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化脓性腹膜炎是外科常见的急腹症,指由化脓性细菌,包括需氧菌和厌氧菌或两者混合所引起的腹膜腔急性感染。通常起病突然,表现为持续性的腹部剧痛、发热伴有恶心、呕吐等症状。
根据累及范围可分为急性弥漫性腹膜炎和局限性腹膜炎两种,急性化脓性腹膜炎累及整个腹腔称为急性弥漫性腹膜炎;腹膜腔炎症仅局限于病灶局部称为局限性腹膜炎,并可形成脓肿。
根据腹腔内有无病变又分为原发性腹膜炎和继发性腹膜炎,腹腔内无原发病灶,而是血源性引起的,称为原发性腹膜炎,占2%;继发于腹腔内空腔脏器穿孔、损伤破裂、炎症扩散和手术污染等所引起的腹膜炎,称之为继发性腹膜炎,是急性化脓性腹膜炎中最常见的一种占98%。
急性化脓性腹膜炎在临床上主要分为原发性腹膜炎和继发性腹膜炎,原发性腹膜炎患者的腹腔内无原发性病灶,致病菌多为溶血性链球菌、肺炎双球菌或大肠杆菌,继发性腹膜炎是最常见的腹膜炎,多由腹腔内空腔脏器穿孔、外伤引起的腹壁或内脏破裂所致。
继发性腹膜炎是最常见的腹膜炎,如胃、十二指肠溃疡穿孔,胃肠内容物流入腹腔产生化学性刺激,诱发化学性腹膜炎,引起继发感染后转化为化脓性腹膜炎等,外伤造成的肠管破裂、膀胱破裂,腹腔污染及腹壁伤口进入细菌,形成腹膜炎。引发继发性腹膜炎最常见的致病菌为大肠埃希菌,其次为厌氧菌、链球菌、变形杆菌等,一般都是细菌混合感染。
原发性腹膜炎又称自发性腹膜炎,即腹腔内无原发病灶,细菌进入腹腔的途径一般为血行播散、上行性感染、直接扩散、透壁性感染,致病菌多为溶血性链球菌、肺炎双球菌或大肠埃希菌。
长期应用广谱抗生素、糖尿病、大量应用免疫抑制剂以及接受大量雌激素治疗等人群,导致机体免疫力低下,造成机会性感染。
本病尚无确切的流行病学数据。
如肝硬化并发腹水、肾病、猩红热或营养不良等机体免疫力低下时。
包括腹腔内空腔脏器穿孔、外伤引起的腹壁或内脏破裂,腹腔内脏炎症扩散者及手术后的腹腔污染。
由于病因不同,腹膜炎的症状可以是突然发生,也可能是缓慢发生,如空腔脏器破裂穿孔引起的腹膜炎发病突然,而阑尾炎、胆囊炎等引起症状多先有原发病症状,随后出现腹膜炎症状,如腹痛、恶心、呕吐、发热等。
腹痛是最主要的症状,其程度随炎症的程度而异,但一般都很剧烈,不能忍受,且呈持续性。深呼吸、咳嗽、转动身体时都可加剧疼痛,故患者不变动体位。疼痛多自原发灶开始,炎症扩散后蔓延及全腹,但仍以原发病变部位较为显著。
此为早期出现的常见症状,开始时因腹膜受刺激引起反射性的恶心、呕吐,呕吐物为胃内容物,后期出现麻痹性肠梗阻时,呕吐物转为黄绿色,内含胆汁液,甚至为棕褐色粪样肠内容物,由于呕吐频繁,可出现严重脱水和电解质紊乱。
其变化与炎症程度有关,开始时体温可以正常,之后逐渐升高。老年衰弱的患者,体温不一定随病情加重而升高,但脉搏通常随体温的升高而加快。如果脉搏增快而体温反而下降,多为病情恶化的征象,必须及早采取有效措施。
当腹膜炎进入严重阶段时,常出现高热、大汗、口干、脉快、呼吸浅促等全身中毒表现。后期由于大量毒素吸收,患者则表现为表情淡漠、面容憔悴、眼窝凹陷、口唇发绀、肢体冰冷、舌黄干裂、皮肤干燥、呼吸急促、脉搏细弱,以及体温剧升或下降、血压下降、休克、酸中毒,表明疾病明显加重,若病情继续恶化,患者会因多器官功能衰竭导致死亡。
腹式呼吸减弱或消失,并伴有明显腹胀,腹胀加重常是判断病情发展的一个重要标志。
腹肌紧张伴有压痛及反跳痛是腹膜炎的重要体征,始终存在,通常是遍及全腹,并且以原发病灶部位最为显著,腹肌紧张程度则随病因和患者全身状况的不同而轻重不一。
