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性梅毒是指女性感染梅毒螺旋体,又称苍白螺旋体,从而引起的一种具有很强传染性的、慢性、系统性的性传播疾病,本病危害极大,可以累及多个系统,可表现为硬下疳、丘疹、淋巴结肿大等表现。主要通过性传播、血液传播、母婴传播。本病一般采用药物治疗,早期患者预后较好,本病最主要的预防措施,即是保持一个健康的性生活习惯。
女性梅毒分为先天梅毒和后天获得性梅毒。
又称胎传梅毒,分早期胎传梅毒和晚期胎传梅毒,早期指出生后2年内发病,晚期指出生2年后发病。
分为早期梅毒和晚期梅毒。
是指感染梅毒螺旋体在2年之内,包括一期、二期和早期隐性梅毒,一、二期梅毒可以重叠出现。
是指感染梅毒螺旋体病程在2年以上,包括三期梅毒、心血管梅毒、晚期隐性梅毒等。
女性梅毒主要病原体是梅毒螺旋体,梅毒螺旋体在血液、精液、乳汁中均可存在,与梅毒患者性接触、共用血液注射器具、与梅毒患者皮损破溃处密切接触均可能患病。因此,不安全性行为者、滥交或性伴感染史者、吸毒者、多次输血者为此病的好发人群。
苍白螺旋体经皮肤或黏膜的轻微损伤处进入人体后,一方面在皮肤和黏膜下增殖,另一方面沿淋巴管到达附近的淋巴结。感染初期,人体的免疫系统尚未发生反应,故出现第一潜伏期;以后因螺旋体在局部增殖而发生一期梅毒;由于局部免疫反应,一期梅毒可自愈。感染早期,人体缺乏非特异性免疫反应,吞噬细胞不能充分地将螺旋体吞噬,补体和溶菌酶等体液因子也不能将其杀灭,因此淋巴结中的螺旋体经淋巴管进入血循环,形成螺旋体血症,向全身播散,侵犯全身各个组织器官,引起二期梅毒。梅毒的感染性免疫力既不充分,也不可靠,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均存在缺陷,所以梅毒呈渐进性病程,全身性病变进一步发展,皮肤、黏膜、骨关节、心血管、脑脊髓及内脏等病损加重而出现三期梅毒,严重地影响患者的健康和缩短寿命,部分可导致死亡。
一般认为,胎盘感染多发生于妊娠4个月以后。妊娠4个月前,由于胎盘中细胞滋养层郎汉斯巨细胞的保护作用,螺旋体不能通过。妊娠4个月时,郎汉斯巨细胞萎缩以至消失,苍白螺旋体便可通过胎盘进人胎儿体内。最近的研究表明,妊娠7周时螺旋体即可进入胎儿体内,但因胎儿免疫系统尚未发育成熟,对感染不发生反应。母体血内的苍白螺旋体通过胎盘屏障直接进入胎儿血循环内,向全身播散,可使其发生胎传梅毒。病理组织见同心圆性血管内皮细胞和成纤维细胞增生性增厚的闭塞性动脉内膜炎,高度提示为梅毒,这种反应可见于梅毒的各个阶段。硬下疳损害的边缘表皮棘层肥厚,逐渐向中心变薄,有水肿和炎症细胞浸润,多形核白细胞和巨噬细胞内可有被吞噬的螺旋体。二期梅毒损害表皮有角化过度,尤见扁平湿疣。血管内皮细胞肿胀、增生,周围有以浆细胞为主的浸润。三期梅毒的树胶肿为非肉芽肿性损害,真皮和皮下组织有上皮样细胞、浆细胞和淋巴细胞弥漫性浸润,常有巨细胞,可见干酪样坏死和小血管动脉内膜炎。但结节型仅局限于真皮,没有或极少有干酪样坏死。
进行无保护措施的性行为,有多个性伴侣。
已患HIV或其他免疫系统疾病者感染风险增加。
