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隐球菌病为新型隐球菌感染引起的亚急性和慢性内脏真菌病,主要侵犯肺和中枢神经系统,也可侵犯皮肤、黏膜、骨骼和其他脏器。感染后多数症状不明显,仅引起轻度炎症反应,常见症状有咳嗽、咳痰、胸闷、发热等。主要通过药物控制感染,防止播散性疾病的发生,药物治疗效果不佳时,可考虑手术治疗。多数免疫力正常的人感染后可自愈,引起严重肺部感染,甚至呼吸衰竭、脑膜炎等不良后果,病死率高。
肺隐球菌病主要病因是感染新型隐球菌和格特隐球菌。隐球菌广泛存在土壤和鸽粪中,可通过空气传播、消化道感染、接触破损皮肤及黏膜感染等,引起人体发病。隐球菌侵入人体后引起疾病取决于隐球菌的致病能力和人体的免疫力。
当人群免疫力低下,如患有艾滋病、糖尿病等,容易患肺隐球菌病。
接触粪便、养鸟、鸽子等,导致肺隐球菌病的传播。
肺隐球菌病发病率逐年增高,多为散发性。多发于免疫抑制宿主,如艾滋病病人,约20%发生在免疫功能正常的健康人。此菌可以从土壤、鸽粪和水果中分离出。
肺隐球菌病好发于免疫功能低下者如艾滋病、糖尿病、恶性肿瘤患者、器官移植患者等。
肺隐球菌病患者最常表现为咳嗽、咳痰、胸闷及发热等症状。免疫力正常的患者,常没有症状或症状较轻,仅表现咳嗽、咳痰。免疫抑制患者病情较为严重,可出现高热、呼吸急促等症状,其并发症主要为重型肺炎、脑膜炎。
患者症状很不典型,常没有症状或症状较轻,仅表现咳嗽、咳痰等,容易误诊。
急性型可表现为高热、呼吸急促、低氧血症,短时间内出现呼吸衰竭。慢性型以咳嗽、咳痰、胸痛、盗汗、乏力、体重下降等为主要表现,此种类型最多见。
肺隐球菌病患者可能会并伴有气短、胸痛、痰血、体重下降、盗汗等。
免疫力低下患者如艾滋病患者、糖尿病患者感染肺隐球菌后,容易发展成为重型肺炎。常见症状胸痛、体重下降、呼吸困难。
隐球菌侵犯肺外组织导致脑膜炎,常引起头痛、恶心、呕吐等脑膜刺激症。
免疫正常患者或免疫抑制患者均可发生急性呼吸衰竭,起病比较急,短时间内出现发烧,严重的下呼吸道感染症状,伴随气促、呼吸困难、低氧血症。
隐球菌通过血液循环遍布全身,患者通常表现为精神错乱、嗜睡、癫痫等一系列神经系统症状。
由于该疾病常发生于免疫力低下人群,艾滋病患者容易患病,在进行治疗时免疫应答的修复,大量隐球菌释放,会导致患者症状加重。
普通人群出现咳嗽、咳痰、胸痛、发热、突然出现呼吸困难、痰血、体重下降,需要立即就医。入院常做X胸片、痰培养、病理学检查等,已明确诊断是否肺隐球菌病,必要时与肺结核、原发或继发性肺癌鉴别。
患者出现咳嗽、咳痰、胸痛、发热等需要及时就医。
出现高热、剧烈头痛、恶心、呕吐等需要立即就医。
突然出现呼吸困难、痰血、体重下降,需要立即就医。
建议患者至呼吸内科、感染科就诊。
出现症状多长时间?
是否患有艾滋病、糖尿病、血液病等?
有无饲养鸽子、鸟禽类?
是否做过相关的检查?
是否服用药物进行治疗?
平素身体状况如何?
