膝关节滑囊囊肿是骨科常见病,其中腘窝囊肿的发病率在膝关节囊性病变中极高。根据病因,腘窝囊肿通常被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两种类型。儿童腘窝囊肿多为原发性囊肿,多由腓肠肌内侧头与半膜肌肌腱滑囊直接形成,并不与关节腔相通,故一般没有关节内病变。大多数儿童腘窝囊肿患者不需要手术,可自愈,发病原因不清。
儿童腘窝囊肿多为原发性腘窝囊肿。囊肿常不与膝关节相通,一般没有关节内病变,发病原因不明。
继发性腘窝囊肿多见于成年人,儿童发生极少。囊肿多与膝关节腔相通,且多有并发的关节内病变,可继发于半月板损伤、骨关节炎、类风湿性关节炎、游离体形成、半月板撕裂或术后、前后交叉韧带撕裂或重建术后、关节内感染、软骨退变及损伤等。
儿童腘窝囊肿的发生与关节腔内的压力异常增高有关,与关节内病变无联系。发病高峰年龄在2~14岁,男孩较多见,无明显诱发因素。
当关节腔内的压力异常增高时,关节液会自此裂隙流出,使滑囊膨大。而这种裂隙存在着一种单向流通的瓣膜机制,保证关节液进入囊内的单向流通,而难以由囊内反流入关节腔。各种原因导致关节内液体增加、压力增高后可将滑液挤入腘窝内的滑囊,从而形成腘窝囊肿。
儿童的腘窝囊肿病因仍不清楚,与成人继发性腘窝囊肿的不同之处是受累膝关节内并无病变。所有患者均为发现有前交叉韧带或半月板等损伤,16%的患者MRI显示仅有关节积液,但与腘窝囊肿的发生无显著相关性。儿童的腘窝囊肿一般由局部刺激导致腓肠肌半腱肌囊扩张,使关节液进入肌囊中形成腘窝囊肿。
相对于成人,儿童腘窝囊肿发病率低且病因不同,发病率大约为2.4%~6.3%。尽管腘窝囊肿总体发病率不高,但约有1/3病例在15岁前发病,发病高峰年龄在2~14岁,且男孩多见。
儿童腘窝囊肿的好发人群为15岁以下儿童,发病高峰年龄在2~14岁,且男孩多见。
儿童腘窝囊肿与成人有所不同,囊肿常不与膝关节相通,且没有关节内病变,因此常无明显症状。但治疗不及时可能会发生囊肿破裂、压迫症状等并发症。
儿童腘窝囊肿患者一般无明显体征,通常仅在体检时偶然发现,或偶被家长孩子发现囊肿,不影响患儿生活。当囊肿增大能感知时可偶有不适,囊肿合并关节内病变(剥脱性骨软骨炎、半月板相关撕裂、骨关节炎、类风湿性关节炎等)时,可表现为腘窝处肿胀、关节屈伸活动受限等症状。
外伤等刺激引起囊液快速积累,囊内压力急剧升高时,可能会导致囊肿破裂,可出现腘窝肿胀症状消失,囊液刺激周围组织产生炎症反应,类似于血栓性静脉炎,如膝关节及小腿的剧烈疼痛、局部肿胀及红斑等。
当腘窝囊肿压迫到周围的血管时,会导致下肢静脉阻塞,并出现下肢水肿。若囊肿压迫到周围肌肉,会导致局部肿胀,肢体远端水肿甚至出现类似于血栓性静脉炎或深静脉血栓的症状。若压迫胫骨神经或腓总神经,会出现慢性持续麻木和疼痛。
在出现腘窝处肿胀、关节屈伸活动受限等症状时应及时到小儿外科就诊,进行X线、MRI等检查。腘部血管瘤等从症状体征上也易与腘窝囊肿混淆,需及时前往医院就诊进行鉴别。
如果出现膝关节后方有肿物,需要在医生的指导下进一步检查。
出现腘窝处肿胀、关节屈伸活动受限时,应及时就医。
已经确诊为腘窝囊肿的患者,若出现膝关节及小腿剧烈疼痛、局部肿胀及红斑、下肢水肿、下肢持续麻木时,应立即就医。
儿童腘窝囊肿患者优先考虑前往儿科就诊。
因为什么来就诊的?
