肌肉肌腱单位包括肌腱、肌腹、腱止结构及肌筋膜、腱鞘等附属结构。肌肉肌腱单位损伤是由肌肉肌腱在短时间内猛烈收缩或被牵拉时,发生不同程度的纤维组织撕裂,血管破裂出血,最常见的是肌肉损伤,以下肢肌肉最常见,主要表现为疼痛、出血、肿胀、患肢活动障碍等,是军事训练和体育运动中最常见的损伤,但往往也是最易被忽视的损伤。常因未充分活动就剧烈运动、运动姿势错误、用力过猛、本身体弱、肌肉弹性较差、环境温度过低、场地过硬等引起。
俗称“抽筋”,表现为整块肌肉不自主地持续收缩、肌肉痉挛变硬,局部剧痛,可持续数分钟,缓解后易复发。常见发病部位为腓肠肌等小腿后部肌群。
多为股四头肌与胫前肌挫伤。
多在跳跃、用力踢腿、搬抬重物或不协调动作时发生,好发于跨越两个关节、白肌纤维比例较高的肌肉,如小腿三头肌、腘绳肌、股四头肌和椎旁肌等。
常见的肌腱断裂有腾空动作开始时的跟腱断裂,跳跃时的髌腱断裂,支撑动作时发生的肱三头肌腱断裂,以及直接撞击所致的指伸肌腱断裂等。
只有少数的肌纤维被拉长和撕裂,而周围的筋膜完好无损,纤维的断裂只在显微镜下能见到。运动时感到疼痛,但仍可以进行运动。
有较多数量的肌纤维断裂,筋膜可能亦有撕裂,锻炼者可能感到“啪”一声拉断的感觉,常见摸到肌肉与肌腱连接处略有缺失和下陷。在撕裂处周围由于出血,可能发生水肿。
肌肉完全被撕裂。撕裂处可能在肌腹、肌腱或者在肌腱与骨的连接点上。锻炼者基本上不能再活动。受伤后首先产生剧烈的疼痛,但疼痛会很快消退,因为此时神经纤维也被损伤了,一般需要外科手术的治疗。
肌肉肌腱单位的急性损伤主要是在准备活动不充分、运动姿势错误、本身肌肉条件较差或外界温度过低、场地过硬等条件下,肌肉猛烈地主动收缩或被动牵拉,超出了其可耐受的活动范围,引起肌肉肌腱纤维组织撕裂。
肌肉的生理机能尚未达到剧烈活动所需要的状态就参加剧烈活动。
训练的水平不高,肌肉的弹性、伸展性力量较差,疲劳和负荷过度,就容易发生拉伤。
姿势不正确,动作不协调,用力过猛,超过了肌肉活动的范围。
湿度太高,场地太硬等。
本病暂无关于流行病学的国内外报道。
肌肉肌腱单位的急性损伤好发于体能训练强度大的人群,最常见于军人和运动员,由于经常激烈的运动或者运动时未注意进行有效保护所以容易发生此病。
肌肉肌腱单位的急性损伤依严重程度可分为肌肉痉挛、肌肉挫伤、部分撕裂、完全撕裂,其共同表现有患处疼痛、肿胀,患肢活动障碍。此外各有其不同的表现。
表现为局部剧痛、肌肉痉挛变硬,可持续数分钟,缓解后易复发。常见发病部位为腓肠肌等小腿后肌群。
局部有压痛,膝关节活动度>90°,无步态改变。
压痛较明显并出现肿胀,膝关节活动度<90°,出现跛行,不能深度屈膝。
严重肿胀与压痛,膝关节活动度<45°,不能独立行走。
表现为局部轻度肿胀、皮下淤血、压痛,主动活动和被动牵拉时疼痛加重,但不影响功能活动。
肌内可有血肿,压痛明显,并有轻度功能障碍。
表现为伤处剧痛,可摸到明显组织缺失、断裂,损伤肌肉功能完全丧失。
表现为局部疼痛、活动受限;检查可见局部有凹陷、压痛,该腱肌单位的功能丧失。常见于在腾空动作开始时发生的跟腱断裂,跳跃中的髌腱断裂,支撑动作时发生的肱三头肌腱断裂,以及直接撞击所致的指伸肌腱断裂等。
形成瘢痕或断裂未修复所致。
患处血管破损、血液集聚所致。
肌肉严重挫伤的常见并发症,由软组织内血肿机化并骨化所致,表现为局部疼痛僵硬,可触及肿块,X线可见局部密度增高影。
有长期高强度体能训练史或暴力撞击史的人群,损伤后患处出现剧烈疼痛、明显肿胀、活动障碍者需及时就医。损伤程度较轻、活动不受影响者可先自行观察。
当患处剧烈疼痛、明显压痛及肿胀,活动障碍,甚至见皮下血肿时,应及时就医。
多数患者优先到骨科就诊。
有无压痛?能否继续活动?
