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丁型病毒性肝炎是由丁型肝炎病毒引起的急性和慢性肝脏炎性疾病,是一种传染性疾病。儿童主要通过母婴传播,密切接触丙肝病毒感染的血液、体液、注射器等发生感染。多出现食欲不佳、全身乏力、消瘦、腹胀、面色暗黄、红痣等症状,可分为急性、慢性、重型。主要的治疗方法是抗病毒、护肝利胆、提高免疫力,病情较重者也可通过手术治疗。正规治疗,大部分2~4个月内康复。部分患儿不及时接受正规治疗,可能转为慢性肝炎,甚至肝功能衰竭。
小儿丁型病毒性肝炎可分为急性丁型肝炎,慢性丁型肝炎和重型肝炎等类型。
丁肝和乙肝病毒同时感染或重叠感染,潜伏期3~12周。
丁肝和乙肝病毒重叠感染时,患儿可导致慢性迁延性肝炎。
起病急、进展快,近几年发病率有所下降。
小儿丁型病毒性肝炎主要是由丁型肝炎病毒感染所致。母婴垂直传播引起丁型肝炎病毒感染是小儿丁型病毒性肝炎的重要原因,再通过血液传播,密切接触丁肝或乙肝感染者的血液、体液。乙肝或是丁肝孕妇生育的婴儿、接触丁肝患者以及接触血制品的患儿是好发人群。诱发因素有医源性和内源性。
小儿丁型病毒性肝炎主要病因是感染丁肝病毒。
经破损的皮肤和黏膜传播,如注射器、手术器械。
患儿自身免疫力低下,接触丁肝病毒后容易被感染。
本病目前暂无明确的流行病学数据。
小儿丁型病毒性肝炎可由携带丁肝病毒或乙肝病毒的母亲传染给婴儿。
密切接触丁肝或乙肝感染者的血液、体液进行传播。
该疾病好发于以下人群。
乙肝或是丁肝孕妇生育的婴儿。
接触丁肝患者以及接触血制品的患儿。
小儿丁型病毒性肝炎常见症状有食欲不佳、全身乏力、消瘦、腹胀、面色暗黄、皮肤局部出现形似蜘蛛的红痣等,部分患儿还可能出现恶心、呕吐、肝区疼痛。病情严重的患儿进入肝功能衰竭期,也可能出现全身发黄、极度乏力、吐血,尿血等。
多表现为全身皮肤发黄、食欲下降、恶心、乏力、上腹不适、肝区疼痛等。
多数患儿症状不典型,主要表现乏力、腹胀、食欲减退、面色暗黄等。
部分患儿可能会出现面部及颈部类似蜘蛛的红痣,不思饮食、全身发黄、极度乏力等。
病情迁延没有及时治愈,可能会转变为慢性肝炎。
随着病情的发展,较重的患儿可能会出现吐血、尿血等。
小儿食欲下降、面色发黄、局部皮肤出现形似蜘蛛的红痣等典型症状需要及时就医。患儿突然出现危机情况需要立即拨打120,就诊科室儿科或消化内科。医生会针对患者情况进行病毒抗原抗体测定、肝功能检查等,明确病情。同时还需要与巨细胞病毒性肝炎、中毒性肝炎进行鉴别。
小儿食欲下降、面色发黄、局部皮肤出现形似蜘蛛的红痣、恶心呕吐、上腹不适需要及时就医。
不慎接触乙肝或丙肝病人的血液、体液等需要立即就医。
患儿突然出现吐血、尿血,需要立即拨打120。
患儿出现消化道症状就诊儿科或消化内科。
宝宝出现症状多长时间了?
母亲是否患有乙肝或是丁肝?
患儿是否有亲属患有乙肝或是丁肝?
患儿出生后是否接触过血液制品?
最近宝宝大小便情况如何?
