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副流感病毒肺炎是由副流感病毒引起的严重肺部感染,副流感病毒肺炎是一种严重的间质性肺炎,可侵袭中枢神经系统或循环系统,从而引起患者出现不同程度的呼吸道感染,如感冒、中耳炎、气管或支气管炎、重症喉和肺炎,临床表现主要有咳嗽、咽痛、呼吸困难等。根据病情的轻重程度,一般会采取雾化、口服药物,打点滴等治疗方案,预后要合理饮食、规律作息。
小儿因免疫系统发育不成熟,机体抵抗能力较差,环境和气候的变化容易使其感染副流感病毒,从而引起副流感病毒肺炎。
季节更替时,尤其秋冬季节易感染该病毒,小儿由于机体抵抗能力较低,而室内外较大的温差变化恰巧导致小儿容易受副流感病毒侵袭,导致患上副流感病毒肺炎。
无规律饮食,超量食用的冰冷、辛辣食物对呼吸道产生刺激。
由于活动场所人员密集,鱼龙混杂,通风效果欠佳。
睡眠时间较短,作息无规律。
婴幼儿自身机体抵抗力较差,呼吸道纤毛、黏膜清除病原微生物的能力较弱,易受病毒感染。
小儿副流感病毒肺炎于秋、冬季较流行,尤其是季节更替之时。该病毒主要分为三类,其中Ⅰ型、Ⅱ型副流感病毒肺炎好发于2~6岁的儿童。Ⅲ型多见于1岁及以内的婴幼儿。
飞沫传播
小儿由于其免疫系统发育不成熟,机体对外界环境抵抗力较低,容易导致副流感病毒感染,从而引起副流感病毒肺炎。
小儿副流感病毒肺炎的症状是发热1~8天,多数为3~5天,期间高热时间很短,咳嗽不甚剧烈,少数出现喉炎、轻度呼吸困难,绝大多数患者听诊时肺部有哮鸣音。
咳嗽症状较为常见,主要由于气管和支气管黏膜受炎症的影响,使患者声门张开,肺内空气喷射而出所致,通常伴随声音。
该症状比较常见,但一般不严重,主要是指鼻腔内的黏液性分泌物经鼻腔流出的过程。
主要是指病理性体温升高,是人体对制热源的作用使体温调节中枢的调定点上移所致,属于该病最典型症状,可伴随寒战、发抖等症状。
主要表现为鼻孔张大、呼吸急促、腹式呼吸等呼吸不畅症状,严重者可进行引发腹痛。
轻度呼吸困难,即患者主观感受空气稀薄、呼吸比较费力,客观上的表现为呼吸运动用力明显,呼吸的频率和深度异常。
神经系统损伤,导致病原体感染或变态反应引起的炎性病变,主要表现为肢体瘫痪、感觉障碍和植物神经功能障碍等。
偶尔可见于14岁以下的儿童,尤其是使用阿司匹林等水杨酸类的解热镇痛药物人群。其主要表现为退烧之后的恶心、呕吐,然后出现嗜睡、昏迷、惊厥这些神经系统的症状。
可发现患者血液中肌酸激酶的量升高、心电图的异常,而肌钙蛋白异常比较少见,大多可以恢复的。严重的还可能出现心力衰竭。
若患者身体出现不适,有感冒、流涕、咳嗽以及低热等症状,应注意保暖,关注饮食状况,多喝热水,及时去医院就诊。
若出现咳嗽、流涕等症状,应根据医生的指导做进一步的检查。
若出现头疼、低热等症状,应及时去医院就诊。
若出现呼吸困难、昏睡、高烧不退等症状,应立即去医院就诊。
大多患者优先考虑去呼吸内科就诊。
若患者出现严重的发烧、流涕等症状,建议直接去儿科就诊。
目前都有什么症状?(如感冒、咽痛、咳嗽等)
是否有以下症状?(如呼吸困难、感冒、发热、流涕等症状)
患者最近几天有没有吃冰冷的食物?
患者最近有没有接触过什么过敏性药物?
既往有无其他的病史?