女性梅毒不同地区发病的差异较大,长江、珠江三角洲地区、西北地区等地区较高发,20~39岁的性活跃人群是高发群体。近年来,女性梅毒的发病率呈上升趋势,年均增长约13.37%,严重危害女性身心健康。
这是最主要的传播途径,约占95%以上,未经治疗的梅毒患者,在感染后的第1~2年内最具有传染性,因为患者的皮肤或黏膜损害内(或分泌物内)含有大量梅毒螺旋体,极易通过性接触使对方受到感染。随着病期延长,传染性越来越小,感染2年以上一般传染性较小。
患梅毒的孕妇,在妊娠期内梅毒螺旋体可通过胎盘及脐静脉进人胎儿体内,引起胎儿在宫内感染,多发生在妊娠4个月以后,导致流产、早产、死胎或分娩先天梅毒儿。一般认为,孕16周前,胎儿营养由绒毛膜供给,绒毛膜有两层细胞,即合体细胞及细胞滋养细胞,梅毒螺旋体不易穿越此层,所以孕16周前胎儿受感染较少。孕16周后,细胞滋养细胞减少并逐渐萎缩,至24周后完全退化,梅毒螺旋体则可顺利通过胎盘进入胎儿体内。但近年国外资料表明,孕7周时梅毒螺旋体已可通过绒毛,由于胎儿免疫系统尚未成熟,所以对感染不发生反应。此外,未经治疗的梅毒妇女,病期2年以上者,通过性接触传染性已甚少,但妊娠时仍可胎传胎儿。
输人梅毒患者血液亦可被传染,如供血者血液中梅毒螺旋体含量较多,而受血者免疫力低下则发生二期梅毒的临床表现,不发生一期梅毒。无论临床表现怎样,只要受血者梅毒血清反应出现阳性,均应积极正规治疗。这种情况多见于吸毒人群,由于共用注射器针头导致。
少数可通过性接触以外途径导致传染,由于患者体液中携带病毒,导致如接吻、哺乳等行为可进行传播。间接接触传染,如接触被患者分泌物污染的衣裤、被褥、毛巾、食具、牙刷、口琴、剃刀、烟嘴、便桶及未严格消毒的器械等,均可作为传染媒介引起传染,但机会极少。
不洁性生活易感染梅毒,梅毒感染多数因性接触传播,传播性强、感染性强,易感染发病。
多性伴侣者、性放纵程度高,受感染的机会就越大,易感染。
性伴侣有梅毒感染史,跟其性接触,极易感染。
多共用注射器注射毒品,增加梅毒血液传播的风险。
多次输血者,通过输血或应用不规范的注射器具,会增加血液传播梅毒的风险。
女性梅毒主要分为一期梅毒、二期梅毒和三期梅毒,每个阶段的症状不一,其损伤程度不一,传染性也有差异。此外,若其病情严重,还可出现神经梅毒、梅毒性主动脉炎等疾病。
主要表现为硬下疳和腹股沟淋巴结肿大。
发生于被感染后2~4周,很少超过6周。皮损好发于生殖器部位,女性多见于大小阴唇、阴唇系带、子宫颈、阴道壁等处,生殖器以外见于唇、乳房、舌、手指等处。开始为小红斑,2~3天演变为丘疹硬结,继而很快破溃糜烂形成硬下疳。硬下疳多为单个溃疡、不痛、表面清洁、硬如软骨,不经治疗3~8周痊愈。
硬下疳出现1~2周后,腹股沟淋巴结常肿大,称为梅毒性横痃。其特点为较硬,彼此不融合,不化脓,表面无红、肿、热、痛,穿刺淋巴结检查,梅毒螺旋体常阳性。淋巴结肿大消退缓慢,可持续数月。
系一期梅毒未治疗或治疗不规范,梅毒螺旋体由淋巴系统进人血液循环大量繁殖播散而出现的症状,可侵犯皮肤、黏膜、骨、内脏、心血管及神经系统,常先有流感样全身症状及全身淋巴结肿大,继之出现以皮肤黏膜疹为主的临床表现,骨、内脏、眼及神经系统症状较轻或少见。
