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支气管异物是最常见的儿童意外伤害之一,是指外界物质误入气管、支气管内所致,常表现为反复咳嗽、喉鸣、气促,甚至呼吸困难等。出现该情况可在几分钟内因窒息而死亡,故必须及时确诊,并尽早取出异物,以防止窒息及其他并发症的发生。
为呼吸道内的假膜、血块、干痂、干酪样坏死物等。
为花生、瓜子、笔帽、铁钉、小玩具等。
小儿喉异物多发生在进食时突然哭笑的瞬间,由于啼哭或大笑后,有一次补偿性深吸气动作,易把口中的食物(或玩具)吸入气管或嵌顿于喉部。
多数见于小儿吸入较大的异物堵于总气管,使通气受阻而发生窒息。常见异物有纽扣、玻璃球、豆类、果核、玩具的零件、硬币、花生米、瓜子、螺丝钉等。
小儿支气管异物主要是异物误入气道所致,可见于多种情况。由于婴幼儿对异物的危害性缺乏认识,容易造成误吸;其次是低龄儿童磨牙尚未长出,咀嚼功能不完善,喉保护性反射功能不健全,在进食时哭闹或嬉戏易造成食物吸入气道。
幼儿牙齿发育不全,不能嚼碎坚果类食物,如花生、豆类、瓜子等,而喉的保护性反射功能也不健全,当进食此类食物,嬉笑、哭闹、跌倒都易将食物吸入气道,是小儿支气管异物最常见的原因。
儿童喜欢口含小文具,如橡皮、塑料笔帽等,或者突然说话、大笑、摔倒时也可将异物吸入呼吸道。
全麻或昏迷患儿吞咽功能不佳,也可将异物误吸入呼吸道。
鼻腔异物钳取不当,咽喉滴药时注射器针头脱落也可落入气管。
小儿支气管异物发病呈现双峰年龄分布,即1~3岁和10~11岁,但2岁以下婴幼儿发病率最高,老年人也较少见,男性明显多于女性。
该病好发于5岁以下儿童,3岁以下最多,可占60%~70%。
小儿支气管异物症状表现与异物的大小以及异物的停留部位、时间有关,主要表现为反复咳嗽、喉鸣、气促,甚至呼吸困难等。经过阵发性咳嗽后,异物如贴于气管壁或卡在支气管分支中不动,则症状暂时缓解。但经活动体位变动后异物又活动,则重新引起剧烈咳嗽和呼吸困难。
异物进入期当异物经声门误呛入气管时,患儿会出现剧烈的呛咳,持续数秒钟至数分钟不等。
主要表现为呼吸费力,可以出现憋气,主要是异物阻塞气道所致。
主要表现为高调、尖锐的声音,常在张口呼吸时比较清楚。
主要表现为满脸通红,甚至口唇发绀、窒息。
还可以出现声音嘶哑、喉鸣音、咯血、憋气、皮下气肿,后期可出现发热、咳嗽、咳痰等症状。
可引起肺内压力突然增大,导致肺气肿,部分患者可能还会出现自发性气胸、纵隔气肿和皮下气肿。
气管内异物可刺激黏膜引起局部炎症肿胀、充血,易出现气管内出血。病程越长,此类情况越多。
如异物造成双侧支气管堵塞,将引起呼吸困难、窒息,导致急性呼吸衰竭。
由于异物堵塞,及异物对气道的局部刺激和继发性炎症反应,可引起咳嗽加重、肺不张、肺气肿表现。
如严重的全身并发症,包括广泛皮下气肿、脓气胸、纵隔感染、肺炎败血症等。
异物突然进入到支气管以后,会发生剧烈呛咳、憋气,严重者可引起呼吸衰竭,危及生命,所以需要及时就诊,通过支气管镜取出异物是首选治疗方法。
小儿在进食或玩耍时出现呛咳、呼吸费力、声音嘶哑等症状时,需要及时就医。
小儿出现发热、呛咳、面色青紫等症状时,需要立即就医。
小儿支气管异物属于较为严重的急症,一般优先去急诊科就诊。
吸入异物后症状并非十分严重者,可去儿科或呼吸内科就诊。
有无呼吸道异物吸入史?异物大小、种类、形状?
