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腿静脉性溃疡是下肢慢性静脉功能不全的远期并发症,多见于踝周及足靴区,皮肤损伤破损后引起的经久不愈的溃疡,愈合后常复发,大多需要手术治疗,预后良好。对于较大或较深的溃疡,周围炎症消退、创面清洁后清创植皮,可以缩短创面愈合期。该疾病可能会造成皮肤感染、传染性湿疹样皮炎等并发症,及时就医,配合治疗,一般预后较好。
小腿静脉性溃疡的病因是下肢静脉壁软弱,静脉瓣膜缺陷,浅静脉内压升高,深静脉瓣膜发育异常,结构薄弱,不能紧密关闭。还有小腿肌关节泵软弱,泵血无力,引起静脉血液积聚、逆流,局部营养障碍,加之局部外伤、感染导致溃疡形成。
深静脉瓣膜结构薄弱,发育异常或者缺如,失去正常的关闭功能,以及静脉壁软弱,浅静脉内压升高,小腿前内侧、踝周皮肤菲薄,血运差,容易发生小腿静脉性溃疡。
持久站立工作、重体力劳动、妊娠、慢性咳嗽、便秘,以及超负荷回心血量导致静脉管腔扩大,瓣膜相对短小而发生相对性关闭不全,从而导致小腿静脉性溃疡。
原发性浅静脉曲张或静脉交通支功能不全、血栓性静脉炎均可导致下肢静脉功能不全,从而使静脉压长期升高,导致局部组织缺氧、毛细血管壁受损,血管通透性增加,纤维蛋白渗出,局部抵抗力下降,在外伤后即可形成溃疡。
局部外伤、感染,导致皮肤完整性遭到破坏,在下肢慢性静脉功能不全基础上诱发溃疡形成。
小腿静脉性溃疡发病率较高,临床常见,各个季节均可发病,尤以冬季更为常见。中国下肢静脉疾病的患病率为8.89%,每年新发病率在0.5%~3.0%左右,其中静脉性溃疡占到了1.5%,中老年女性居多。
好发于妊娠、久坐、长期站立、慢性咳嗽、习惯性便秘患者,以中老年居多。特别是有家族病史的人群,更容易患此病。
小腿静脉性溃疡病程较长,发展缓慢,主要表现为患处发痒,逐渐出现疼痛、局部皮肤变硬、色素沉着、小腿及踝部水肿,后期局部溃烂,溃疡形成。其颜色暗红或者紫红,溃疡中心脓性渗出,边缘白色硬韧。溃疡不易愈合或者愈合后也容易复发,经久不愈。
常发生在内踝上部和小腿内侧下1/3处。
溃疡面积可大可小,深浅不一,周围常有毛细血管损伤的表现和色素沉着。
患者感到小腿皮肤干燥、脱屑,小腿出现水肿、脂肪皮肤硬化,随后可能会出现红斑或者呈深绛红色,局部缺血产生坏死。
溃疡一旦形成,难以愈合并易扩展,愈后也易复发。
常并发静脉周围炎、血栓性静脉炎或复发性蜂窝织炎,促进病情恶化,经久不愈。
病程初期局部发痒,后出现疼痛,局部皮肤变硬,严重患者出现发热、腹股沟淋巴结肿大。
由于溃疡长期不愈合或者愈合后复发,创面容易继发细菌感染,以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多见,病程长者可以继发混合菌感染。
小腿静脉性溃疡,溃疡面长期不愈合继发慢性感染,引起同侧腹股沟淋巴结肿大,出现疼痛、发热,严重者出现化脓。
小腿溃疡形成后多难愈合,久不愈合者溃疡周围常有湿疹或传染性湿疹样皮炎,并有可能发生癌变,溃疡愈合后易复发。
患者可能还会出现血栓性浅静脉炎、下肢深静脉血栓以及反复下肢血管性溃疡等并发症。
如果小腿、足靴区皮肤色素沉着,溃疡长期不愈合或者愈合后常复发。超声、静脉造影、下肢静脉压测定等检查明确下肢静脉血液反流,深静脉通畅,应及时就诊,避免出现严重并发症。
既往明确诊断下肢慢性静脉功能不全,小腿及踝部肿胀,足靴区皮肤营养性变化,皮肤色素沉着,出现皮炎、湿疹,溃疡反复发作,经久不愈,应立即就医。
一般去血管外科、普通外科就诊,如出现皮肤感染或湿疹等,建议去皮肤科就诊。
既往下肢静脉迂曲、扩张、延长多长时间,溃疡多长时间,是否反复发作?
下肢久站是否有沉重无力的现象,局部是否有痒感?
既往是否有糖尿病、贫血、低蛋白血症等影响溃疡愈合的因素?
是否经过正规治疗?
平常是否经常久站或久坐?
