胸膜炎是一种常见的胸膜疾病,是由于细菌或其他病原体产生的代谢产物进入胸壁与肺脏之间的潜在腔隙即胸膜腔中引起的胸膜炎症,主要表现为胸痛、胸闷、呼吸困难,可通过药物治疗以及手术治疗进行改善,预后一般较好。
又称纤维蛋白性胸膜炎,一般无液体渗出,部分患者无明显症状。
多由其他的肺部炎症蔓延至胸膜而来,胸腔内渗出不等量的液体。
具有明显的中毒症状,胸腔中脓液较多。
由结核菌侵犯胸膜腔所致。
主要是恶性肿瘤侵犯胸膜导致,比如肺癌、乳腺癌等。
较为少见,主要是真菌感染胸膜,常见于免疫力低下人群。
常表现为右侧胸腔积液,胸腔积液中可发现胆固醇结晶。
常见于结缔组织病,如系统性红斑狼疮。
胸膜炎主要是由于自身免疫病、病原体感染、医源性或外源性胸部损伤等因素引起,好发于低免疫力人群、局部创伤患者。
如系统性红斑狼疮可引起全身的免疫反应,进而导致胸膜炎,系统性红斑狼疮是一种多发于青年女性的累及多脏器的自身免疫性炎症性结缔组织病。
部分胸部或肺部的恶性肿瘤侵犯胸膜导致胸膜炎。
肺部或胸部的感染可蔓延至胸膜致胸膜炎的发生。
医源性如胸部穿刺等可造成胸部损伤并导致感染。
胸膜炎目前缺乏相关的流行病学统计数据。
肺部或胸部的感染或恶性肿瘤可蔓延至胸膜。
身体其他部位的感染可通过血液循环蔓延至胸膜。
胸膜炎好发于低免疫力人群,如老人或有基础疾病者,因为免疫力低下,对外界病原体的抵抗力减弱,易发生感染。
胸膜炎好发于局部创伤患者,一部分胸部外伤的病人易感染胸膜炎。
胸膜炎的典型症状为胸痛、胸闷、呼吸困难,除此之外部分患者可有局部压痛、发热、呼吸音减弱、咳嗽、咳痰等表现,治疗不及时可出现胸膜肥厚粘连、气胸、败血症等并发症。
胸痛通常只发生于胸膜炎的同一侧,疼痛可持续存在。深呼吸、咳嗽、突然移动、打喷嚏甚至说话时,胸部出现剧烈、短暂、尖锐的疼痛,或原有疼痛加重。屏住呼吸或按压疼痛部位时,疼痛可以减轻。
当积液量明显增加时会对肺产生压迫作用,限制了呼吸运动过程中肺的膨胀,患者可出现胸闷、气短、呼吸困难等症状。
如果胸膜炎是由病毒感染所引起的,可能还会出现发热、头痛以及肌肉酸痛等症状,可能还会有干咳以及引起胸腔积液的原发病症状。
患者胸痛明显,为局限性针刺样胸痛,深呼吸或咳嗽时疼痛加剧,还可有畏寒、发热、盗汗、干咳等结核病表现。
绝大部分患者存在发热、乏力、盗汗、食欲减退、消瘦、干咳无痰等症状。患者胸痛不明显,严重时可出现端坐呼吸、发绀。胸腔内有体积不等的积液,一般为浆液性,偶可见血性、脓性。
严重的中毒症状,可有呼吸困难。患者伴高热、心率加快、呼吸急促、乏力、胸闷、咯脓痰,严重者出现发绀、休克、败血症等。
炎症致使胸膜增生肥厚,导致胸膜肥厚粘连。
炎症侵犯胸膜,致使胸膜破裂导致气胸。
大量炎性物质和病原体入血可导致败血症。败血症是指各种致病菌侵入血液循环,并在血中生长繁殖,产生毒素而发生的急性全身性感染。
胸膜炎患者出现胸痛、胸闷、呼吸困难等症状时需要去呼吸内科、感染科或其他相关科室就诊,通过做X线、CT、胸腔镜等检查确诊。
出现胸痛、胸闷等胸膜炎典型表现的患者应及时就诊。
出现呼吸困难、缺氧、休克等严重并发症时应立即就诊。
大多患者优先考虑去呼吸内科或感染科就诊。
若患者出现类风湿性疾病还应该去风湿免疫科就诊。
目前都有什么症状?(胸痛、胸闷、呼吸困难)
有无外伤史等?
有没有接触结核患者?
症状持续多久了?
都做过什么检查?
有无自行服用过药物?
既往有无其他的病史?