主要症状持续时间、程度、性质?
询问生活及职业史、用药史、旅行史、既往病史。
是否进行过急救处理?效果如何?
可以明确是否存在感染,当患者白细胞增多时,考虑体内有感染。
可以发现有无双侧呼吸音不对称,是否存在固定干啰音、气管哮鸣音、气管异物的撞击感和拍击声。
可动态观察纵隔改变情况,喉气管异物吸气时可见纵隔变宽,一侧支气管异物可见纵隔随呼吸摆动,必要时可做胸部CT三维重建,以帮助诊断。
可显示异物的部位及形态,还可以用于判断异物取出的效果。
如果病史长,治疗效果不佳,异物史不详,又高度怀疑呼吸道异物者而难以明确诊断者,做纤维支气管镜检查对明确诊断是必要的,是气管、支气管异物确定诊断的最可靠方法。
明确的异物吸入史,典型的临床症状和体征,结合影像学检查是诊断异物的重要手段。
有进食呛咳、憋气史。
出现呛咳、呼吸困难、憋气等症状,肺部听诊可闻及喘鸣音、双肺呼吸音不对称或一侧呼吸音消失。
如胸部X线显示一侧支气管异物,可见纵隔随呼吸摆动等均为确诊依据。
因急性损伤或炎症反应累及气管、支气管所引起,其临床表现为咳嗽、咳痰,与呼吸道异物表现存在一定相似性,可进行胸部X线或CT检查进行鉴别。
主要是指终末气道、肺泡和肺间质的炎症,常见症状为咳嗽、咳痰,或原有呼吸道症状加重,并出现脓性痰或血痰,可通过胸部X线或CT检查进行鉴别。
典型症状为发作性伴有哮鸣音的呼气性呼吸困难,严重者被迫采取坐位或呈端坐位呼吸,干咳或咳大量白色泡沫痰,甚至出现发绀等症状,可进行胸部X线或CT检查进行鉴别。
取出异物是唯一的治疗方法,因此应及时诊断,尽早行异物取出术,以防止窒息及其他并发症的发生。绝大多数气管、支气管异物可经内镜取出,经内镜无法取出或出现严重并发症者,需外科手术治疗。
如果患者在家出现气管、支气管异物症状,应诱其吐出或咳出,尝试海姆立克急救法。决不能用手指挖取,也不能用大块食物咽压。如患者呼吸道异物不能解除,需要及时到医院就诊,予以支气管内镜或外科手术取出异物。如果患者出现昏迷、意识不清、呼吸心跳骤停,应立即行胸外心脏按压。
救护者站在患者身后,从背后抱住其腹部,稍向患者倾斜,一手握拳,拳心向内按压于患者的肚脐和肋骨之间的部位;另一只手抓住拳头,双手急速用力向里、向上挤压(如同将患者抬起),反复实施,直至阻塞物吐出为止。
需要坐着抱起婴儿,将宝宝的脸朝下放在救护者前臂上,前臂置于大腿上。保证孩子处于头低脚高的位置。另外一只手置于婴儿后背肩胛骨处,手掌根部冲击性推按5次。如果异物还没出来,可以将婴儿翻过来,在婴儿胸骨下半段,用食指及中指快速按压5次。重复以上步骤,直到婴儿把东西吐出来为止。
药物治疗无法将异物除去,但如果有异物刺激咳嗽症状重或合并感染,可使用相关平喘及抗感染治疗的方法。
如头孢哌酮、头孢曲松、头孢硫脒、头孢西酮等,或更高级别的限制使用的抗生素类,如美罗培南、万古霉素等,目的是消除感染。医生会根据感染的严重程度以及微生物培养结果选择合适的抗生素,通过口服或静脉输液的方法给予。
由于支气管异物可能造成严重咳嗽及喘息,早期没有提供异物吸入病史时可能会被认为是咳嗽变异性哮喘或支气管炎。由于患儿咳憋比较痛苦,可通过雾化的方法使用平喘的药物,如沙丁胺醇、特布他林等。
属于常规治疗方式,适用于嵌顿于喉部的异物及气管内活动性异物。该方法在喉镜下使用异物钳将异物直接取出,操作筒便,成功率高,患者痛苦较小,术后发生喉水肿者也少。
全麻下硬质支气管镜取异物是首选的治疗方法,其可快速钳取各种大小形状的异物,并可维持通气。同时还可吸引气道内滞留的分泌物,清除増生增生的肉芽,从而解除因阻塞而引起的肺气肿、肺不张等。硬支气管镜无法置入的患者,可选择纤维支气管镜。