视诊观察患者是否存在下肢静脉迂曲、扩张、延长,小腿及踝部肿胀,足靴区皮肤营养性变化,皮肤色素沉着,皮炎、湿疹。
通过静脉造影可以清晰了解患者深静脉情况。
可以观察瓣膜关闭活动及有无逆向血流,腿静脉性溃疡患者可发现血栓或瓣膜功能障碍。
可间接了解瓣膜功能,常作为筛选检查。
医生通常会将止血带绑在患者腿上,观察运动后患者小腿的情况,用以判断病情的发展程度。
根据临床表现与检查即可诊断。
下肢静脉迂曲、扩张、延长,下肢沉重、乏力感。
小腿、踝部轻度肿胀,足靴区皮肤营养性变化,皮肤色素沉着,皮炎、湿疹,皮下脂肪硬化。
小腿前内侧足靴区溃疡形成,表面脓性覆盖,边缘坚实削直,经久不愈,愈合后常复发。
静脉造影、超声检查可以观察瓣膜关闭不全及逆向血流,下肢静脉压测定压力增高。
小腿静脉性溃疡,早期创面湿敷、抬高患肢促进血液回流,较浅的溃疡一般都能愈合,然后行手术治疗。较大或较深的溃疡,经上述处理后溃疡缩小,周围炎症消退,创面清洁,也应手术治疗,同时做清创植皮,缩短创面愈合期。
患者应适当卧床休息、抬高患肢,可使用弹力绷带或弹力袜,增加小腿肌肉活动,促进静脉回流,利于水肿消退,促进伤口愈合。
注意避免外伤和不良刺激,以防影响溃疡愈合或引发溃疡。
还可以选择远红外线治疗,局部湿敷,适合于溃疡较浅患者以及深的溃疡术前准备。
应用表皮生长因子或者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抗生素软膏等促进溃疡愈合,预防感染。因血栓引发溃疡还应使用抗凝药物,如口服阿司匹林等药物治疗。另外,服用维生素C及维生素E有助于伤口愈合。
对于诊断明确,溃疡面无感染迹象,深静脉通畅,全般状况评估可以耐受麻醉、手术的患者可以进行外科手术治疗。但全身情况差,不能耐受麻醉、手术患者,溃疡炎症未控制,脓性渗出,深静脉不通畅患者要非手术治疗。常用手术方式如下:
适合于酸胀、垂重感明显,曲张静脉分布广泛,大、小隐静脉瓣膜功能试验阳性,深静脉通畅试验阴性,交通静脉瓣膜功能试验阳性患者。优点是可以同时处理静脉曲张,促进溃疡愈合,避免复发。
根据溃疡部位、大小、深度差异,选择不同类型的皮瓣移植,其中以显微外科游离皮瓣移植效果较好。适合于感染控制、不能耐受复杂手术以及难治性溃疡的患者。优点是损伤小,患者容易耐受。
对于溃疡严重危及生命的时候,截肢是可以防止病情恶化的唯一办法。
利用紫外线进行照射帮助去掉溃疡处腐肉,利用红外线可以改善血液循环,帮助恢复。
局部使用高压氧、组胺电离等方法进行治疗,临床上极少使用。
小腿静脉性溃疡较浅者经保守治疗,大多恢复良好。溃疡较深者在保守治疗基础上采取手术治疗,积极治疗原发病,预后较好。
小腿静脉性溃疡积极进行治疗一般能够治愈。
手术成功,一般不会影响自然寿命。
出院后一周左右复查,达到治疗目标,溃疡愈合后3个月复查一次,观察静脉曲张及溃疡是否复发。
小腿静脉性溃疡患者注意饮食调理,有利于病情恢复。一般给予高蛋白、高热量、高维生素饮食,提供足够热量供给,促进溃疡愈合。
保守治疗以及术后早期患者,给予鱼汤、鸡汤、排骨汤等高蛋白、高热量饮食,保证营养供给,增进食欲。还要多吃绿色蔬菜、水果,提供足够维生素。
避免辛辣等刺激性饮食,戒酒,以免不利于溃疡创面或手术切口的愈合。
小腿静脉性溃疡患者需要卧床休息,抬高患肢,穿弹力袜或者弹力绷带,避免久站、久坐。注意溃疡处皮肤护理,保持肢体清洁,避免感染。
术后一周伤口避免沾水,避免挠抓,避免吃激素类药物。每日更换清洗弹力袜,保持局部卫生,避免感染,避免外伤。
严格遵医嘱用药,不可擅自使用抗生素,停药或者增减药物。
患者及家属需要注意观察伤口情况,如伤口出现红肿、化脓、坏死迹象,不能自行处理,及时就医。
小腿静脉性溃疡,应积极治疗原发病,穿弹力袜或者弹力绷带,卧床休息时抬高患肢,促进静脉回流,避免局部外伤、感染,均可以预防该病的发生。
针对下肢慢性静脉功能不全患者,进行静脉造影、超声、下肢静脉压测定等检查,发现异常要及时处理。
避免局部外伤。
局部出现皮炎、痒感,避免挠抓。
下肢慢性静脉功能不全患者,积极治疗。
肥胖的患者应减重,长期从事重体力劳动或需要长期站立工作的人应穿弹力袜,预防静脉曲张。
对于长期卧床者,应注意预防深静脉血栓形成,需要多按摩下肢,促进血液循环。
4302点赞
[1]陈孝平,汪建平主编.外科学[M].人民卫生出版社,2015:486.
[2]刘春香.用维生素E治疗小腿静脉性溃疡44例临床观察[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3,7(1):44-45.
回复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