腘窝后肿物是一过性还是持续的?
是否有以下症状?(如膝关节及小腿剧烈疼痛、局部肿胀及红斑、下肢水肿、下肢持续麻木等症状)
症状出现多久了?
既往有无其他的病史?
最为简单易行,但往往只能观察到一些腘窝囊肿的伴发病变,因此可用来诊断或排除关节内外合并症,如囊肿合并游离体、膝关节退行性变、滑膜软骨瘤病、骨关节炎等。
超声可以清楚的评估囊肿的位置、形态、大小、分隔、囊内是否有游离体等,并以此将腘窝囊肿分为3型,分别为单纯囊肿型、分叶囊肿型、囊液浑浊型。超声还可以清晰辨别囊肿与周围肌肉、神经和血管等组织的关系,可用于腘血管瘤及神经节囊肿的鉴别诊断,是目前用来诊断腘窝囊肿的常用检查。
MRI检查是目前公认的诊断膝关节肿物,评估膝关节病变的金标准。MRI检查无创、无辐射、分辨率高,能多方位、多参数成像,对软骨、滑膜、半月板及韧带显示良好。不仅能准确显示囊肿,了解囊肿开口与关节腔及周围结构的关系,还能观察到其他影像学方法不能显示的关节内并存的病变,如半月板撕裂、软骨损伤、韧带损伤情况等,对术前诊断、鉴别诊断及术后随访评估疗效有重要意义。当腘窝囊肿发生破裂或渗漏时,在MRI上可以观察到周围软组织的水肿高信号。
关节腔造影可以采用单重造影(碘剂造影)和双重造影(碘剂和空气造影)两种方式。关节腔内注射碘剂后,不仅可以显示关节腔与囊肿的交通口,进一步印证关节腔与囊肿是相通的,还更加直观的显示囊肿的大小,位置,并指导手术方式的选择。当造影剂泄露可以得出腘窝囊肿破裂的诊断。但关节内造影为有创检查,并且不能很好的评价囊肿与周围组织的关系。同时,注射造影剂时会致使关节腔内压力进一步增大,很可能会加重病情或刺激周围组织引起新的症状。
利用核医学对腘窝囊肿进行研究,对腘窝囊肿的确诊及治疗有着一定的指导意义。
膝关节MRI检查是目前公认的诊断和评估膝关节肿物的金标准。通常情况下,腘窝囊肿在膝关节MRI中,T1加权为均匀低信号,T2加权呈均匀高信号,并且可以观察到与关节腔的交通口,呈“鸟嘴样”。当腘窝囊肿发生破裂或渗漏时,在MRI上可以观察到周围软组织的水肿高信号。
腘窝血管瘤通常指腘动脉瘤,主要临床症状为腿部酸胀不适,腘窝处有可活动性、无痛性的包块,可能影响患者的活动或导致腿部缺血的症状。超声可以清晰辨别囊肿与周围肌肉、神经和血管等组织的关系,因此可用于鉴别腘窝囊肿和腘血管瘤。
儿童腘窝囊肿,如无明显症状,无须特殊治疗,通常可自愈。其他未自愈的患儿随着时间推移囊肿会有所缩小。症状较重或合并关节内损伤者需手术治疗。
对于儿童腘窝囊肿的患儿来说,一般情况下多可自愈,无法自愈且影响关节活动者,药物治疗效果不理想,易复发,因此基本以手术治疗为主。
宁波等2014年提出内荷包缝合法治疗儿童交通型腘窝囊肿,术中打开囊肿并用内荷包缝合囊肿基底部的方法缝合囊肿与膝关节相通处关节囊缺损。
Chen等2007年提出儿童腘窝囊肿治疗改良手术方法,将腘窝囊肿切除,用不可吸收缝线荷包缝合后关节囊与膝关节交通口,并将已缝合的囊肿连通口与腘肌腱缝合在一起。