通过手术切开气管,取出异物,解除病因,适合支气管镜取出异物多次失败的患儿。
对于已有气胸、纵隔气肿等并发症的患者,应首先治疗气胸或纵隔气肿,待病情缓解并控制后再行异物取出术;伴有心力衰竭时,应予以强心剂治疗。
对于支气管异物患者,如及时取出呼吸道异物并解除梗阻,一般预后良好。如未进行及时救治,异物自然咳出的可能性较低,严重者可能会由于窒息及肺部各种并发症而出现死亡。
小儿支气管异物及时取出后都可以治愈。
小儿支气管异物患者如果未及时取出异物,可导致窒息,引起患儿突然死亡。但如治疗及时、护理得当,一般不会影响自然寿命。
对于通过手术取出异物的患儿,术后需要定期复查支气管镜等,查看恢复情况,如出现呼吸困难,需要到院复查胸部CT,明确异物是否取净。
小儿支气管异物积极取出异物后,手术后患儿也需要注意饮食调理。
异物取出术后给予流质食物,第二天改为半流质或软食,避免给儿童吃花生、瓜子、豆类等坚果类食物,以免再次发生支气管异物。
恢复期可以给患儿食用高蛋白、高纤维的食物,以满足身体营养需求。
小儿支气管异物的日常生活护理尤为重要,做好护理对患儿的恢复比较有好处。
保持患儿室内居住环境适宜,如适宜的温度和湿度。
给幼儿喂食时需要小心,避免食物呛入引起呼吸道感染。
注意患儿的口腔护理,较大患儿可让其饭后刷牙、漱口,较小患儿帮助其清洁口腔卫生。
对于需要用药的患儿,家长需了解药物剂量、用药时间以及副作用等。
对于支气管内镜检查或治疗术后的患者,必须密切观察24小时,禁食6小时,加强护理、密切观察病情,谨防出现术后喉头水肿及窒息症状,避免严重呼吸困难的发生。一旦发现呼吸困难、面色苍白症状,要立即联系医生或前往医院进行治疗。
当患儿出现气管、支气管异物时,如果咳嗽无法将异物咳出,应立即采取海姆立克急救法排出异物,另外不要随意搬动、翻转患者,异物发生变位可能加重呼吸道阻塞情况,使病情发生变化。
支气管异物是最常见的儿童意外伤害之一,也是一种完全可以预防的疾病。大家应加强对此病危险性的认识,了解预防知识,防止此病的发生。
当孩子口中含有物品时,不要引逗他们哭笑、说话或惊吓,也不能用手强行掏取,以防孩子将物品吸入气管。把孩子容易吸入的小物品放在儿童拿不到的地方,避免玩耍能放入口、鼻的小玩具,以保证安全。
小儿进食时不要嬉笑、哭闹、打骂,如果小儿已经哭闹,不能再硬逼其进食,以免异物进入呼吸道。
3岁以下小儿应尽量少吃干果、豆类,家长及保育员平时对小儿应注意不要给予小儿瓜子、花生米一类的食物吃。
防止呕吐物吸入下呼吸道,有牙齿松动者务必注意,过松时应予以拔除而避免掉入呼吸道。
孩子呕吐时,应该将其头部抬高,使其头偏向一侧,容易吐出,以免吸入气管。
4807点赞
[1]吴肇汉,秦新裕,丁强.实用外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7:1406-1408.
[2]潘宏光,李兰,梁振江,吴泽斌.小儿气管支气管异物368例临床诊治分析[J]临床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2010.
[3]潘红英.小儿支气管异物取出术的麻醉处理[J]临床麻醉学杂志,2003.
[4]孙虹,张罗.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7:389-394.
[5]李建中主编.科普指南[M].北京:科学普及出版社,2008.05.208.
回复快