类鼻疽杆菌肺炎为常见的慢性感染性疾病之一,主要致病原因是类鼻疽杆菌感染,容易致使免疫力低下的人群感染。主要症状以发热、寒战、咳嗽、头痛、胸痛、呼吸急促等,有些患者症状不典型。主要危害是对于肺部和呼吸道造成长期的、不可逆的损害,严重影响心肺功能。目前我国东南部地区和东南亚地区为高发地区,若能及时接受治疗,多数预后良好。
患者无任何症状,仅在血清学检查时发现高滴度特异性抗体。
包括急性局限性化脓性感染、急性肺部感染、急性败血症,其中急性肺部感染最常见,急性败血症最为严重。
部分患者在急性期过后继发化脓性病灶,脓肿可形成瘘管,长期不愈。
类鼻疽杆菌肺炎发病主要原因是类鼻疽杆菌感染,通常发生在接触被类鼻疽杆菌污染的水和食物,或者经呼吸道吸入导致感染。感染后致病菌在肺部进行反应和繁殖,进而导致发病,同时也可通过破损皮肤、微小血管等途径入血,导致骨髓炎、心包炎等并发症。
蚊虫叮咬,如果蚊虫带有类鼻疽杆菌,叮咬人类可能会导致疾病的传播。
接触被类鼻疽杆菌感染的人群。
食用被类鼻疽杆菌污染的水或者食物。
是诱发本病的重要因素,由于本病可通过呼吸道吸入,部分相关类鼻疽杆菌接触者即使经呼吸道吸入了致病菌,也可以通过自身免疫功能与之对抗,可能不会导致发病。而发病患者通常免疫力较为低下,无法通过自身免疫力消灭细菌而导致感染发病。
以往认为与野生动物有关,特别是鼠类曾被认为是主要带菌者和病原体在外环境的散播者,但迄今尚无足够证据。羊、马、猪、猴、家鼠、家兔及狗猫等都可感染本病,但它们和人一样均为偶然宿主,虽能排菌,但很少造成暴发流行。近年来大量调查说明,本病感染源主要是流行区的水或土壤,杆菌在其中是一种常居菌,在外环境中生长,不需要任何动物作为它的贮存宿主。
与马鼻疽相反,实验室人员很少感染,人与人间的直接传播亦很少见。其传播途径有:
直接接触含有致病菌的水或土壤,经破损皮肤而感染,是主要传播途径。
吸入含有病原菌的尘土或气溶胶,经呼吸道感染。
吞噬被病原菌污染的食物,经消化道感染。
被吸血昆虫(蚤、蚊)叮咬而造成感染,本杆菌能在印度客蚤和埃及伊蚊的消化道内繁殖,并保持传染性达50天之久。
本病流行于东南亚和澳大利亚北部等热带地区。在越南、柬埔寨、老挝、泰国、马来西亚和缅甸曾有过大量病例报告。在印度、婆罗洲、菲律宾、关岛、印尼、斯里兰卡、新几内亚以及昆士兰等地也有病例报道。在西半球(巴拿马、厄瓜多尔)仅见少数病例。在美洲及欧洲居住的人中,仅见于曾经到流行区去旅游过的人。
类鼻疽杆菌肺炎可以在人类和动物之间传染,主要传播途径为直接接触含有致病菌的水或土壤,经破损皮肤而感染。吸入含有致病菌的尘土或气溶胶,经呼吸道感染。吞噬经病原菌污染的食物,经消化道感染,被吸血昆虫(蚤、蚊)叮咬而造成感染。
人群对类鼻疽杆菌普遍易感,但发病率并不高。据血清学调查,流行地区的人群约6%~20%存在隐性感染。男多于女,认为与职业接触有关。因此南方地区生活的,在农业,畜牧业领域工作的人容易感染本病。
类鼻疽杆菌肺炎的症状相对不典型,大部分人表现突然发热、寒战、咳嗽、头痛、胸痛、呼吸急促等呼吸道症状,因此要进行全面细致的实验室检查和病史询问,避免误诊。
是本病的主要症状,患者体温常高于38℃。
是典型的肺部感染性症状,表现为白痰或脓痰。
表现为持续性胸部疼痛。
主要表现为头部的胀痛,是本病区别于其他肺部感染性疾病的重要表现。
脓疱是类鼻疽杆菌肺炎活动期的重要表现,脓疱可发生于身体各处,包括头部、躯干、四肢等,皮肤呈现淡黄色隆起,提示发生了急性败血症,需要及时切开引流以及控制败血症。
