胸壁结核是指胸壁软组织、肋骨或胸骨被结核杆菌感染而形成的脓肿或慢性窦道,多继发于肺结核和胸膜结核,直接由原发肋骨或胸骨结核性骨髓炎而形成者极为少见,可见于各年龄阶段,但以青中年,特别是20~40岁人群较为多见。
胸壁结核一般继发于胸膜或纵隔淋巴结核,或肺结核病变等结核分枝杆菌,是结核病灶穿破胸膜,直接侵入胸壁各种组织导致。其病原体主要为结核分枝杆菌,可通过结核病患者咳嗽、打喷嚏等方式传播,亦可能与机体免疫力低下、环境影响等有关,好发于20~40岁青、中年。
胸壁结核最主要病因是结核分枝杆菌感染,当出现以下部位的感染时会使胸壁更容易感染结核分枝杆菌。
人体的呼吸道吸入结核分枝杆菌之后,肺部感染结核分枝杆菌,肺部的结核分枝杆菌在胸腔直接播散,容易导致胸壁结核。
当胸膜出现结核分枝杆菌感染时,结核分枝杆菌在胸腔直接蔓延导致胸壁结核的发生。
当纵隔的淋巴结被感染了结核分枝杆菌之后,会经过淋巴管扩散,从而导致胸壁结核。
自身抵抗力低下的情况下,易受到结核分枝杆菌的感染,导致结核的发生。
生活贫困、居住拥挤、营养不良。生活贫困的患者由于蛋白质摄入不足、营养不良,不能够维持患者的正常免疫力,易导致结核分枝杆菌感染。
胸壁结核好发于20~40岁青中年人,男性居多。胸壁结是一种常见的肺外结核,胸壁结核感染占肺结核感染的10%,是典型的慢性感染。该病在国外非常罕见,相关文献中很少有报道,然而随着近几年发展,结核病重新复燃,胸壁结核的发病也随之上升。
该疾病主要是通过空气和气溶胶传播,比如患者说话、打喷嚏等会使含有结核分枝杆菌的唾沫飞溅到空气中,从而使正常人群吸入含有结核分枝杆菌的空气而造成肺部、胸膜的感染。很多胸壁结核的患者都是继发于肺结核、胸膜结核和纵隔淋巴结结核。而结核菌侵入胸壁主要途径有淋巴途径、直接播散、血行播散三种。
本病可见于各年龄阶段,但以青中年,特别是20~40岁人群较为多见,多继发于肺结核或胸膜结核。
胸壁结核一般有结核中毒症状,如低热、乏力、盗汗等,局部病变部位有疼痛,胸壁有无痛性肿块,无红、肿、痛等表现。
很多肺结核患者会出现午后低热、乏力、盗汗等情况。一般情况下,患者在午后的时候会出现体温超过37.2℃的情况,但一般不会超过38℃。患者觉得自己最近乏力,使不上劲,夜间醒来时发现自己全身是汗。
主要表现是胸壁组织肿胀,皮肤温度增高,肿胀处有波动感,表示脓肿成熟。但是多数病人除存在局部不红、不热、无痛的脓肿外,几乎没有症状,故称为寒性脓肿。
若脓肿穿破皮肤,常排出无臭的混浊脓液,伴有干酪样物质排出,经久不愈,形成溃疡或窦道,且其边缘往往有悬空现象。若寒性脓肿继发化脓性感染,可出现急性炎症红、肿、热、痛症状。
如出现胸壁结核继发感染,肿物增大并变软,局部皮肤红肿变薄,有压痛,并伴有波动感。
如出现低热、乏力、盗汗、胸壁脓肿等症状,应及时就医,进行相关检查,明确是否为胸壁结核,以进行治疗。
胸壁结核患者若出现局限性胸壁外凸,却无明显红肿,触及有轻度波动感和疼痛等冷脓肿表现,且症状持续时间较长时,应及时就医检查,排除胸壁结核。
大多患者优先考虑去胸外科就诊,若合并有肺结核,也可到结核病专科门诊就诊。
因为什么来就诊的?
这种症状持续多长时间?
目前都有什么症状?(如低热、盗汗、乏力、疲倦)
既往有无结核的病史?
是否自己用药治疗过?
