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节性梅毒疹是晚期皮肤梅毒的早期病变,属于晚期梅毒的常见病,好发于头部、肩胛部、背部及四肢伸侧,表现为多数皮下小结节,其直径约0.5cm,呈古铜色,分布局限,不对称。通过积极治疗,大部分患者可以达到临床治愈的效果,越早治疗效果越好。
结节性梅毒疹的主要病因是感染梅毒螺旋体,可通过性接触、母婴传播、直接或间接传播等方式进行传播。
这是梅毒主要的传染途径,未经治疗的病人在感染后的1年内最具传染性,这些病人的皮肤与黏膜损害表面有大量的梅毒螺旋体,在性生活过程中很容易通过皮肤和黏膜的损伤传给对方。
患梅毒的孕妇可以通过胎盘使胎儿受感染。在妊娠7周时,梅毒螺旋体即可通过胎盘,但在妊娠5个月之前,胎儿可不发生感染,可能是由于胎儿还不能发生炎症反应。
直接接触皮损,或间接接触有传染性损害病人的日常用品,如衣服、毛巾、剃刀、餐具及烟嘴等。医务人员在接触病人或含有梅毒螺旋体的标本时不小心也可受染。
输血(早期梅毒患者作为供血者)偶尔也可发生传染。通过输血而受染的患者不发生一期梅毒损害,而直接发生二期梅毒。
结节性梅毒疹是晚期梅毒的常见病变,目前尚无确切的流行病学数据。
性接触是本病的主要传播方式,如有不洁性生活史,患病的风险将加大。
患梅毒的孕妇可通过胎盘使胎儿感染梅毒,如未及时治疗,患儿易发生本病。
二期梅毒后有一定时间的潜伏期,有硬下疳史和二期梅毒史的人群如未经及时处理,可发展至晚期梅毒而出现本病。
结节性梅毒疹好发于头部、肩胛部、背部及四肢伸侧,表现为多数皮下小结节,其直径约0.5cm,呈古铜色,分布局限,不对称,可反复发生,持续1~3年。
结节好发于头部、肩胛部、背部及四肢伸侧。
豌豆大至扁豆大的硬结,有实质性硬度,无自觉症状,表面光滑,有移动性,呈暗红色、火腿色或红铜色,与周围健康皮肤有明显界线。每个结节可持续存在3~6个月,老的未消退新的又发生,反复发生可持续1~3年。
吸收消退,结节缩小变软,表面发生皱褶,出现薄的片状鳞屑,颜色变深褐色,完全消退后不遗留癜痕,长期留有深褐色的色素沉着。
中心性坏死,结节中心软化,形成小脓肿,破溃后形成糜烂和溃疡,分泌物很少,溃疡面上有时有坏死组织,坏死缺损的边缘为硬性的堤状隆起,溃疡的周围有暗红色的炎性浸润,形成炎性的硬块。
结节性梅毒疹部分患者无自觉症状,不疼痛。
溃疡恢复时发生结节的坏死之后修复形成瘢痕,表面呈黄褐色或褐色,呈羊皮纸样,以后变为褐色的色素沉着,长期不消退。
梅毒患者如出现头部、肩胛部、背部及四肢伸侧的皮下小结节,呈古铜色,分布局限,不对称,应及时就医,进行梅毒血清试验等检查,明确诊断是否为结节性梅毒疹。
患者如出现头部、肩胛部、背部及四肢伸侧的皮下小结节,呈古铜色,分布局限,不对称,直径约0.5cm,反复发生,应及时就医。
建议患者就诊于皮肤性病科。
什么时候感到不适的?
母亲有过类似的症状吗?
是否有过不洁的性接触史?
以前得过什么疾病吗?
对什么药物和其他过敏吗?