当患者有严重感染时可听诊肺部和心脏是否出现异常呼吸音和心脏杂音,便于明确疾病进展程度。积液量大时视诊可见患者胸廓饱满,肋间隙增大。触诊可见对患者的触觉语颤减弱或消失,可触及胸膜摩擦音,叩诊可闻及浊音或实音,气管或纵隔偏向健康的一侧,听诊时患者呼吸音减弱,甚至消失。
血常规,患者检查有白细胞数目升高,常提示有感染,多见于化脓性胸膜炎。
自身抗体,自身抗体谱阳性常提示有自身免疫性疾病,如类风湿性关节炎、系统性红斑狼疮。
肿瘤标志物,若胸膜炎因恶性肿瘤所致,肿瘤标志物常提示异常。
细菌学检查,医生可通过此检查明确是哪种病原体导致的胸膜炎,如检查结果肺炎链球菌阳性,则证明是由肺炎球菌引发的胸膜炎。
当患者存在胸腔积液时,医生会抽取胸腔积液进行检查。恶性肿瘤患者常可在胸腔积液中找到肿瘤细胞。肺结核患者胸腔积液可培养出结核分枝杆菌。
胸部X线时检查胸膜炎的有效手段,可判断是否存在胸膜肿块、胸腔积液、积液量以及有无胸膜增厚粘连等。当患者出现少量胸前积液时,X线常显示肋膈角变钝,随着积液量的增加,可出现肋膈角消失。当患者存在局限性胸膜肥厚和粘连时,X线表现为肋膈角变浅、变平,当患者出现广泛性胸膜肥厚和粘连时,X线可见患者胸廓塌陷。
可观察胸膜是否存在异常情况,少量胸腔积液时可见胸壁下弧形带状或新月形液体阳密度影,当积液增多时,肺脏可移至肺门处,纵膈向对侧移位,胸膜肥厚时,CT表现为沿胸壁的带状软组织影,厚薄不均匀,表面不光滑,与肺的交界面多可见小的粘连影,当胸膜厚度达2cm或以上时多为恶性。
可以通过超声来具体判断是否存在胸腔积液,评估胸腔积液的位置和具体含量,有助于诊断胸腔积液。
胸膜炎可通过有明确的胸膜炎典型的临床表现,如胸痛、胸闷、呼吸困难,结合X线检查可发现肋膈角变钝,即胸腔积液的特有表现,胸部CT可检测出量较少的胸腔积液,可明确诊断。
胸膜炎治疗以对因治疗为主,根据不同病因进行治疗,同时给予有发热、胸痛等症状的患者以合理的对症治疗,必要时需进行手术治疗。
适用于细菌感染性胸膜炎,如氨苄西林、阿莫西林等,控制细菌感染。
适用于细菌感染性胸膜炎,对结核菌也有一定效果。如莫西沙星、左氧氟沙星等具有很强的杀菌作用。
自身免疫性胸膜炎,较适宜,存在高危因素的病人可适当使用激素类药物,如泼尼松。
对于结核性胸膜炎,需要正规抗结核治疗,如异烟肼。
如果是恶性肿瘤导致,一般已处于晚期,失去根治性手术机会,个别患者可行姑息性手术切除肿瘤加用化疗、靶向治疗、胸腔热灌注治疗等。
胸痛剧烈时可使用止痛药,如阿司匹林、吲哚美辛。
可采用胸腔内注射链激酶减轻胸腔粘连。
胸腔积液较多时可采用此法,但要注意胸膜反应。将胸腔积液引流出来,减轻患者负担。
感染病灶较大且集中,内科保守治疗效果不佳时可采用此法,手术方法是将病变感染部位切除。
如果对患者无影响,不需要进行此类手术。
中等量胸腔积液可采用此法,但要注意胸膜反应,一次抽液不超过700ML,一周2~3次。
胸膜炎的预后与发病时间长短、患者自身情况以及治疗情况有关。一般早期配合进行相关治疗的患者预后良好,但患者需进行定期随访,遵医嘱进行复诊。
胸膜炎早期经过积极治疗,可以治愈。
胸膜炎轻症患者一般不影响自然寿命,但合并有严重并发症可致死。
胸膜炎患者需定期随访,一般服药后3天可再次抽血检查相关炎症指标,治疗10后可再次进行CT检查,明确胸部炎症吸收情况,如出现原有症状加重需立即就诊。
胸膜炎患者的饮食以促进身体恢复正常或维持理想水平为主,日常保持清淡饮食, 忌食辛辣温热食物,合理的饮食有助于疾病的恢复,辛辣食物可能造成患者疾病的加重。
忌辛辣食品,辛辣食品多食易生燥热,使内脏热毒蕴结,从而使本病症状加重。
忌烟酒,这是由于烟草中的尼古丁可使动脉血与氧的结合力减弱,酒能助长湿热,不利于机体恢复。
饮食宜清淡、多食用易消化食物,增加富含蛋白质的食物,如牛奶、鸡蛋、鱼类、瘦肉等。
适当增加含维生素A、维生素C、维生素E丰富的食物,如新鲜蔬菜水果、芝麻油、谷类、豆类及动物内脏等。
胸膜炎患者的护理需注意遵医嘱定时定量服药,多多锻炼,提升身体的免疫力,日常生活中还需注意保暖,避免感冒,造成不必要的感染加重病情。
患者需了解各类相关药物的作用、剂量、用法、不良反应和注意事项,遵医嘱用药,不可擅自更改药量,否则可能导致耐药性。
胸膜炎的病人可进行适当的锻炼,有助于提高免疫力,建议在医师指导下开展运动,循序渐进,并长期坚持。
保证充足的睡眠和休息,不要过度劳累,避免因劳累导致的免疫力下降,导致病情复发或加重。患者应少去公共场所,以预防感冒等交叉感染,如果必须外出,需要带好口罩。
患者在胸腔穿刺时,如果出现心悸、胸闷、烦躁、大汗淋漓、面色苍白等胸膜反应,应及时告知医生,治疗结核性胸膜炎时,患者需要定期复查肝功、肾功,必要时患者应遵医嘱使用保护肝细胞的药物。
胸膜炎的预防主要是病因预防以及积极锻炼身体,提高免疫力,减少患病风险,如注意保暖、积极治疗原发病以及严格遵守无菌操作等措施可有效减少胸膜炎的发生。
保证充足的睡眠,注意锻炼身体,提高自身免疫力。
换季注意保暖,严格戒烟,预防肺部感染。
积极治疗原发病,胸膜炎大部分是由于其他疾病引起,因此积极治疗原发病可有效预防胸膜炎的发生。
严格无菌操作,一部分医源性操作可导致胸膜炎,因此在进行胸部优创操作时应严格进行无菌操作。
4910点赞
[1]赵玉沛,陈孝平.外科学:上册[M].第3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5:792-797.
[2]陈孝平,汪建平,赵继宗.外科学[M].第9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8:256-258.
回复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