脊柱侧凸是指脊柱的一个或数个节段向侧方弯曲伴有椎体旋转的三维脊柱畸形,国际脊柱侧凸研究学会对脊柱侧凸定义为应用Cobb法测量站立正位X线像的脊柱侧方弯曲,如角度大于10°则为脊柱侧凸。脊柱侧凸症在青春期进展快速,可引起成年后的脊柱退行性病变,从而引起患者腰背部疼痛、脊柱严重畸形,若未能及时治疗,会带来外观异常、运动障碍等严重后遗症,甚至威胁到胸廓引发心肺功能障碍,不仅可给患者心理带来严重负担,而且会导致患者生活质量严重下降、当前,脊柱侧凸症主要有手术治疗和非手术治疗两种方案。
脊柱侧凸症根据病因分为非结构型和结构型,具体如下:
包括姿势不正、神经根刺激等,如髓核突出或肿瘤刺激神经根引起的侧凸,还有双下肢不等长以及某些炎症引起的侧凸。
最常见,约占75%~80%,病因不明。又分为婴儿型(0~3岁)、少儿型(3~10岁)及青少年型(10~18岁)。
先天椎体畸形可分为分节不良型、形成障碍型、混合型,这些畸形多因畸形椎体生长发育所致,可以出现在椎体环的任一部分。
神经肌肉型脊柱侧凸是指人体神经-肌肉传导通路的病变所导致的脊柱冠状面上的畸形。
有高度遗传性,约占总数的2%。特点是皮肤有6个以上咖啡斑,有的有局限性橡皮病性神经瘤。其特点是畸形持续进展,甚至术后仍可进展。
马方综合征的患者中,约有40%~75%的患者合并脊柱侧凸。特点是侧弯严重、常有疼痛,有肺功能障碍,临床表现为瘦长体型、细长指趾、漏斗胸、鸡胸、高腭弓、韧带松弛、扁平足及主动脉瓣、二尖瓣闭锁不全等。
包括弯曲变形的侏儒症、黏多糖蓄积病、脊柱骨髓发育不良等。
如佝偻病、成骨不全、高胱氨酸尿症等。
如脓胸或烧伤后可导致脊柱侧凸。
创伤,如骨折、椎板切除术后、胸廓成形术等可导致脊柱侧凸。
先天性椎体异常、神经肌肉疾病、神经纤维瘤病、关节挛缩症等,都可以引起脊柱侧凸。但有75%~80%的病例,侧凸原因不明,称为“特发性脊柱侧凸”。
某块椎骨向前移动(脊椎前移),易诱发脊柱侧凸症。
四肢缺失或过短,易诱发脊柱侧凸症。
患有累及神经、肌肉或骨骼的疾病,易诱发脊柱侧凸症。
脊柱侧凸症男女比例约为1:2.1,一项2003年的国内研究发现,4~7岁幼儿脊柱侧凸患病率为0.87%。
本病一部分源于遗传因素。
女性比男性更容易出现严重脊柱弯曲。
脊柱侧凸症典型症状通常表现为肢体的不均衡及两侧肩部不等高,在疾病进展到中重度之前多无疼痛,孩童时期不易被发现,其并发症包括神经损伤、感染等。
本病类型不同,临床表现也不同。
功能性脊柱侧凸主要分为两种,疼痛性侧凸和代偿性侧凸。
疼痛性侧凸由于腰椎间盘突出症引发疼痛,导致反射性及保护性肌痉挛而发生的侧凸,主要发生在腰椎。
代偿性侧凸由于下肢不等长或下肢关节的畸形挛缩导致骨盆向侧方倾斜,而出现的腰椎代偿性侧凸。双下肢长度补正后,侧凸可以矫正。
侧凸凸侧背部隆起(胸椎侧凸为闸骨隆起,腰椎侧凸为腰椎隆起);凸侧肩胛骨突起(特别是上胸椎侧凸的更明显);腰线不对称(腰椎侧凸可见)。
患者站立位从背后观察:存在两肩高度不等;脊柱凸侧肩胛骨突出,左右高度不等;两侧腰线不对称;肋骨或背部隆起。
成人型脊柱侧凸症患者,随着疾病的进展会出现后背疼痛及行走困难,疼痛的原因是侧弯的脊柱对周围神经的压迫。
脊柱侧弯患者由于椎体旋转畸形,可能并发头痛、手臂发麻、背部疼痛等。
家长若发现孩子出现脊柱弯曲、姿势异常,如两肩不等高,需要及时就诊于骨科,进行体格检查、X线检查,以便明确诊断,注意与脊柱结核、脊柱肿瘤相鉴别。
发现孩子出现疑似脊柱存在弯曲,姿势异常如两肩不等高,需要及时就医,在医生的指导下进一步检查。
患者优先考虑去骨科或脊柱外科就诊。
目前都有什么症状?(如两肩不等高、肩胛一高一低等)
这些症状持续多厂时间了?