腹胀加重是病情恶化的重要标志,腹部叩诊可因胃肠胀气而呈鼓音。胃肠道穿孔时,腹肌紧张,呈现为“木板样”触感。老年人及婴幼儿、极度衰弱的病人腹肌紧张可不明显,容易被忽略。
胃肠道穿孔时,叩诊时常发心肝浊音界缩小或消失。腹腔内积液过多时,体检叩出移动性浊音阳性。
听诊常发现肠鸣音减弱或消失。
直肠指诊时,如触及直肠前窝饱满及触痛,则提示有盆腔积液及感染存在。
婴儿肺炎容易引起腹膜炎。
年轻人、抵抗力强者可使致病力下降,出现局限性腹膜炎,若局限部位化脓,可出现膈下脓肿、盆腔脓肿等。
炎症治愈后,部分肠管粘连可造成肠管成角及狭窄,引起肠梗阻。
急性化脓性腹膜炎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对病情控制至关重要,因此当出现难以忍受的持续性腹痛,呼吸、咳嗽、转动身体时疼痛加剧,伴有恶心、呕吐、发热等症状时,应及时就医,尤其有腹腔手术史者更应注意。
一旦出现外伤应及时就诊,完善相关检查。
出现不明原因的腹痛、恶心、呕吐、发热、腹胀等不适应该立即就医。
一旦出现腹部外伤应及时就诊,在医生建议下完善相关检查。
出现不明原因的腹痛、恶心、呕吐、发热、腹胀等不适应该及时就医。
出现腹部剧痛和感染中毒迹象,如高热、大汗、少尿、口干、脉快、呼吸浅促、神志恍惚,应立即拨打120或急诊科就医。
因为什么来就诊的?
腹痛是一过性还是持续的?
目前都有什么症状?(如恶心、呕吐等)
是否有以下症状?(如大便、排尿有无问题,有无发热,肛门有无排气)
既往有无其他的病史?
包括血常规、生化检查等,能明确是否感染及感染类型。检查结果通常为白细胞计数和中性粒细胞比例上升,提示感染。
立位腹平片发现小肠普遍胀气,并有多个小液气平面的肠麻痹征象,胃肠穿孔时多数可见膈游离气体。
可显示腹内有积液,有助于原发病的诊断。
优于超声,对实质性脏器病变的诊断帮助大,对评估腹腔内液体量也有帮助,准确率可达90%以上。
腹腔穿刺可有助于判断原发病变,明确病因,如胃、十二指肠溃疡穿孔时穿刺液呈黄色、浑浊、无臭味,有时可抽出食物残渣,急性重症胰腺炎时抽出液为血性,胰淀粉酶含量高。如果腹腔穿刺抽出不凝固血液,说明有腹腔内实质脏器损伤。腹腔内积液少于100ml时,腹腔穿刺往往抽不出液体,注入一定量的生理盐水后再行抽液检查。
典型的急性化脓性腹膜炎症状,如腹痛、高热、恶心、呕吐、休克、酸中毒等,血常规可见白细胞计数增多,X线检查可见小肠普遍胀气,并有多个小液气平面的肠麻痹征象,如有胃肠穿孔,可见膈下游离气体。
治疗原则是积极消除原发病因,改善全身状况,处理原发病灶,促进腹腔炎症局限、吸收或通过引流使炎症消除,同时尽可能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尤其是胃肠道穿孔者,可减少胃肠道内容物继续溢入腹腔。
可减轻胃肠道内积气、积液,减少胃肠内容物继续溢入腹腔,有利于减轻腹膜的疼痛刺激,减少毒素吸收,降低肠壁张力,改善肠壁血液供给,利于炎症局限,并促进胃肠道蠕动恢复。
腹膜炎时,腹腔内有大量液体渗出,加之呕吐,患者不仅丧失水、电解质,也丧失了大量的血浆,应根据患者的临床表现和血生化测定、中心静脉压等监测,输入适量的晶体液和胶体液,纠正水、电解质和酸碱失衡,保持尿量在每小时30mL以上。
急性化脓性腹膜炎常为混合感染,因此,需针对性地大剂量联合应用抗生素,如第三代头孢菌素。另外,还可用甲硝唑及生理盐水彻底清洗腹腔。
绝大部分急性化脓性腹膜炎需要手术治疗,具体措施包括处理原发病因、清洗腹腔、充分引流。
