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骺炎是一种在发育阶段中,由于输送养分给骨骼的血管发生异常、而使一部分骨骼坏死的疾病。骨骺炎是一种常见病,主要病因与剧烈活动和受凉有关。主要临床表现有疼痛、肌肉萎缩、活动功能障碍等,病程长者可导致骨骼畸形。目前主要通过局部制动、药物治疗,病情严重者需要手术治疗,多数患者预后尚可。
骨骺炎分类根据不同部位有不同的疾病名称,是以发现者的姓名命名,常见的如下:
发生在股骨头部,发病以男孩占绝对多数,3岁以下幼儿不患有本病。
发生在胫骨上部的前面,多见于12~13岁的孩子。
发生于舟状骨,脚部由许多骨骼组成,主要发病于其中的一块叫做舟状骨的骨骼上,多见于5~6岁的儿童。
骨骺炎的主要病因与剧烈活动和受凉有关,骨骺部位由于牵拉或者受累都能出现水肿,长时间引起骨骺炎,本病常好发于青少年。此外,有研究显示内分泌紊乱能诱发骨骺炎。
长时间剧烈跑跳活动,牵拉活跃的骨骺部位,从而就会引起骨骺部位受到牵拉以后引起水肿的情况,就会引起骨骺炎。
受凉可导致骨骺炎,特别是长时间处于潮湿、阴冷的环境,很容易导致活跃的骨骺部位受到冷风的侵蚀,也会引起骨骺水肿,引起骨骺炎情况的发生,从而就会引起骨骺的部位有明显的疼痛,并且严重了以后还会导致骨骺部位有明显的水肿情况,并且会影响病人正常的负重及跑跳的活动。
内分泌紊乱,长时间内分泌紊乱诱发骨代谢异常,与骨骺炎的发病有关。
骨骺炎是一种常见病,好发于少年儿童,发病率无男女和地域差异。以股骨头、胫骨结节、腕月骨、足舟状骨、根骨结节,第二跖骨头及腰椎等部位多见。
青少年,流行病学调查显示青少年人群高发,与生理构造和行为习惯有关。
骨骺炎的典型症状有疼痛、肌肉萎缩、活动功能障碍。部分患者出现患处皮肤感觉异常、皮肤发凉等症状,病程长的患者有骨骼畸形的并发症。
佩特兹氏病发生在股骨头部。一般多发生于一侧,因患儿成跛子,出现活动功能障碍而得知。往往伴有疼痛,但精神好,饮食正常。大腿骨端部粗大,或变形,负重时常造成骨骼严重变形。
奥-施二氏病发生在胫骨上部的前面,膝盖紧下方稍有肿痛。当奔跑或上台阶时十分痛苦,胫骨上部亦有生理性骨质增生,出现肌肉萎缩。这种现象易用被误诊为骨组织破坏变异,不经治疗也可自愈。
科勒氏骨病发生于脚部,症状是脚部疼痛,出现跛行等活动功能障碍,有的患者则是仅表现为脚背稍肿。
骨骺炎部分患者出现患处皮肤感觉异常、皮肤发凉等症状。
骨骼畸形,病程长的患者因骨骺炎症破坏可出现肿大变形等异常畸形。
当出现疼痛、肌肉萎缩、活动功能障碍等症状及时就诊骨科,行体格检查、X线明确诊断。注意与风湿性关节炎、膝关节非特异性滑膜炎、结核变态反应性关节炎相鉴别。
当出现疼痛、肌肉萎缩、活动功能障碍的情况下需要在医生的指导下进一步检查。
因疼痛影响日常生活应及时就医。
当确诊的骨骺炎患者突发跛行的情况应立即就医。
建议患者优先考虑到骨科进行就诊。
因为什么来就诊的?
目前都有什么症状?(如疼痛、肌肉萎缩、活动功能障碍)
疼痛与活动有关吗,什么情况下加重或减轻?
近期有无剧烈运动或着凉?
既往有无其他的病史?
