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射性神经障碍症又名躯体性神经病,是由于周围神经受轻微的损伤后反射性地引起该受累神经支配区,及其支配区以外部位的严重神经功能障碍的一种疾病。主要原因是肢端轻微外伤所致,如刺伤、砸伤、割伤、震伤、针刺或穴位药物注射等。患者会出现植物神经功能障碍、运动功能障碍以及疼痛,表现出肢体肿胀、肌肉萎缩以及周围组织疼痛的症状。
反射性神经障碍症多认为是外伤所致,刺激了本体感觉和深部痛觉纤维而引起一系列病变;现有学者提出该病也有精神因素有关。好发于精神抑郁者、中青年。
主要由于肢端轻微外伤,如刺伤、砸伤、割伤、震伤、针刺或穴位药物注射等,损及富于交感神经纤维的正中神经、桡神经、胫神经等周围神经。在伤处形成恒久的刺激灶,刺激了本体觉和深部痛觉纤维,并发出病理冲动,不断地传至脊髓,在脊髓相应的及邻近的节段形成病理性优势灶。当病理性优势灶波及脊髓前角,以抑制性为主时表现为反射性麻痹,以兴奋性为主时表现为反射性痉挛;病理性优势灶波及侧角植物神经中枢时,可有植物神经功能障碍。此种病理优势灶仅限于一侧脊髓时表现为同侧症状,若同时波及对侧脊髓节段时(泛化现象),则可表现为双侧症状,但常表现为原发一侧较重。
当患者出现过度紧张、抑郁等一系列精神因素时,也会加重该病的发生。
反射性神经障碍症比较少见,主要好发于中青年。
现有学者提出精神因素与该病的发生有一定的关系,可能由于精神因素会引起大脑内相关神经的病变,但具体机制正在进一步研究中。
在该年龄段的人群容易发生轻微外伤,但未引起重视,没有及时就诊会逐渐发展为该病。
反射性神经障碍症的临床表现特殊,肢端神经损伤轻微而病理反应重,神经受损范围小而神经功能障碍的范围大,主要症状为植物神经功能障碍、运动功能障碍以及疼痛。
患者出现患肢肿胀,常在伤后半小时至数小时出现。
皮肤颜色发红、发紫,而且皮肤表面呈现大理石纹样。
皮肤表面出现水疱,皮肤温度降低。
随着疾病的发展,患者皮肤表面出现色素沉着。
较严重的患者,后期出现指甲营养障碍。
患者出现反射性瘫痪,即早期出现肌肉萎缩,甚至波及整个患肢。
患者出现反射性挛缩。
表现为肌肉对电刺激的反应敏感性增高。
腱反射多出现亢进表现,也可发生抑制或者消失。
患者在运动时出现患肢疼痛。
患者出现伤部压痛,疼痛可向远端放射。当触压伤口时,疼痛感明显。
患者可能出现感觉障碍,发生感觉功能减退。
当患者患肢出现肿胀,并且感到疼痛,可就诊于神经内科,并做相关检查明确诊断。但应与红斑肢痛症、蜂窝织炎、接触性过敏性皮炎等病鉴别。
患者的患肢出现肿胀。
患者皮肤颜色变为红色或紫色,且表面出现水疱。
患者患肢疼痛感明显,伴有周围组织疼痛。
当患肢出现肿胀,并且感到疼痛,可就诊于神经内科。
因为什么来就诊?
目前都有什么症状?(如患肢疼痛)
该症状持续多久了?
是否有以下表现?(如皮肤温度改变、皮肤颜色是否正常、肢体有无肿胀)
最近有无受过外伤?
日常生活中心情怎么样?有无压力过大或者精神萎靡的时候?
既往有无其他的病史?