为二期梅毒的主要损害,形态多种多样,可有斑疹、斑丘疹、脓疱疹等而类似很多皮肤病,但也有一些共同特点有助于临床诊断。皮疹广泛对称,疏散而不融合,发展和消退均缓慢,客观症状明显而主观症状轻微,皮疹常呈铜红色、褐红色,掌跖皮损常有环状脱屑,常伴有黏膜、毛发、骨损害,梅毒血清反应阳性。扁平湿疣为二期梅毒特异性皮损,好发于肛周等皮肤摩擦潮湿的部位,为直径1~3cm红褐色斑块,表面灰白或暗红色,有渗液,内含大量梅毒螺旋体,传染性极强。
常与皮损伴发,黏膜损害多发生在口腔、咽喉、鼻腔,少数见于生殖器部位黏膜。典型皮损为浅表性的糜烂,糜烂表面扁平、灰白色或粉红色,较清洁,糜烂周围有暗红色晕。黏膜损害含有大量苍白螺旋体,传染性极强,一般2~3周愈合。
约有10%二期梅毒患者会发生脱发,部分研究发现48%的二期梅毒患者出现脱发,由于许多梅毒性脱发患者缺乏二期梅毒典型的皮疹,常导致误诊。临床表现呈急性,小而分散的斑片状脱发,部分患者可呈大斑片状或弥漫性脱发,最常见的为圆形或(和)椭圆形小斑片状脱发,直径0.3~5cm不等,多为0.5em左右,脱发区内尚可见参差不齐的稀疏的断发根,故而常形容为鼠咬状或虫蚀样脱发,多发生在二期梅毒后期,亦可见于二期梅毒早期,如果治疗中发生吉海反应则加速头发脱落。脱发主要发生于颞部、顶部及枕部,少数表现为头发弥漫性稀疏,偶见眉毛外侧1/2、睫毛、胡须和阴毛脱落。拔毛试验发现,皮损边缘的毛发易从根部折断,折断处齐如刀切,不同于斑秃的感叹号样头发(根部折断处犹如磨断的绳子),患者一般无自觉症状。经抗梅治疗后,头发可在6~8周内再生,甚至不治疗头发也可再生。
引起甲床炎、甲沟炎及甲变形。
发生率为50%~80%,肿大的淋巴结与一期梅毒的梅毒性横痃(腹股沟淋巴结肿大)相似,质较硬,彼此孤立不融合、不化脓、不破溃,与周围组织不粘连。
骨损害主要表现为骨膜炎,偶见骨炎。关节损害多为关节炎,亦可见到滑膜炎和腱鞘炎。一般自觉症状轻微,白天和活动时疼痛减轻,晚间和休息时疼痛加重。
包括虹膜炎、虹膜睫状体炎、脉络膜炎、视神经炎和视网膜炎等。
多为无症状神经梅毒,仅脑脊液检查有异常,此外可有梅毒性脑膜炎、脑血管梅毒和脑实质梅毒等。
包括肝炎、胆管周围炎、肾病、脾肿大、胃肠道疾病等。
二期梅毒各种损害(以皮肤黏膜损害为主)消退后,部分患者可在1~2年内复发,多因抗梅毒治疗剂量不足或患者免疫力降低所致。以血清复发多见,其他还有皮肤黏膜、眼、神经、骨关节、内脏损害复发。值得注意的是,二期复发梅毒皮损虽与二期初发梅毒皮损相似,但不同点有,二期复发梅毒皮损数量少,分布不对称,好发于前额、口角、颈部、掌跖、会阴和皱褶部位,这种皮损较大,更具浸润性,形态奇特、对组织破坏性大,持续时间较长。
梅毒患者如未经治疗,约40%患者病程迁延2年以上,发展为三期梅毒,即晚期梅毒,根据受损的组织器官和对人体的危害性,将晚期梅毒分为:
指梅毒侵犯非致命的组织和器官,如皮肤、软组织、骨关节或睾丸等。
晚期皮肤梅毒临床上可分为结节性梅毒疹、树胶肿和近关结节结节,以前二者为主,特点是数目少、分布不对称、破坏性大,但自觉症状轻微或缺如,皮损中没有或仅有极少的苍白螺旋体,传染性小。由于晚期皮损破坏性大,发生于头部的损害可引起瘢痕性永久性脱发,发生于鼻黏膜的树胶肿可导致鞍鼻或鼻穿孔。
晚期骨关节梅毒骨损害以骨膜炎多见,其次为骨髓炎、骨炎和骨树胶肿等。骨损害一般为增生性的,如胫骨骨膜增生形成“佩刀胫”。病程慢性,一般无全身症状,局部骨损害可有钝性疼痛,白天轻,晚间重,有自愈倾向,抗梅毒治疗效果好。
