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T淋巴细胞病毒感染是致瘤性RNA病毒侵犯人类导致的免疫疾病,属于慢性病毒亚科,可分为HTLV-Ⅰ型和HTLV-Ⅱ型。人类T淋巴细胞病毒感染可表现为肝、脾、皮肤、血液、胃、骨骼等病变,影响运动及神经系统功能,严重者表现为软脑膜病变症状,如脑膜刺激症状、神志改变等;脊髓病变症状,如下肢无力、趾端麻木或感觉丧失及下肢强直性瘫痪等。本病至今尚无有效治疗方法及抗病毒药物,预后较差。
其特征为异常T细胞占外周血中正常淋巴细胞总数的5%或稍多些,并伴有皮肤损害,偶可累及肺部。
其特征为淋巴细胞绝对数增多,并伴T淋巴细胞增多症,且有淋巴结病、肝脾肿大、皮肤及肺部受损等表现。
无淋巴细胞增多的淋巴结病。
常见有高钙血症、溶解性骨损伤和内脏损害。
人类T淋巴细胞病毒感染患者可以从隐袭性或慢性期病程中的任何阶段转变为急性型。
人类T淋巴细胞病毒感染主要由感染了致瘤性RNA病毒导致,此病毒可以引发多种疾病,好发于病毒感染母亲母乳喂养的婴儿、与携带病毒的性伴侣发生性关系的人、接受全血的人及移植感染病毒的供体器官的人,此外,疲劳可诱发该病。
本病的主要病因为感染致瘤性RNA病毒。
过度疲劳可导致机体抵抗力下降,较易感染致瘤性RNA病毒。
人类T淋巴细胞病毒感染的患者可携带病毒不发病,潜伏期不定,有的患者甚至在感染之后数年至数十年才出现临床症状,无特定好发人群。
人类T淋巴细胞病毒感染的传播途径包括母婴传播,即母亲通过母乳喂养传播;性传播,即通过与伴侣发生性关系进行传播;血液传播,即通过输全血传播。
病毒可经母婴传播,由乳汁传播给婴儿。
通过性传播,男性传给女性多见。
病毒可经血液传播。
病毒可经血液传播。
与感染病毒的吸毒人群共用针头、针筒及其他注射用具。
人类T淋巴细胞病毒感染的临床表现为发热、贫血、肝脾肿大、淋巴结肿大等,部分患者可有高钙血症、溶解性骨损伤和内脏损害等症状,本病可并发脑膜刺激症状和脊髓病变症状。
感染可导致血象升高,激发机体防御作用,出现高热症状。
感染可致基础代谢率升高,进而造成慢性贫血的情况。
部分患者还会出现肝脾肿大、淋巴结肿大的情况。
患者可有高钙血症、溶解性骨损伤和内脏损害等症状。感染可造成门脉高压,门静脉血栓形成之后导致的门脉高压或肝静脉阻塞综合征、布查氏综合征等各种原因,引起的门静脉血液回流障碍,淋巴液渗出而导致腹水形成。此外,还可以出现HTLV-I相关的感染性皮炎、感染相关性葡萄膜炎等。
多见于40~50岁感染病毒的患者,表现为脑膜刺激征和神志改变。
严重者感染到脊髓引起病变包括下肢无力、肢端麻木或感觉丧失、下肢强制性瘫痪等。
当患者出现发热、贫血、肝脾肿大等症状时应及时就医,首先应向医生提供详细病史,通过体格检查、血清检查及影像学检查即可初步诊断人类T淋巴细胞病毒感染。
患者出现不明原因的发热、淋巴结肿大等情况,应及时就医。
优先考虑去感染科就诊。
出现发热、贫血及脾大时,可至血液内科就诊。
出现腹水可至感染科就诊。
曾经与什么样的人密切接触?
近期有没有输过血?
近期有没有接受器官移植治疗?
现在这种发热的症状持续多长时间了?
除了现在症状还有其他哪里不舒服吗?