最可靠的诊断方法是从穿刺脓液中找到结核杆菌;或取窦道处肉芽组织病理活检确定诊断,穿刺部位应选在脓肿的上方,避免垂直刺入而致脓液沿针道流出形成瘘管。
对胸壁结核的诊断很有帮助,有可能显示肺或胸膜的结核病变,肋骨或胸骨的破坏,胸壁软组织阴影,但有一定要明确,X线检查阴性并不能排除胸壁结核的诊断。
CT能清楚显示病灶位置、范围和内部结构,如胸部结核不仅表现为单纯局限性脓肿,病灶可累及胸壁全层,形成以肋间肌为中心的肿块。
MRI可以显示胸壁脓肿的范围,辅助医生对组织结构进行更清晰的分析。
通过穿刺取出脓液进行培养,是否有结核菌,可以确诊本病。
在胸壁疾病中最常见的是胸壁结核,因此,对没有急性炎症的胸壁包块或已有慢性窦道形成者,考虑胸壁结核诊断。如患者肺部或其他器官亦有结核病,诊断为胸壁结核可能性就更大,最可靠的诊断方法是从穿刺脓液中找到结核杆菌,或取窦道处肉芽组织病理活检确定诊断。具体诊断依据如下:
病史,肺部或其他器官结核。
临床表现,出现胸壁的脓肿或窦道。
最可靠的诊断方法是从穿刺脓液中找到结核杆菌或取窦道处组织病理活检确定诊断。
实验室检查和影像学检查是辅助诊断的手段,可帮助判断胸壁结核的病情。
胸壁肿瘤常根据其质地、活动度等进行判断,可进行病理检查明确性质。常见的胸壁肿瘤有软骨瘤、软骨肉瘤、纤维肉瘤、神经纤维瘤及海绵状血管瘤,诊断时应加以区别。
感染性肋软骨病常常表现出肋骨的多发性疼痛,应用激素治疗症状可缓解,部分患者需要进行肋骨部分切除术,症状才能缓解。
化脓性胸壁脓肿局部有急性炎症表现,并常有全身感染症状,病程较短且于脓腋中多可查到化脓菌。
外穿性结核性脓胸的包块经穿刺后可见明显缩小,不久又可迅速隆起。胸部X线检查即可确定诊断。
乳房结核一般位于女性胸大肌浅部、前胸壁乳房处,临床上较少见。
胸壁结核的治疗包括抗结核治疗、局部治疗和手术治疗三个方面,治疗周期通常为2~12个月,治疗效果较好。
早期、联合、适量、规则、全程合理应用抗结核药是治疗的基本原则。临床上抗结核药物治疗的总疗程为六个月,前2个月用四联抗结核药物治疗(异烟肼、利福平、乙胺丁醇、吡嗪酰胺),后4个月采用异烟肼和利福平巩固治疗。
如果出现脓肿后,采取穿刺引流的方法效果不佳,可以选择手术的方法把脓肿切除,彻底清除感染灶和结核性肉芽组织,术后再应用抗生素和抗结核的药物积极治疗,一般疾病很快就可以痊愈。
有些患者出现胸壁结核后,随着病情的加重,会出现慢性的胸壁窦道,此时应该先应用抗生素和抗结核的药物治疗,等到病情稳定后,就可以进行胸壁窦道切除手术。不但彻底切除胸壁窦道,还会把结核病灶彻底切除,这样就可以达到治愈的目的。
超声电导入技术是一种透皮靶向导入药物技术,运用生物闭合电路技术和高频电磁场新原理,药物快速直接导入病灶深处,使组织细胞通透性增强的方法。该疗法可有效激活药物活性,无疼痛和胃肠道药物刺激,且无手术瘢痕,愈合快等优势,广泛应用于胸壁结核治疗。
术前采用B超明确病灶位置、大小,以判断穿刺方位,将穿刺针刺入脓腔,将脓液吸取干净,注入抗结核药物,配合全身抗结核药物治疗有利于胸壁结核患者的恢复。此方式为微创操作对周围组织伤害性较小,无明显的手术瘢痕,无明显的术后疼痛,可反复操作以达到最佳治愈目的。还可有效避免穿刺针操作不当刺破胸膜腔而引起气胸等并发症,显著降低医疗风险,安全性更高。