医生通过视诊检查肢体骨骼有无异常肿大和畸形,患者有无跛行等异常步态。触诊肢体有无疼痛,皮肤有无感觉异常。
受累骨骼呈锯齿状或刺状突出,甚至呈节裂状,有时可见游离小骨片。
骨骺炎典型症状,疼痛、肌肉萎缩、活动功能障碍。
X线检查见到骨骺处炎症破坏表现。
表现与本病类似,结核变态反应性关节炎常累及小关节,逐渐波及大关节,且多发性、游走性,病人体内有活动病灶,无关节强直畸形,关节周围皮肤常有结节红斑,X线片示骨质疏松,无骨皮质缺损改变,滑液可见较多单核细胞,但无尿酸盐结晶,结核菌素试验阳性,抗结核治疗有效,二者可通过血液检查中发现结核杆菌相鉴别。
骨骺炎属于自限性疾病,部分患者2~3年内可以自愈。目前主要通过局部制动、药物治疗,病情严重者需要手术治疗,多数患者治疗周期为6周左右。
要求患者保持制动休息,在治疗期间,患者千万不能够再使用受损伤的肢体继续活动。如果医生认为有必要的话,有可能还会使用牵引或者石膏、支具等等方式将患肢固定起来,以促进炎症的恢复。如果常规的保守治疗效果不好,还可以对疼痛部位或者炎症部位,做局部的痛点封闭注射。
患者在制动的基础上要使用消炎、消肿、止痛的药物来进行治疗,阿司匹林属于非甾体类抗炎药,具有较好的抗炎止痛作用。不良反应轻微,常见胃肠道症状和肝功能异常。
红花油属于活血化瘀类药物,通过涂抹在患处按摩吸收。对于缓解骨骺局部肿胀疼痛有一定作用,表面皮肤破损者避免使用。
云南白药有化瘀止血、活血止痛、解毒消肿的作用,主要是局部应用在患处,能有效缓解患者疼痛症状。
骨桥清除术适于对上述治疗手段无效者,而且形成骨骺周围的异常钙盐沉积,成为骨桥,需要做手术,将一些发炎的组织或者骨桥清除掉,这样才能够保证骨骺的恢复,不影响患者的生长发育。
骨骺炎经过及时有效的治疗多数可以治愈,一般不影响自然寿命。部分病程长、未及时治疗者可能出现肢体畸形的后遗症,治疗结束后注意每年复查影像学。
骨骺炎经过及时有效的治疗多数可以治愈。
骨骺炎一般不影响自然寿命。
骨骺炎部分病程长、未及时治疗者可能出现肢体畸形的后遗症,表现未骨骺处异常膨大,影响肢体活动功能,对患者生活治疗造成一定影响。
治疗结束后主要每年到医院复查一次影像学,观察恢复情况。
骨骺炎患者注意补充蛋白质、钙、维生素D等食物,有促进骨骼生长发育的作用。长期卧床者注意多喝水,预防及改善便秘。
骨骺炎患者蛋白质的流失加速,应多选择高生理价值的蛋白质食物,例如牛奶(脱脂或低脂牛奶)、蛋、瘦肉、鱼、家禽类(去皮)等来补充营养。素食者可以选用黄豆及其制品来补充植物性蛋白质。
钙质是构成骨骼的主要成分,骨骺炎病人钙大量流失,应由食物中补充。食物中以牛奶为钙质的最主要来源;其它富含钙质的食物包括小鱼干、牡蛎、蛤仔、蛋黄、黄豆及其制品(例如豆皮、五香豆干)、深绿色蔬菜、发菜、紫菜、黑芝麻、白芝麻、酵母粉(健素糖)等。
骨骺炎病人应多摄取富含维生素D的食物,因为维生素D在人体内对于帮助骨骼钙化、促进钙的利用占有很重要的地位。富含维生素D的食物有蛋黄、牛奶、动物的肝脏(如猪肝、牛肝)、鱼肝油等。此外,日光可活化皮肤内的维生素D,所以时常照射阳光也是获得维生素D的好方法。
多喝水,水分可以调节体温、帮助消化吸收、运送养分、预防及改善便秘。长期卧床的病人应增加饮水量,一天至少饮用3000~4000ml,可以稀释尿液的浓度,预防结石。
骨骺炎患者的护理以术后伤口护理和保暖为主,患者及家属注意观察患肢畸形肿胀和疼痛有无缓解,步态有无异常进行病情监测,注意每年定期行影像学监测。家属注意对患者进行心理安慰疏导。
骨骺炎患者术后注意制动,至少制动4~6周,卧床期间注意身体及床铺清洁,注意变换姿势避免褥疮。可以适度按摩腿部促进血液循环,注意尿路清洁避免合并尿路感染。睡觉时注意将患肢悬挂固定,避免无意识下触碰患处。
骨骺炎患者日常注意避免剧烈运动,尽量以舒缓的散步、游泳等活动为主。日常注意防寒保暖,尤其是骨骺部位,出汗后及时擦干,避免着凉。
患者及家属注意观察患肢畸形肿胀和疼痛有无缓解,步态有无异常进行病情监测,注意每年定期行影像学监测。
骨骺炎的预防主要与病因有关,日常避免频繁的剧烈活动,注意防寒保暖。对于高危患者可以每年进行影像学检查进行早期筛查。
对于高危患者可以每年进行影像学检查进行早期筛查。
日常避免频繁的剧烈活动,尽量以舒缓的运动为主,减少骨骺损伤。
注意防寒保暖,避免骨骺处着凉。
出现骨关节不适及早就医进行治疗,避免疾病进展。
4289点赞
[1]吴肇汉,秦新裕,丁强.实用外科学:下册.第4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7:2234-2235.
[2]葛宝丰,卢世璧.骨科手术学.第2版[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14:778-779.
[3]赵玉沛,陈孝平.外科学:下册.第3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5:948-949.
[4]孙树椿主编.中医骨伤学.高级教程[M].中华医学电子音像出版社,2018.03.663-664.
[5]田伟.实用骨科学[M].人民卫生出版社,2016831-839.
[6]潘少川.实用小儿骨科学.第3版[M].人民卫生出版社,2016.221-225.
回复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