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汁吸入性肺炎是是由于乳汁在吞咽时被吸入呼吸道或因在咽部排空时间延长,残留的乳汁被吸入肺部。呕吐或溢乳时,乳汁被吸入呼吸道,通常多有诱因。临床表现可有咳、喘、气促甚至窒息等表现。是婴幼儿常见的疾病之一。
乳汁吸入性肺炎是婴幼儿常见的疾病,可有多种原因导致奶汁进入宝宝肺部形成炎症,甚至引发肺部感染。病因可以分为自身因素和喂养因素,多见于早产儿、体弱儿,错误的喂奶方式和早产等因素容易诱发此病症。
常见于早产儿,围产期有脑缺氧、缺血的婴儿,也可见于有脑瘫等神经系统疾病的孩子。由于婴儿的神经发育不完善或者受损,导致吞咽反射和吸吮反射不成熟,使得宝宝口腔吞咽动作不协调,一分部乳汁进入食管里,另一部分进入到气管里,从而形成乳汁吸入性肺炎。
唇腭裂包括腭裂和唇裂,值得注意的是,轻微的唇腭裂一般不会对吞咽造成太大影响,但是严重的唇腭裂极易导致乳汁吸入性肺炎,例如,严重的唇裂或者腭裂宝宝,通常伴有严重吞咽问题,易导致乳汁呛入肺部形成肺炎。
包括有各种食管畸形,但各种畸形引起乳汁进入肺部的情况不一样,比如食管气管瘘,乳汁可通过食管与气管之间的瘘口进入肺部,有时候瘘口比较小时,不易发现,宝宝可表现为反复的肺部感染;如食管闭锁的宝宝,可因为乳汁进不了胃,大量乳汁淤积在食管内,当孩子体位改变时,乳汁反流至喉部,进而进入气管导致肺炎,一般食管闭锁的孩子可在早期发现。
可因为食管运动不协调导致吞进去的乳汁反流,可表现为呕奶、吐奶。常见发生部位为贲门(是食管与胃部连接的地方)。贲门关闭不全时,可导致胃里乳汁反流到咽部或口腔,吸入肺部;贲门关闭无法舒张时,可导致乳汁下不去,滞留在食管,易反流至气管进入肺。
低体重早产儿和有早产儿支气管发育不良的患儿,容易发生胃内容物的反流吸入,可导致乳汁吸入性肺炎。
喂养宝宝时的姿势同样重要,喂奶时切记不要让宝宝头低脚高,容易引起乳汁倒流,导致乳汁入肺。正确哺乳姿势包括:握头腋下挽抱式(橄榄球式)、握头交叉环抱式(修正橄榄球式)、扶腰臀抱篮式(最传统的哺乳姿势)、半躺式等。
过长的哺乳时间也易引起婴儿溢乳,引起误吸,继而导致肺部感染。在乳汁充足的情况下,通常宝宝吃奶时间在10~20分钟左右即可吃饱。
宝宝饮奶过多,很容易导致溢奶,所以掌握孩子的喂奶量可以降低乳汁吸入性肺炎的风险。孩子每次吃多少合适需参考不同年龄饮奶推荐量和宝宝实际情况。
有些婴幼儿没有足够的时间适应不同的喂养方式,会有强烈的抗拒反应。
早产儿容易出现吞咽障碍、食管畸形或功能不全、兔唇等问题。
乳汁吸入性肺炎是新生儿时期的常见病,尤其是早产儿发生率高,患病比例大概0.3%。
乳汁吸入性肺炎多见于早产儿、体弱儿,因吞咽反射未完善,吞咽动作不协调,易发生乳汁吸入。
患儿有突然青紫、窒息、呛咳史,有明显的呛奶或者溢奶症状。在复苏过程中,呼吸道有吸出乳汁的证据。当形成肺部继发感染时,会出现肺炎的症状,如咳嗽、咳痰、呼吸困难等。可伴随肺纤维化、支气管扩张症等严重并发症,严重威胁患儿生命。
