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格兰脑炎是由苏格兰脑炎病毒引起,经蜱叮咬传播的人畜共患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的自然疫源性疾病,临床特征为发热、共济失调、肌肉震颤、痉挛、麻痹等。因其可导致羊的跳跃步态,故又称为“羊跳跃病”,本病最早于1807年发现于苏格兰,因而得名。苏格兰脑炎目前尚无特效治疗,主要是根据病理生理进行综合性治疗。轻症患者,可无明显临床症状,有时难以察觉,一般均可自愈。
绵羊、松鸡及其他小哺乳动物携带苏格兰脑炎病毒,通过人与病羊接触或蜱(蓖麻蜱)叮咬而受感染,篦麻蜱是自然界中重要传播媒介和病毒贮存宿主,该病也可通过接触与呼吸道途径而感染,人群普遍易感。
苏格兰脑炎病毒存在于受染脊椎动物的血循环中,当蜱叮咬受染动物约1周以上,病毒即可在其唾液腺中大量复制,此时通过叮咬敏感的脊椎动物或人类而传播疾病。人类感染病毒后,病毒在局部淋巴结及单核巨噬细胞系统复制,并不断释放到血液循环,引起病毒血症。高浓度的病毒易于从毛细血管侵入到中枢神经系统,产生脑部炎性病变。
本病主要发生在苏格兰、爱尔兰、英格兰、法国及前苏联部分地区。以春夏流行较多,常于5月开始,6月达高峰,7~10月仍有散在病例发生。男性多于女性,年龄多在30~40岁的成年人。
主要是被带病毒的硬蜱尤其是蓖籽硬蜱叮咬吸血经由血行而传播。接触带毒和发病的家畜过程中被感染以及实验室内或屠宰场内的带毒气溶胶被吸入经呼吸道而感染。
人群普遍易感,常因与羊及其他动物接触而感染,因此多见于牧羊人、农民、兽医、屠宰工及动物饲养员。
苏格兰脑炎潜伏期5~15天,由初起发热轻微而后出现严重脑炎症状,有些病人呈现双峰热型临床特点。如不及时治疗,可累及神经、肌肉等,引发轻度到中度脑膜脑炎、瘫痪、昏迷,重症者可危及生命。
为感冒样症状,主要表现为高热,体温可达41~42℃,经2~11天后,体温下降,症状减轻。起病时发热、头痛、恶心、呕吐。出现缓脉,嗜睡或失眠,头颈不停地震颤、牙关紧闭、流涎不止、运动失调、步态蹒跚、不能独自站立、腱反射亢进、眩晕、意识障碍,第2~7病日为第一发热期。
经过3~5日,病情稍许改善后,可出现较前严重的第二发热期。此期常出现中枢神经系统症状,表现为头痛、虚脱、颈项强直、关节痛、运动失调,包括震颤、步态蹒跚,逐渐进入麻痹、昏睡,脑脊液中淋巴细胞增多等。人感染后,多数表现为隐性感染。显性感染者,可表现为顿挫型,仅有流感样症状,可呈双峰热型。大部分病人都能恢复,少数严重病例可致死亡。
由各种治病病毒引起的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性疾病,又称无菌性脑膜炎或浆液性脑膜炎。主要侵袭脑膜而出现脑膜刺激征,脑脊液中有以淋巴细胞为主的白细胞增多。
是指个体随意运动功能的减低或丧失,是神经系统常见的症状,同时可能伴有感觉异常(感觉麻木或过敏)、言语障碍、头晕、行走不稳或大小便失禁等。
出现发热、头痛、颈项强直、肌肉痉挛、震颤等症状时,优先考虑去神经内科就诊,完善检查,明确诊断,需与森林脑炎、远东脑炎、中欧型脑炎相鉴别。
出现发热、头痛、颈项强直、肌肉痉挛、震颤等症状时,需要及时就医。
若出现抽搐、昏迷时应立即就医。
大多患者优先考虑去神经内科或传染科就诊。
因为什么来就诊的?
症状出现的时间?
工作地区及工作性质?
是否有以下症状?(如发热、瘫痪、昏迷症状)
既往有无其他的病史?