晚期眼梅毒包括间质性角膜炎、虹膜睫状体炎、视网膜脉络膜炎、视神经炎和视神经周围炎等。
发生于感染后10~30年,危害性大,病死率高。常分为单纯性梅毒性主动脉炎、梅毒性主动脉瘤、梅毒性主动脉瓣闭锁不全、梅毒性冠状动脉狭窄或阻塞、心肌树胶肿。
早期梅毒未经正规治疗是导致晚期神经梅毒的重要因素,临床上多为无症状神经梅毒,有梅毒性脑膜炎、脑血管梅毒和脑实质梅毒等。
又名先天梅毒,指患有梅毒的孕妇经胎盘将TP传播给胎儿,一般发生在妊娠4个月内。患儿2岁以内出现症状称为早期先天梅毒,2岁后出现症状者称为晚期先天梅毒。
2岁以内发病,有传染性,特点是不发生硬下疳,可出现肝、脾、肺、骨关节损害。患儿出生时多表现为正常,部分患儿早产、低体重,多在出生后3~8周出现症状,开始表现为营养差、消瘦、发育欠佳、皮肤干皱,以后发生皮肤黏膜和内脏损害。
皮肤损害类似获得性二期梅毒的皮疹,为斑疹、斑丘疹、丘疹、疱疹、脓疱疹等多形性皮疹。其中大疱性皮损称为梅毒性天疱疮,具有高度诊断意义。口周和肛周等腔孔周围表现为湿疹样、脓疱样损害,可出现皲裂出血,以后可形成放射形瘢痕。扁平湿疣较获得性二期梅毒少见。掌跖可出现糜烂性浸润和脱屑,有时指(趾)甲脱落。黏膜损害出现早,尤其是鼻黏膜最易受累,初期表现为卡他性炎症,分泌物中含有大量TP,以后变得黏液性或脓性,重者毁及鼻骨,梅毒性鼻炎是早期先天梅毒最常见的特征之一。
表现为骨软骨炎、骨膜炎、骨髓炎等,可伴有疼痛。鼻中隔受累,使鼻骨塌陷形成鞍鼻。四肢骨受累重者,因活动会加剧疼痛,导致患儿不愿活动,似肢体麻痹,称为梅毒性假瘫。
临床上多为无症状神经梅毒,仅脑脊液检查异常,有症状者以脑膜炎多见,1/3患者可有不同程度脑水肿,以及脑血管梅毒等。
淋巴结和肝脾肿大、贫血、肾受累、眼受累等。
2岁以后发病,表现与晚期后天梅毒基本相似,以角膜、骨和神经系统损害最为严重。临床上可见活动性损害及标志性损害两种,后者为早期活动性梅毒损害所遗留的永久性标志,可以终生存在,具有特征性,有助于先天梅毒的诊断。
症状与后天梅毒相似,唯发病率较低,其中以树胶肿多见,好发于硬腭、鼻黏膜,破溃后形成上腭穿孔和鞍鼻,结节性梅毒疹少见。
以间质性角膜炎最常见,表现为角膜周围炎症显着,继而出现特征性弥漫性云雾状角膜,进而角膜部分或完全混浊,导致失明。
多为骨膜炎,常累及胫骨,引起胫骨肥厚前弓,称为军刀胫。其次为长骨或颅骨可发生树胶肿,较少见的骨损害为双侧渗出性关节炎,其特点为膝关节肿胀,轻度强直,不疼痛,称为Clutton关节。
可发生脑膜、脑膜血管和脑实质梅毒,患者可出现一个或多个肢体麻痹和麻痹性痴呆,第VII脑神经受累导致神经性耳聋、视神经萎缩。
神经梅毒是梅毒侵犯神经系统的并发症,表现为发热、头痛、恶心、呕吐、颈强直等;侵犯脑血管,表现为闭塞性脑血管综合征,如偏瘫、截瘫、失语、癫痫样发作等;侵犯脑实质所引起的并发症,主要表现为精神症状,麻痹性痴呆、妄想、智力记忆力减退、人格改变等;也可出现神经系统症状,表现为震颤、言语障碍、肌无力、四肢瘫痪、大小便失禁、触痛温觉障碍等。
梅毒性主动脉炎是梅毒累及心血管系统的常见疾病之一,早期不易发现,症状类似于心绞痛,胸骨正中或下端疼痛或不适,伴有阵发性呼吸困难。