母亲在妊娠期前三个月内有无服药史,怀孕分娩过程中有无并发症?
既往有无手术史和外伤史?
有无脊柱畸形遗传史?
包括盆部、上肢尤其是两肩部的体检、躯体中线情况,观察是否存在两肩不等高、肩胛不等高、高低臀。此外,还应检查神经系统是否存在问题。
包括直立位的脊柱全长正侧位和卧位的左右侧屈位,可以测定侧弯的角度。
通常采用Nash-Moe法。定量测量脊柱侧凸的旋转度对于决定脊柱侧凸的手术适应证和正确选择手术方法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通过体格检查、X线检查可诊断为脊柱侧凸症。
两肩不等高;肩胛一高一低;一侧腰部皱褶皮纹;腰前屈时两侧背部不对称,即剃刀背征;脊柱偏离中线。
X线可采取多个像位进行测定,如直立位全脊柱正侧位像、脊柱弯曲像和斜位像,其典型表现为躯体中线位置偏离、侧凸。
脊柱结核占全身骨关节结核的首位,起病缓慢,有低热、疲倦、消瘦、盗汗、食欲不振与贫血等症状。儿童常有夜啼、呆滞或性情急躁等。而单纯脊椎侧凸无低热、盗汗表现。
生于脊柱的原发性及继发性肿瘤,表现为局部肿块、疼痛、神经功能障碍、脊柱畸形,疼痛症状较常见,通常为首发,而脊椎侧凸症通常疼痛症状不明显,无局部包块。
本病治疗方法需要根据分型确定,首先应考虑脊柱生长潜能,婴儿型及轻型、青少年型多观察监测,情况严重者需手术进行治疗。
有些患者服用非处方药物(如布洛芬和美洛昔康等)来治疗背部疼痛,尽管可暂时缓解背痛,但这些药物无法治愈脊柱侧凸症或背部损伤,也不能阻止疼痛复发。
脊柱侧凸症主要的手术方式是用钉棒固定脊柱,并使脊柱融合,通过永久性将椎骨连接成坚实的骨块,脊柱融合可稳定和减少弯曲,并阻止弯曲加重,尤其对于神经肌肉型脊柱侧凸,手术是治疗的主要方式,术前评估患者是否能耐受脊柱重建手术。
成年脊柱侧凸症患者接受物理治疗,有助于减轻疼痛。主要是力量锻炼,支持关节和减轻疲劳,灵活锻炼,包括深呼吸以扩张胸廓。
大多数脊柱侧凸症预后比较好,患者经过积极治疗,一般能够治愈且不会影响个人自然寿命,建议患者每4~6月进行一次体格检查和X线检查,以便观察病情发展情况。
脊柱侧凸症患者经过积极治疗,一般能够治愈。
脊柱侧凸症患者经过积极治疗,一般不会影响自然寿命。
脊柱侧凸症患者应每4~6月进行一次体格检查和X线检查,以观察病情发展情况。
脊柱侧凸症患者饮食无特殊禁忌,患者正常饮食即可。
脊柱侧凸症分型较多,患者需要采取观察治疗,日常应注意观察症状的改变,注重病情的监测与预防,同时在儿童时期需要注重正确的坐姿。
术后定期更换药物,防止刀口感染,术后行营养支持治疗。
儿童时期,家长应教导孩子多注意正确的坐姿。
合理佩戴支具,预防疾病进展。
脊柱侧凸症轻型患者可观察治疗,若出现症状加重如疼痛、弯曲程度加大应及时就诊。
脊柱侧凸症暂无有效的预防措施,大多数脊柱侧凸青少年患者在就诊时已失去早期治疗的机会,不仅治疗困难,而且效果较差。
4247点赞
[1]姜虹主编.骨外科学.高级医师进阶[M].北京:国协和医科大学出版社,2016.1:300-305.
[2]中华医学会编著.临床诊疗指南·骨科分册[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9.1111-119.
[3]聂燕,金掌,张立岩,张凌,金伟燕,应秀华,金丽红.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症网络筛查及早期干预[J].中国现代医生,2017,55(16):16-19+22.
回复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