妊娠期急性呼吸衰竭是指呼吸功能原来正常,由于突发原因导致呼吸抑制,肺功能突然衰竭的临床表现,是孕产妇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主要原因有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血栓栓塞、羊水栓塞、静脉气栓、呼吸道感染、误吸引起的化学性肺炎、哮喘持续状态、心脏病、受体激动剂使用不当、重症肌无力、纵隔气肿、气胸等。由于低氧血症可引起胎儿生长迟缓、胎死宫内、早产、增加围生儿死亡率。由于妊娠子宫增大,横隔抬高,通气功能减低,加重低氧血症,使呼吸衰竭病情加重,甚至死亡,及时诊断及处理是十分重要的。
病因包括成人呼吸窘迫综合征、血栓栓塞性疾病引起的肺栓塞、羊水栓塞、哮喘持续状态、静脉气栓形成、吸入、呼吸道感染、心脏病、神经肌肉疾病、β受体兴奋剂的应用引起的肺水肿等,妊娠期孕妇为高发人群。
是不同原因引起的肺损伤而以相同的病理生理表现的一组综合征,肺毛细血管通透性过度增加导致肺内过多水分潴留,引起呼吸衰竭。
妊娠期处于高凝状态加上子宫压迫使静脉回流发生障碍,在高龄孕妇,剖宫产术后,多胎,长期卧床,肥胖及用雌激素退奶的孕妇易发生血栓栓塞。当大的肺栓塞发生时,肺血管床广泛闭锁或伴有急性肺水肿时,均可发生呼吸衰竭及血液动力学的紊乱。
为妊娠期罕见的并发症,羊水栓塞时,主要引起心功能衰竭及弥散性血管内凝血,患者常伴有肺水肿及呼吸衰竭。
前置胎盘患者在产前或分娩的过程中,空气可从胎盘下的静脉血窦进入体内。非法流产进行妇科操作,头、颈部外科手术,放置中心静脉导管时均可引起静脉气栓形成,导致肺栓塞发生,引起呼吸衰竭。
酸性胃内容物吸入至气管,支气管后,引起化学性肺炎,增加肺毛细血管的通透性引起肺水肿。大量的胃内容吸入后,可立即窒息,引起细菌性肺炎,导致呼吸衰竭。
妊娠期患者社区获得性肺炎,如肺炎链球菌、流感嗜血杆菌、支原体及军团菌感染,水痘病毒引起的肺炎,妊娠期肺结核感染,病情严重时,可引起急性呼吸衰竭。
急性哮喘发作尤其是哮喘持续状态时,可引起高碳酸及低氧血症,呼吸性碱中毒及呼吸衰竭。
心力衰竭可引起循环及呼吸功能衰竭。
主要用于治疗早产抑制子宫收缩,在有液体过度负荷、胶体压减少、肺体压减少、肺毛细血管的通透性增加时,加上药物兴奋β受体的心血管系统的副作用可发生急性肺水肿,导致呼吸衰竭。
神经肌肉疾病如重症肌无力、急性感染性多神经炎孕期加重时,可引起急性呼吸衰竭。此外,药物如麻醉、镇痛、三环抗抑郁药过量时,纵隔气肿,气胸等情况均可引起呼吸衰竭。
临床上较为少见,暂无流行病学统计数据。
妊娠期急性呼吸衰竭好发于妊娠期孕产妇。
妊娠期急性呼吸衰竭临床表现有呼吸困难、发绀、狂躁、昏迷、抽搐等,肺动脉高压导致右心衰竭。也可发生心室纤颤、心脏骤停、消化道溃疡、糜烂、出血等症状。
急性呼吸衰竭时,除原发疾病的症状外,主要是缺氧及二氧化碳潴留引起的多脏器功能紊乱。临床表现有呼吸困难、发绀、精神及神经症状,即精神错乱、狂躁、昏迷、抽搐等,肺动脉高压导致右心衰竭。严重缺氧时,可发生心室纤颤或心搏骤停,亦可出现消化道溃疡,糜烂及出血。
心搏、呼吸增快,发绀,胸膜摩擦音,甚至有心力衰竭、休克的体征。
呼吸衰竭可导致肺动脉压异常升高,最常见症状为活动后气促,其他症状包括乏力、头晕、胸痛、胸闷、心悸、黑蒙、晕厥等。
呼吸衰竭可导致的右心室充盈和(或)射血障碍,不足以提供机体所需要的心排血量,造成右心衰竭,可引起血压下降、心原性休克、外周水肿、肝肾功能和胃肠功能损害,甚至心源性猝死。
当患者有呼吸困难、发绀、狂躁、昏迷、抽搐等症状,应及时去呼吸内科就诊。完善一般查体、X线平片、动脉血气分析、血流动力学监测,明确诊断,诊断明确无需特殊鉴别。
当患者出现呼吸困难、发绀、精神错乱、狂躁、昏迷、抽搐等症状,应及时就医。
大多患者优先考虑去呼吸内科就诊。
因为什么来就诊的?
症状是什么时间出现的?