对患者进行视诊,患者的患处表面是否出现肿胀以及其皮肤表面有无变化。
对患者进行肌张力评级,观察患者是否有肌张力增高的表现。
对患者进行肌力评级,检查患者患肢是否出现肌肉萎缩。
神经系统查体,如肌反射试验、桡骨膜反射试验、霍夫曼试验等,检查患者患侧是否发生腱反射亢进等。
血液、尿液常规检查,检查通常无异常,主要起到鉴别诊断意义。
肝功能检查,排除肝脏疾病引起的神经系统病变。
血液生化检查,主要起到其他疾病进行鉴别诊断。
类风湿因子检查,排除风湿性疾病。
观察患肢是否存在骨折。
测定肌肉或者周围神经是否正常。
反射性神经障碍症临床表现特殊,患肢多为轻微外伤,范围局限,而临床表现的神经功能障碍范围大,远超出受伤神经支配范围。早期即有明显的植物神经功能障碍及严重的感觉运动功能障碍,根据这一临床特点诊断多不难。
植物神经障碍明显者,首应与红斑性肢痛症相鉴别。后者病因不明,寒冷、潮湿常为其诱因,虽常有肢端灼痛及植物神经障碍,但呈阵发性加剧,且一般无外伤史,亦少有运动、感觉障碍可资鉴别。
蜂窝织炎一般红肿出现较晚,热痛明显,且常在6小时以后才出现,多有全身反应(如发热、白细胞升高等)及引流部位之淋巴结肿痛等征象,亦无神经体征。
接触性过敏性皮炎常在药物注射部位反应最明显,个别有全身反应,皮肤改变主要表现为红斑、丘疹、水疱、皮肤瘙痒或灼痛,且无运动、感觉障碍等神经体征。
以运动障碍为主者应与神经创伤及癔病相鉴别,由神经创伤所致的神经症状局限于受伤神经所支配的肢体,其严重程度常与伤度一致,癔病常有明确的精神因素;腱反射无多改变或增高;植物神经障碍少见,即便有亦较轻微,心理治疗常有速效等可资鉴别。
疼痛症状突出者应与灼性神经痛鉴别,后者的症状多局限于受伤神经远端,常为持续性灼痛,植物神经症状不及本病明显。
反射性神经障碍症发现及时,可在短时间内治愈,预后良好,如若未及时治疗,病例可迁延日久,顽固不愈。现在采用的治疗方法主要有神经阻滞治疗、手术治疗、对症支持治疗、中医疗法等。
若患者出现睡眠障碍以及情绪不稳定,可以适当服用三唑仑以及安定等药物。
若患者出现交感神经亢进的症状,可以服用美托洛尔等β受体阻滞剂类药物。
给予患者神经营养类药物,如维生素B1、维生素B12等。
给予患者非甾体消炎药,如布洛芬、吲哚美辛等。
对长期不愈病例,必要时可在受伤部位行手术探查,切除瘢痕和神经瘤,亦可试行交感神经干切断术。
神经干脉冲电流磁力疗法。
伤部针灸疗法。
对于病变发生在上肢的患者,可以进行骶管丛交感神经以及颈交感神经阻断。
对于病变发生在下肢的患者,可以进行骶管硬脊膜外以及腰交感神经阻断。
钙离子导入法治疗。
病变部位的透热治疗。
反射性神经障碍症若及时治疗,可在短时间内治愈,预后良好。如若未及时治疗,患者的病情将快速进展,会遗有严重的运动和植物神经障碍。
反射性神经障碍症发现及时可治愈。
患者发病后如若及时治疗,可在较短期内获得完全痊愈,预后良好。若未能及时治疗的严重病例,病程可迁延日久,顽固不愈,遗有较严重的运动和植物神经障碍。
反射性神经障碍症患者需进食蛋白质、铁元素含量高以及含有维生素B、维生素C的食物,可以促进组织以及神经修复。
注意减少食用辛辣、刺激以及过凉的食物,会导致血管扩张,引起肿胀加重。
护理反射性神经障碍症患者,应给予精神上的安慰,减少患者的恐惧,注意饮食搭配,对于服用的药物应该谨遵医嘱。若出现过敏反应以及发热现象时,应及时到医院进行就诊。
合理膳食,适当多进食富含蛋白质、铁元素、维生素B、维生素C的食物。
遵医嘱按时用药,避免自行增减药量或停药。出现过敏反应或发热现象,需及时就医。
对患者给予相应的支持性心理治疗,通过鼓励以及安慰患者,减少患者对疾病的恐惧情绪,使患者主动积极配合治疗。
想要预防反射性神经障碍症,应该做到加强体育锻炼。日常生活中注意保护自己,防止意外的发生。保持心情舒畅,要注意每年一次体检,加强职业防护。
对于在工作环境危险的人群,要注意每年一次体检。
适当进行体育锻炼,增强机体的抵抗力、免疫力,以减少急慢性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所致的精神障碍,及躯体疾病所致的精神障碍。
注意劳动保护,对于从事重工业的人群,应加强职业防护,制定合理的规章制度,佩戴好防护用具。
外出注意交通安全,防止交通事故,预防颅脑损伤,以减少颅脑外伤性精神障碍的发生。
保持心理健康、心情舒畅,多与周围的朋友、亲戚交流,避免引起精神紧张、抑郁等。
4211点赞
[1]宫崎东洋.反射性交感神经营养不良[J].日本医学介绍,2001,22:436-437.
[2]贾建平,陈生第主编.神经病学[M].第9版.人民卫生出版社,2018.
[3]周敏慧,贺云飞,程刚,刘耀明.反射性神经障碍症1例[J].实用医学杂志,2010,26(01):23.
[4]黄远桂,粟秀初.反射性神经障碍症(附6例报告)[J].新医学,1977(02):105-108.
回复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