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直肠癌卵巢转移是指体内结直肠的原发性癌,转移到卵巢,包括同时性卵巢转移与异时性卵巢转移。同时性转移即在结直肠癌确诊前、确诊时或术中发现的卵巢转移。异时性转移,常发生在结直肠癌初次诊断后的2年内。转移途径包括直接侵犯、种植转移、淋巴转移和血行转移,绝经前女性比绝经后女性更常发生卵巢转移。除了原发瘤的表现,如排便习惯改变、里急后重、便血、黑便、贫血等症状,结直肠癌卵巢转移时常见的临床表现有腹(盆)腔肿块、下腹胀痛、阴道流血、腹水等,常并发有其它部位的转移,尤其是肝脏的转移。预后较差,术后5年生存率为0~43.8%。
即在结直肠癌确诊前、确诊时或术中发现的卵巢转移。
即在结直肠癌根治术后或其他初始治疗后发生的卵巢转移,常常发生在结直肠癌初次诊断后的2年内。
仅有卵巢转移,不伴随其他部位的转移。
伴随其他部位的转移。
结直肠癌卵巢转移的肿瘤细胞,从结直肠到卵巢一般认为主要通过直接侵犯、种植转移、淋巴转移和血行转移等途径来转移,年轻女性结直肠癌患者好发,绝经前女性比绝经后女性更常发生卵巢转移。卵巢的转移病灶常为双侧,其中右侧更常见。
结、直肠癌位于盆腔临近卵巢者,可以直接侵犯形成转移,如原发的乙状结肠或回盲部癌,以及子宫内膜癌或输卵管癌,阑尾及膀胱的原发肿瘤均可通过这种方式转移至卵巢。
肿瘤侵透肠壁浆膜后,癌细胞可脱落进入游离腹腔,当卵巢包膜周期性破裂时癌细胞即可种植于卵巢。
卵巢是一个富有网状组织的淋巴管,它可沿着子宫卵巢的淋巴管到腹主动脉和下腔静脉旁淋巴结,肿瘤转移到腹膜后淋巴结,由于癌细胞阻塞淋巴导管的上行道路,造成淋巴引流的逆行,将扩散的癌细胞带到腹主动脉旁以及盆腔淋巴结,而卵巢的淋巴管和这些淋巴结的位置非常接近,很容易形成卵巢转移。
目前认为卵巢转移来源于血行转移可能性大,绝经期前病人卵巢转移多于绝经期后病人。此时卵巢功能旺盛,血运丰富,且转移常发生于双侧。卵巢转移癌在组织学上与血行转移癌相似。乳腺癌、消化道癌,以及原发于盆腔的子宫内膜癌均可能通过血运途径转移至卵巢。
卵巢转移在女性结直肠癌患者中发生率约在1.6%~28%之间,其中同时性卵巢转移发生率为0.6%~4.1%,异时性卵巢转移发生率为0.4%~5.1%。卵巢转移多发生于46~55岁的围绝经期女性,其中45%~76%为非单纯性。直肠及乙状结肠卵巢转移较多见,28.6~32.3%来源于大肠癌,转移性卵巢癌以双侧多见。
绝经前中年妇女比绝经后妇女更常发生结直肠癌卵巢转移。
除了原发瘤的表现,如排便习惯改变、里急后重、便血、黑便、贫血等症状,结直肠癌卵巢转移时常见的临床表现有腹(盆)腔肿块、下腹胀痛、阴道流血、腹水等,常并发有其它部位的转移,尤其是肝脏的转移。
排便习惯改变,例如腹泻、便秘或腹泻与便秘交替出现,粪便外观发生明显改变,持续数天,患者还可出现里急后重,大便便血、黑便的症状。
结直肠癌通常会导致肠道出血,时间长了可能导致贫血。
随着肿瘤增大,癌细胞会破坏卵巢正常组织,影响卵巢的正常功能,导致卵巢功能失调,引起月经紊乱或闭经,也有部分卵巢癌患者的月经基本无变化。
可能由于肿瘤内的变化,如出血、坏死、迅速增长而引起一定程度的腹痛。
肿瘤较小时多无症状,当肿瘤增大时,感腹胀或腹部可扪及肿块,或出现压迫症状。
腹水在转移性卵巢瘤中相当常见。其形成的原因尚不十分了解。根据在病理检查中常可见到间质水肿和淋巴管内瘤栓,淋巴引流的阻塞和转移瘤渗出液体可能是腹水的主要来源。部分则可能是大网膜和腹膜种植的瘤组织产生。