梅毒累及心血管系统的常见疾病之一,主动脉瘤未破裂时无症状难发现,增大到一定程度可压迫周围组织器官,可出现咳嗽、呼吸困难、气喘、声音嘶哑等,严重者瘤体破裂可致死。
女性梅毒属于常见的性传播疾病,对于高危人群需要定期做梅毒螺旋体血清学试验,对于已经出现硬下疳、皮疹等症状的患者,需要立即前往妇科或者皮肤性病科就诊。包括性伴侣都要尽早就医,明确诊断,早期治疗和检查。
高危人群进行定期体检非常必要,一旦体检传染病筛查异常,需要在医生的指导下进一步检查。
发现硬下疳、淋巴结肿大,尤其是高危人群,应及时就医。
发现皮肤黏膜破损,外阴肛周或四肢出现斑丘疹、湿丘疹、扁平湿疣等,或出现近关节结节、树胶肿者,应立即就医。
建议患者优先就诊于妇科或皮肤科。
发现硬下疳者,可就诊于皮肤性病科。
因为什么来就诊的?
症状持续时间有多久?
是否应用药物?
是否有以下症状?(如外阴、肛周、四肢皮肤破溃等症状)
既往有无不洁性交史、家族史、吸毒史?
适用于早期梅毒皮肤黏膜损害,如硬下疳、扁平湿疣、口腔黏膜斑等,其中硬下疳最为重要,因梅毒血清反应在硬下疳出现2~3周始呈阳性,在此之前检查出梅毒螺旋体即可确定诊断。
暗视野检查是最常用的梅毒螺旋体检查方法,在暗视野显微镜下可观察到病损内的梅毒螺旋体,对早期诊断具有十分重要的价值。
涂片染色法可用镀银染色法,梅毒螺旋体染成棕黑色,背景为黄色。
直接荧光抗体检查法取患者皮损疮面血清,干燥后加兔抗人TP荧光抗体,在荧光显微镜下观察,可见梅毒螺旋体呈亮绿色荧光,其他种类螺旋体不发光,此法特异性高,但敏感性差,多用于含梅毒螺旋体量多的硬下疳和黏膜损害的检查。
是诊断梅毒必需的诊断方法,血清学试验对诊断潜伏梅毒尤为重要。梅毒螺旋体感染人体后可产生两种抗体,一种是非特异性的抗心脂质抗体,可用牛心脂质检测出,称非梅毒螺旋体抗原血清反应。另一种是特异性抗梅毒螺旋体抗体,可用梅毒螺旋体(活的或死的梅毒螺旋体,也可以是梅毒螺旋体的成分)检测出来,称为梅毒螺旋体抗原血清反应。
非梅毒螺旋体抗原血清反应为梅毒的非特异性梅毒血清反应,此种反应阳性率和敏感性高,方便简单、价格便宜,常作为常规试验及筛选试验。此外梅毒患者经足够的抗梅毒治疗后,这种血清反应效价会下降、转阴,故常用于梅毒疗效观察、复发或再感染的判断,常用的非螺旋体抗原血清反应有性病研究室玻片试验(VDRL)、血清不加热反应素试验(USR)、快速血浆反应素环状卡片试验(RPR)等。
梅毒螺旋体抗原血清反应敏感性及特异性均高,用作证实试验判断非梅毒螺旋体试验阳性的真假性。缺点为此种试验费用高,需较高的设备条件,而且即使患者经足够的抗梅毒治疗后,此种血清反应亦不阴转或降低效价,故不适用于疗效观察、复发及再感染的判断,常用的螺旋体抗原血清反应有荧光螺旋体抗体血清试验(FTA-ABS)、梅毒螺旋体血凝试验(TPHA)、梅毒螺旋体被动颗粒凝集试验(TPPA)等。
用以除外神经梅毒,检查项目包括VDRL试验、细胞计数、总蛋白测定等。
诊断本病并不困难,主要从临床症状、实验室检查两方面,以实验室检查为确诊标准,患者的性生活史、输血史、性伴侣健康情况要作为诊断参考。
女性出现梅毒的主要症状,如硬下疳、淋巴结肿大、皮肤黏膜破损、丘疹等。
