奴卡菌病是奴卡菌属引起的局限或播散性化脓性疾病,可呈急性、亚急性、或慢性经过,以慢性为多见。奴卡菌病主要包括肺奴卡菌病、播散性奴卡菌病、蜂窝织炎、角膜炎等。主要致病菌有星形奴卡菌、巴西奴卡菌等,其中星形奴卡菌引起的占80%以上。肺奴卡菌病是星形奴卡菌经由呼吸道、消化道或破损皮肤感染引起的一种慢性肺部感染,并可经血循环播散到脑、肾等器官。
带菌的尘埃、土壤或其他污染物经皮肤破损处侵入人体常导致软组织和骨骼的慢性化脓性炎症。致病菌通过呼吸道或消化道进入人体,可限于局部或经血行播散至脑、肝、肾等部位。经呼吸道侵入的,首先在局部引起肺感染,如果患者免疫功能低下则可以发生坏死性肺炎和肺脓肿,重症患者往往发生血行播散导致播散性奴卡菌病。
奴卡菌感染:奴卡菌可经呼吸道侵入机体,导致肺奴卡菌病,继而引起一系列临床症状,此外奴卡菌还可通过受损皮肤和消化道感染。
各种导致机体免疫功能下降导致奴卡菌病的发生,如慢性肉芽肿性疾病、白血病淋巴瘤、艾滋病、接受细胞毒药物化疗或长期大量使用免疫抑制剂等。
奴卡菌呈世界范围分布,动物也可感染。此病既往罕见。近年来,在免疫功能低下或缺损的疾病如慢性肉芽肿性疾病、白血病、淋巴瘤、艾滋病、接受细胞毒药物化疗或长期大量使用免疫抑制剂等患者中,奴卡病的发病有所增加。有1/3的奴卡菌病患者没有原发基础疾病存在,本病几乎没有暴发流行,也无季节差异。各年龄段对本病普遍易感,以成年、男性更多见。
细胞免疫是机体抵抗奴卡菌感染的主要防御机制,各种导致机体细胞免疫功能低下或缺损的疾病都可能导致奴卡菌病的发生。
肺奴卡菌病临床表现无特异性,起病缓慢,有咳嗽、发热、乏力、盗汗、消瘦、胸痛、脓痰、咯血等症状。肺部病变患者易与肺结核、肺脓肿、肺癌混淆,应注意鉴别。肺部形成空洞的常有咯血,累及胸膜的可有胸痛及脓胸的体征。胸壁受累的可形成皮下窦道,经久不愈,类似于放线菌病。病变可自肺部直接侵犯邻近组织、器官,引起胰腺炎、纵隔炎以及上腔静脉综合征。约1/3肺奴卡菌病患者可通过血行播散侵入脑、肝、肾、皮肤等部位,形成迁徙病灶,多为转移性脓肿,导致播散性奴卡菌病,主要见于免疫力低下或缺损的患者。
感染奴卡菌之后机体可产生致热源,继而出现发热症状,严重者表现为高热。
咳嗽较为常见的症状。
患者可有全身乏力的症状。
咳痰,痰液较为黏稠,但一般量不多,部分患者可表现为脓性痰液。
炎症累及胸膜后患者可表现为胸痛症状。
有些患者可出现气急、呼吸困难等相应症状。
咯血可表现为痰中带血或是咯鲜血等。
病变累及胸膜时可出现胸痛及胸腔积液、脓胸的表现。
胸壁受累的可形成皮下窦道,经久不愈。
奴卡菌经血播散,形成奴卡菌败血病,若颅内受累,可引起脑脓肿。
病变可自肺部直接侵犯邻近组织、器官,引起胰腺炎、纵隔炎以及上腔静脉综合征。若病变侵犯脊椎,可引起压缩性、溶骨性改变。
肺奴卡病虽可治愈,但病死率很高,其原因可能是诊断及治疗的延误。当出现皮肤损害、咳嗽、发热等该疾病典型症状时,应高度重视,及时就医诊治。
出现发热、乏力、咳嗽、咳脓性痰或咯血、胸痛等症状应及时就医。
出现大量咯血、血压下降、面色苍白、呼吸困难等急危症应立即就医或拨打120。
建议该疾病患者到呼吸内科或感染科就诊。
发病几天了?
目前都有什么症状?(发热、咳嗽、咳痰或脓血痰、乏力、盗汗等)
既往病史?(肿瘤、艾滋病、有无长期大量使用免疫抑制剂等)
有没有做过器官移植?
是否进行过治疗?