卵巢是女性结直肠癌患者中腹腔内除肝脏外最常见的转移器官,所以结直肠癌卵巢转移往往还伴有其它部位的转移,如肝脏、盆底腹膜、大网膜、肺等部位的转移,尤其是肝脏的转移。
当患者出现排便习惯改变、里急后重、便血等症状要及时到消化内科就诊,出现阴道流血、腹(盆)腔肿块、下腹胀痛、腹水等症状要及时到妇科就诊,通过超声检查、增强CT、盆腔高分辨率磁共振检查、病理诊断、分子病理等,可对结直肠癌卵巢转移进行诊断,但需注意与原发性子宫内膜样癌和原发性卵巢黏液性肿瘤相鉴别。
如果出现排便习惯改变、里急后重、便血、黑便等症状,需要在医生的指导下进一步检查
如果出现阴道流血、腹(盆)腔肿块、下腹胀痛、阴道流血、腹水等症状,应及时就医。
如果并发其他部位的转移,如肝脏的转移,出现肝肿大、肝硬化等症状,应及时就医。
如果出现阴道流血、腹(盆)腔肿块、下腹胀痛、腹水等症状可以到妇科就诊。
如果出现排便习惯改变、里急后重、便血、黑便、贫血等症状可以到消化内科就诊。
目前都有什么症状?(如排便习惯改变、便血、阴道流血、腹(盆)腔肿块、下腹胀痛等症状)
是否有结直肠癌手术史?
是否治疗过?
既往有无其他的病史?
是否可扪及腹部包块?是否进行过检查?
可明确肿瘤的大小、形态、囊实性、部位及周围脏器的关系,可见双侧实性、囊性混合性肿块,边界清晰,内部囊区相对较少,呈类圆形,囊壁光整,囊内少或无乳头,肿瘤内部及周围血流信号丰富,阻力指数常较低。
进一步明确肿瘤的性质,了解肿瘤侵犯腹(盆)腔脏器的范围。卵巢体积增大(绝经前女性≥5cm,绝经后女性≥2.5~3cm),在部分患者中可见与卵巢密切相关的囊性、实性或混合性包块,其囊壁及囊内间隔厚薄不均,实性部分形态、密度不一,增强呈不均匀强化。
进一步明确卵巢肿物性质及起源,可判断肿物的良恶性,看是否有局部扩散或远处转移,MRI上表现为多房或单房的囊性、实性或混合性包块,以囊性成分居多,可呈"花玻璃样"表现,其边界往往较光滑。在T1加权像中,囊性成分内的分隔和实性成分可增强,在T2加权像中,多可见广泛坏死,表现为不均一的高低强度。然而上述特征均可见于原发性卵巢肿瘤,因此应注意与原发卵巢肿瘤相鉴别。
对结直肠患者的全身评价有一定价值,同时也可用于卵巢肿物的良恶性,但无法区分原发性卵巢肿瘤及转移性卵巢肿瘤,但为结直肠癌卵巢转移的隐匿性原发病灶寻找提供了有利帮助。一般不做筛查时首选。
结直肠癌卵巢转移灶27%~64%为双侧受累,多数呈表面光滑多发结节、包膜完整的囊实性肿物;少部分浸润卵巢表面的转移灶,可见卵巢表面硬质纤维斑块,甚至可有破裂。卵巢转移灶的直径常大于原发灶。此外,结直肠卵巢转移也可表现为与卵巢黏液性肿瘤类似的形态特点。
一致推荐对CK7、CK20、CA125、CEA、CDX2进行常规检测,典型的结直肠癌卵巢转移表现为CK7(-),CK20(+),CA125(-),CEA(+),CDX2(+)。必要时还可选用SATB2、ER/PR、MUC2等。
CA125、CEA等肿瘤标志物升高可协助诊断。
对于绝经前患者,有结直肠癌手术史及有明显胃肠道症状,合并有妇科症状、体征的患者可能为结直肠癌卵巢转移。
行CT检查,卵巢体积增大,在部分患者中可见与卵巢密切相关的囊性、实性或混合性包块,其囊壁及囊內间隔厚薄不均,实性部分形态、密度不ー,增强呈不均匀强化提示可能为卵巢肿瘤。
术中探查时,常规行病理冰冻切片检查,对卵巢肿瘤有提示作用。
在结直肠癌卵巢转移中,CEA、CA199等肿瘤标志物可有升高,对于CA125明显增高,尤其是CAl25/CEA>25者,需要警惕有结直肠癌卵巢转移。
