颈心综合征是指由于颈椎退行性变导致病人感觉颈部不适、活动受限,而且因颈部骨质增生可刺激压迫交感神经,影响内脏,累及心血管系统,产生心前区疼痛、胸闷、心悸,心电图出现缺血性心肌改变、室性早搏或房性早搏,还可引起血压升高等症状。颈心综合征临床表现多且不典型,极易误诊误治。因此,早期预防、及时确诊是颈心综合征防治的关键环节。
典型的发作为突发性疼痛,疼痛多位于胸骨中段或上段的后面,多放射至左肩及左上肢,常伴有胸闷、气短、头晕、易激动、颈部酸胀不适等。
一般无心血管等器质性病变,常因体位改变而诱发,多呈反复发作并呈逐渐加重趋势,服用抗心律不齐药物多难奏效。
多有动脉硬化趋势但无动脉硬化等器质性病变,血压波动大,多因姿势改变而引发,服降压药效果不佳。
颈心综合征是由于颈椎受损或退行性病变引起颈部无菌性炎症,炎症刺激压迫神经根与血管。本病比较常见,好发于中老年人和长期伏案工作者,不良姿势、突然的体位改变等可能诱发本病。
颈椎或胸椎的骨、关节、椎间盘损伤或退行性改变,在一定诱因下发生脊椎小关节错位、椎间盘突出、骨质增生,可引起颈部无菌性炎症,直接或间接刺激脊神经、交感神经、脊髓及椎管内外血管,从而引起颈心综合征。
长期维持不良姿势,如埋头、趴着睡觉等,使颈肩部肌肉长时间保持一个非常态姿势而僵硬,易引发颈椎病,从而诱发颈心综合征。
如突然回头、用力咳嗽、急刹车等体位突然改变使颈椎失稳,压迫周围神经等引起颈心综合征。
多愁善感、脾气暴躁的人容易患神经衰弱,神经衰弱会影响骨关节及肌肉休息,引起颈肩部疼痛,诱发颈心综合征。
颈心综合征是临床上常见病,发生率占颈椎病的13%,近年来发病率不断提高。研究表明,颈心综合征好发于40~60岁的人群,且发病年龄日益提前。
随着年龄的增长,颈椎过多的劳损会引起椎间盘退化、减弱,椎体边缘骨刺形成,小关节紊乱,韧带增厚、钙化等一系列退化病理改变,引起无菌性炎症,会压迫、刺激、牵拉颈神经根及交感神经,因此,中老年人患颈心综合征的较多。
长时间伏案工作的人,如办公室工作人员、计算机操作人员、会计、刺绣女工、教师等,或者玩手机时间过长的人,长期低头或者头颈常向某一方向转动,会导致颈椎生理曲度发生变化,引起颈椎压迫局部的神经等引起颈心综合征。
颈心综合征患者既往有颈项疼痛、头晕、头痛等颈椎病症状,近期伴有明显的胸痛、气短、心前区不适、心律失常、血压异常等心血管疾病。有部分患者以心绞痛等心血管疾病为首发症状,而无明显头晕、疼痛等。个别患者以颈椎病型猝倒而急诊就诊。
颈心综合征是在颈椎退行性改变的基础上发展的,患者会有颈椎病的表现,如颈项部疼痛、头晕、头痛。
典型的发作为突发性疼痛,疼痛多位于胸骨中段或上段的后面,甚至可以出现肩、臂、手放射痛。
部分患者可伴有胸闷、气短、头晕脑胀、失眠、多汗、易激动等症状表现。颈性高血压患者可因颈部活动造成血压波动。
患有颈椎病的患者,如果出现类似心绞痛的症状,需要及时就诊,进行全面排查,避免误诊或者延误治疗。
若自觉头晕头痛、颈项部疼痛,应及时就医。
若头晕严重,感觉天旋地转,自觉心前区疼痛、胸闷,甚至伴压榨感,应立即就医。
心律失常、心悸、胸闷、胸痛患者,应去心血管内科就诊。
颈部疼痛、头痛、头晕者,可以去骨科就诊。
因为什么症状来就诊的?
目前都有什么症状?(如心悸、心前区疼痛等)
本次不适发作之前有没有什么诱因?(剧烈运动、急刹车、落枕等)
以前是否有颈椎病病史?
自己有没有服什么药物?