损伤原因?
经常锻炼吗?以往有无损伤史?
初期如何处理的?
什么情况下疼痛会减轻或加重?
查体可判断肌肉紧张度,是否有局部肿胀、疼痛、压痛、局部凹陷或缺损,是否有活动障碍。
可较好显示肌肉、肌腱单位,显示病变范围及类型。如血肿形成时肌腹内出现边界清楚的无回声区;轻度拉伤时可见肌腱增厚、纤维结构清晰;部分撕裂可见局部肌纤维缺损;完全断裂时可见完全分离的两个断端影。
能清楚显示肌肉肌腱单位,损伤部位及程度,对对症治疗很有意义。
辅助诊断骨化性肌炎,显示为为片状或无定型高密度钙化影。
剧烈运动史,结合整块肌肉痉挛僵硬、剧烈疼痛的临床表现可诊断。
有接触性搏击运动、撞击伤及重物砸伤史。结合体检发现局部肿胀、疼痛、压痛、功能障碍,高频B型超声或MRI检查显示患处软组织弥漫性肿胀、厚度增加、回声改变。
触诊局部压痛,可扪及患处组织凹陷,肌肉断端凸起形成的球状结构。高频B型超声或MRI检查可显示组织缺损及断裂程度,用作辅助诊断,并可作为随访手段。
触诊发现局部疼痛、压痛、局部凹陷或缺损,该腱肌单位的功能丧失,高频B型超声或MRI检查可显示组织缺损及断裂程度,用作辅助诊断,并可作为随访手段。
好发于中老年人,常长期慢性反复发作,多在受凉后加重,也可以急性损伤而逐渐加重,按摩后可减轻,触诊可扪及粘连的纤维条索,有痛性结节。而肌肉肌腱单位的急性损伤好发于运动负荷大的人群,青年人更常见,多急性起病,急性期禁止按摩,否则加重病情。
肌肉肌腱单位的急性损伤最初24h应尽早冰敷、弹力绷带加压包扎,必要时应用糖皮质激素,以止血、镇痛、消肿、减轻炎症反应;中期可行理疗、按摩等,改善患处循环、促进渗液吸收、加速再生修复;后期合理安排功能锻炼,以恢复和增强肌肉肌腱功能为主。
缓慢而持续地被动牵拉痉挛的肌肉,直至恢复正常活动范围,再作适当按摩。如小腿后侧腓肠肌痉挛,应取患侧下肢伸直位,由旁人推压足部缓慢背伸。
早期可进行无痛性活动,24h内采用冰敷及口服抗炎镇痛药物,禁忌按摩。完全恢复肌力和活动度后方可参加运动或训练。其并发症骨化性肌炎,目前无特殊治疗方法,病程超过1年仍有疼痛或关节活动明显受限者,可考虑手术切除,但往往容易复发。
应尽快采用冰敷和弹力绷带加压包扎,以控制损伤肌肉的出血和水肿。24h后可采取局部热敷与理疗,可口服非甾体类抗炎镇痛药物,如布洛芬等1周,以缓解炎症反应和疼痛。
肌腱断裂一般均应早期手术修复,部分断裂时也可做肌腱松弛位外固定6~8周,并尽早开始康复练习,以恢复跟腱的完整性,保持正常活动功能。术后3周可在床上做踝关节伸屈活动,6周后着高跟鞋持拐行走,3个月后进行慢跑锻炼,半年后可恢复正常训练。
首先要尽快冰敷、弹性绷带加压包扎。冷敷常用方法有冰袋、冷水浸泡等,急性损伤的24小时内最为重要,每次持续时间在15~20分钟以内,时间过长可引起反射性血管扩张和出血,伤后几小时内可改为每小时1次,随后每2小时1次即可。在肌肉拉伤急性期不主张按摩、热敷,否则有可能加重炎性渗出、水肿和软组织损伤。
