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压创伤性中耳炎是由于在乘飞机、潜水、沉箱作业或高压氧治疗时,外界气压突然发生变化,中耳腔内外压力不能迅速保持平衡而出现的中耳黏膜的无菌性损伤,主要症状有耳闷、耳痛及听力损害,偶有眩晕等。治疗原则是平衡鼓室内外压力,预防继发感染。
气压创伤性中耳炎是由于咽鼓管功能障碍引起的,常见的病因包括病理性和非病理性因素,如鼻咽部的急、慢性炎症、外界气压骤然巨变等。在一般情况下,咽鼓管处于关闭状态,仅在张口、吞咽、打哈欠、咀嚼,做下颌运动及用力擤鼻时才作瞬间开放,引导鼻咽部的气体进入鼓室,以维持鼓室内外压力的平衡。当大气压发生急剧变化时,咽鼓管如不能及时开放以调节鼓室内外气压差,中耳将处于相对正压(少见)或相对负压(多见)的状态,结果就会产生气压创伤性中耳炎。
由于鼻咽部的急、慢性炎症影响咽鼓管功能,开放调节作用减弱,在气压创伤性中耳炎中75%的病例有鼻咽的慢性炎症,下颌位置不正以致牙咬合不良、腭裂等也可妨碍咽鼓管的通气。其他如鼻咽部肿瘤、咽肌麻痹或咽鼓管肌张力不良也为致病原因。
如飞行员、乘客或空运的昏迷伤员。当飞机下降时,未作适当的咽鼓管开放动作,以调节鼓室内外压力的平衡,或飞机下降过快,气压改变迅速,当外界气压超过中耳内气压10.7~12.0kPa(80~90mmHg)以上时,咽鼓管口即不能随意开放。
所有可引起人体耳部气压创伤的因素均为诱发因素,如潜水、低压舱或是高压舱作业时,由于外界气压骤然巨变,也可以诱发气压创伤性中耳炎。
目前暂无流行病学统计。
本病好发于咽鼓管发育未完全的儿童和青少年,以及咽鼓管功能存在障碍、患有基础疾病的人群。
气压创伤性中耳炎引起的临床症状常因创伤的强度、暴露时间和个人体质的不同,每个患者的表现也不相同,甚至有很大差异。基本症状是耳闷、听力下降、耳痛、眩晕,时间较长者可出现神经、心血管、内分泌和消化等系统的症状。
当飞机上升时外界压力小,中耳压力大,可出现耳闷、耳胀等症状,若咽鼓管及时开放调节,这些症状会消失。
飞机下降时外界压力骤升,可引起耳痛,严重可造成鼓膜破裂,疼痛加剧。
中耳内外压力差较大时,可导致眩晕、耳鸣及听力下降。
可引起患者出现头痛、头晕、易疲劳、情绪不稳定、反应迟钝、记忆力减退、注意力不集中和失眠等。
出现血压升高、心悸等。
食欲减退、恶心、消瘦等消化系统症状。视力减退、视物模糊、视野改变和辩色能力减退等。
少数患者可出现内分泌功能失调,如月经失调等。
还有代谢性疾病,如骨与关节脱钙、骨质疏松等。
气压创伤性中耳炎常见的并发症有粘连性中耳炎、急性化脓性中耳炎,是由于反复的中耳炎感染后导致的。
依据急性气压创伤病史,患者需到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就诊,如有其他身体部位损伤,需要到相应科室就诊,并向医生完整讲述病史,完善常规检查,明确诊断,给予收缩鼻黏膜、抗炎、对症治疗。
对于具有乘坐飞机等急性气压创伤暴露病史的患者,当其有耳闷、耳痛、耳鸣等症状且不能缓解时,需要及时就医。
大多患者优先考虑去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就诊。
若患者出现其他不适反应或全身并发症,如心脑血管系统疾病,其他部位的急性损伤,可到相应科室就诊。
什么时候出现的耳痛、听力下降和耳鸣?
乘坐飞机前是否存在不适?飞机起飞降落时是否存在耳闷胀感?
是否有眩晕及恶心呕吐?
耳朵有无溢液出血?
既往有无其他的病史?