患者可出现中性粒细胞增多、血沉增快等,能够评估患者感染的严重程度。
取痰液、脓液、胸腔积液、脑脊液等标本进行涂片检查。典型者可发现革兰阳性或抗酸染色弱阳性的纤细分枝菌丝或串珠样类似于球菌的菌体,奴卡菌可以在多种培养基上生长,但生长缓慢。
可以发现小叶性肺炎、大叶性肺炎、肺脓肿、肺部空洞、结节等多种病变,典型者呈多发脓肿或小空洞。也可有弥漫性结节灶和粟粒样病变。肺门淋巴结常肿大,但很少形成钙化。
不仅可以检查吸取液,还可对肺部局限、孤立的病灶进行病理活检。
是否合并有脑脓肿,且病灶内分隔常见。
取患者肺组织进行检查,能够明确患者肺部是否存在感染菌以及病菌的具体类型,适用于较难诊断的患者。
患者出现肺奴卡菌病的典型症状,即发热、乏力、咳嗽、咳脓性痰或咯血、胸痛等。
血常规表现为中性粒细胞增多、血沉增快,细菌学检查检测出奴卡菌的存在或病原学检查明确奴卡菌的存在即可明确诊断。
起病急伴有发热,咳嗽、咳痰明显。影像学检查表现为密度较淡且较均匀的片状或斑片状阴影,抗菌治疗后体温迅速下降,1~2周左右阴影有明显吸收。病原学检查可发现相应致病菌,可以此与肺奴卡菌病相鉴别。
一般有发热、咳嗽、咳痰,盗汗,甚至咯血等结核病中毒症状,胸部影像学检查有浸润病灶。病原学检查可发现结核杆菌的存在,可以此与肺奴卡菌病相鉴别。
多有长期吸烟史,表现为刺激性咳嗽,痰中带血、胸痛和消瘦等症状。胸癌影像学表现肺癌肿块常呈分叶状,有毛刺、切迹。多次痰脱落细胞和和病灶活体组织检查出癌细胞的存在即可与肺奴卡菌病相鉴别。
多有高热、咳大量脓臭痰,影像学表现为带有液平面的空洞伴周围浓密的炎性阴影,可以此与肺奴卡菌病相鉴别。
肺奴卡菌病病变局限于肺部者,早期药物治疗,大多可治愈,但奴卡菌培养周期较长,通常要2~4周。在这一过程中,抗生素大部分已发生了降解反应,很难进行药物敏感试验以帮助临床针对性地选用抗生素,治疗周期应视具体病情而定。
磺胺类药物一直被认为是治疗奴卡菌病的一线用药,包括磺胺密啶,复方磺胺甲噁唑等。
包括米诺环素、多西环素、阿米卡星和碳青霉烯类等,以上药物在体外药敏试验中多被证实有效。
对于局部顽固的慢性病灶必要时可以考虑脓肿切开置管引流。
对于病重者或因原发疾病不能进食者,贫血、低白蛋白血症者等,依据病情可静脉补充营养如脂肪乳液、氨基酸、白蛋白、血浆等,维持水电解质平衡等治疗。
肺奴卡菌病除给予抗生素病原学治疗外,支持对症治疗也很重要。可缓解症状,控制病情,减少并发症的发生,促进疾病的恢复。如高热者给予物理降温或使用退热药物,咳嗽、咳嗽咳痰时可给予止咳、袪痰用药,咯血者给予及时止血用药等。以及患者原发病的继续治疗用药等。
肺奴卡菌病病变局限于肺部者,早期药物治疗,大多可治愈,但有免疫功能低下者,播散型奴卡菌病者预后不良。本病主要致死原因是奴卡菌败血症、致命性肺炎或脑脓肿。急性感染者、累及二个以上器官的播散性感染或中枢神经系统感染者病死率明显增加。
肺奴卡菌病虽可治愈,但病死率很高(除外中枢神经系统受累的因素,病死率超过5%),其原因可能是诊断及治疗的延误。
治愈者一般不影自然寿命,但免疫功能低下有基础病者,影响自然寿命,具体因人而异,因病情而异。
遵医嘱复诊,若出现异常情况及时就诊。
饮食对肺奴卡菌病并无特殊作用,注意饮食合理,增强营养,避免辛辣等刺激性食物即可。
肺奴卡菌病患者应注意保持气道通畅,咯血时要患侧卧位,避免咯血时血块吸入气道引起窒息,必要时吸氧,纠正缺氧状态。
注意保持患者生命体征的平稳,严密心电、血氧、血压等监护等。
肺奴卡菌病的预防,尽早明确诊断,早期药物治疗。做好患者药学监护,定期随访,规律且足疗程用药,是治愈和预防肺奴卡菌病复发的关健。
有免疫功能低下或缺损疾病如慢性肉芽肿性疾病、白血病淋巴瘤、艾滋病、接受细胞毒药物化疗或长期大量使用免疫抑制剂等的患者是本病的高危人群,平时应定期肺部胸片或CT检查。
注意休息,劳逸结合,避免过度劳累。
加强身体锻炼,以及加强饮食营养,有利于体质的提高,可增强抗病能力。
4229点赞
[1]蔡柏蔷,李龙芸著.协和呼吸病学[M].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出版社,2011:914--917.
[2]陈灏珠,林果为,王吉耀著.实用内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3:1749-1751.
[3]刘同赏,孙荣丽,唐炳俭,张世恒,马珊珊,刘智,杨丽元,宋彩霞.呼吸内科疾病诊疗学[M].2018:130.
回复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