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密斯骨折是在桡骨远端,即距桡骨远端关节面3cm以内的屈曲型骨折,较为少见,常常是由于跌倒时腕关节屈曲、手背着地受伤引起,或手掌着地,前臂处于旋后位受伤引起,也可因腕背部受到直接暴力打击发生。患者受伤后腕部下垂、局部肿胀、腕背侧皮下瘀斑、腕部活动受限。检查时局部有明显压痛,尺桡骨茎突关系异常,可伴有尺骨茎突骨折,很少出现嵌入骨折。治疗上主要采用手法复位,夹板或石膏固定。
Thomas将史密斯骨折分为三种类型
为关节外骨折,骨折线为横形,远折端向掌侧移位,向背侧成角。
骨折线为斜形,由远背侧斜向近掌侧。
为关节内骨折,骨折线穿过关节,并向近侧、掌侧移位。
根据AO分类法,史密斯骨折可分为A型和B型
关节外骨折型,指骨折线不波及关节面者,最为常见,骨折线多为横形,少数为斜形。
为部分关节内骨折型,凡骨折线波及关节者均属此型。
史密斯骨折为桡骨远端屈曲型骨折,由于桡骨远端是骨松质与骨皮质的交界处,为解剖薄弱区,一旦受到外力,容易骨折。史密斯骨折多为直接暴力引起。
史密斯骨折的发生,常是由于跌倒时腕关节屈曲、手背着地受伤引起。
车祸撞击也可导致史密斯骨折的发生。
当患者骨质疏松严重时,史密斯骨折发生的风险增加。
史密斯骨折属于桡骨远端屈曲型骨折,较为少见,发生率约占全身骨折的0.4%。该类型的骨折多发生于中老年人,尤其老年女性,与骨质量下降因素有关,老年人骨质量下降,在步履不稳、跌倒时更易发生桡骨远端的骨折。此外,儿童、青少年也可因运动、打闹等导致史密斯骨折的发生。
史密斯骨折多发生于中老年人,尤其是老年女性。
史密斯骨折可表现为局部剧烈疼痛、肿胀和功能障碍。此外,由于骨折端移位可致患处出现外形改变,还可伴有骨摩擦音、骨摩擦感。
腕部受伤后局部肿胀明显,腕背侧皮下瘀斑,这是由于骨折时骨髓、骨膜及周围组织血管破裂瘀血,在骨折处形成血肿,以及软组织损伤所致水肿,使患肢严重肿胀,甚至出现张力性水疱和皮下瘀斑。
骨折局部出现剧烈疼痛,特别是移动患肢时加剧,检查局部有明显压痛,尺桡骨茎突关系异常。
部分患者由于骨折端移位,表现出患处畸形。
腕部受伤后可呈下垂状态,活动明显受限。
部分患者可出现骨摩擦音、骨摩擦感。
感染较少发生,一般发生于开放性史密斯骨折的患者,尤其是污染严重或伴有较严重软组织损伤者,处理不当可致化脓性骨髓炎。
由于史密斯骨折在腕关节附近,骨膜剥离形成骨膜下血肿,处理不当使血肿扩大,血肿机化,在关节附近软组织内广泛骨化,造成严重关节活动功能障碍。
如果骨折为关节内骨折,关节面遭到破坏,又未能准确复位,骨愈合后使关节面不平整,长期磨损易引起创伤性关节炎,致使关节活动时出现疼痛。
由于患肢长时间固定,静脉和淋巴回流不畅,关节周围组织中浆液纤维性渗出和纤维蛋白沉积,发生纤维粘连,并伴有关节囊和周围肌肉挛缩,致使关节活动障碍,为骨折和关节损伤最常见的并发症。及时拆除外固定和积极进行功能锻炼,是预防和治疗关节僵硬的有效办法。
史密斯骨折属于桡骨远端骨折,若未及时复位、科学治疗,可导致畸形愈合或并发关节僵直等,进而影响患者日后的腕部运动功能,对患者造成不良影响。因此,在骨折发生后应尽快就医,及时复位。
外伤后出现腕部疼痛、肿胀、畸形、运动障碍,伴有骨摩擦音、摩擦感时,应及时去医院就诊。
患者可就诊于骨科。
如何受伤的?
受伤时间为多久?
受伤后出现的症状有哪些?(如疼痛、肿胀、腕部畸形、运动障碍等)
受伤后是否有自行处理?(如按摩、牵拉、冷敷等)
之前有去别的医院就诊过吗?