耳镜检查轻者可见鼓膜内陷、松弛部及锤骨柄等处充血。重者鼓室积液透过鼓膜可见液平面或气泡;有的鼓室积血,鼓膜可呈深蓝色或紫色,有时鼓膜表面有血疱、瘀斑或有裂隙状的鼓膜穿孔,常为传导性耳聋,多数位于紧张部前下方。
纯音测听多为传导性聋,有时可呈混合性聋,早期以低频听力减退为主,积液时则以高频听力减退为主,声导抗测试鼓室导抗图为C或B型曲线。
气压创伤性中耳炎可通过相关症状、耳镜检查以及听力检查进行确诊。
当处在上升阶段时,鼓室内压力是从高压进人低压,咽鼓管能够自动调节,释放气体,症状主要是耳闷或是耳鸣。
当处在下降阶段的时候,鼓室内从低压进入高压,咽鼓管如果由于病理因素不能及时开放时,整个鼓室腔处在强大的负压下,会有剧烈耳鸣、耳痛、耳内积液、耳闷、听力下降,甚至鼓膜破裂等症状,严重的负压如果致圆窗膜破裂会出现眩晕、恶心、呕吐等症状。
耳镜检查可见鼓膜充血、内陷,鼓室内积液或积血,积血时鼓膜呈蓝色,有时可见表面瘀血、血疱形成,甚至穿孔、出血。
听力检查早期以低频听力减退为主,积液时则以高频听力减退为主,声导抗测试鼓室导抗图为C或B型曲线。
慢性中耳炎是中耳黏膜、骨膜或深达骨质的慢性化脓性炎症,常与慢性乳突炎合并存在,耳镜检查可见鼓膜穿孔大都位于鼓膜紧张部,大小不等,可分为中央性和边缘性,从穿孔处可看到鼓室内黏膜充血、肿胀、增厚或有肉芽和息肉。气压创伤性中耳炎是由于体外气压急剧变化,使中耳内外形成一定的压力差所致的中耳损伤,耳镜检查可见鼓膜充血、内陷,无肉芽或息肉。
急性中耳炎是中耳黏膜的急性炎性疾病,多由细菌引起,一般在48小时内发病,可伴中耳积液或积脓。可通过气压创伤性中耳炎的病史进行鉴别,如存在鼻咽部的急慢性炎症、近期乘坐飞机,潜水作业有耳闷、耳痛等。
气压创伤性中耳炎治疗原则是使鼓室内外压力获得平衡,预防继发感染,并积极治疗或消除影响咽鼓管功能的各种疾病或因素。可以选择药物治疗,还可配合高压氧治疗。
如桉柠蒎肠溶软胶囊,可以间接帮助咽鼓管开放,以平衡耳腔中的压力。
如盐酸麻黄碱滴鼻液、盐酸羟甲唑啉滴鼻液,可以促进咽鼓管开放,平衡中耳腔压力。
如青霉素、头孢哌酮、阿奇霉素,以预防继发感染。
该疾病一般无需手术治疗。
主动咽鼓管吹张,深吸气,捏鼻闭口,用力鼓气,迫使空气进人咽鼓管。
咽鼓管吹张失败者,在飞机着陆或潜水员出水后可送入压力舱内进行治疗,或给予含氦的氧气吸人,因氦分子量轻,弥散力较氮气大2.5倍,吸人后可加速气体扩散加大鼓室压力。
咽鼓管通气失败或鼓室积液很多,可行鼓膜切开,并置管长期引流,给予抗生素预防感染。
气压创伤性中耳炎患者经积极治疗,一般预后较好。少数分泌性中耳炎长期不愈者,会引起胶耳,甚至听力受损,预后较差。
多数气压创伤性中耳炎患者经积极治疗,都会取得较好的治疗效果,通常可以治愈。
气压创伤性中耳炎患者经过正规系统的治疗,且无并发症发生,一般不会影响患者自然寿命。
气压创伤性中耳炎患者一般需要三个月或半年复诊,复诊时需注意患者听力恢复情况,是否存在导致听力损害的因素存在,避免听力继续下降。
气压创伤性中耳炎患者一般无需特殊饮食,避免食用辛辣、刺激的食物即可,以免加重炎症。
气压创伤性中耳炎患者应注意做好个人防护,注意日常活动出行,远离压力骤然变化的环境,遵医嘱用药。
遵医嘱按时应用黏液促排剂和鼻腔黏膜減充血剂等药物治疗,观察用药后效果,注意用药后反应。
做好个人防护,患有气压创伤性中耳炎的旅客,最好选择其他交通工具出行,尽量不要坐飞机。
注意休息,保证充足睡眠,保持外耳道清洁、干燥,鼻腔通畅。
气压创伤性中耳炎病人因耳痛、眩晕等症状影响食欲及睡眠,可导致烦躁不安。
病人因心理负担重,易出现焦虑、恐惧等情绪,家属需要多加关注患者,多沟通和关怀,增强患者信心,积极配合治疗。
对于减少气压创伤性中耳炎的损害,应该以预防措施为主,如有咽鼓管功能障碍的人群避免坐飞机、潜水等,从病因上进行预防等,大部分气压创伤性中耳炎可以通过有效的预防手段避免。
有鼻炎、咽鼓管障碍等疾病的人员不宜乘坐飞机,可选择其他出行方式。
航空及潜水作业者应行体检,如咽鼓管功能不良,应及时治疗,暂停飞行或作业。
咽鼓管功能正常者航空或潜水作业时,特别是飞机起降中应不时主动做吞咽、咀嚼等动作,或行捏鼻鼓气法,促使咽鼓管开放,调节鼓室内外气压,飞机下降时禁止睡觉。
积极治疗鼻咽喉部原发疾病,如上呼吸到感染。
4102点赞
[1]孔维佳,周梁.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学.第3版[M].人民卫生出版社,2015.
[2]黄兆选.实用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学[M].第2版.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
[3]席淑新,陶磊.实用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护理学[M].人民卫生出版社,2014.
[4]邱蔚六,韩德民,张志愿主编;张益,刘彦普副主编.口腔颌面颈部创伤[M].武汉:湖北科学技术出版社,2016(06):335-336.
[5]华清泉,许昱主编;屈季宁,邓仁跃,罗志宏等副主编.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急诊诊断与处理[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14(08):169-170.
回复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