最为常见的症状,在喂养时可见乳汁从宝宝口腔或者鼻腔里面流出,伴有明显咳嗽,当呛咳明显时,可伴有呼吸增快和面部青紫。
当大量乳汁通过气管进入肺部以后,孩子会有明显且剧烈的咳嗽,并伴有面色苍白、发灰,口唇发紫或者发乌表现,严重时孩子四肢也可出现发凉、发乌。
孩子当咽部受到乳汁刺激时,首先出现会厌关闭及长时间呼吸暂停,在新生儿常见,尤其是早产儿很明显。
可见孩子呼吸频率增快、鼻翼煽动和吸气性凹陷,口周、面部可见缺氧发绀的表现。乳汁吸入性肺炎所致呼吸困难可有两种情况,第一种,大量乳汁进入气管入肺时,可造成孩子胸闷、憋气、呼吸次数增快等;第二种,当发生明显肺部继发感染时,可有炎症反应,影响肺部呼吸功能,从而出现呼吸困难。
该病较常见的症状,早期通常为痉挛性咳嗽,在疾病后期可见咳嗽伴有明显咳痰,甚至可见黄色浓痰,部分家属可听见喉咙“呼噜”样痰响。
安静状态下孩子呼吸突然加快>60次/分;心率可达>180次/分。孩子可极度烦躁,口唇明显发绀、面色苍白甚至发灰,肢端指(趾)微血管再充盈时间延长。
由于肺部感染严重,孩子可表现为缺氧中毒表现。具体有烦躁或者嗜睡,眼球上翻(俗称翻白眼)、凝视;囟门凸起,眼睛球结膜水肿;呼吸节律不齐,忽快忽慢等。
孩子在肺部疾病严重影响气体交换时,肠道可受到缺氧的影响,具体表现为严重腹胀、频繁的呕吐,甚至可能出现消化道的出血、吐咖啡色样物质或者出现柏油样大便。
继发细菌感染后可出现发热,发热的类型不定,多呈不规则型发热,体温可高可低,值得注意的是新生儿、重度营养不良患儿体温可不升高或低于正常。随着乳汁吸入性肺部感染的不断发展,可见孩子精神不振、不愿意吃东西或者食量明显减少、哭吵明显难以安抚。患儿病情严重时可出现弥散性血管内凝血,此时孩子多伴有多器官损害,可表现为血压下降、四肢冰凉、脉搏细速、皮肤黏膜及胃肠道出血等。
由于吸入乳汁或者继发炎症可使部分支气管堵塞,腔内淤积的分泌物对支气管壁造成压力,时间久了可造成远端扩张,形成支气管扩张,患儿可表现为咳嗽、咳痰,部分可有咯血等症状。而扩张的支气管,可使孩子反复感染肺炎。
当乳汁吸入性肺炎继发感染时,也可出现如脓胸、脓气胸、肺大疱、肺脓肿等并发症。
当婴幼儿,尤其是早产儿出现窒息、呼吸困难等表现,需立即到儿科就医治疗,医生会通过查体、实验室检查、影响学检查等来进行诊断,此病需与急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异物、支气管哮喘等做好鉴别。
孩子出现严重呛奶、呼吸增快需及时就医。
孩子出现口唇部、面部青紫,憋气、呼吸急促费力时,需即刻使婴儿侧卧体位并清理其口鼻,帮助婴儿恢复呼吸,同时立即拨打120,或即刻赶往医院进行抢救。
大多患者优先考虑去新生儿科就诊。
若患者出现其他严重不适反应或并发症,去儿童呼吸内科、儿童急诊科等。
孩子是否为早产儿?
孩子是否有食道发育异常?
孩子吃奶时有没有常出现吐奶情况?
在家里是怎么样喂奶的?每次多长时间?每次喂多长时间?
有无咳嗽、在家精神如何?奶量有没有下降?
