命名性失语是指命名不能为唯一的或主要症状的失语。表现为说话时找词困难,缺乏实质词,能描述物品功能却说不出物品的名字,赘语和空话比较多。言语理解及复述正常或近于正常。其常见病变位于颞中回和角回,局限性损害。主要治疗为语言康复治疗,可以配合针灸按摩、药物治疗。
命名性失语主要病因为脑血管疾病,其次为脑部炎症、外伤等。失语症通常是由于脑卒中或大脑损伤后,大脑中一个或多个掌管语言的部位受损引起的。好发于阿尔茨海默病患者,癫痫可能会诱发此病。
最为多见,容易出血导致脑卒中,脑卒中后优势半球颞中回后部或颞枕交界区受到一定的损伤出现命名性失语。
大脑损伤后,大脑中一个或多个掌管语言的部位受损可引起命名性失语。
有资料研究表明大约有25%~40%的脑卒中幸存者患有失语症。随着我国老年化步伐加快,也产生了命名性失语趋向重度化、复杂化。再加上年龄增加带来的脑功能低下,有时会出现症状加重的现象。
命名性失语好发于阿尔茨海默病患者,主要是因为该病是一种进行性发展的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可以导致语言、记忆、思维和行动出现问题。也可好发与有脑血管病变、炎症、外伤的人群。
命名性失语主要的临床症状为物体命名困难,字面错误或语意错误。表现为在自发言语中和视物命名时,有明显的找词困难,但言语是相对流利的。严重患者由于限制了患者的交流能力,患者可能少语,也可能不参与谈话或是理解不了任何谈话。
患者常常以婉转的词语和句子,或描述一个物体的功能等途径来诉说,跳过物品的名称,整个表达过程中赘语和空话相对较多,有些可出现对人的名字不敏感,甚至无法说出家人的称呼。
主要表现为不易找词、缺少实质用词而导致字面或语意错误。
严重患者由于限制了患者的交流能力,患者可能少语,从而导致不参与谈话或是理解障碍。
命名性失语通常发生在脑卒中或者脑外伤患者的诊治过程中发现,在语言功能评价中,医生可能会问患者一些问题,还可能发出特定指令,患者不能说出不同物品或物体的名字。医生可以通过病史询问、语言功能评价及辅助检查来明确诊断。
如果平时交谈中出现表现找词困难,缺乏实质词,常描述物品功能代替说不出的词,赘语和空话比较多时需要及时就医。
优先考虑至神经内科就诊。
患者也可至康复科就诊。
因为什么来就诊的?
症状是什么时候出现的?有无诱因?
目前都有什么症状?(物体命名困难,字面错误或语意错误)
出生时有无缺氧、窒息等?
既往疾病病史及其治疗经过。
语言功能评价应用完整的对失语症个体进行评价,通常是对严重度的测量,可用于个体的失语症的分类。这种标准化失语症评价包括:波士顿诊断性失语症检查、明尼苏达失语症鉴别诊断测验、汉语失语症检查等。
CT或MRI提示左侧颞中回及颞下回后部病变。
临床症状表现为物体命名困难,字面错误或语意错误。
CT或MRI提示左侧颞中回及颞下回后部病变。
语言功能评价异常。
病人听理解障碍突出,表现为语量多,发音清晰,语调正确,短语长短正确,但缺乏实质词。病人长答非所问,虽滔滔不绝地说,却与检查者的提问毫无关系。病变位于优势半球Wernicke区(颞上回后部)。
运动性失语症也称表达性失语症、口语性失语症、皮质运动性失语等。为Broca氏区,即第三额回后部的言语运动中枢受损时引起,症状特点为患者能理解他人语言,构音器官的活动并无障碍,有的虽能发音但不能构成流利的句子。
命名性失语患者的治疗包括语言康复治疗, 针灸按摩及药物治疗等。治疗的效果主要取决于以年龄、脑损伤原因、位置及大小等因素。
营养脑细胞药物促进胆碱和兴奋性氨基酸释放,改善学习和记忆功能。脑复康为氨酪酸的同类物,具有激活、保护和修复脑细胞的作用,能改善脑缺氧、活化大脑细胞、提高大脑中ATP/ADP比值,促进氨基酸和磷酯的吸收、蛋白质合成以及葡萄糖的利用和能量的储存,促进脑代谢,增加脑血流量。
针刺相应的区域,调整大脑皮层的功能,继发语言中枢,令患者较为准确的表达事物的名称。
总的康复目标是通过语言治疗最大限度地改善患者的语言能力交流能力,使之回家庭或社会。
命名性失语症轻度发病的患者可以治愈,预后比较好,严重的患者由于长期交流障碍,容易导致不说话、焦虑与抑郁。需要进行长期随访,一般每1个月~3个月复诊1次,要观察患者的理解、自发言语等。
发病时轻度的命名性失语症患者可以治愈,重症患者需要长期随访。
本病一般不会影响自然寿命。
严重的命名性失语症患者由于长期交流障碍,容易导致不说话、焦虑与抑郁。
命名性失语症患者需要进行长期随访,一般每1~3个月复诊1次。复诊项目包括观察患者的理解、自发言语、复述、命名、阅读、书写方面能力。
饮食要合理,避免暴饮暴食及高脂饮食,多食用一些高蛋白低脂肪的食物,如奶类、肉类、蛋类、乳制品等,多食新鲜的蔬菜、水果。此外,还需戒烟、戒酒。
此类患者应保持生活规律,按时休息,保证充足睡眠,避免熬夜、疲劳等。加强日常生活管理,坚持语言康复治疗。
生活规律,按时休息,保证充足睡眠,避免熬夜、疲劳等。避免强光、声音的刺激。
可以使用道具来帮助传递信息。
尝试交流时,可以把单词写在纸上或者画画。
需密切监测患者理解、复述、命名、阅读、书写等能力,坚持语言康复治疗,定期门诊随诊。
家庭指导和语言环境调整,要经常给患者家属进行必要的指导,使之配合治疗,效果更佳。
养成良好生活习惯,保证充足睡眠,戒烟、戒酒,进行适量的体育锻炼。
饮食规律,多食用高蛋白、低脂肪的食物,减少心血管疾病的发生。
日常生活注意安全,防止脑外伤及诱发脑卒中疾病。
4448点赞
[1]杨白燕,针刺治疗命名性失语临床观察[J].上海针灸杂志,2008,27(8):29.
[2]吕传真,周良辅.实用神经病学.第4版[M].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14.
[3]陈珍珍,林枫,邓宝梅,等.命名性失语的汉语普通话语料库构建[J].中国康复医学杂志,2018,033(006):669-674.
回复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