通过视诊、触诊初步判断骨折的部位、类型以及严重程度。
X线检查对于骨折的诊断和治疗具有重要价值,一般的史密斯骨折通过X线检查即可诊断。
虽然多数史密斯骨折通过X线检查即可确诊,但是X线检查对于早期、不典型者、粉碎性骨折等情况,仍具有一定的限制和不足。CT检查较X线检查可进行骨折部位的三维立体重建,对骨折部位进行更为确切的了解,提供更多的诊断信息。
MRI检查对韧带、肌肉、神经等软组织的分辨率很高,当骨折导致周围韧带、神经等软组织发生损伤时,进行MRI检查可进行较好的显示。
检查在骨折的同时是否合并神经损伤。
史密斯骨折较易诊断,通过明确的外伤史以及腕部肿胀、疼痛、运动障碍、畸形,甚至伴有骨摩擦音、骨摩擦感等症状,结合X线检查显示桡骨远端距离远端关节面3cm以内的骨折,通常可以获得明确的诊断。
即Colles骨折,同史密斯骨折一致,伸直型桡骨远端骨折也好发于中老年人,尤其是老年女性,骨折的发生率同骨量相关,但伸直型桡骨远端骨折较史密斯骨折更为常见,为跌倒时腕关节背伸,手掌小鱼际着地导致发生的骨折,典型者正面表现为枪刺样畸形,侧面表现为银叉样畸形。通过CT检查可以鉴别。
即桡骨远端关节面骨折伴腕关节脱位,是桡骨远端骨折的一种特殊类型,通过X线检查即可与史密斯骨折鉴别。
史密斯骨折的治疗原则同其他骨折的治疗原则相同,均为复位、固定和康复治疗,在临床上主要采用手法复位,夹板或石膏固定。
常用尼美舒利、酮洛芬、双氯芬酸等非甾体抗炎药缓解骨折疼痛。
史密斯骨折多采用麻醉下闭合复位术,即在局部麻醉或臂从神经阻滞下进行手法复位术,目的是实现骨折的功能复位。复位后腕关节背伸位固定6周,可维持复位后骨折端端对位状态,防止再次移位,有助于骨折端愈合。
闭合复位后极不稳定、外固定不能维持复位者,需行切开复位术,接骨板或钢钉内固定。治疗目的为实现骨折的解剖复位,并进行有效的内固定,常用小型“t”字钢板螺丝钉做内固定,或用托状钢板做内固定。
史密斯骨折的患者应注意康复治疗,即在正规医师的指导下,在不影响固定的情况下尽快恢复患肢肌肉、肌腱、韧带等软组织的舒缩活动。早期合理的功能锻炼和康复治疗,可促进患肢血液循环,消除肿胀,减少肌肉萎缩,保持肌肉力量,防止骨质疏松、关节僵硬和促进骨折愈合,是恢复患肢功能的重要保证。复位固定2周后可进行腕关节背伸、横侧偏斜活动及前臂旋转活动等。在1个月后复查X线检查证实骨折愈合、去除外固定后,可充分进行腕关节屈伸、旋转等活动的练习。
一般情况下,史密斯骨折在及时就诊、规范治疗后,大部分患者预后良好,不遗留后遗症。但如果患者自身情况较差、骨质疏松严重,同时骨折类型为粉碎性骨折,可能会发生骨折延迟愈合或不愈合。
大多数史密斯骨折可以治愈。
史密斯骨折属于外伤性疾病,虽好发于中老年患者,但由于骨折位于腕部,无需卧床休息,肺部感染风险远小于髋关节、股骨头等下肢大关节骨折者,一般不影响正常寿命。
史密斯骨折的患者如治疗不及时、治疗不当等导致恢复欠佳,可影响腕关节的运动功能。
史密斯骨折患者在复位后应按主治医师要求严格复查,避免复位不良或活动后断端移位而导致畸形愈合。一般骨折复位后即需进行X线检查,观察复位情况。而后第2天、第4~7天、2周、1个月、3个月后需要进行复查,同时需要加拍X线检查,观察骨折愈合情况。
史密斯骨折患者应注意休息、饮食均衡营养,避免进食辛辣、刺激性食物。如有糖尿病、营养不良症等其它基础疾病,还应注意基础疾病的治疗。
骨折患者应注意戒烟、戒酒,吸烟对血管有一定损伤,患处血液供应是影响骨折愈合的重要因素,故而应尽量戒烟。
骨折患者应注意营养均衡,适当进食高蛋白饮食,如牛肉、蛋类等,以增强机体抵抗力。
需手术进行内固定的患者,术后8小时后可少量进食清淡流质食物。术后第二天可恢复正常饮食,宜选易吸收、消化的饮食。避免进食辛辣、刺激的食物,以免刺激切口。
史密斯骨折患者在行复位术后应注意患处的固定,配合医生的要求进行康复训练,并定期进行复查,以减少并发症的产生,加速患处结构和功能的恢复。
非手术复位的患者,应注意石膏或支具的固定,不可擅自拆动支具。如发生剧烈肿胀、疼痛、外固定卡压过紧、手指胀麻等症状,应及时和医生沟通,避免外固定过紧导致并发症的产生。如消肿后,感到外固定物松动明显,也应及时和医生沟通,必要时进行调整。
手术复位的患者,术后应注意敷料的清洁,避免沾水、污损,不可自行拆卸。
应遵医嘱,在合适的时间进行康复运动,逐步恢复患肢的各项功能。
按时复查,以便医生及时明确患者情况,必要时调整治疗方案。
后期应注意患肢的保暖,避免患肢过度负重,注意保护,防止发生对患肢的直接暴力冲击。
骨折患者在后期愈合过程中,应适当配合康复运动治疗,但一定要在正规医院,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过早、过晚的进行康复运动,或康复运动过量、不足等,对患肢的结构、功能恢复均会造成一定影响。
由于史密斯骨折多于跌倒外伤发生,且与骨质量下降有关,因此中老年人应注意补钙,避免骨质疏松严重,同时对于行动不便者,家人应注意看护,避免跌倒受伤。
中老年人,尤其绝经后女性易发生骨质疏松,故而日常即应注意补钙,同时还应注意补充维生素D,适当晒太阳,使钙元素充分的吸收。
平时在运动时注意提前热身,注意个人防护。
对于有脑梗死等行动不便的老年人,活动范围内应注意避免障碍物,家人应注意看护、陪护,避免自行外出而摔倒。
遵守交通规则,尽量避免交通事故。
4910点赞
[1]陈孝平.外科学[M].第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0.
[2]陈孝平,汪建平,赵继宗.外科学[M].第9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8.
[3]殷兵,张奇,王娟,等.2003年至2012年河北医科大学第三医院Smith骨折的流行病学分析[J].中华创伤骨科杂志,2015.
[4]韩萍,于春水.医学影像诊断学[M].第4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6.
回复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