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碘性甲状腺肿是由于机体长期摄入远远超过机体生理需要量的碘,而引起的甲状腺肿,是碘过多症中最常见的一种疾病。主要表现为甲状腺轻度或中度的弥漫性肿大,新生儿高碘甲状腺肿可压迫气管,甚至窒息。本病一般无需治疗,去除病因即可,甲状腺肿大明显患者以药物治疗为主,必要时行手术治疗或放射性碘治疗。患者一般预后良好,少部分患者可能会复发。
高碘性甲状腺肿可分为两大类:
地方性高碘性甲状腺肿是因为食用高碘饮食,而呈地方性流行性发病。
散发性高碘性甲状腺肿是因医学检查或长期服用含碘药物呈散发性发病。
高碘性甲状腺肿的主要病因为高碘摄入,导致甲状腺损伤。本病好发于生活在高碘病区者、老年人以及儿童。沿海地区居民饮用高碘水或食物。我国新疆、山西、内蒙古、其他多为盆地或山脉延伸的高地,因古代洪水冲刷含碘丰富的水沉积所致,出现了内陆高碘甲状腺肿。
当机体摄人的碘过量时,血浆中碘离子的浓度也增加到一定程度,能够抑制过氧化物酶的活力,阻断碘在甲状腺中进行有机化,甲状腺素生成进而减少,促甲状腺素生成增多,促进了甲状腺肿的形成,即Wolff-Chaikoff效应。但随着机体的不断适应, Wolff-Chaikoff的阻断效应很快就会消失,出现逃逸现象。因此,并不是高碘摄入就一定会引起甲状腺肿,大部分人可以适应高碘状态而不发生病变。然而高碘摄入还可能诱导细胞因子和趋化因子的产生,从而刺激免疫细胞产物进入甲状腺,并致使甲状腺上皮细胞氧化应激水平升高,导致脂质氧化和甲状腺组织损伤。近年来的研究还发现,随着碘摄入量增加,机体的高碘状态主要抑制钠碘转运体,碘向甲状腺细胞内的转运减少,导致甲状腺素生成减少,刺激促甲状腺素生成增多,促进了甲状腺肿的形成。
暂无明确诱发因素。
一般饮食情况下,我国每人每天从食物中摄取的碘约100~200μg。按我国的标准,正常成人每天碘的生理需要量为120~150μg,孕妇或乳母为200~250μg,婴幼儿为20~30μg,儿童为50~80μg,青少年为160~200μg。在摄入碘中,只有少部分为甲状腺摄取,大部分经肾脏排出。正常成人每天对碘的最低需要量约为100~150μg。人体每天摄入的碘量与排出的碘量相近,也处于平衡状态。从流行病学看,居民饮用水碘含量超过300μg/L,人群的尿碘水平在800ug/L就会发生高碘甲状腺肿流行。我国目前已经报道的高碘病区分布于92个县,约1600万人口。
居民饮用水碘含量超过300μg/L,人群的尿碘水平在800ug/L为高碘病区,生活在该病区的人群长期饮用含碘量过多的水,从而导致高碘性甲状腺肿。
由于老年人抵抗力降低,易受高碘影响,从而产生高碘性甲状腺肿。
儿童由于身体机能各方面尚未发育完全,长期摄碘过多,容易引起发育迟缓及高碘性甲状腺肿。
高碘性甲状腺肿的主要症状为患者脖子变粗、触摸时较坚韧,颈部肿胀,有时部分患者会出现怕冷、食欲不振、便秘、四肢乏力、皮肤粗糙等甲状腺功能减低症状,还有可能并发窒息、碘甲亢、甲状腺癌等疾病。
多呈弥漫型,与低碘性甲肿相比质地较韧,触诊时比较容易同低碘性甲状腺肿相鉴别。患者自查发现脖子变粗,触摸时较坚韧,颈部肿胀。新生儿高碘甲状腺肿可压迫气管,甚至窒息。
部分患者有甲状腺功能减低症状,如怕冷、食欲不振、便秘、四肢乏力、皮肤粗糙、情绪抑郁、表情淡漠等。
重度肿大的甲状腺可压迫气管或食管,而引起呼吸不畅或吞咽困难。新生儿高碘性甲状腺肿可压迫气管,甚至窒息而死。
可造成甲状腺激素分泌过度,从而引起甲状腺功能亢进,主要的表现就是甲状腺肿大。严重的会压迫气管或食管,并且会出现甲亢的症状,如心悸、手颤抖、怕热多汗、食欲亢进、性欲亢进、情绪焦躁、易怒、消瘦等症状。