医生常会观察患儿有无面部青紫、呼吸困难、体表是否可见吸气性凹陷;听诊患儿肺部是否有由炎症渗出导致的肺部啰音。
可以通过血常规里面白细胞数量,淋巴细胞、中性粒细胞比例,来判断是否存在感染。
可以协助医师判断是否存在感染。
通常会在孩子有明显呼吸困难、面部发绀时进行,可判断孩子体内氧合情况及是否存在呼吸衰竭。
可通过采集孩子呼吸道或者痰液分泌物,进行培养,可明确具体感染细菌辅助医生选择药物。
与呼吸道分泌物培养同样的道理,培养结果同样可帮助医生选择药物。
可通过胸片大小不同的斑片影,很直观的判断肺部炎症情况。目前多采用数字胸片,可大大降低辐射给孩子带来的影响。
常常用于X胸片未能很好的显示患儿胸部肺炎情况的时候。不过,在临床高度怀疑肺炎的情况下,医生通常会建议行胸部CT,可更加清楚、全面的掌握肺部炎症情况,但是CT扫描辐射较大,不宜常规检查或者反复检查。
即服用相应造影剂后进行影像学拍摄,可判断是否为消化道畸形导致的乳汁吸入性肺炎。
可直观的观察喉部及食管上消化道的情况,判断是否为相应的发育异常导致乳汁进入肺部。
一般乳汁吸入性肺炎在结合孩子明显吸入乳汁病史后,在加上肺部症状,如咳嗽、呼吸急促,以及急救时肺部吸出乳汁等特征表现,可以初步进行诊断。如果需要确诊还需要进行一系列的相关检查,如胸部影像学检查发现肺部斑片影,以及血常规检查白细胞、淋巴细胞等升高。
可有咳嗽,肺部啰音可随咳嗽的改变而改变,胸部X片可以帮助进一步鉴别诊断。
支气管异物的孩子很可能有与肺炎相似的症状,但是需注意异物吸入史,当判断不明确时,可通过肺部的影像学检查进行鉴别是否有异物吸入。
有时候儿童哮喘是以咳嗽为主要症状,但与乳汁吸入性肺炎相比较,哮喘的孩子多为过敏性体质,可通过肺功能检查或者胸部影像学检查进行鉴别诊断。
乳汁吸入性肺炎的治疗原则是辨证施治。主要应以预防为主,治疗主要包括一般治疗、药物治疗、手术治疗和其他治疗,还有急性期治疗和并发症治疗。治疗周期一般7~10天,可治愈。
保持室内空气流通,房间温度保持在22℃~25℃,湿度50%~60%为宜。
给予营养丰富的饮食,对于进食有困难的患儿,可给予肠外营养。
患病孩子需经常变化体位,促进肺部炎症吸收,还需注意隔离,以防交叉感染。
注意避免水、电解质的紊乱,适当的补液有助于气道的湿化,但须注意补液的速度,过快可增加宝宝的心脏负担。
如果发现患儿出现窒息、呼吸困难等症状,需即刻进行治疗:
在家中可将患儿即刻侧卧,挤压患儿口鼻、抠出口腔中黏液和奶瓣,叩击患儿后背,如呼吸没有恢复,可实行心肺复苏。
医院或急救人员可立即实施气管内插管,保持呼吸道的通畅,同时也可通过气管插管将气管内残存乳汁通过吸引器吸出来。
一部分乳汁吸入性肺炎的孩子可有明显缺氧表现,吸氧可改善他们的缺氧状态。
新生儿或者婴幼儿可用面罩、鼻塞给氧,呼吸衰竭者可以使用呼吸机。
在使用药物治疗期间,家长需注意患儿是否出现以下不良反应。使用抗生素会影响孩子肠道菌群的平衡,可能导致孩子会有腹泻情况出现。部分药物可引起孩子过敏反应。使用利尿剂易导致孩子体内电解质、内环境的紊乱。
根据不同的病原体选择相应的抗菌药物,常使用的有青霉素、头孢类抗生素、阿奇霉素、红霉素等。
乳汁吸入性肺炎通常不用抗病毒治疗,如果合并病毒感染,需选择病毒敏感的药物。
使用强心类药物,如地高辛;使用利尿剂,如呋塞米、螺内酯等。
脱水疗法减轻水肿可使用甘露醇;止痉常使用地西泮等。
高热患儿主要给予物理降温,药物降温治疗新生儿少用,可用药物包括对乙酰氨基酚、布洛芬。
对于继发感染的重症宝宝可能用到血浆和免疫球蛋白。
纤维支气管镜肺泡灌洗,对于因乳汁吸入导致继发肺部感染的严重患儿,药物无法有效达到病灶,在无禁忌证的情况下,可使用纤维支气管镜进行肺泡灌洗或者上药,加速控制肺部感染,缩短治疗病程。有消化道畸形的宝宝,需要择期进行手术治疗。
可用于重症患儿、早产儿或者食管、气管有畸形的宝宝,用于避免在治疗期间再次发生乳汁吸入。