是否有以下症状?(如精神错乱、狂躁、昏迷症状)
近期有无肺部感染病史?
既往有无其他的病史?
可了解肺部病变情况,但要用铅裙遮挡腹部防护胎儿。
根据动脉和混合静脉血血气结果、吸入氧浓度等,可经有关公式计算出肺的换气功能和全身氧动力学指标,从而指导临床诊断治疗。
是医生用来判断机体是否存在酸碱平衡失调以及缺氧和缺氧程度的检验手段。
根据呼吸衰竭的原发疾病病史、临床表现、体征,诊断并不困难,下列方法可以辅助诊断。
可了解肺部病变情况,有无肺结核或肺炎改变,但要用铅裙遮挡腹部防护胎儿。
导管监测中心静脉压,对产科病人无特殊并发症发生。使用的指征为:心功能Ⅲ级及Ⅳ级的心脏病、感染性休克、肺水肿、肺动脉高压及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等。
当动脉血氧分压<8kPa(60mmHg),二氧化碳分压>6.6kPa((50mmHg)作为诊断急性呼吸衰竭的指标。
妊娠期急性呼吸衰竭无需特殊鉴别。
妊娠期急性呼吸衰竭治疗周期一般为2~4周,一般采用病因治疗、保持呼吸道通畅、抗感染、合理输氧、纠正水、电解质紊乱来进行治疗。
积极解除病因非常重要,如严重气胸,气道阻塞等,去除病因,呼吸衰竭自然缓解。
清除口、咽、喉部的分泌物,解除支气管痉挛,必要时建立人工气道。3.抗感染:主张静脉使用两种以上广谱抗菌素,根据痰液细菌培养及药物敏感试验选择。
近年主张低浓度持续性给氧,鼻导管给氧最为方便,可给患者辅助呼吸以增加通气量。
由于二氧化碳排出障碍,引起呼吸性酸中毒,缺氧使组织低氧代谢,乳酸蓄积,细胞内氢离子浓度升高,而产生代谢性酸中毒,缺氧情况下,离子经细胞膜的正常交换、运输功能受到破坏,出现高钾血症及低钠血症。
洋地黄类药物及激动剂使用,激动剂是否使用尚有争论,洋地黄量要比常规用量小,常用药品为地高辛、西地兰等,因为心肺功能衰竭患者对洋地黄类药物的耐受性差。
该病暂无手术治疗。
本病治愈率较差,经积极治疗,少数患者会改善症状,预后不良,妊娠期急性呼吸衰竭患者应于治疗3个月后复诊。
妊娠期急性呼吸衰竭患者治愈率较差,预后不良。
妊娠期急性呼吸衰竭患者通气功能减低,严重低氧血症,使呼吸衰竭病情加重,甚至死亡。
妊娠期急性呼吸衰竭患者治疗3个月后复诊,复诊时需注意患者心肺功能及离子恢复情况,以便于医生对患者病情的动态观察。
此病无特殊饮食调理,营养丰富均衡即可。
护理内容包括病情评估,心理护理,日常护理等项目。患者应当提高对本病的认知水平。病人或因担心预后而产生悲观情绪,应及时与家属或医护人员沟通交流,倾诉心理状况,便于针对性治疗。
患者应卧床休息,尽量避免下床走动,可在家属的协助下变化体位。患者如可自主顺畅呼吸时可适量在床边活动,如无不适可恢复正常活动。
日常应注意锻炼,选择散步、低强度的力量训练,如健身器械等。保持身体健康,增强身体免疫力,避免感冒。
注意休息,保证睡眠,避免过度劳累。
糖尿病患者将血糖控制在目标水平,防止血糖波动。
若排便困难,应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药物辅助排便。
患者家属应耐心倾听患者谈话,帮助其解除顾虑、增强信心,配合治疗。
妊娠期急性呼吸衰竭主要会影响神经系统、呼吸循环系统、心血管系统、消化系统和内分泌等系统,会给患者身体及心理带来极大的痛苦。要警惕该病的发生,患者及家属需要全面了解该病的知识,做好早期筛查及日常预防工作,做到早发现、早治疗。
早期去除可引起妊娠期急性呼吸衰竭的各种因素,暂无有效的早期筛查手段。
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
戒烟戒酒,尽量少出现在吸烟人群中,防止吸二手烟。
患有呼吸道疾病或肺部疾病的患者要注意防止感冒,注意保暖,平常应多散步,保持身体健康,在不影响呼吸的情况下适度锻炼身体。
注意定时开窗通风,少去人多的场所,积极预防上呼吸道感染。可适当进行体育锻炼,避免剧烈运动,劳逸结合。
孕期可长期进行低流量吸氧,改善生活质量。
4753点赞
[1]徐彦贵.全科医师处方手册[M].贵州科学技术出版社,2014.595.
[2]牛秀敏,陈叙.妊娠特发及相关性疾病诊治[M].人民军医出版社,2005.181.
[3]梁洪烈,郭春霞.病理产科的诊治与护理[M].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2004.99.
回复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