通过梅毒血清学检查可以确诊梅毒螺旋体感染,也可对疾病进展有一定了解,或者在显微镜下直接观察到活动的梅毒螺旋体也可以确诊。
玫瑰糠疹是一种常见的炎症性皮肤病,多发于四肢躯干近端,表现为数目不定、大小不一的玫瑰色斑片,斑片上附有鳞屑,对称分布。皮损特点有时会与女性梅毒难以鉴别,但是玫瑰糠疹属于自限性疾病,一般6~8周可以自愈,梅毒血清学检查阴性。
尿生殖器疱疹是由单纯疱疹病毒引起的常见性传播疾病,其感染途径与梅毒类似,主要以生殖器部位水疱、疼痛、瘙痒为主要特点,通过梅毒血清学检查可鉴别。
股癣是一种常见的真菌感染性皮肤病,一般通过接触传染,主要表现为腹股沟内侧环状或半环状皮损,可单侧或双侧,边界清楚,伴有瘙痒,根据真菌学检查可以鉴别。
女性梅毒的治疗原则是及早发现、正规治疗,越早治疗,治疗效果越好。女性梅毒的治疗除了避免疾病传染,注意个人卫生、饮食等方面,最主要还需要规律用药治疗,首选药物为青霉素,尤其是苄星青霉素,其次为头孢曲松及多西环素。根据病情,治疗周期苄星青霉素每周一次,共3次;头孢曲松及多西环素使用10~15天即可。
患者应禁止性生活,并注意个人卫生,勤换内衣裤,内衣、内裤单独洗涤,阳光下晾晒,避免搔抓破损皮肤黏膜。
此时患者配合合理饮食,提高免疫力,有助于疾病康复,由于青霉素、头孢类为治疗梅毒首选药物,治疗期间及治疗前后1周内严禁饮酒。
青霉素作为治疗女性梅毒的首选药物可以应用于梅毒的各个阶段,要遵循足量、早期、规范化治疗原则,可肌肉注射或静脉给药,连续15天。
对于青霉素过敏的女性梅毒患者可以选用头孢曲松替代青霉素,每日一次,肌肉注射或静脉给药,连续10~14天。
对于青霉素、头孢过敏也可应用多西环素,连服15天,对肝肾功不全者禁用,妊娠期、哺乳期禁用。
当女性梅毒合并心血管系统病变时,如梅毒性主动脉炎、梅毒性主动脉瓣瓣膜病变、梅毒性主动脉瘤等,或累计其他系统,需要根据患者不同情况,选择相应手术治疗方案,如主动脉瓣膜置换术、主动脉瘤切除术和血管重建术等。
当梅毒确诊之后,患者情绪通常会出现巨大变化,变得更加躁动不安、压抑、自卑等,女性梅毒患者在感情方面也会变得非常脆弱,加上女性患者本身思维比较敏感,因此很容易造成心理压力,甚至出现轻生想法。因此应主动、积极地与患者进行沟通,引导患者说出自身不良心理的产生原因,针对患者主诉要耐心倾听,深入了解患者内心想法,以采取有效的心理护理措施疏导和安抚患者。争取患者家属支持和配合,同时让患者清楚认识到只有积极配合医护人员工作,开展有效治疗,才能尽早治愈。
女性梅毒一期及二期患者经规范治疗可以治愈,并且不影响正常寿命。女性三期梅毒由于病程较长,可能累及多器官病变,预后不佳,可能会影响寿命。无论何阶段女性梅毒患者治疗期间都需要定期复诊,治愈后随访2~3年。
大多数一期、二期女性梅毒患者经规范化治疗可以治愈,部分三期女性梅毒患者难以完全治愈。
女性梅毒治愈后不会影响自然寿命,晚期梅毒的患者累及多系统疾病,可能会影响寿命。
治疗过程中必须规律复诊,治疗之后患者需要接受为期2~3年的血清学检查以及临床检查。
女性梅毒患者应规律均衡合理膳食,以提高免疫力,有助于疾病康复。由于青霉素、头孢类为治疗梅毒首选药物,治疗期间及治疗前后1周内严禁饮酒。
多食富含蛋白、维生素的食物,有利于提高机体免疫力,对于常规的抗感染治疗有益,例如多进食新鲜蔬菜、水果。