是本病的主要并发症之一,是类鼻疽杆菌感染后导致的肺部发生脓肿性改变,久而久之对肺部形成持续性损伤。
也是本病常见的并发症之一,是一种对骨质的感染和破坏,类鼻疽杆菌感染通过血液散播至骨髓,表现为病时高热、局部疼痛、溃破、流脓等表现。
是本病在发病期极其容易导致的感染性疾病之一,类鼻疽杆菌在肺部随血液循环到达心脏,在心包部位形成炎症性反应,心包在致病因子长期的伤害下形成心包炎。
败血症是本病最严重的的并发症,当未治的急性肺炎合并败血症,病死率高达90%。是由于本身的类鼻疽杆菌侵袭进入血液循环,并在血中生长繁殖,产生毒素儿发生的急性全身性感染。
类鼻疽杆菌肺炎的总体就医指征是出现相关呼吸系统症状如咳嗽、咳痰、呼吸困难、胸闷、胸痛等。即使没有明确的感染史也应该即使就医排除诊断,寒战、高热等发病期症状出现时应马上就医。
出现轻微咳嗽、咳痰、呼吸困难等症状,需要及时就医,在医生指导下进行进一步检查,以明确诊断,排除感染可能。
如果出现严重咳嗽、咳痰、寒战、高热并发呼吸困难、唇甲紫绀等症状时,特别是本病的高发人群,需立即就诊,避免病情继续恶化。
患者出现轻微咳嗽、咳痰、呼吸困难等症状,优先考虑就诊于呼吸内科。
如果怀疑是类鼻疽杆菌肺炎的患者,可就诊于感染科。
因为什么来就诊的?
从发现咳嗽咳痰症状到来医院就诊隔了多长时间?
目前主要以什么症状为主?
还有没有别的症状?
平常口服哪些药物?
是最为直接和便捷的检查手段,一方面要着重听肺部的呼吸音,是否存在干湿性啰音,存在的面积有多大,另一方面要观察脓疱的情况,判断感染的进程。
是血液检查中应用最为普遍的一项,对于相关炎症性反应的情况判断具有重要意义,特别是嗜酸性粒细胞的高低提示是否有真菌感染。因此对于炎症性疾病,白细胞、嗜酸性粒细胞水平有极高的参考价值。
是本病诊断的金标准,如可在标本中找到类鼻疽杆菌,即可诊断为类鼻疽杆菌肺炎,需要及时行此项检查以明确诊断和治疗的方向,避免耽误病情。
目的是明确致病菌,对于疾病的病因确定和发展转归判断具有重要意义,检查前不可食用过于油腻的食物或者大量饮酒,会严重影响检查结果。
是肺部疾病常用的检查,可初步判断感染情况,如肺部X线检查无法明确判断,可及时行肺部CT检查以明确病情,是观察患者肺部感染情况的重要参考。
类鼻疽杆菌肺炎的诊断较为明确,一方面,症状表现上出现寒战高热、咳嗽咳痰、呼吸困难等典型的肺部感染性疾病表现,同时有疾病流行区居住史或有旅行史。另一方面,实验室检查如细菌培养、血常规、血清凝集试验以及影像学检查如胸部影像学检查有明显的疾病征象。特别是细菌培养找到类鼻疽杆菌,是本病诊断的金标准,两方面相结合即可明确诊断本病。
肺结核在急性发病期也可出现高热、寒战症状,同时也有咳嗽、咳痰等典型的肺部疾病征象,与本病表现相类似,同时免疫力低下人群也是肺结核的高发人群,行影像学检查、细菌培养及血清凝集试验可明确鉴别。
是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引起的肺部化脓性炎症,起病急骤,全身中毒症状明显,咳嗽、咳脓血痰,多数病人消瘦,病情较重,而类鼻疽杆菌肺炎不会出现脓血痰,可根据细菌培养及血清凝集试验结果进行鉴别诊断。
是由肺炎衣原体引起的急性肺部炎症,临床表现与类鼻疽杆菌肺炎类似,通过细菌培养以及血清学检查进行鉴别。
类鼻疽杆菌肺炎的总体治疗为长期持续性治疗,控制症状后也需要1年以上的康复期。一般治疗以辅助通气治疗为主,药物治疗以亚胺培南、磺胺、多西环素、沙丁胺醇气雾剂等为主,注意戒烟戒酒和做好个人防护。