当前治疗的趋势是采用创伤尽可能小的治疗方式,关节镜是第一选择,关节镜下治疗腘窝囊肿具有创伤小、恢复快、复发率低、切除彻底的优点。
如冰敷、膝关节加压包扎等减少疼痛和肿胀。
超声引导下细针穿刺囊肿并抽吸关节液体,以去除肿胀。
大多数儿童腘窝囊肿可以通过保守治疗获得治愈,一般不会影响寿命。患者如果未出现膝关节及小腿剧烈疼痛、局部肿胀及红斑等症状,一般无需复诊。
大多数儿童腘窝囊肿可以通过保守治疗获得治愈,特别是6岁以下发病患儿,自愈可能性大,而剩下没有自愈的患儿,随着时间的推移囊肿会有所缩小,症状减轻,预后良好。
若未伴发其他全身疾病,一般不会影响自然寿命。
儿童腘窝囊肿患者如果未出现膝关节及小腿剧烈疼痛、局部肿胀及红斑、下肢水肿、下肢持续麻木等症状一般无需复诊。
儿童腘窝囊肿患者的饮食通常无特殊注意事项。
儿童腘窝囊肿患者的护理以减少危险因素,进行心理疏导、保证生活规律为主。尽量避免膝关节的损伤,降低膝关节腔的压力。如膝关节胭窝反复出现肿胀、疼痛,则应马上就诊,排除绒毛结节色素性滑膜炎等免疫性疾病。
指导病人正确看待疾病,保证生活规律、情绪稳定,注意休息。
儿童腘窝囊肿患者应尽量避免膝关节的损伤,如避免久站、减少长时间步行等活动,使膝关节得到充分的休息,降低膝关节腔的压力。
如果膝关节胭窝反复出现肿胀、疼痛,则应马上到专科医院就诊,排除绒毛结节色素性滑膜炎等免疫性疾病。
儿童腘窝囊肿目前虽病因不明,但可采取方法尽量避免。存在半月板损伤、骨关节炎等基础疾病的人群,应定期体检。出现膝关节炎时可在医生指导下冰敷治疗,患者应注意预防复发。使膝关节得到充分的休息,尽量避免膝关节的损伤,如避免久站、减少长时间步行等活动。
有半月板损伤、骨关节炎、类风湿性关节炎、关节内感染、软骨退变及损伤等基础疾病的人群,应定期体检,发现膝关节疼痛、肿物等情况应尽早就医。筛查方法可选B超、MRI等影像学检查。
出现膝关节炎时可在医生指导下冰敷治疗,尽量卧床休息避免关节液积聚,囊肿产生。
尽量避免膝关节的损伤,如避免久站、减少长时间步行等活动。
4843点赞
[1]宁波,姚杰,袁毅,等.内荷包缝合法治疗儿童交通型腘窝囊肿[J].中华小儿外科杂志,2014,35(1):24-27.
[2]王祥猛,张民,席刚.腘窝囊肿的研究进展[J].中华关节外科杂志(电子版),2015,(4):544-547.
[3]王敏,周浩,叶湛,等.腘窝囊肿的关节镜下治疗[J].中华骨科杂志,2013,33(7):731-735.
[4]王晋豫,王康,袁涛,等.腘窝囊肿的诊断及治疗进展[J].中国骨伤,2019,32(2):181-185.
[5]邓宾,吴宇峰,伍中庆.腘窝囊肿的发病机制及其针对性治疗[J].中国临床康复,2006,10(36):146-148.
回复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