原发性子宫内膜样癌是发生于子宫内膜的一组上皮性恶性肿瘤,又称子宫体癌,以阴道出血和月经紊乱为主要症状,也可伴随下腹隐痛不适、消瘦等症状。可借助免疫组化染色,对CK7、CK20、CA125、CEA、CDX2进行常规检测,典型的结直肠癌卵巢转移表现为CK7(-),CK20(+),CA125(-),CEA(+),CDX2(+),原发性子宫内膜样癌没有以上表现。
原发性粘液性肿瘤患者有自觉腹痛和腰痛,严重时呈现急腹症如肠梗阻或类似急性阑尾炎症状。多数人无症状,当出现腹胀及腹疼时,腹腔内多已充满粘液性肿瘤,晚期还可触知肿瘤并出现腹水。开腹如发现腹腔内充满鲜鱼卵样颗粒状粘液性物质时即可确诊,这是本病的显著特点,可据此与结直肠癌卵巢转移鉴别。
结直肠癌卵巢转移为晚期病变,需要长期持续性治疗,可通过手术切除、预防性卵巢切除,辅以放射治疗和化学药物治疗,可帮助患者缓解和控制症状。
奥沙利铂为新型第3代铂类化疗药物,以DNA为作用部位,阻断DNA复制和转录,产生抗肿瘤活性。奥沙利铂表现出广谱的体外细胞毒性及体内抗肿瘤活性作用,与氟尿嘧啶合用有相互加强疗效的作用,并且对骨髓抑制比较轻,因此常与氟尿嘧啶类药物联合应用。
伊立替康主要用于晚期或转移性结直肠癌的治疗,单药用于氟尿嘧啶治疗失败的晚期直肠癌患者治疗中,与最佳支持治疗相比中位生存时间提高2~3个月,与氟尿嘧啶联合治疗对晚期直肠癌在治疗疗效及生存方面发挥了明显的优势。
氟尿嘧啶是最早被公认为治疗结直肠癌有效的药物,至今仍是治疗结直肠癌最重要的药物,通过抑制胸苷酸合成酶的活性干扰DNA的合成,起到抑制肿瘤细胞生长的作用,临床上用于多种肿瘤(如结直肠癌、胃癌、肝癌、乳腺癌、宫颈癌、膀胱癌、皮肤癌等)的治疗有效,尤对消化道癌及其他实体瘤有良好疗效,可静脉或腔内注射,口服吸收不完全。
明确卵巢转移的患者均推荐切除双附件,手术方式可以采取开腹手术或腹腔镜手术,但注意需行骨盆漏斗韧带高位切除。如术前影像学结果或术中探查结果怀疑单侧卵巢转移,推荐行双附件切除术,因对侧卵巢可能存在镜下微转移灶,或术后出现异时性转移,在已证实腹膜受累的患者中其发生率更高。对于术前怀疑单侧卵巢转移的年轻女性患者,推荐向其充分交代对侧同时性或异时性转移的风险,结合患者意愿決定是否切除对侧卵巢。遗传性非息肉病性结直肠癌患者及BRCA1、BRCA2基因突变携带者,推荐切除全子宫双附件。
如术前评估时发现有超出结直肠癌手术标准清扫范围的淋巴结,推荐进行淋巴结清扫。
鉴于结直肠癌卵巢转移的常见性和发生以后极差的预后,曾有人提出对所有女性结直肠癌患者在手术切除肠道原发瘤时同时预防性切除卵巢,以预防日后发生的转移问题和减少原发性卵巢癌的发生。但是,目前并无证据显示预防性卵巢切除可提高结直肠癌患者的长期生存,因而也建议不必常规行预防性卵巢切除。对于术中外观正常的卵巢,不实施预防性卵巢切除术,因卵巢转移肿瘤总体发生率相对低。在以下情况时,预防性卵巢切除却可能带来好处:绝经后妇女,已经发生腹膜种植的DukesD期患者。
对于那些已有广泛转移的病人,减瘤手术配合放疗可延长生存期、改善患者生存质量。
结直肠癌卵巢转移病变为晚期病变,不可治愈,预后差,术后5年生存率一般为0~43.8%。建议患者遵医嘱最初3年内每3个月复查一次,5年内每6个月复要一次,5年后每1年1次。检查内容包括体格检查、CEA、CA125或其他升高的肿瘤标志物、胸腹盆腔CT。对于卵巢转移无手术机会,无卵巢转移亦未行卵巢切除,或因单侧卵巢转移仅切除单侧卵巢的患者,建议定期行妇科超声检查,必要时完善盆腔MRI。
本病不能治愈,但经正规手术治疗和科学护理绝大多数可以缓解症状。