中医理论认为胸壁结核属“瘰疬”,阴虚火旺,气血两亏,虚火炼液成痰,痰瘀结聚成核,若余邪未尽,则长久不愈或愈而复发。针对病机补肝肾、养气血、降虚火、温阳气、化痰浊。在外科及内科联合的基础上,采用中药方剂治疗胸壁结核,如夏枯草、熟地、当归、土炒、酒炒、去心、酒炒;陈皮、川芎、生麻黄、茯苓、人参;鹿角胶炙甘草、肉桂、白芥子水煎取汁。
适用于病灶较小或年老体弱者,在全身治疗的同时,对局部病灶做穿刺抽脓,注入链霉素,并加压包扎。
胸壁结核若合并细菌感染,宜早期切开引流后根据药敏结果选择抗生素,若无混合感染,不应切开引流。
胸壁结核如果发现及时,可以治愈。未及时治疗的破溃的胸壁结核,可拖延数月,甚至数年窦道不愈。此外,手术后的胸壁结核容易复发,建议患者遵医嘱定期复查,如出现胸痛等症状,及时就诊。
胸壁结核发现及时,治疗得当,可以治愈。未及时治疗的破溃的胸壁结核,可拖延数月,甚至数年窦道不愈。
胸部结核患者如果治疗得当及时,一般不会影响自然寿命。
胸壁结核患者经过正规、早期、规律、联合、全程、适量的治疗之后,一般不会留下后遗症。如果患者没有坚持按照医嘱的规定,按时、定量、全程服药,可能会出现结核分枝杆菌的耐药性,从而导致难治性胸壁结核。
胸壁结核患者应注意具备充足的高蛋白质和足够热能,因此患者应该增加营养,多吃优质蛋白质以及新鮮的水果、蔬菜,减少辛辣刺激性食物的摄入,禁止吸烟、饮酒。
宜采用清淡、有营养的饮食,以及苹果、梨、香蕉等新鲜水果。
避免食用生、冷、油腻、辛辣刺激性食物。
饮食规律,少吃多餐,多进食优质蛋白,如鸡蛋、肉类,以补充结核疾病对机体的消耗。
禁止吸烟、饮酒。
胸壁结核患者平时应该注意休息,避免劳累,适当运动,居室注意通风,还应注意保暖,避免受凉。患者应遵医嘱用药,如出现咳嗽、咳痰等病情变化,应及时就医。
生活中戒烟、戒酒,注意休息,避免劳累,保证充足的睡眠和休息,以减轻体力消耗,促进恢复。
根据自身情况适当运动,保持居室通风。注意饮食起居和个人卫生,避免去人群密集的场所,避免交叉感染。注意保暖,避免受凉,避免焦虑、紧张的不良情绪,放松心情。
胸壁结核患者应该时刻注意自己的呼吸道情况,注意预防感冒。如果平时居家生活中出现咳嗽、咳痰、咯血、呼吸困难等情况一定要立即就医,防止病情恶化。
如果是胸壁脓肿患者做了脓肿穿刺引流手术,术后恢复期避免过早从事过于繁重的工作或剧烈运动,劳逸结合,防止疾病复发。
一定要按照医嘱用药,按时、定量、全程服药,只有坚持住适量、全程的药物治疗才有可能治愈结核病。
若要预防胸壁结核,应加强体育锻炼,提高免疫力,避免接触结核感染者。结核菌素试验强阳性反应者、有密切结核病人接触史者、结核菌素试验近期阳转者结核病发病率较高,可进行化学预防。有肺结核或胸膜结核感染时应按时、规律、全程联合应用抗结核药物,定期体检。
加强体育锻炼,提高免疫力。
多吃优质蛋白质,如肉类,多吃水果、蔬菜,均衡营养,增强抵抗力。
日常生活中避免接触结核感染者。
4430点赞
[1]仲毅,卢兴时,陈康.胸壁结核诊断及治疗的研究现状[J].中国胸心血管外科临床杂志,2019,26(0):1-7.
[2]唐明娟,周伯年,王海峰.外科治疗18例复发性胸壁结核[J].临床肺科杂志,2002,7(3):62-63.
[3]洪庆坚,李惠民,肖湘生等胸壁病变的X线和CT检查[J].中国医学计算机成像杂志,2000,6(5):330-332.
回复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