由于青霉素、头孢类为治疗梅毒首选药物,治疗期间及治疗前后1周内严禁饮酒,忌浓茶及咖啡因饮料,以免影响治疗效果。
目前中医治疗对女性梅毒效果尚不确切,切忌听信所谓偏方,自行口服滋补类、解毒类药物及药膳。
女性梅毒患者首先要调整好心态,如果发现及时、尽早用药治疗可以治愈,要足够信任医护人员,配合治疗,不要过分紧张,以免加重病情。还要提高免疫力,保证睡眠,注意个人卫生、饮食、起居等方面。
患者要按疗程规范用药并定期随访复查,不可因症状改善随意停止用药。
患者每天更换干净棉质内裤,注意局部清洁,外阴可用药用洗液每日进行清洗,治疗期避免性生活,治愈后注意性生活卫生,个人的物品器具衣物隔离使用,避免传染。
患者要端正心态,改变不良性生活习惯,保证良好心态。
对于妊娠梅毒患者应每月复查检测病情,并在产后1、2、3、6、12月随访。
近些年梅毒发病概率呈现出逐年递增趋势,心理护理在女性梅毒患者中的应用作用也凸显出来。通过有效的心理护理可以提升疾病治愈率,使得患者家庭得到保全,患者自身也增强了战胜疾病的信念。从患者群上分析,发现梅毒多出现在文化程度较低的人群中,且由于传播途径多为性传播,对女性来说可能是一件羞耻的事情,因此对女性梅毒患者给予心理护理是非常有必要的。
女性梅毒患者的性伴侣必须进行相应的检查及治疗。
女性梅毒治愈后不影响正常产育,如发现怀孕,需要定期进行检测判断病情是否反复,早期治疗,避免传染给胎儿。
女性梅毒传染途径明确,所以切断传染途径是最有效的预防方法。要远离毒品,规范应用血液制品,有良好的性生活习惯,注意自我防护。对于高危人群之前每年应该做梅毒螺旋体血清学试验,以便于早期诊断,早期治疗。
对于高危人群应定期检查,这样可以对疾病早期发现、早期治疗,对于妊娠期女性更应该注意检查。对于性伴侣,早期出现硬下疳、淋巴结肿大等相关症状,要两人共同检查。
远离毒品,不饮酒、不吸烟。
保证良好生活习惯,如干净棉质内衣、内裤,保持个人卫生,不与他人共用浴缸、贴身物品等,有良好自我防护意识,保持良好的性生活习惯,注意性生活卫生,注意性伴侣的健康状况,保证心情愉悦。
定期进行体检,有助于早期诊断及治疗。
4988点赞
[1]蒋幼芳,任娟,蔡玉群,郭志宏,郭文娟,杨华.女性人群艾滋病相关行为及影响因素分析[J].浙江预防医学,2011,23(03):12-15.
[2]李林忠.妊娠期梅毒患者的临床治疗[C].北京九州启航文化交流中心.第二届医师进修峰会暨中医药产业发展论坛学术会议论文汇编.北京九州启航文化交流中心:北京九州启航文化交流中心,2018:41.
[3]王早霞,魏晟,张慧琦.女性性工作者艾滋病、梅毒知识行为及感染相关因素分析[J].中国公共卫生管理,2016,32(06):794-796+823.
[4]邱永宏,叶肖霞.心理护理干预在门诊育龄期女性梅毒患者治疗中的应用效果及患者心理情绪变化与预后情况分析[J].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2019,4(33):59-60.
[5]顾伟程主编.精编妇女皮肤病学[M].2018.240-250.
回复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