该检查提示白细胞减少,可低到(1~2)×10^9/L,淋巴细胞百分数增高。有些流感肺炎时虽无细菌性继发感染,其白细胞总数与中性粒细胞也可升高,并有核左移。并发细菌感染时,白细胞与中性粒细胞显著增高。
该检查利用X线透过胸部,产生内部组织、骨骼、器官等图像,可用于检查胸骨结构、胸腔、心脏和肺等脏器,有助于明确诊断。
根据抗体抗原反应的特异性而设计,用标记的抗体同重组体中释放的抗原进行特异性反应,然后通过放射自显影进行显示,可用于诊断。
通过共价键将酶连接在抗体上,制成酶标抗体,再借酶对底物的特异催化作用,生成有色的不溶性产物或具有一定电子密度的颗粒,于光镜或电镜下进行细胞表面及细胞内各种抗原成分的定位,可辅助诊断。
病人是否有头痛、咳嗽、发热等症状。
病人胸腔用听诊器听是否有哮鸣音。
通过组织培养接种进行病毒的分离和鉴定,也可应用免疫和分子生物学技术检测呼吸道受感染细胞中的病毒抗原,急性期和恢复期血清做补体结合试验,血凝集抑制反应中和试验可证实副流感病毒感染。
小儿副流感病毒肺炎的治疗可采取雾化、口服药物,打点滴等方案,根据病人的年龄以及病情的不同,决定同时使用一种或多种治疗方案以及疗程的长短。
雾化治疗主要指溶胶吸入疗法。通过装置将药物分散成微小的雾滴和微粒,使其悬浮于气体中,并进入呼吸道及肺内,达到清洁气道、湿化气道的作用,患者可吸入肾上腺素或β受体激动药以改善通气。
主要包括对乙酰氨基酚或布洛芬等,此类药物可以缓解发热、疼痛等症状,起到解热、镇痛、抗炎的作用,适用于感冒、流感等发热疾病。但需注意避免长期服用,以免刺激胃肠道或对肝肾功能造成负担。
主要包括利巴韦林、奥司他韦等,此类药物可以抑制或杀灭病毒,适用于呼吸道合胞病毒引起的病毒性肺炎和支气管炎、皮肤疱疹病毒感染等。但需注意患者可出现贫血、乏力等不良反应。
该病一般无需手术治疗。
小儿副流感病毒肺炎经过有效且规范的治疗,患者均可治愈,治愈后应注意饮食、提高睡眠质量、增强体育锻炼,少在人流密集区与他人接触,以改善自身的免疫力。
小儿副流感病毒肺炎能治愈,少部分患者因治疗期间未听从医嘱,导致病情愈加严重。
小儿副流感病毒肺炎一般不会影响自然寿命。
患者在病情改善5~7天后,去医院复诊,由医生对患者进行进一步的检查,若症状基本得到缓解,便可出院。
小儿副流感病毒肺炎患者的护理可以促进患者症状减轻,平时应该做到合理、均衡地分配各种营养物质,合理控制总热量,合理进行营养物质分配、分配餐次,忌食辛辣温热食物,慎食肥甘油腻之品。
注意饮食清淡,忌食辛辣食品。辛辣食品易生燥热,使内脏热毒蕴结,从而使病症状加重。
忌食甜腻食物,如猪油、奶油等油腻食物,巧克力、甜点心等高糖食物,这些食物经过呼吸道容易影响治疗效果。
宜多食用含维生素B丰富的食物,例如小麦、高粱、蜂蜜、鸡肉、牛奶等。
宜多食用新鲜水果和蔬菜,如菌菇类,以保证营养均衡。
注意患者病情期间的饮食状况,时刻关注天气变化,要让患者养成乐观、积极的良好心态,有利于病情的平稳和治愈。
恢复期间可进行一些比较缓和的运动,如散步等,有助于提高免疫力。但需注意不可进行跑步等剧烈运动。
了解各类药物的作用、剂量、用法、不良反应和注意事项,正确服用。
时刻关注天气的变化,及时增减衣物,也不能太快减衣服,要注意防寒保暖。
关注患者打喷嚏、流涕、咳嗽等症状的频率是否降低,遵循医嘱,每天按时服药,注意防寒保暖,合理饮食。
部分病儿因治疗期间的照顾不周,可能引起其他的并发症,如脊髓炎、心肌炎等。若病情加重,应及时复诊,遵循医嘱按时、定量服药,尽早治疗。
对于该疾病的预防平时应该做到保持室内经常通风换气,尽可能少去公共场所,注意天气变化,及时增减衣物,加强体育锻炼,多喝热水,多吃水果和蔬菜,以提高自身的免疫力。
若小儿出现咳嗽、打喷嚏、体温异常等症状,应及时去医院就诊,以免病情加重。
对于体质薄弱、自身免疫力低下的婴幼儿,可增强营养,多吃蔬菜、水果,如菌菇类。
勤洗手对病毒感染的预防至关重要,避免触摸眼晴、鼻子或嘴巴,并且避免与生病的人密切接触。
在婴儿在出生后的头几个月,母乳喂养可以防止副流感病毒的感染,因为母乳中可能带有抗体,能对病毒进行抵抗。
4415点赞
[1]陈红.肺部感染性疾病的诊治进展[M].人民卫生出版社,2011.
[2]杨学义,胡晓兰.小儿肺炎诊疗问答[J].人民卫生出版社,2019.
回复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