颈椎X线检查可表现出颈椎退行性改变、颈椎失稳、椎体骨质增生、椎体狭窄等颈椎病的影像学表现。
心电图检查可见早搏、窦性心律失常、传导功能障碍、ST段及T波变化等。如卧位后,ST段及T波呈缺血性变化,散步后消失;转颈后ST段及T波缺血性改变又出现或加重,说明心电图变化与颈部负荷有关,有助于诊断颈心综合征。
颈心综合征无明确可确诊的检查,主要依靠病史及症状表现,在排除心肌梗死及心力衰竭等心脏自身病变后可以帮助确诊。
有心前区疼痛、胸闷、憋气、心悸、气短等症状甚至心律失常。
伴有各种典型的颈椎病及(或)胸椎病变症状、体症及影像学改变。
压迫颈椎或胸椎,颈背部活动可诱发心脏不适,改变头颈姿势可减轻不适。
用医治冠心病及抗心律失常的药物治疗常无效或疗效不佳。
针对颈椎病、胸椎病变的各种有效治疗,可解除或缓解心律失常、胸闷、胸痛。
以临床类冠心病症状为主,缺血性心电图改变不明显,或轻度ST-T改变及心律失常。
颈心综合征需要和心绞痛相鉴别。
颈心综合征的治疗主要是保障椎基底动脉系统供血,以及减轻炎症病变。颈心综合征是颈椎退变在先,类冠心症状在后,临床治疗上以针对颈椎病灶治疗为主,常规扩冠、抗心律失常及营养心肌药物治疗,但症状改善不明显。
了解存在的诱因并及时消除,如因姿势不良等诱发,需纠正姿势;若因颈部剧烈活动诱发,需减慢活动速度;若因情绪因素诱发,需调整情绪。
包括塞来昔布、布洛芬、双氯芬酸钠、依托考昔等,主要用于缓解颈肩部疼痛。常伴有恶心、腹胀、胃痛等不良反应,有胃部疾病者慎用。
包括有氯唑沙宗片、巴氯芬片等,主要用于缓解慢性肌肉劳损导致的颈肩肌肉疼痛。
常用的有美托洛尔、普萘洛尔等,可以减慢心率,控制心脏症状。
颈心综合征临床归结为交感型颈椎病范畴,当保守治疗无效或反复发作时,可考虑行手术治疗。手术治疗分开放手术和微创手术。
包括经皮穿刺椎间盘切除术、经皮穿刺激光汽化颈椎间盘减压术、经皮化学溶盘术、射频消融髓核成形术、椎间盘臭氧分子消融术等。
根据手术途径不同,可以分为颈椎前路减压手术、颈椎后路减压手术、前后路减压手术。其中前路手术手术主要用于切除突出的椎间盘、局部增生物,从而解除对相应神经的刺激,同时再进行椎体融合术以加强脊柱的稳定性。而后路手术主要是进行椎板切除已达到局部减压的目的,同时辅以脊柱融合术。
推拿具有活血行气、舒筋活络、宣痹止痛的功效。首先行颈椎牵引,再对颈肩部行弹、按、滚、揉等放松手法来确定病变部位,行定点旋转复位,最后运用理筋手法。定点旋转复位可纠正错位的颈椎,扩大狭窄的椎间孔,恢复关节突的位置,减轻对颈交感神经的刺激,消除症状。
运用针刺配合颈椎矫正法治疗颈心综合征临床有效。取内关为主穴,配膻中及颈椎夹脊穴,并采用美式脊椎矫正术。内关能双向调节心率,与膻中共奏宽胸理气、保心护心的作用。颈部夹脊穴可行气活血,对缓解颈肩部僵硬疼痛有奇效。
首先予以利多卡因麻醉,再用汉章3号针刀垂直皮肤刺入,当寻到关节间隙后,切开关节囊,并沿关节间隙切开少许黄韧带,最后用针刀处理局部压痛点。针刀松解术有效减轻了椎体之间的纵向压力,消除受损组织对神经根的刺激,减轻颈心综合征的症状。
患者垫枕仰卧,放松颈部肌肉,术者用左手中指尖在胸锁关节上约1.5寸处轻轻将胸锁乳突肌与其颈总动脉鞘向外牵拉,约至颈6横突前结节处固定。右手持针垂直皮肤进针,针尖抵至第6颈横突处再进针2mm,回抽无血、无气、无脑脊液,可再注射利多卡因,行封闭疗法。另外,也可协同按揉舒经法与整复错缝等操作手法。
本病确诊后经过积极而准确的非手术治疗,绝大部分可以不同程度的缓解,但是非手术治疗未能针对病灶进行根治性治疗,大多只能暂时缓解症状,很少能治愈。经保守治疗无效的患者,行手术治疗可取得较为满意的效果。
本病大多只能暂时缓解症状,很少能治愈。
本病一般不会影响自然寿命。
颈心综合征患者治疗后应在1~2周左右复诊,若采取针灸等治疗措施,则视治疗周期而定。
颈心综合征患者在饮食调理方面无特殊注意,健康均衡饮食即可。
颈心综合征主要是由于颈椎退行性改变引起,对于患者的护理,主要是对于颈椎病的护理,注意日常生活习惯,保护颈椎,避免长期低头伏案。
注意颈部保暖,避免颈部、脊背受凉,局部进行理疗、热敷。
避免颈椎剧烈活动以及剧烈撞击,颈部活动尽量缓慢。
纠正不良姿势及不良习惯,如枕头高度不合适、睡姿不良、过长时间低头玩手机等。
颈心综合征是颈椎病和(或)胸椎病的心血管症候群,其预防主要是针对颈椎、胸椎疾病的预防与保健,包括纠正不良姿势、避免颈椎剧烈活动等。
纠正不良习惯,避免枕头高度不合适、睡姿不良、超重劳动、工作姿势不良、办公桌椅高度不合适等因素,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防止小关节错位及劳损形成。
加强颈椎、胸椎的保健,进行适当的体育锻炼。老年人和非体力劳动者每日应有1~2次运动,运动量以能达到微量出汗为好。
4200点赞
[1]谭玲琼.刃针治疗颈心综合征临床疗效观察[D].湖南中医药大学,2015:70-73.
[2]张梦,樊光辉,张宜.颈心综合征的认识及中西医结合治疗进展[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4,23(11):1252-1254.
[3]孙建峰,段俊峰,李红娟.颈心综合征的研究现状[J].临床军医杂志,2009,37(04):719-722.
[4]董福慧.临床脊柱相关疾病[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314-317.
[5]赵定麟.现代颈椎病学[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1,118(11):120-132.
回复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