一般治疗以辅助通气治疗为主,对症缓解呼吸困难。
是药效较为显着的抗生素,对于类鼻疽杆菌的感染有较好的效果。
是一部分患者亚胺培南不耐受情况下的治疗替代品,有研究表明对于类鼻疽杆菌的治疗也有相当的效果,临床上应用较为广泛。
临床上患者由于经济情况无法承受亚胺培南又对磺胺过敏时,可使用多西环素,本药覆盖的范围较广,也有一定的控制作用。
是典型的缓解支气管痉挛药物,对于呼吸急促有着显着的缓解作用,同时也可促进患者的康复。
对于出现皮肤脓疱的患者,在药物治疗效果不明显的情况下,可采用手术切开引流的方法,将脓液排出体外。
类鼻疽杆菌肺炎的总体预后尚可,大部分患者经治疗后可痊愈,严重并发症患者如肺脓肿、心包炎等需要长期持续性治疗。
类鼻疽杆菌肺炎经科学治疗基本可以痊愈。
类鼻疽杆菌肺炎及时规范治疗一般不会影响自然寿命。
类鼻疽杆菌肺炎部分患者可导致慢性的骨髓炎、心包炎等后遗症。
类鼻疽杆菌肺炎患者服用药物的每1~2个月需及时复诊,便于医生观察病情改善情况,行相关检查,同时也为药物的调整和应用提供指导。
类鼻疽杆菌肺炎患者的饮食控制较为重要,需要增加维生素和蛋白质的摄入,从而提高免疫力。
宜清淡、易消化饮食,宜进食高维生素食物,如青菜、胡萝卜、木耳等,多进食高蛋白的食物,如鱼肉、瘦肉等。
忌辛辣、生冷、油腻饮食,如冷饮、火锅、卤味等。
戒烟戒酒,烟草和酒精都可以加重本病,因此患者必须戒烟戒酒。
类鼻疽杆菌肺炎的护理以观察病情、控制饮食、避免过度劳累为主,目的是增强自身免疫力,加快机体康复。
患者及家属应认真明确所有药物的剂量及用法,按时按量用药,一定要注意抗生素的使用需要足量、足疗程,出现不良反应时,及时向主治医师反馈。
患者的居住环境应该温暖干净,经常开窗通风,保持室内空气清新,避免蚊虫滋生,家里要准备蚊香、蚊帐,涂抹蚊虫驱避剂,防止疾病传播。
病情恢复期间患者应注意作息规律,保证充足的睡眠,避免过度劳累,促进机体恢复。
患者可在身体情况允许的情况下适当运动,增强体质,提高免疫力,可选择较为舒缓的运动,如散步、太极拳、瑜伽等。
注意个人及周围环境卫生,患者应勤洗手、洗澡。
部分患者可能具有传染性,生病期间注意适当隔离患者。应避免在疾病发作期去人群密集的地,必须外出时佩戴医用口罩方,家中饲养宠物的患者应避免密切接触宠物。
若患者皮肤出现小脓疱,建议穿着棉质宽松衣物,避免摩擦脓疱,若脓疱破溃,避免水洗患处。
根据医嘱及时复查实验室相关指标,有效进行病情监控。
类鼻疽杆菌肺炎患者要做好食物的清洁,避免因饮食不洁造成感染。
类鼻疽杆菌肺炎的高发人群如南方地区居民要做好个人防护,做好食物的清洁工作。去旅游的人群要做好个人防护,出门戴好口罩,勤洗手。
有相关接触史的人群,及时行细菌培养和血清凝集试验等检查。
免疫力较为低下的人群做好个人防护,戴好口罩,勤洗手。
加强营养,特别是维生素和蛋白质的补充。
适当锻炼,以慢跑、游泳等有氧运动为主,提高自身免疫力。
4346点赞
[1]谢甜,王敏,黄奕江.亚胺培南治疗类鼻疽肺炎并心包炎1例[J].临床肺科杂志,2018,023(002):375-377.
[2]唐梦灵,胡治强,袁思琪,等.类鼻疽杆菌通过抑制自噬调控HepG2细胞胞内脂质代谢[J].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2019(18).
回复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