如不能确定原发部位,可进行剖腹探查,做右旁正中切口,小心仔细探查,注意保护肠管。
胃、十二指肠穿孔时,行修补或胃大部切除术。
化脓性阑尾炎时,行阑尾切除术。
化脓性胆囊炎导致该病时,若解剖层次不清、全身情况差,行胆囊造口术和腹腔引流术,有条件时可行超声引导下胆囊造瘘术。
坏死的结肠如不能Ⅰ期切除吻合,可行坏死肠段切除加结肠造瘘术。
开腹后立即用吸引器吸净腹腔内积液,清除食物残渣、粪便等异物。腹腔积液一般积聚在原发病灶附近、膈下、两侧结肠旁沟及盆腔内。可用大量生理盐水冲洗腹腔至清洁。
目的把腹腔内的残留液和继续产生的渗液引流出体外,以防再次发生腹腔感染。常用的引流管有硅胶管、乳胶管及双腔引流管等;引流管因放在病灶附近及最低位,保证引流顺畅,引流管可放多根。
急性化脓性腹膜炎的代谢率约为正常人的140%,如热量补充不足,体内大量蛋白将被消耗,导致抵抗力及愈合能力下降。因此输入葡萄糖的同时应补充白蛋白、氨基酸、脂肪乳等营养物质,肠道功能恢复后尽早肠内营养。
急性化脓性腹膜炎经过有效、规范的治疗均可治愈,能够减轻或消除腹部症状,维持正常的生活质量。
经过积极治疗能治愈。
如果感染控制及时,一般不会影响自然寿命。
3个月复查或有症状随时复查。
对于腹膜炎患者的饮食护理,需注意合理、均衡地分配各种营养物质,合理控制总热量,忌食辛辣刺激食物,慎食高糖、高脂食品。
多进食流食,忌辛辣刺激食品。
忌海鲜发物,如带鱼、虾、蟹等腥膻之品,会助长湿热,不利于炎症的消退,故应忌食。
忌甜腻食物,油腻食物如猪油、奶油、牛油等,高糖食物如巧克力、甜点心等,影响治疗效果。
忌烟酒,这是由于烟草中的尼古丁可使动脉血与氧的结合力减弱,酒能助长湿热,故当禁忌,含酒饮食如酒酿、药酒等均不宜饮用。
宜多食用含维生素B丰富的食物,例如小麦、高粱、芡实、蜂蜜、豆腐、鸡肉、韭菜、牛奶等,宜多食水果和新鲜蔬菜。
患者需注意避免剧烈活动,不要过分紧张,以免加重病情,术后早日下地活动,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术后每日引流量少于10ml、非脓性、无发热、无腹胀等,表明炎症已经控制时,即可拔除引流管。
了解各类抗真菌药物的作用、剂量、用法、不良反应和注意事项,指导病人正确服用。
每日保证正常活动量,尽可能减少术后肠粘连的可能性。
监测体温,如有不适随时就诊。
注意预防术后感染,积极治疗原发病。
急性化脓性腹膜炎常与其它部位真菌病并存,或有交叉感染,平时应注意避免应用致使免疫力低下的激素类药物,禁止滥用抗生素等,以免使机体免疫力低下出现机会性感染,同时婴儿应避免感冒、受凉等。
如有外伤、腹痛者应及时就医,完善相关检查,及时治疗。
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合理膳食,规律作息,增强机体抗病能力。
宜清淡饮食,低脂、少油、少糖、少盐饮食,定时、定量进餐。
注意人身安全,避免外伤。
4920点赞
[1]张波,周总光.急性化脓性腹膜炎的诊断和处理原则[J].腹部外科,2009,22(1):12-13.
[2]王海东.急性化脓性腹膜炎患者手术治疗的临床疗效观察[J].吉林医学,2014, 35(003):575-575.
[3]石翠玲.实用临床常见多发疾病护理常规M].上海: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18:126-127.
回复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