长期高碘摄入可有自身免疫过程增强的改变,甲状腺自身免疫疾病的发病率增高,从而并发乔本氏甲状腺炎。患者主要表现为甲状腺无痛性弥漫性肿大,少数可有甲亢表现。
长期高碘摄入可有自身免疫过程增强的改变,甲状腺癌的发病也随着增高,主要表现为无痛性颈部肿块或结节。
大量的碘摄入可致碘过敏或碘中毒,表现为面部潮红、恶心、呕吐、胸闷、呼吸困难等,严重者可有面色苍白、惊厥甚至昏迷、休克。
当患者出现脖子变粗、触摸时较坚韧,颈部肿胀、怕冷、食欲不振、便秘等症状时,要及时到内分泌科就诊。通过尿碘、血浆无机碘、甲状腺吸碘率、过氯酸盐释放试验、甲状腺功能及甲状腺超声检查、结合脖子变粗,触摸时较坚韧、颈部肿胀等表现可对高碘性甲状腺肿进行诊断,但要注意本病要与结节性甲状腺肿、缺碘性甲状腺肿、桥本甲状腺炎等疾病相鉴别。
生活在高碘病区者、老年人以及儿童进行定期体检非常有必要,一旦体检中发现甲状腺肿大体征,都需要在医生的指导下进一步检查。
发现脖子变粗,触摸时较坚韧、颈部肿胀、怕冷、食欲不振、便秘等症状,高度怀疑高碘性甲状腺肿时,应及时就医。
已经确诊高碘性甲状腺肿的患者,若出现呼吸不畅、吞咽困难甚至窒息等症状,应立即就医。
大多患者优先考虑去内分泌科就诊。
若患者出现脖子变粗,触摸时较坚韧、颈部肿胀可以去甲状腺外科就诊。
若患者出现其他严重不适反应或并发症,如呼吸不畅、吞咽困难甚至窒息等症状,应立即前往急诊科就诊。
患者年龄?
目前都有什么症状?(如脖子变粗、触摸时较坚韧、颈部肿胀、怕冷、食欲不振、便秘等)
是否有以下症状?(如呼吸不畅、吞咽困难、窒息等症状)
既往有无其他的病史?
是否有高碘病区居住史或高碘摄入史?
有无长期服用含碘药物?
对甲状腺进行体格检查,了解甲状腺有无肿大,肿大分度,甲状腺的活动度,有无结节以及了解甲状腺血管杂音等。
甲状腺能选择性吸收碘,正常情况下,甲状腺肿的碘为血浆浓度的数十倍,此为甲状腺的“摄碘作用”,高碘性甲状腺肿患者甲状腺吸碘率下降。
正常情况下,碘以离子形式从血中被甲状腺摄取,进入甲状腺后就迅速进行有机化,以离子形式存在的碘很少,当过氧化物酶缺乏或功能障碍时,甲状腺内就存在大量的离子碘,过氯酸盐能促进碘离子从甲状腺释放,高碘性甲状腺肿患者过氯酸盐释放试验阳性,释放率较正常增高。
高碘性甲状腺肿患者血浆无机碘含量显著增高。
高碘性甲状腺肿患者尿液中的碘含量一般大于800ug/L,有助于本病诊断。
可以观察甲状腺的大小、形态、内部回声、甲状腺腺体内血流供应情况等,有助于诊断。
主要包括促甲状腺激素(TSH)、三碘甲状腺原氨酸(T3)、甲状腺素(T4)。高碘性甲状腺肿血清T3、T4及TSH常在正常范围内,但T4可偏低,甚至低于正常,T3可偏高,甚至高于正常,TSH可高于正常。
典型高碘性甲状腺肿症状,脖子变粗,触摸时较坚韧、颈部肿胀、怕冷、食欲不振、便秘等。
结合高碘病区居住史或高碘摄入史,以及实验室检查结果,包括尿碘>800μg/L,血浆无机碘含量显著增高,甲状腺吸碘率下降。还有过氯酸盐释放试验呈阳性,甲状腺功能正常以及甲状腺彩超显示甲状腺轻度或中度的弥漫性肿大,即可确诊。
病程缓慢,开始时为甲状腺弥漫性肿大,后病情反复进展,腺体在逐渐代偿和增生过程中发展、产生一个或多个结节,临床表现多不典型。通过甲状腺超声检查可与高碘性甲状腺肿鉴别,结节性甲状腺肿可显示一个或多个结节影,而高碘性甲状腺肿则显示为甲状腺增大,有弥漫性低回声区。
本病起病隐匿,发展缓慢,病程较长,早期可无典型临床症状,随着疾病逐渐进展,可表现为甲状腺无痛性肿大、质韧以及甲减症状,如易疲劳、怕冷、表情呆板等,高碘性甲状腺肿大与桥本甲状腺炎临床表现极其相似,但可以通过甲状腺超声检查鉴别,桥本甲状腺炎超声显示甲状腺增大,弥漫性低回声区出现短线状强回声并形成分隔状或网格状改变。而高碘性甲状腺肿仅显示甲状腺增大,有弥漫性低回声区。二者即可鉴别。