患者出现典型的结节形态,早期为硬结,晚期为坏死溃疡结节,有羊皮纸样瘢痕。结节的分布为集簇状、环状和匍行状分布,有定向性的扩展。
反应素试验为阳性,晚期可能为阴性,但特异性梅毒反应一定为阳性。证实确实发生过螺旋体感染,在螺旋体检查阴性和反应素试验阴性时,也可确立诊断。
65%以上的患者结果为阴性。
患者有不洁性生活史、硬下疳史和二期梅毒史,二期梅毒后有一定时间的潜伏期。
结节早期为硬结,晚期为坏死溃疡结节,有羊皮纸样瘢痕。结节的分布呈集簇状、环状和匍行状分布,有定向性扩展。
螺旋体检查65%以上为阴性。血清反应素试验为阳性,晚期可能为阴性,但特异性梅毒反应一定为阳性。在螺旋体检查阴性和反应素试验阴性时,也可确立诊断。
丘疹性梅毒疹是二期梅毒所发生的一种损害,早期为丘疹,晚期为丘疹坏死性梅毒疹,其形态演变过程相似。丘疹性梅毒疹好发于胸部、腹部,散在分布,皮疹较小,呈绿豆大,数目多螺旋体检查阳性,反应素试验阳性。结节性梅毒疹好发于背部,四肢伸侧,集簇分布,螺旋体检查绝大多数阴性,反应素试验可阳性,也可阴性。
多见于儿童和青年,好发于颈部两侧及胸腹部、腋下及腹股沟、四肢和面部,病程进展慢,常多年不愈。结核菌素试验阳性,梅毒血清反应阴性。
麻风是由麻风分枝杆菌感染而引起的慢性传染性皮肤病。麻风结节为突出皮肤表面的具有实质性硬度的结节,与周围皮肤境界明显。结节内有大量的麻风分枝杆菌。红色疼痛的结节,麻风病还可有面部脱眉、獅面、红斑、环状斑等。周围神经,如眶上神经、耳大神经、尺神经、腓总神经等粗大,麻风杆菌检查阳性。
结节性梅毒疹的治疗以原发病梅毒的治疗为主,主要通过药物治疗,首选青霉素药物,如普鲁卡因青霉素、苄星青霉素等,用药的前期需缓慢加量,并配合使用泼尼松,以防止发生吉海反应,对于青霉素过敏者可使用红霉素及四环素类药物。
青霉素通过抑制细菌细胞壁合成发挥杀菌作用,适用于梅毒感染。有青霉素类药物或普鲁卡因过敏史者,以及青霉素或普鲁卡因皮肤试验阳性患者禁用。
苄星青霉素吸收极缓慢,血药浓度低,适用于需长期使用青霉素治疗的患者。对于此病的疗效较好。有哮喘、湿疹、枯草热、荨麻疹等过敏性疾病患者应慎用本品。应用本品须新鲜配制。有青霉素类药物过敏史者或青霉素皮肤试验阳性患者禁用。
用于对青霉素药物过敏者,对梅毒的疗效较为满意。肝病者慎用,孕妇及哺乳期尽量避免使用,对本药过敏者禁用。
本病无需手术治疗。
结节性梅毒疹通过积极治疗,患者大部分都可以达到临床治愈的效果,越早治疗效果越好,为明确治疗情况,建议患者半年左右进行复诊一次。
结节性梅毒疹能临床治愈。
本病一般不会影响患者的生存时间,但不积极治疗,严重的可威胁患者生命。
本病为三期梅毒的症状之一,而三期梅毒需随访四年,故建议患者半年左右进行复诊一次。需进行体格检查、梅毒血清试验等,以评估患者的病情发展及转归情况,用以调整治疗方案及用药方案。
结节性梅毒疹的患者无需特殊的饮食调理,日常饮食注意营养充足、均衡,避免油腻、辛辣食物,注意戒烟酒。
结节性梅毒疹患者的护理应注意正确用药,注意保持患处干净卫生,适当进行体育锻炼,性接触需做好相应的防范措施,保持良好的心态等。患者可通过观察皮损的变化监测病情,也可以进行医院相应的试验监测病情。
使患者了解泼尼松、苄星青霉素、盐酸四环素、红霉素、米诺环素等药物的作用、剂量、用法等,并正确服用。
注意保持患处干净卫生,按时洗澡,及时洗衣。
适当进行体育锻炼,每天坚持锻炼一小时。
尽量避免与他人进行密切接触。
性接触需做好相应的防范措施,必须佩戴质量合格的避孕套。
保持良好的心态,也有助于疾病的恢复。
患者可定期观察皮损,也可拍照记录,达到对病情的监测作用。还需遵医嘱复诊,进行相关检查,以明确病情的发展程度。
患有梅毒的患者应积极进行治疗,越早治疗效果越好,越晚治疗效果越差。
要想预防结节性梅毒疹,应积极预防感染梅毒螺旋体的,如避免不洁性生活等,梅毒患者积极治疗,避免病情进展,可对此病的预防起到良好的效果。
如患者有过不洁性生活史,可去医院做相应的检查,如体格检查、梅毒血清试验等检查,可进行早期筛查的作用。
避免不洁性生活史,性生活前做好相应的防范措施。
患者内裤、衣物等物品应该及时进行单独的清洗、消毒,不应与他人同盆而浴。
对患梅毒的孕妇,应及时给予有效治疗,以防止将梅毒感染给胎儿,未婚的感染梅毒者,最好治愈后再结婚。
4215点赞
[1]赵辨.中国临床皮肤病学.[M].第2版.江苏:江苏凤凰科学技术出版社.2017.1785-1803.
[2]方洪元.实用皮肤性病手册.[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6.174-194.
[3]朴永君.皮肤性病学·高级医师进阶.[M].北京: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出版社.2016.441-454.
回复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