多数患者可出现发热、贫血、肝脾肿大及腹水等临床症状,可初步诊断病情程度。少数患者可无症状,潜伏期不定,在诊治过程中,患者需向医生提供半年内的病史、个人史等。
可明确是细菌感染还是病毒感染,从而为诊断医生提供方向。
可作外周血或骨髓细胞学检查。
利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是目前最常用的检测方法。过程是取患者或病毒携带者新鲜血液处理后,用电镜观察细胞的病毒颗粒,或用免疫荧光法检查细胞表面的病毒抗原。
X线检查查看感染后有无波及脏器病变。
CT检查诊断查看是否有感染导致的脏器病,及明确病变严重程度。
查看脏器有无异常回声,筛查感染导致的脏器病变。
脑膜炎患者可出现脑脊液细胞增多(淋巴细胞为主),蛋白质增高,其余均正常。
现病史、输血史及接触史等。
患者出现发热、贫血、肝脾肿大等症状。
血清学检查有人类T淋巴细胞病毒感染,血清HTLV-Ⅰ/HTLV-Ⅱ抗体检测、HTLV病毒颗粒及其抗原检测阳性。
隐球菌脑膜炎,一种深部真菌病,主要侵犯中枢神经系统,与人类T淋巴细胞病毒感染症状类似,通常隐匿起病,病程迁延,脑脊液检查早期以中性粒细胞为主,中后期以淋巴细胞为主,乳胶凝集试验可检测出隐球菌抗原,以此与类T淋巴细胞病毒感染鉴别。
人类T淋巴细胞病毒感染尚无有效治疗方法及抗病毒药物,临床中常用多柔比星、长春新碱及泼尼松等药物进行维持治疗,以尽量缓解患者的不适症状。
患者应保证卧床休息,可对症进行退烧处理;同时应加强营养,保证机体供给平衡,防止贫血加重,才能更好恢复。
能成功地诱导多种恶性肿瘤的缓解,包括急性白血病。存在骨髓抑制和口腔溃疡时不可重复使用本品,后者可能存在口腔烧灼感的先兆症状,出现症状时应不再使用。严重器质性心脏病和心功能异常及对本品及蒽环类过敏者禁用。
用于治疗急性白血病,尤其是儿童急性白血病,对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疗效显著。剂量限制性毒性是神经系统毒性,主要引起外周神经症状,如手指、神经毒性等,与累积量有关。足趾麻木、腱反射迟钝或消失,外周神经炎,腹痛、便秘,麻痹性肠梗阻偶见。
为肾上腺皮质激素药。用于过敏性与自身免疫性炎症性疾病。长程使用可引起医源性库欣综合征面容和体态、体重增加、下肢浮肿、紫纹、易出血倾向、创口愈合不良等副作用,对本品及其他甾体激素过敏者禁用。
该病一般无需手术治疗。
人类T淋巴细胞病毒感染预后较差。此外,感染可导致神经系统损害,可引发脑瘫及偏瘫等后遗症。
人类T淋巴细胞病毒感染一般不能自愈,都需要长期维持治疗。
人类T淋巴细胞病毒感染的慢性型患者多在明确诊断后几年内死亡。
若患者感染导致神经系统不可逆损伤,则会留下不同程度的后遗症,比如脑瘫、偏瘫等。
本病患者应每3~6个月复查实验室检查和血清学检查,期间一旦症状加重,应及时就诊。
人类T淋巴细胞病毒感染患者饮食上应均衡营养,宜多吃富含蛋白质多的食物,多吃钙、铁丰富的食物,多吃富含维生素的食物,多吃新鲜水果、蔬菜,避免辛辣、刺激性食物。
宜多吃富含蛋白质多的食物,比如鸡蛋、牛奶和羊肉等。
宜多吃钙、铁丰富的食物,比如瘦肉、鱼类、牛奶和核桃等。
宜多吃富含维生素的食物,比如橘子、山楂、柿子椒、苦瓜、笋等。
宜多吃新鲜水果、蔬菜,比如香蕉、苹果、油桃等。
忌吃辛辣、刺激性的食物,包括咖啡、可乐、酒、醋、辣椒等。
人类T淋巴细胞病毒感染患者日常生活中应禁止母乳喂养,杜绝不采取防护措施的性生活。注意休息,提高自身免疫力,遵医嘱用药,同时家属注意患者的心理护理。
注意多休息,避免过度劳累,保证充足的睡眠。
加强锻炼,提高自身抵抗力。
病毒感染的母亲禁止母乳喂养。
杜绝采取防护措施与病毒携带者发生性关系。
不建议输全血、未过滤白细胞的红细胞、血小板等血制品。
本病为传染病,患者生病期间要进行隔离,避免传播。
患者应注意自身皮肤护理,避免出现破损,尽量穿着舒适的棉质衣服。
患者必须遵循医嘱用药,同时去医院3~6个月进行复查血清学检查可抗原抗体检查,医生可根据患者恢复情况及时调整用药剂量。
家属应劝慰患者保持乐观开朗的心情,积极配合治疗。
患者应掌握药物的适应症,对于出现的不良反应做好心理准备,同时应遵循医嘱用药。
人类T淋巴细胞病毒感染的预防关键是做好防护措施,防止感染,如针对孕妇等该病好发人群,应进行人类T淋巴细胞病毒的相关检测等。
针对孕妇、多性伴侣、输血的人及器官移植的人进行人类T淋巴细胞病毒相关检测,一旦发现异常,及时就医。
流行区域的孕妇,可于孕期进行人类T淋巴细胞病毒相关检测,抗-HTLV阳性的母亲应避免哺乳。
洁身自好,杜绝发生不洁性关系,使用避孕套。
4753点赞
[1]李兰娟,李刚.感染病学.第2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4:143-149.
[2]李兰娟,王宇明.感染病学.第3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5:156-163.
[3]魏来,李太生.内科学:感染科分册[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6:115-121.
回复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