又称为地方性甲状腺肿,多发生于海拔较高的山区、远离海洋的内陆地区人群,而高碘性甲状腺肿多出现于高碘病区人群,且高碘性甲状腺肿大多呈弥漫型,与低碘性甲肿相比质较坚韧,触诊与超声检查易鉴别。
高碘性甲状腺肿一般无需治疗,去除病因即可,甲状腺肿大明显患者以药物治疗为主。其中轻症患者需治疗3~6个月,中重度患者需治疗6~12个月。有压迫症状、甲状腺肿钙化或高碘性甲状腺肿合并甲亢等可行手术治疗。
有高碘病区居住史或高碘摄入史患者,应停用高碘药物和食物,限制碘的摄入。
碘化钾:适用于早期轻症患者,经3~6个月治疗,多数患者可治愈。
复方碘液:同碘化钾一样,也适用于早期轻症患者。
左甲状腺素:适用于中重度患者,左甲状腺素治疗可纠正甲状腺功能不足、抑制促甲状腺激素,经6~12个月治疗,可使甲状腺缩小,部分可治愈。
当出现压迫症状或者超声证实甲状腺肿钙化或高碘性甲状腺肿合并甲亢者可手术治疗。
以解除局部压迫症状、治疗甲亢以及钙化等。
高碘性甲状腺肿经过有效、规范的治疗均可治愈,能够缓解症状,使甲状腺缩小。大多数患者治疗效果良好,少部分患者会复发,但一般没有致死风险。本病治疗后需遵医嘱复诊,以监测治疗效果。
本病经能治愈,预后良好,少部分患者会出现疾病复发。
本病一般不会影响自然寿命。
本病经过有效、规范的治疗后,少部分患者会复发,但一般不会遗留其他的后遗症。
高碘性甲状腺肿患者行药物等治疗后每3个月,复查血尿常规和甲状腺超声。
高碘性甲状腺肿的饮食指导具有重要意义,术后患者可于2~3天后,给予流质或半流质饮食,科学合理饮食。饮食以清淡、营养丰富为宜,保证营养,提高机体的免疫力。避免含碘量高的食物,以防加重病情。
术后应禁食,约2~3天后,可给予流质或半流质饮食,如米粥、汤类、面片等,但不宜过热,如出现呛咳应暂停进食。
禁止使用海带盐,应食用含碘量低的普通盐,避免食用含碘量高的食物,如海带、紫菜等,防止病情加重。
建议易消化、富含维生素、低盐、低脂、优质蛋白饮食,多吃新鲜蔬菜、水果、鱼类等食物。
高碘性甲状腺肿患者,特别是术后在生活上需进行相应的护理,应密切观察病情变化。患者遵医嘱用药,注意日常清洁。坚持术后活动,定期复诊,改善预后。
术后卧床患者可采取半卧位,注意皮肤清洁。多翻身拍背,防止压疮、坠积性肺炎等的发生。
手术患者,术后休息2~3天后可进行散步等强度较弱的体育活动,并根据身体恢复情况逐渐增加运动强度,但要避免剧烈运动或重体力劳动。而非手术患者,应注意休息,避免劳累,可适量运动,休息与锻炼相结合,增加机体的免疫力。
日常生活中需监测患者的病情变化,如颈部肿胀是否缓解等,复诊时行血尿常规和甲状腺超声检查,监测患者的恢复情况以及有无复发。
了解各类治疗药物的作用、剂量、用法、不良反应和注意事项,严格遵循医嘱用药,严禁停药或擅自调整用量。一旦出现心绞痛、头痛等不良反应或病情加重,及时就医。
高碘性甲状腺肿的病因为高碘摄入,通过饮食调整可以有效的预防。高碘地区人群应限制碘的摄入,少食含碘量高的食物。对于生活在高碘病区者、老年人以及儿童,应定期行血尿常规和甲状腺超声筛查,可在一定程度上预防高碘性甲状腺肿的发生。
生活在高碘病区者、老年人以及儿童,需行血尿常规和甲状腺超声检查,及时发现并治疗。
高碘地区人群应限制碘的摄入,沿海高碘地区应禁食海带盐,食用低碘的普通盐。
少食含碘量高的食物,如海带、紫菜等。
4124点赞
[1]王甜甜,李进峰,于燕妮,曲业敏,常鑫,滕海风.高碘性甲状腺肿研究进展[J].职业与健康,2017,33(06):854-856.
[2]王屹.高碘性甲状腺肿的检验[J].中外健康文摘,2011,08(9):135-136.
[3]刘志斌.高碘性甲状腺肿治疗和预防[J].中外健康文摘,2011,08(4):94-95.
回复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