抽血检查敏感性高、特异性强,阳性患者是诊断急性肝炎的直接证据。
血清中检测到抗体,根据浓度有助于丁肝病毒感染的诊断。
检查血清和肝组织内核糖核酸是诊断丁肝病毒感染的可靠指标。
了解肝脏等腹腔脏器的情况。
检查血清转氨酶、胆固醇、蛋白质、碱性磷酸酶等,了解患儿肝损伤程度。
了解患者白细胞、淋巴细胞以及凝血酶原时间情况,对机体目前情况作出判断。
患儿出现食欲不佳、乏力、消瘦、暗黄、局部有蜘蛛痣等,结合实验室检查,发现乙型肝炎病毒阳性、乙肝病毒阳性等可以明确诊断。并需要与巨细胞病毒性肝炎,中毒性肝炎等相鉴别。
急性起病、黄疸、肝大、肝功能异常等,查体血清巨细胞病毒DNA阳性,这一点与小儿丁型病毒性肝炎有差异,可以明确诊断。
以中毒症状为主,如高热、痛苦面容、食欲下降、右上腹痛等,查体肝功能肿大,外周白细胞增多。结合超声检查及血培养阳性可以与小儿丁型病毒性肝炎进行鉴别。
小儿丁型病毒性肝炎的治疗与乙肝病毒相似,主要是采取药物治疗。常用的药物有抗病毒的干扰素,拉米夫定、阿昔洛韦等。通过抗病毒,护肝利胆,提高免疫力来促进身体恢复。多数患儿在2~4个月内康复。较重的患儿也可通过手术治疗,达到一定的治疗疗效。部分转变为慢性肝炎或肝功能衰竭,预后不佳。
干扰素目前最有效的治疗丁型病毒性肝炎的药物。拉米夫定、阿昔洛韦等也可用于临床作用是降低病毒复制率。
如细胞色素C、复合氨基酸胶囊等。
常用药有胸腺肽、白细胞介素-2等,可以调节免疫力,促进身体恢复。
是一种治疗及慢性肝衰竭和代谢性肝脏疾病的方法。成本低、操作简单等优势。
主要用于救治重型肝炎。清除机体内有毒物质,补充生物活性物质。
支持疗法,根据患者的情况采取对症支持疗法,如输注葡萄糖、维生素、氨基酸等。
小儿确定是丁型病毒性肝炎,经过正规治疗大部分能治愈。病情较重,不及时治疗可发展为慢性肝炎,甚至肝功能衰竭,体质较弱者,也可能会影响患者的生存期。
小儿丁型病毒性肝炎多数能治愈,少部分病情较为严重可转变为慢性肝炎。
小儿丁型病毒性肝炎一般不会影响患者的生存期,病情较重出现肝功能衰竭者可能会影响生存期。
小儿丁型病毒性肝炎治疗后3~6个月复诊一次肝功能和超声检查。
此病无特殊饮食调理,营养丰富均衡即可。
患儿平时注意加强护理,合理搭配饮食。适当的带宝宝户外运动,促进生长发育。遵医嘱按时服用药物。严密观察患儿情况,出现异常及时就医。
遵医嘱按时服用药物,定期到医院复查血常规,肝功能超声等评估肝功能恢复情况。
严密观察患儿的腹部、皮肤颜色以及饮食情况,出现异常及时就医。
密切观察患儿的生长发育,腹部、皮肤颜色以及食欲等,出现异常及时复查。
女性在备孕前及时检查乙肝病毒、丁肝病毒等,及时发现及时治疗。
小儿丁型病毒性肝炎没有很好的预防措施,女性在备孕前及时检查乙肝病毒、丁肝病毒等。尽量减少与患有丁肝、乙肝的患者亲密接触,出生后及时注射乙肝疫苗。严格执行献血法,接触医疗器械需严格消毒。注意提高卫生水平,尽量少带宝宝到不正规的私人诊所就诊。
4593点赞
[1]贾建平,陈生地,钟南山,陆再英.内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8.
[2]李颖,张五星,周伟,王学军.丁型肝炎病毒研究进展[J].生物技术通讯,2017,28(04):558-563.
回复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