脱落、消瘦)加上存在垂体病变,如席汉综合征、垂体肿瘤、高催乳素血症、原发性促性腺激素水平低下、空蝶鞍综合征等。
妇科检查正常或有内外生殖器萎缩。
基础体温呈单相型。
血中雌激素、孕激素、卵泡生成激素水平低下,催乳素可升高。
蝶鞍X线或CT检查发现垂体病变。
孕激素试验阴性,雌孕激素试验阳性。
垂体兴奋试验无反应。
闭经的原因在卵巢,卵巢分泌的性激素水平低下,子宫内膜不发生周期性变化而导致闭经。这类闭经促性腺激素升高,属高促性腺素性闭经。多见于卵巢早衰、卵巢功能型肿瘤或多囊卵巢综合征等疾病。一般根据患者的临床表现及相关的检查可以与垂体性闭经相鉴别。
闭经原因在子宫,继发性子宫性闭经的病因包括感染、创伤导致宫腔粘连引起的闭经。患者的月经调节功能正常,第二性征发育也正常。通常根据患者的病史、临床表现及相关的实验室检查可以与垂体性闭经相鉴别。
功能性下丘脑性闭经指中枢神经系统及下丘脑各种功能和器质性疾病引起的闭经,它是一种多发于年轻女性的继发性闭经,也是临床上较为常见的一类闭经。患者可出现闭经、月经稀发、消瘦、怕冷、乏力、皮肤干燥等症状。一般根据患者的病史及相关的检查可以与垂体性闭经相鉴别。
垂体性闭经的治疗首先要找准病因,针对病因进行治疗。目前常用的治疗方法有药物治疗、手术治疗,对于有生育要求的患者,可给予诱导排卵加宫腔内人工授精、体外受精、胚胎移植等辅助生殖技术进行治疗。
适用于闭经的患者,其治疗目的主要是为了加强子宫内膜对卵巢性激素的反应性。
氯米芬为促排卵药物,适用于不排卵的女性,辅助排卵。于月经第5天开始,连续5天,若无效可增加剂量,停药后5~10天加用HCG,每天或隔日1次,总共3~5次。
适用于独立的高泌乳素血症患者,如果伴发TSH升高,先进行甲减的治疗。
适用于垂体功能衰退引起的甲状腺功能低下者。
适用于垂体功能衰退引起的肾上腺功能低下者。
手术方式有经鼻窦和经颅的开放式手术、内镜手术、伽玛刀手术。有下丘脑颅咽管瘤、分泌泌乳素的巨大垂体腺瘤,经溴隐亭治疗后催乳素不能恢复正常的患者,以及有视野缺损的患者、分泌生长激素造成肢端肥大者、其他垂体的各种占位性肿瘤患者,根据病情需要采用手术治疗。
如出现影响正常生活,甚至自残等行为,应及时到精神科就诊,根据医生建议进行药物治疗,以缓解精神压力。
包括诱导排卵、宫腔内人工授精及体外受精胚胎移植等方法。
垂体性闭经目前有治愈的可能,但是治疗还是有一定的难度,部分女性在用药以后三个月到半年的时间,能够逐渐的恢复正常月经,但是不能排除在停药以后一段时间病情再次出现复发。
垂体性闭经有可能治愈,但是垂体梗死的患者无法治愈,只能长期用激素替代治疗。
垂体性闭经一般不会影响自然寿命。
轻度患者在后期恢复正常月经后,至少每三个月复查一次垂体功能和激素水平。
垂体性闭经的患者应注意饮食多样化、少食多餐、定时定量、合理控制总热量,避免不规律进食、暴饮暴食,多食用一些具有滋补、活血化瘀、易消化的食物。
宜多食具有滋补作用的食物,像羊肉、鸡肉、瘦猪肉、桂圆、核桃、枣、栗、莲子、枸杞子、山药等属于温性食物,对闭经患者有温补作用。
宜多食具有活血通经、清淡、易消化的食物,如山楂、油菜、黑豆、黑木耳、墨鱼、橙子等。
忌吃不利营养精血的食物,像大蒜、大头菜、茶叶、白萝卜、咸菜、榨菜、冬瓜等,多食会造成精血生成受损,使经血乏源而致闭经,故应忌食。
忌吃生冷食物,各种冷饮、拌凉菜、寒性水果、寒性水产品等食物用后可引起血管收缩,加重血液凝滞,使经血闭而不行,故应忌食。
忌吃肥腻食物,像皮蛋黄、鸡蛋黄、猪油、猪肥肉、猪肠、猪心、蟹、奶油、巧克力等。这些食物含有较高蛋白质、胆固醇、脂肪,多食后极易造成体内营养过剩,进一步增加脂肪堆积,加重肥胖,阻塞经脉,使经血不能正常运行,故应尽量少食或忌食。
垂体性闭经可在任何年龄段的女性发生,且容易反复,患者易出现不良心理。为提高治疗效果,治疗期间应该同时辅助护理措施。通过进行健康指导、心理干预、基础护理、积极检查与治疗,可显著改善患者生活质量,提高护理满意度。
了解激素的作用、副反应、剂量、具体用药方法、时间等问题,正确用药。
保持心情舒畅,正确对待疾病。多与同伴、亲人交往,参与力所能及的社会活动。
加强锻炼,维持标准体重,增强体质。
吸烟和饮酒不利于病情的恢复。
术后保持去枕仰卧位,绷带应干燥清洁,如出现头晕、呕吐、头痛等症状应立即通知医生。
激素使用的注意事项:
准确执行医嘱,按时服药。骤然停药或者随意加减药物的次数,可以导致停药综合征,比如疲乏、无力、发热、关节痛、肌强直、情绪低落,甚至休克等,所以患者不要自行的减药或者停药。
长期或者大量用药的时候,要检测血压、体重、血糖水平,检测电解质和大便的隐血试验。
注意有没有胃肠道刺激、食欲缺乏以及粪便颜色的改变。
长期用药的患者,可以出现骨质疏松,应尽量地减少磕碰、外伤,防止出现骨折。
长期用药的患者,也可以发生缺钾、缺钙等,需要补充高钾、高钙、高蛋白饮食。
目前各种外界因素,如精神刺激、饮食、不良等生活方式等导致垂体性闭经的发生率上升,但建立良好的生活习惯,对预防疾病发生或避免疾病进一步加重有益处。
少食或尽量不食辛辣刺激以及垃圾食品,禁食生冷瓜果。
女性不可贪凉,尤其是寒冬季节,面对天气变化要及时增减衣物。
若没有怀孕计划,同房时务必做好避孕措施,防止意外怀孕,以免损伤子宫内膜。
精神过度紧张也会造成中枢神经系统与下丘脑功能失调引起闭经。因此,女性要注重劳逸结合,调整心态。
产后建议坚持母乳喂养,时间一般在10~12个月为宜。哺乳期过长可造成母体营养不良,影响雌激素合成分泌。中医认为,若母乳喂养时间过久可致女性精血亏少,引起闭经。
如有产时、产后大出血,要及时输血补充,减少席汉氏综合征的发生。
积极运动,锻炼身体,保持健康体重。
4790点赞
[1]孙丹.分析闭经患者的护理方法[J].实用妇科内分泌杂志(电子版),2016(6):187.
[2]杨欣.闭经-垂体性闭经的诊治[J].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2008,24(12):885-887.
回复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