不及时治疗病人在6~12个月内死亡,平均生存11个月,术后5年生存率为0~43.8%。
结直肠癌卵巢转移的患者最初3年内每3个月复查一次,5年内每6个月复查一次,5年后每1年复查一次,随访内容包括体格检查、CA125、CEA或其他升高的肿瘤标志物、胸腹盆腔CT等。
结直肠癌卵巢转移患者应少量多餐、进食优质蛋白、易消化食物和高维生素饮食,少吃红肉,忌油炸及辛辣刺激食物、忌烟酒。
宜少食多餐,患者在放化疗期间多伴有恶心、呕吐、食欲不振等消化道症状,影响营养物质的吸收。
宜补充优质蛋白质,如鸡蛋、牛奶、鸡肉等食物。
宜补充容易消化的食物,可以减轻肠道压力,避免诱发排便异常症状。
宜多吃新鲜蔬菜、水果等食物,可以为身体补充维生素等物质。
少吃红肉,如牛肉、猪肉、羊肉;避免加工肉类,如香肠、培根、火腿等。
忌烟酒,否则会影响病情恢复,还会提高并发症发作的可能。
忌油炸及辛辣刺激食物,在烟熏、油炸、烧烤等食物中,通常都含有亚硝酸盐,这类食物会对癌症的治疗以及恢复起到阻碍作用。除了这些食物,还有像一些辛辣、腌制等食物也同样会影响疾病的康复。
患者应了解结直肠癌卵巢转移的基础知识,保持乐观心态,术后应注意预防感染,加强护理,遵医嘱适度活动,警惕病情恶化相关症状,一旦出现要尽快就诊,进行相应的治疗。
了解结直肠癌卵巢转移的基础知识,如预防、治疗、预后等情况,遵医嘱做好疾病管理。
患者术后穿棉质宽松舒适的裤子,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注意阴部卫生,防止感染。
术后3天禁止剧烈运动和下蹲动作。
如果患者卧床,要给予气垫床、减压垫,帮助其定时翻身,每日用温水清洗皮肤,防止产生褥疮。
奥沙利铂、伊立替康、氟尿嘧啶等药物可出现恶心、呕吐、腹泻等消化道症状,如果出现异常,应立即就医。
超过45岁、有结肠癌家族史的人群要定期体检,戒烟、戒酒,避免刺激性及腌制食物的摄入以预防结直肠癌卵巢转移的发生。
对于既往肠道系统疾病的患者超过45岁、有家族史的人群要定期体检,看是否有结直肠癌症,主要通过超声检查、增强CT对本病进行诊断。
对于结直肠癌患者绝经前的女性要进行超声检查、增强CT或盆腔高分辨率磁共振检查来筛查,早发现,要早诊断、早治疗。
结直肠癌主要是由息肉发展而来,超过45岁、有家族史的人群要定期体检。
戒烟、戒酒,避免刺激性食物、辛辣食物的摄入,是预防结肠癌的有效方式。
患有肠道系统疾病的患者针对基础疾病进行控制,可以有效降低结肠癌的发病概率。
4270点赞
[1]王锡山,孙力,崔书中,许剑民,韩方海,李斌,刘正,胡茜玥.中国结直肠癌卵巢转移诊疗专家共识(2020版)[J].中华结直肠疾病电子杂志,2020,9(02):115-121.
[2]李桂林.结直肠癌卵巢转移的外科治疗[J].医学信息(上旬刊),2010,23(12):4835.
[3]陈刚,张贯启,丁华.结直肠癌卵巢转移的外科治疗[J].中国医药指南,2010,8(17):133-134.
[4]汤德锋.结直肠癌卵巢转移临床及病理高危因素分析[D].复旦大学,2008.
[5]肖毅,邱辉忠,吴斌,林国乐.同时性结直肠癌卵巢转移的临床探讨[J].中国普外基础与临床杂志,2006(05):585-586.
[6]廖坚松,吴敏华,张伟斌,伍小军,万德森.结直肠癌卵巢转移21例临床分析及综合治疗[J].实用医学杂志,2006(16):1904-1905.
回复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