观察患者是否存在大小或部分不同的单发或多发结节肿块影等明显异常。
痰培养有隐球菌生长,对肺炎球菌病的诊断有帮助,但不能足以确诊。
利用经纤维支气管镜肺活检、经胸壁穿刺活检、电视胸腔镜辅助肺活检以及开胸肺活检等方式在肺组织中见到隐球菌结构有确诊意义。
乳胶凝集试验对诊断肺隐球菌病有很高的价值,敏感性与特异性都很高。
根据患者症状如出现咳嗽、咳痰、胸闷、发热,病情较重者可能出现呼吸困难,体重下降等,结合患者病史。进行组织病理学检查发现隐球菌,影像学检查表现为大小或部分不同的单发或多发结节肿块,痰培养检查检测到隐球菌的成分,可以明确诊断。
肺结核主要是由结核杆菌引起,多发生于成年人,症状主要是低热、咳嗽、咳痰等。X胸片成片状或絮状,边界模糊,痰培养中会发现结核杆菌可进行鉴别。
肺癌是常见的恶性肿瘤,主要症状是刺激性咳嗽、痰中带血、胸痛和消瘦等。胸部X线或CT表现肺癌肿块呈分叶状,有毛刺、切迹。病理学检查组织或胸液中发现癌细胞,通过病理学检查可以明确诊断。
肺隐球菌病的治疗在于控制感染,没有明显症状,密切观察病情,暂不用药或口服氟康唑治疗。治疗周期平均6个月左右,治疗2个月以上效果不佳者,可考虑手术治疗。
常用药物有氟康唑、依曲康唑或两性霉素B。首选药物为氟康唑,不能口服者可给予两性霉素静脉注射。免疫力很低,病情较重者可采取联合用药,首选两性霉素B联合氟胞嘧啶,治疗的目的是控制感染,防止病菌进一步扩散。
药物治疗效果不佳时,影像提示肺部病灶持续存在的患者可考虑手术治疗。手术多采用胸腔镜,术中注意避免挤压。手术切除后也需使用抗真菌药物治疗,至少2个月疗程。
肺隐球菌病免疫力正常的人感染后大多数可以治愈,预后良好。免疫功能低下合并其他疾病的患者若不及时救治病死率可能会较高,建议患者治疗后每1~2个月复查一次。
肺隐球菌病患者多数可以治愈,仅少数病情较重导致呼吸衰竭、脑膜炎,病死率高。
一般不影响自然寿命。
建议肺隐球菌病患者每1~2个月复查一次,检查胸片、痰培养,排除再次复发的可能,至少复诊一年。
肺隐球菌病患者无特殊饮食调理,注意饮食营养丰富均衡即可。
肺隐球菌病患者应保持室内空气新鲜,并进行适当的体育锻炼,增强机体免疫力,同时患者遵医嘱服用药物,若在服药中出现恶心、呕吐等药物不良反应,要及时告知医生。
保持室内空气新鲜,定期开窗通风,室内温度不宜太高,保持合适的湿度。
充分休息,避免受凉和劳累,保持良好的心情。适当的体育锻炼,增强机体免疫力。
注意保持呼吸道通畅,鼓励病人咳嗽排出痰液。
遵医嘱服用药物。
家属及患者自身要密切观察肺隐球菌病患者体温、咳痰情况,出现体温大于38℃,痰中带血时,需要及时复查。
肺隐球菌病患者注意用药后的不良反应,出现恶心、呕吐、皮疹等及时到医院复诊。
肺隐球菌病重在早期的预防,免疫力低下的患者可进行隐球菌抗原筛查,平时注意清洁卫生,养家禽的人群要注意环境卫生,同时有基础性疾病的患者需积极治疗。
平时注意清洁卫生,合理饮食,加强锻炼,提高免疫力。
尽量不要接触鸽粪,养家禽注意环境卫生。
积极治疗基础性疾病,如糖尿病、血液病、艾滋病等。
4370点赞
[1]梁丽玲,梁志欣,陈良安.肺隐球菌病临床诊治进展[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7,27(06):1437-1440.
[2]葛均波,徐永健,王辰.内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8:57.
回复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