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β-羟类固醇脱氢酶缺乏症是先天性Ⅱ型3β-羟类固醇脱氢酶基因突变,导致肾上腺皮质及性腺内3β-羟类固醇脱氢酶活性不同程度降低,出现不同程度的慢性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表现,并伴外生殖器异常。轻型患者多系此酶部分缺乏,可在儿童期或以后起病,女性常表现为性早熟、青春期后多毛症、月经紊乱以及不孕。
目前根据临床表现的不同,将3β-羟类固醇脱氢酶缺乏症分为以下两大类:
病情严重程度高,盐皮质激素和糖皮质激素均产生不足。
病情一般较轻,常无失盐症状表现,多为女性。
3β-羟类固醇脱氢酶缺乏症是一种常染色体隐性遗传性疾病,病因明确,由3β-HSD的基因突变所致,主要与遗传因素有关。
由Ⅱ型3β-羟类固醇脱氢酶基因突变所致。Ⅱ型3β-羟类固醇脱氢酶基因突变有无义突变、移码突变的纯合子突变或复合杂合子突变,复合杂合点突变等,包括密码子171,273,318,密码子186和187之间插入突变、或密码子248和249联合突变,错义突变发生在密码子108,142,186或253,与失盐型Ⅱ型3β-羟类固醇脱氢酶缺乏所致先天性肾上腺皮质增生症相关。
非失盐型病例保留有部分酶的活性,其酶活力仅为野生型的2%~119%,较小的酶活力足以产生足够的醛固,防止失盐的发生。
3β-羟类固醇脱氢酶缺乏症是一种少见的常染色体隐性遗传性疾病。人类发病率为1/1000000,在所有先天性肾上腺皮质增生症患者中所占比例<5%,目前关于3β-羟类固醇脱氢酶缺缺乏症的报道较少。
3β-羟类固醇脱氢酶缺乏症是一种罕见的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当有3β-羟类固醇脱氢酶缺乏症家族史时,其后代发病概率高。
3β-羟类固醇脱氢酶缺乏症主要出现肾上腺皮质及性腺内3β-羟类固醇脱氢酶活性降低,而表现为慢性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表现,包括失盐症状、性器官异常等。
3β-羟类固醇脱氢酶缺乏症常由于醛固酮分泌不足出现低钠血症,表现为全身乏力、神志淡漠、恶心以及低血压等症状。
3β-羟类固醇脱氢酶活性降低会造成男性假两性畸形,表现为男性出生时外生殖器难辨别性别,有小阴茎、尿道下裂(通常为严重的会阴-阴囊型),以及阴唇、阴囊皱襞部位融合,甚至可有泌尿生殖窦和盲端阴道,而睾丸常位于阴囊中。多数男性患者在青春期有男性乳腺发育,可能与C-19类固醇在外周转变为雌酮,使循环血中雌酮与雄激素浓度的比值升高有关。
3β-羟类固醇脱氢酶活性降低会造成女性患者轻度男性化,表现为阴蒂肥大、青春期整疮、阴毛早现、生长增速,少数情况下还可见阴唇阴囊皱襞融合,外生殖器畸形。在成年期,可以有月经不规律,或者发生多囊卵巢。
患者出生时无明显异常,在女性可表现为多毛、痤疮和月经稀发,可表现为多囊卵巢综合征。
未进行早期干预和控制不佳的男性患者会出现精子生成受损,出现少精症或无精症导致不育,女性患者常出现孕育能力下降,生育率降低。
当患儿出现小阴茎或者阴蒂肥大、阴毛早现等症状需及时就医。3β-羟类固醇脱氢酶缺乏症通过血清学检查、尿代谢物检测可以确诊,还需注意本病与肾上腺或卵巢存在分泌类固醇的肿瘤相鉴别。
对于有遗传因素的人群,重视产前检查,及时进行早期筛查和进一步检查。
当患儿出现小阴茎、尿道下裂或者阴蒂肥大、阴毛早现等症状时,应及时就医。
已经确诊3β-羟类固醇脱氢酶缺乏症的患儿,若出现休克、尿量减少、尿比重降低以及昏迷等表现时,应立即就医。
大多患者优先考虑去小儿内科就诊。
若患者出现多毛、痤疮、多囊卵巢等症状,可考虑到妇科就诊。
如有需要进行外生殖器的矫形手术者可到泌尿外科就诊。
目前有什么症状?
是从什么时候开始出现症状的?
之前有进行生殖器的相关检查吗?
家里有没有相类似的患者?
产前检查有无异常?