第一热期血象白细胞数可略有减少,但在第二热期可见白细胞轻度增高,细胞计数为10×109/L~12×109/L。
脑脊液细胞计数増多,约为50××106/L~500×106/L,以淋巴细胞为主。
采取患者血液或脑脊液给小白鼠接种,以分离病毒。
利用患者血清做补体结合试验、中和试验及血凝抑制试验等检测抗体。
根据流行病学资料、临床表现并结合实验室检查可以确诊,病毒分离和血清学检测的阳性结果有助确诊。
流行季节从事牧羊、羊毛业及动物实验等工作,在疫区曾有被蜱叮咬的历史。
发热,典型者呈双峰型热,于第二期热时有头痛、虚脱、颈项强直、运动失调等中枢神经系统受累表现。
血象与脑脊液检査有助于病毒性脑炎的诊断,血清学、病毒分离与分子生物学检测则可进行病原诊断。
确诊主要依靠病毒分离或双份血清的血清学检验,血液或第二期早期的脑脊液可供作病毒分离用。补体结合抗体在第二期初出现,常在疾病第3周末上升,6~7周达高峰,补体结合抗体和中和抗体效价比血凝抑制抗体效价上升快,呈阳性反应可明确诊断。
苏格兰脑炎病毒在免疫反应等方面与远东脑炎、中欧型脑炎极为近似,用中和试验、补体结合试验及血凝抑制试验无法区别,但采用血清吸收和琼脂交叉扩散试验可以鉴别。另外,在Hela细胞中繁殖后,唯有苏格兰脑炎病毒有细胞致病变作用,也可以此鉴别。
临床上苏格兰脑炎病人无森林脑炎所特有的头部下垂现象可予以鉴别。
患者治疗周期一般2~3周,苏格兰脑炎目前尚无特效治疗,主要是根据病理生理进行综合性治疗。轻症患者,可无明显临床症状,有时难以察觉,一般均可自愈。
注意隔离与护理,及时补充营养及热量,调节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
以物理降温为主,辅以药物降温。酒精擦浴,应用冰袋、冰帽等均有良好的降温作用。
主要由高热、缺氧、脑水肿、脑实质炎症及脑性低钠、低钾等引起,临床治疗需针对病因予以安排对症处理。
以物理方法降低头部温度,高压氧治疗有助于脑水肿的改善。
吸痰、给氧、保持呼吸道通畅。必要时行气管插管、气管切开、人工辅助呼吸。
可选用吲哚美辛、安乃近及地塞米松等药物降温。对高热伴抽搐者可施亚冬眠疗法,以氯丙嗪和异丙嗪肌肉注射。
可予以大剂量镇静剂,辅以亚冬眠疗法治疗,常用安定肌肉注射,或10%水合氯醛,稀释后鼻饲或保留灌肠,或苯巴比妥肌肉注射。
采用20%的甘露醇或25%山梨醇脱水静脉滴注或推注,肾上腺皮质激素可降低血管通透性,防止脑水肿,常用地塞米松静脉滴注。
酌情应用呼吸兴奋剂,如山梗菜碱、尼可刹米。对中枢性呼吸衰竭可选用茛菪类药物,如东莨菪碱、山莨菪碱等。
本病暂无手术治疗。
苏格兰脑炎患者可以治愈,但若不接受正规治疗,患者可能会并发昏迷,严重者可能会有生命危险。经过正规治疗后,患者恢复良好,很少死亡,治疗3个月后复诊。
苏格兰脑炎患者可以治愈,经积极治疗,绝大多数患者会取得较好的治疗效果。
苏格兰脑炎患者经积极治疗,一般不影响自然寿命。
苏格兰脑炎患者治疗3个月后复诊,复诊时需注意患者脑组织恢复情况,有无导致后遗脑神经损害情况。
苏格兰脑炎患者日常饮食应为高热量、高蛋白、富含维生素的易消化饮食,限制油炸、烧烤、刺激性食物。
宜吃低盐低脂、高蛋白、容易消化、清淡的食物。
忌吃油腻、刺激性食物。
多吃新鲜水果和蔬菜。
忌烟、忌酒。
患者可因发热、头痛、颈项强直、肌肉痉挛、震颤等症状而痛苦焦虑,或因担心预后而产生悲观情绪,应及时与医护人员沟通交流,倾诉心理状况,便于针对性治疗,同时应当提高对本病的认知水平。
患者应解除顾虑、增强信心,配合治疗。
遵医嘱按时应用治疗药物,观察用药后效果,注意用药后反应。
做好个人防护,适当运动,保持大便通畅,避免情绪激动、血压升高。
苏格兰脑炎对人体的危害是多方面的,会给患者身体及心理带来极大的痛苦,要警惕该病的发生,患者需要全面了解该病的知识,做好早期筛查及日常预防工作,做到早发现、早治疗。
对从事野外作业的工作人员应作好宣传教育,做好防护工作。劳动时穿长袖裤、褂,长筒袜、靴,扎紧领口、袖口及裤脚,头戴防虫罩,也可用于衣领、袖口处喷酒杀虫剂。
搞好环境卫生,清除杂草,施药灭蜱,如使用敌百虫、除虫菊乙醇等。
现有福尔马林灭活疫苗、佐剂灭活疫苗、核酸疫苗与基因重组疫苗,均有一定的保护作用,尤以后者效果显著。
4616点赞
[1]陈为民,唐利军,高忠明.人兽共患病[M].湖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6:438.
[2]孟阳春,李朝品,梁国光.蜱螨与人类疾病[M].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出版社,1995:83.
回复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