云南白药喷雾剂、解痉镇痛酊、止痛膏等,这些药物可以有效消除血肿。
如患者疼痛比较严重或者伴有发热的症状,可以使用布洛芬等内服1周,可以有效的控制病情。
重度损伤者大多需及早行手术修复,以尽量减小瘢痕,但少数有同组肌群可代偿其功能者,如股直肌断裂时也可不进行手术修补。
对于明显的压痛点可采用针刺阿是穴,一次5~15分钟,每天1~2次,连续1~3天。
轻度损伤者,48小时后可行热敷,以促进局部血液循环,稀释炎症因子,减轻炎症反应。
肌肉肌腱单位的急性损伤一般预后良好,大多可完全恢复。重度损伤术后,经过科学的康复训练,一般可恢复正常活动及训练。
肌肉肌腱单位的急性损伤一般能治愈。
肌肉肌腱单位的急性损伤一般预后良好,不影响患者正常寿命。
肌肉肌腱单位急性损伤初期治疗不当,未及时手术,后期未能规范地进行康复训练,导致肌肉肌腱单位短缩痉挛、粘连,出现活动范围较正常减少、活动受限等。
根据损伤种类及严重程度不同,遵医嘱定期复查,主要包括局部体格检查、高频超声及MRI辅助复查。
肌肉肌腱单位的急性损伤是肢体局部的疾病,故对饮食无特殊要求。患者可以多吃一些高能量、高蛋白、低脂肪、易消化的食物。
患者适宜多吃含有微量元素的食物,如动物肝脏、海产品、黄豆、葵花子、蘑菇中含锌较多;动物肝脏、鸡蛋、豆类、绿叶蔬菜、面粉中含铁较多;麦片、芥菜、蛋黄、乳酪中含锰较多。
尽量避免油腻、煎炸食物,烟、酒及辛辣刺激性食物。
肌肉肌腱单位的急性损伤患者应注意维持规律的作息习惯,待肿胀以及疼痛消退后再进行康复训练。生活中需注意保持心情愉快,若出现不适症状,及时复查。
保持乐观愉快的情绪。长期精神紧张、悲观等,会使大脑皮质兴奋和抑制过程的平衡失调,运动时更易受伤。
保持生活作息规律,不过度劳累。
合理运动,均衡锻炼身体肌群。
遵循医嘱合理进行康复锻炼。
急性损伤24小时内应尽早冰敷,禁止按摩和热敷,48小时后可行热敷。
使用绷带加压包扎时,要定期观察末梢血循环,以免远端组织缺血。
避免过度运动及训练,避免在肌肉疲劳情况下进行运动和训练。
运动前进行充分的准备活动,拉伸各大组肌肉,在寒冷季节应做好热身活动,运动后注意做好整理活动等。
平时训练中注意各部位肌肉的协同练习,按比例发展肌群。
高强度训练时大量出汗,体内的盐分消耗得很多,肌肉容易发生抽搐,肌肉在强烈收缩时容易发生拉伤,故可饮用淡盐水来防止身体电解质流失。
4353点赞
[1]胥少汀,葛宝丰,徐印坎.实用骨科学第4版[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12:1904.
[2]吴肇汉,秦新浴,丁强.实用外科学第4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7:2119.
回复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