3β-羟类固醇脱氢酶缺乏症的患者的血浆孕烯醇、17-经孕烯醇例和DHEA升高,血浆或尿中Δ5/Δ4类固醇比值升高。
患者的尿中Δ5类固醇的代谢产物如孕三醇和16-孕三醇水平升高以及Δ5/Δ4类固醇比值升高。
在某些非经典型患者中,可能上述指标变化不显著,则需进行ACTH兴奋试验来确诊。在ACTH刺激后,血浆17α-羟孕烯醇酮、DHEA和24h尿中17-KS水平均显著升高,17α-羟孕烯醇酮/17α-OHP比值以及17α-羟孕烯酮/皮质醇比值均>正常均值+2SD。
经典型可根据特征性的高血压、失盐和男性化表现,并存在血尿生化的特征性改变进行诊断。非经典型3β-羟类固醇脱氢酶缺乏症的临床表现轻微,只能依靠实验室有关检查,在基础检查和ACTH兴奋下17α-经孕烯醇酮/17α-OHP比值的升高常为确诊的唯一证据。另外,基因测序发现Ⅱ型3β-羟类固醇脱氢酶基因突变也可以进一步确诊。
如卵巢类固醇细胞瘤、类脂质细胞瘤、颗粒细胞瘤、卵泡膜细胞瘤和肾上腺肿瘤,表现为女性多毛、痤疮和月经稀发,与非经典型3β-羟类固醇脱氢酶缺乏症难以鉴别,可结合进行地塞米松抑制试验和炔诺酮试验,3β-羟类固醇脱氢酶缺乏症可被抑制,而肾上腺或卵分泌性肿瘤均不受抑制,对不受抑制者应作CT或MRI明确诊断。
患者表现为月经异常、多毛、阴蒂肥大、乳腺萎缩、声音低沉及其他外生殖器发育异常等表现,非经典型3β-羟类固醇脱氢酶缺乏症也可出现类似的表现,可通过ACTH兴奋试验来鉴别。
3β-羟类固醇脱氢酶缺乏症的治疗有药物治疗和手术治疗,可根据患儿的现病史、既往史、家族史、体格检查及实验室检查综合考虑治疗方案。
糖皮质激素为主要治疗手段。在3β-羟类固醇脱氢酶缺乏症中,糖皮质激素治疗可通过抑制ACTH的过量分泌而减少雄激素的产生,患者过快的生长速度和超前的骨龄可逐渐回复正常。首选药物为氢化可的松,因其是体内生理物质且不会影响青少年骨骼的生长发育,但不宜适用于活动性胃、十二指肠溃疡患者以及感染未控制者。
对于失盐型3β-羟类固醇脱氢酶缺乏症患者,除糖皮质激素外,还需要适当补充盐皮质激素进行替代治疗,同时要每日增加食盐的摄入量。通常使用药物为9α-氟氢可的松,并需要补充钠盐以纠正水、电解质平衡紊乱,但需注意对于对9α-氟氢可的松过敏者禁用。
在类固醇激素替代治疗的基础上,由有经验的泌尿外科医生进行外生殖器的娇形手术。对于染色体为46,XY的患儿由于存在外生殖器的异常,患儿的社会性别的确定需要与家长进行充分的沟通。如果患儿年龄较大,也需要征求孩子自己的意愿,最终确定性别后,再行手术治疗。
3β-羟类固醇脱氢酶缺乏症属于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的疾病,预后良好。虽然目前无根治手段,但是通过激素替代治疗可以达到临床治愈。
本病仅能通过类固醇激素替代治疗达到临床治愈,尚不能彻底治愈。
本病在正确的诊治下一般不会影响自然寿命。
一经发现则需长期持续性治疗,至少每1个月复查一次,病情稳定后可每6个月复查一次。
本病患者的饮食要注意清淡,营养搭配均衡,膳食合理健康,适当补充食盐。禁食油腻、辛辣、刺激性的食物,少吃肥肉,尽量用植物性油代替动物性脂肪,有利于患者消化、吸收。
3β-羟类固醇脱氢酶缺乏症患者在生活中注意坚持用药,保持良好生活习惯和饮食习惯,注意适度运动,进行健康教育和心理辅导。
了解糖皮质激素和盐皮质激素的作用、剂量、用法、不良反应和注意事项,指导并帮助病人正确和坚持服用。
应向儿童说明具体病情,告知的方式应适合患儿的年龄及发育状况,注意需从较小的年龄就开始定期向患儿强化疾病信息。
必要时应该对青春期女孩进行单独的心理辅导,改善患者的心理状态,正确认识疾病和自己。
长期治疗的患者需注意体重变化,观察是否出现脸圆、水牛背、皮肤紫纹等表现。
患者在长期用药的同时,要避免各种应激症状的出现等,要定期进行复查,在指导下进行调整药物。
3β-羟类固醇脱氢酶缺乏症主要是因为基因突变导致,应注意孕期保健及产前检查等,有助于预防和早期诊断。
已知3β-羟类固醇脱氢酶缺乏症与基因突变密切相关,故孕妇应避免接触放射线、慎用化学药物等。
3β-羟类固醇脱氢酶缺乏症是一种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疾病,所以可以进行遗传咨询及产前诊断。如果发现家庭成员中有人患过此病,双亲应行基因检测后再进行遗传咨询,若已怀孕,则需取羊水或绒膜标本提取DNA完成胎儿的基因检测。
4087点赞
[1]龚兰生主编.内科手册[M].第5版.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5.08,969.
[2]陈适,潘慧,朱惠娟主编.内分泌临床综合征速查[J].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出版社,2016.05,4.
[3]胡仪吉,申昆玲,沈颖主编.儿科学[M].黑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2014.12,514.
[4]梁荩忠,李秀钧主编.内分泌病诊疗手册[M].人民卫生出版社,2000.10,188.
回复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