当孩子乳汁吸入严重,自行呼吸无法满足自身需要时,医生会考虑加用呼吸机进行辅助通气,帮助孩子呼吸,缓解缺氧症状。
乳汁吸入导致窒息、缺氧严重者,可导致神经系统损伤。吸入性肺炎经过及时有效治疗后,患儿多可痊愈。如果不及时接受治疗,可能会出现严重并发症,甚至危及生命。
乳汁吸入性肺炎一般可治愈,但长期多次吸入者,预后较差。部分患者会出现乳汁吸入性肺炎多次反复发作的情况。
患有乳汁吸入性肺炎的婴幼儿,经过积极治疗,一般都能痊愈,正常不会影响自然寿命。
小儿肺纤维化反复的乳汁吸入肺炎刺激,机体修复过程会产生纤维化,最终导致肺的纤维化。肺纤维化的孩子常表现为呼吸困难、干咳等症状。一旦发生肺纤维化,没有特殊治疗手段,只能对症处理,将严重影响孩子的生长发育,甚至威胁生命。
患乳汁吸入性肺炎的宝宝在康复出院后,需要在1~2周后进行复查。
乳汁吸入性肺炎患者在饮食上应注意母乳喂养,少量多次。体重低于1500g吞咽反射差的婴儿,应采取鼻饲喂养,直至吞咽反应纠正后再用奶头喂养。
乳汁吸入性肺炎患者为婴幼儿,尚不能进食复杂的辅食,在饮食调理上,开始应静脉供给营养,待病情好转后以鼻饲或口饲喂奶。喂奶时,应注意少量多次,吞咽反射差的婴儿,应采取鼻饲喂养,直至吞咽反应纠正后再用奶头喂养。
该疾病的日常生活管理重在预防吸入,一旦发生,需注意即刻清理孩子口鼻,帮助其恢复呼吸。可以通过改变喂养方式降低乳汁吸入性肺炎的发生。在家庭护理中,生病住院期间孩子的生长发育或多或少有影响,出院后可以根据宝宝情况(尤其是早产儿)进行有计划的营养强化,以满足孩子正常生长和追赶生长的两方面需求。
喂奶时或者喂奶后,需确认宝宝衣物包被是否过紧影响吃奶。
不可将宝宝喂得过饱,按需喂养、少食多餐。
喂奶后可将婴儿床头侧略抬高,半侧卧,避免乳汁反流。
注意避免婴儿吃奶后的大幅度运动。
孩子母亲哺乳期间需要忌口,不吃辛辣刺激性食物。
在孩子发生吃奶呛咳后注意观察是否有呼吸增快、呼吸困难,面色口唇是否有发紫或者发乌表现,如有需及时就医。患乳汁吸入性肺炎的宝宝在康复出院后,需要在1~2周后进行复查。
切记喂奶时不要将宝宝体位放置头低脚高,极易引起乳汁反流引起误吸。
为避免乳汁吸入性肺炎,在给早产儿喂奶时,要十分注意哺乳体位,遵循“抬高床头按量哺乳”的原则。对消化道畸形的病儿,要尽早到医院手术治疗以免造成不良后果。
对初次发生乳汁吸入性肺炎者应彻底治疗,检査有无支气管扩张等并发症,及时发现并治疗。
掌握正确的喂养方式,即对于母乳喂养的孩子,妈妈要学会正确的喂奶姿势、按需喂养婴儿;对于奶粉喂养的孩子,要根据配方奶各年龄段的喂养建议及个体差异进行喂养,注意喂奶次数、奶量不宜过多。
遵循“抬高床头、按需哺乳”的原则,少量多次喂奶,每次喂奶结束后可将宝宝竖直抱起来,轻拍背部防止呛咳。
喂奶后将宝宝头偏向一侧,防止奶汁反流呛入气管。
在怀疑有食管闭锁等畸形而尚未证实前,进行喂养有发生吸入的危险,故首次喂养推荐用水或者葡萄糖水。
对于早产儿或有吞咽功能障碍的宝宝,可在医生的指导下采用鼻饲喂养的方法过渡。
有消化道畸形的宝宝,要尽早就医,必要时进行手术治疗。
4151点赞
[1]杨永丽,刘丹.1例先天性吞咽动作不协调患婴的护理[J].当代护士:学术版(中旬刊),2017(8):153-154.
[2]孙炳华,张艳,卢乐平.吸入性肺炎致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临床分析[J].临床肺科杂志,2009,14(001):94-95.
[3]严琳.新生儿吸入性肺炎40例X线分析[J].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2018,002(004):210-211.
回复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